浮力调整机构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8581发布日期:2022-05-18 07:2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浮力调整机构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浮力调整机构及壳体。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在流体中的浮力或浮力平衡的浮力调整机构。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安装于水中照相机(浮力调整对象物)的主体下部的收纳盒体内收纳有多个浮力体的机构。在该机构中,作为水的出入口的开口(浮力体不流出的大小)被设置在收纳盒体里,通过调整收纳在收纳盒体内的浮力体的数量,来调整水中照相机的浮力。另外,通过使安装在收纳盒体的各端部的盖体向收纳盒体内外方向上移动,来改变收纳盒体内的多个浮力体的配置,从而调整水中照相机的浮力平衡。
4.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内部收容数码相机的防水盒体(浮力调整对象物)上安装浮力调整用的平衡配重的机构。该机构以平衡配重的重心、数码相机的重心和防水盒体的重心所合成的合成重心位于防水盒体的重心附近的方式,来配置平衡配重的重心。
5.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筒状部件的机构,该筒状部件用于使防水照相机(浮力调整对象物)的照相机主体的体积根据水压而变化。在该机构中,将筒状部件保持为可以取出放入的收容室被设置在照相机主体上,筒状部件通过弹簧在从收容室出来的方向上被施力。当水深变深而作用在筒状部件上的水压变大时,筒状部件与弹簧相抗地进入收容室内,由此,照相机主体的体积减少,照相机整体的浮力变小。其结果是,在水面附近,浮力比照相机自重大,另一方面,在比规定深度深的水中,浮力比照相机自重小。
6.现有的浮力调整机构在与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调整(浮力或浮力平衡的调整)有关的用户的便利性方面存在着改善的余地。
7.【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6-028848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28105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5-1581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流体中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或浮力平衡的浮力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浮力调整对象物连接并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浮力的体积变化部,以及,受理用于改变所述体积变化部的体积的用户操作的操作受理部。
1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与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调整有关的用户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2.图1的(a)所示是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壳体的示意性主视图,(b)是该水下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图。
13.图2所示是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壳体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部分剖面图。
14.图3所示是收容在该水下壳体的壳体部中的照相机的一例的主视图。
15.图4的(a)所示是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减少的状态的说明图,(b)所示是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增加的状态的说明图。
16.图5所示是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水压来使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变化的一例的模块图。
17.图6所示是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来控制推进力产生部而控制水下壳体在水中的移动的一例的模块图。
18.图7所示是在水下壳体上设置了翼部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对于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浮力调整机构应用到具备在内部收容作为被收容物的摄像装置的照相机的壳体部的水下壳体里,并将水下壳体内的照相机用于作为流体的水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0.这里,虽然是对收容在壳体部内的被收容物为照相机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因此,被收容物可以是摄像装置以外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以外的物品等任何的物体,但是不适合在该流体中直接(在不收容于壳体的状态下)使用的物体。另外,流体不限于水的情况,也可以是海水等其他液体或气体等。
21.图1的(a)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壳体的示意性主视图,图1的(b)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图。
22.本实施方式的水下壳体1具备在内部收容有作为被收容物的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和调整在内部收容有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水中的浮力的浮力调整部20。
23.壳体部10由透光性部件构成,以使内部的照相机100能够拍摄壳体部10的外部。例如,壳体部10由透明的塑料制成。在壳体部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保持照相机100的保持部11。通过将照相机100保持于保持部11,照相机100被保持在壳体部10的内部。
24.浮力调整部20将内部收容有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作为浮力调整对象物,并用作调整水中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的浮力调整机构。本实施方式的浮力调整部20具有通过改变体积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使浮力变化的体积变化部21。该体积变化部21是由第一结构部21a和相对于该第一结构部21a能够沿图中箭头a进退的第二结构部21b构成的密闭构造物。即,本实施方式的体积变化部21通过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的进退,就能够在密闭状态下使体积变化。
25.另外,浮力调整部20具备用于将体积变化部21与壳体部10连接的连接部22。该连接部22能够将体积变化部21相对于壳体部10装卸自如地连接。
26.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壳体的具体结构的一例的部分剖面图。在图2中,以剖面表示浮力调整部20的一部分。
27.图3是被收容在图2所示水下壳体1的壳体部10中的照相机100的一例的主视图。
28.如图3所示,照相机100为长条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是在正面和背面各自的上部配置了具有超广角镜头的摄像部101的360度照相机。另外,在该照相机100中,在正面的中央配置有操作键102,操作键102接受拍摄开始或拍摄结束等的用户操作。该照相机100通过设
置在正面和背面的两个摄像部101来分别拍摄大致半天球状的图像,能够获取上下左右全部空间的图像(360度图像)。
29.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水下壳体1中的壳体部10为对应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照相机100的长条的形状。具体而言,作为用于使照相机100相对于壳体部10出入的出入口,壳体部10在壳体部主体12的下表面是开口的。然后,关闭用于开闭该出入口的盖部件13,并通过锁定部件14以关闭盖部件13的状态来锁定,壳体部10就被维持在密闭状态了。由此,即使将壳体部10放入水中,水也不会进入壳体部10内,照相机100被水浸湿一事就得到了防止。
30.另外,从壳体部主体12的下表面的出入口将照相机100插入壳体部10内,并关闭盖部件13后通过锁定部件14来锁定时,照相机100会与壳体部10的内壁部抵接,被定位和固定到正规的位置里。
31.另外,在壳体部10的盖部件13中设有用于螺钉固定浮力调整部20的连接部22的连接螺钉22a的螺纹孔13a。通过将连接部22的连接螺钉22a螺钉固定在该螺纹孔13a中,如图2所示,能够在壳体部10的下端连结浮力调整部20。另外,在壳体部10中,例如在盖部件13上优选设置安装部来安装不会从用户离开的扣绳。
32.另外,壳体部10的至少与照相机100的摄像区域对应的部分由透明的塑料制成,以便能够通过内部的照相机100拍摄壳体部10的外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10的壳体部主体12及盖部件13是透明的。另外,为了抑制对由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1拍摄的摄像图像的不良影响(图像畸变等),壳体部主体12的构成是覆盖两个摄像部101的部分12a的形状为大致球形。
33.被收容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10中的照相机100在单体时会沉入水中,但通过将该照相机100收容于壳体部10,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整体(浮力调整对象物)就浮在水中了。对于用户来说,将总是浮在水中的壳体部分10在水中搬运或操作是非常麻烦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在壳体部10上连结浮力调整部20,来获得以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和浮力调整部20的整体可以得到浮力和重力的平衡的中性浮力。
34.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壳体部10的重量或体积,不利用浮力调整部20地来使包含照相机100的整个壳体部10获得中性浮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100的重量较轻,并且由于覆盖两个摄像部101的部分12a为大致球形的方式,使得壳体部主体12成为部分突出的形状,从而难以抑制浮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浮力调整部20。
3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浮力调整部20具有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浮力变化的第一结构部21a以及第二结构部21b构成的体积变化部21。第一结构部21a例如是中空圆筒状的长条的部件。这样,通过将第一结构部21a设为长条部件,可以从远离用户的位置进行照相机100的拍摄。另外,第一结构部21a不限于这样的中空圆筒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实心的部件或截面为非圆形(矩形等)的部件。
36.第二结构部21b也是中空圆筒状的长条的部件。另外,第二结构部21b不限于这样的中空圆筒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实心的部件或截面为非圆形(矩形等)的部件。在第一结构部21a的下端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23a,在第二结构部21b的上端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该螺纹牙23a啮合的螺纹槽23b。由此,用户通过转动第二结构部21b来紧固或松开该螺纹结构23a、23b,第二结构部21b就能够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沿图中箭头a进退了。
37.其结果是,能够改变由第一结构部21a及第二结构部21b构成的体积变化部21的整
体的体积。例如,从如图4的(a)所示的紧固了螺纹结构23a、23b的状态开始变为如图4的(b)所示的松开了螺纹结构23a、23b的状态时,则能够将体积变化部21的长度延长长度l,从而能够增加以δv所示虚线包围的部分的体积。相反地,从如图4的(b)所示的松开了螺纹结构23a、23b的状态开始变为如图4的(a)所示的紧固了螺纹结构23a、23b的状态时,则能够将体积变化部21的长度缩短长度l,从而能够减少以δv所示虚线包围的部分的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该螺纹构造23a、23b的第一构造部21a及第二构造部21b的作用是作为接受用于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用户操作的操作接受部。
38.另外,这里,受理用于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用户操作的操作受理部是由螺纹结构23a、23b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操作受理部也可以由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沿图中箭头a滑动的活塞结构来构成。
3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受理部是用于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动力由用户的操作力来产生的构成,但也可以设置电机或螺线管等的致动器(驱动机构),并将该驱动力作为用于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动力。这时,控制致动器的控制部根据操作键或操作杆等的操作受理部所受理的用户操作,来进行致动器的接通断开动作、动作量或动作方向等的控制。由此,用户能够以较轻的操作力,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
40.另外,以即使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也能够维持密闭状态的方式,在第一结构部21a和第二结构部21b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24。该密封部件24可以使用例如树脂制的o形环等。
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结构部21b中配置有压重25。如上所述,由于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整体在水中是浮起的,另外,浮力调整部20也是中空结构的密闭构造物,因此重量比较轻。因此,为了以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和浮力调整部20的整体来获得中性浮力,设置有压重25。
42.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于壳体部10的浮力f0主要由壳体部10的重量、壳体部10的体积、收纳于壳体部10的照相机100的重量决定。另一方面,施加于浮力调整部20的浮力f1主要由浮力调整部20的重量m、浮力调整部20的体积(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收容于浮力调整部20的压重25的重量mc决定。然后,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来改变体积变化部21的长度l,并改变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就能够改变对应于体积变化量δv对应的量δf。
43.因此,想要在水下壳体1里得到中性浮力时,只要以得到满足f0+(f1+δf)=m+mc的δf的方式,使得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后来调整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量δv即可。另外,要使水下壳体1浮起时,只要以得到满足f0+(f1+δf)>m+mc的δf的方式,使得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后来调整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量δv即可。另外,要使水下壳体1沉下时,只要以得到满足f0+(f1+δf)<m+mc的δf的方式,使得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后来调整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量δv即可。
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压重25配置于浮力调整部20的中第二结构部21b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于第一结构部21a,或者配置于壳体部10。压重25的配置可根据各种目的适当确定。例如,也可以以包含照相机100的水下壳体1的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容易操
作水下壳体1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4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位于与收纳有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二结构部21b里配置有压重25。由此,能够使包含照相机100的水下壳体1的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水下壳体1的中央附近(第一结构部21a的中间位置附近),例如在地面上对水下壳体1的操作就变得容易。
46.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相对于第一构造部21a能够进退的第二构造部21b里配置压重25,在使第二构造部21b进退以改变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时,水下壳体1整体的重心位置的移动量就变大。因此,通过使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的进退,发挥了调整水下壳体1的整体的重心位置的功能。由此,在水中,能够调整在水下壳体1里作用浮力或重力的位置平衡,并能够容易地进行水下壳体1的操作的调整。
47.用户例如在水中(海中)通过照相机100拍摄360度图像时,拿着将照相机100收容在壳体部10内的水下壳体1潜入水中。此时,在仅有壳体部10的部分的情况下(未连接浮力调整部20的情况),浮力过大,潜入水中时或在水中拍摄时的操作会不方便,另外,握持该壳体部10的用户在水中的动作也受到限制。
48.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是浮力调整部20与壳体部10连接了的水下壳体1,则整个水下壳体得到了中性浮力。通过获得中性浮力,例如,即使用户对水下壳体1放手,水下壳体1也不会从用户的手边突然离开,另外,也可以使水下壳体1漂浮在用户的手边附近并停留。其结果是,用户不需要在水中持续握持水下壳体1,另外,也可以不需要用扣绳等将水下壳体1与用户连结。因此,在水中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握持该装置的用户在水中的动作也不易被限制。
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旋转第二结构部21b的操作来使得第二结构部21b相对于第一结构部21a进退,就能够改变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使得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浮力变化。这样,能够基于用户操作来进行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浮力,由此,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浮力的调整。
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获得中性浮力的状态开始,当用户转动第二结构部21b来增加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时,浮力会增加,水下壳体1就能够浮起。由此,例如用户通过放手水下壳体1而仅使水下壳体1浮起,就能够拍摄远离用户的上方的水中图像。
51.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获得中性浮力的状态开始,当用户转动第二结构部21b来减少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时,浮力会减小,水下壳体1就能够沉下。由此,例如用户通过放手水下壳体1而仅使水下壳体1沉下,就能够拍摄远离用户的下方的水中图像。
52.特别是,通过用户操作能够仅使水下壳体1浮起或沉降,在用照相机100拍摄360度图像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按压操作键的用户的手指或用户自身的脸或身体的映入。另外,通过利用长的自拍棒和自拍定时功能,也能够避免这样的映入,但在水中搬运或移动长的自拍棒,用户的负担大,便利性差。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能够仅使水下壳体1浮起或沉降的情况下,不需要搬运或移动不方便的长的自拍棒,便利性就高。
53.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通过在水中进行转动第二结构部21b的操作,能够使水下壳体1浮起或下沉,因此水下壳体1的操作的自由度、便利性非常高。
54.另外,如上所述,在设置电机或螺线管等致动器(驱动机构),将其驱动力作为用于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动力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的自由度和便利性。
55.例如,如图5所示,将作为检测水压(流体压)的检测部的压力传感器202设置在水下壳体1上,并能够检测根据水下壳体1的水深而增加的水压。然后,对使得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致动器203进行控制的体积控制部200以基于压力传感器202检测到的水压来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
56.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操作受理部201受理对水深进行指定的用户的指示操作,就能够通过自动控制来使水下壳体1移动到该水深。具体而言,体积控制部200例如根据压力传感器202检测到的水压和对应于所指定的水深的水压的比较结果,来控制致动器203以改变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由此,能够使水下壳体1自动地上浮或沉降至由用户操作所指定的水深。
57.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产生水中的推进力的推进力产生部设置在水下壳体1上。推进力产生部301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由螺旋桨、使螺旋桨旋转的驱动源(电机等)、驱动驱动源的驱动电路构成。然后,移动控制部300控制推进力产生部301以控制水下壳体1在水中的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水下壳体1移动到水中的目标位置,操作及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58.移动控制部300也可以根据设置在水下壳体1上的操作受理部所受理的用户操作来控制水下壳体1在水中的移动。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移动控制部300根据由接收部302接收到的来自外部通信装置的控制信息,能够控制水下壳体1在水中的移动。接收部302既可以是有线通信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例如,通过电波或超声波的通信)。这时,通过根据用户操作的来自外部通信装置的远程操作能够控制水下壳体1在水中的移动。
59.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移动控制部300也可以根据由接收部302接收到的来自外部通信装置的控制信息,来控制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致动器303。这时,通过根据用户操作的来自外部通信装置的远程操作以使体积变化部21的体积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就能够控制水下壳体1在水中的移动。(上浮或下沉)。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302的功能是作为操作受理部。
60.另外,当用户将水下壳体1在水中以放手的状态来通过水下壳体1内的照相机100进行拍摄时,如何使水下壳体1的姿势稳定是重要的课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水下壳体1的构成是相对于壳体部10在水中的浮起,浮力调整部20通过压重25在水中下沉的。因此,在用户放手的状态下的水下壳体1的水中姿势就以壳体部10为上部、浮力调整部20为下部的姿势(上下方向的姿势)容易稳定。
61.但是,在有流动(起伏)的水中,水下壳体1绕长度方向中心轴(作为长条部件的浮力调整部20的长度方向中心轴)旋转,绕该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姿势有时会不稳定。这样,若姿势不稳定而产生旋转时,就难以用照相机100拍摄适当的图像。
62.于是,为了即使在有流动(起伏)的水中水下壳体1也不旋转地使姿势稳定,如图7所示,作为姿势稳定化部件,例如也可以将翼部件26设置在水下壳体1上。该翼部件26例如是从浮力调整部20的第一结构部21a向横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板状部件,其板面被设置为与第一结构部21a向横向大致平行。通过设置这样的翼部件26,就在翼部件26的板面以与水中的流动方向c为平行的姿势下,水下壳体1容易稳定,即使在有流动(起伏)的水中,水下壳体1也不旋转,姿势容易稳定。
63.上述翼部件26相对于浮力调整部20的第一结构部21a虽然优选的是装卸自如,但
也可以与第一结构部21a一体构成。另外,翼部件26的设置部位也可以不是浮力调整部20的第一结构部21a,例如也可以是第二结构部21b或壳体部10。另外,姿势稳定化部件只要是能够使水下壳体1的姿势(壳体部10的姿势)稳定的部件即可,并不限于翼部件。
64.另外,在有流动(起伏)的水中,水下壳体1以重心位置附近(例如压重25的附近)为中心,壳体部10会进行摇摆那样的动作(摆动),水下壳体1的姿势有时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姿势稳定化部件,将翼部件设置在水下壳体1上也是有效的。只是,此时的翼部件的板面被设置成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
6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浮力调整对象物在水中浮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浮力调整对象物在水中下沉,也能够同样适用。
66.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壳体部10和浮力调整部20分体构成的例子,但也可以使壳体部10和浮力调整部20为一体结构。
67.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下面的各种方式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68.[第一方式]
[0069]
第一方式是一种浮力调整机构(例如浮力调整部20),其调整流体(例如水)中的浮力调整对象物(例如包含照相机100的壳体部10)的浮力或浮力平衡,其特征在于,具有:体积变化部21,其与所述浮力调整对象物连接,通过使体积变化而使浮力变化;操作受理部(例如第一结构部21a及第二结构部21b),受理用于使所述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变化的用户操作。
[0070]
在本方式中,能够基于用户操作来进行用于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或浮力平衡的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变化。由此,用户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例如能够使浮力调整对象物浮起、沉降、或停留在规定的深度。另外,用户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例如,能增大或减小浮起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起速度,反过来,能增大或减小沉降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沉降速度。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平衡,例如还能够改变流体中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姿势。这样,根据本方式,因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来调整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或浮力平衡,所以在流体中用户对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操作就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与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调整(浮力或浮力平衡的调整)相关的用户的便利性。
[0071]
[第二方式]
[0072]
第二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方式中,具有将所述体积变化部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浮力调整对象物的连接部22。
[0073]
由此,用户相对于浮力调整对象物能够安装或拆卸体积变化部,从而提高便利性。
[0074]
[第三方式]
[0075]
第三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体积变化部使密闭构造物的体积在密闭状态下变化。
[0076]
由此,作为体积变化部能够采用中空形状,从而能够实现更轻量的体积变化部。
[0077]
[第四方式]
[0078]
第四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三方式中,所述密闭构造物由第一构造部21a和相对于该第一构造部可进退的第二构造部21b构成,通过该第二构造部相对于该第一构造部的进退,体积发生变化。
[0079]
由此,能够以简易的构成来实现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变化。
[0080]
[第五方式]
[0081]
第五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至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浮力调整对象物相对于所述流体浮起,所述体积变化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流体下沉的压重25。
[0082]
由此,提高了与相对于流体浮起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浮力调整相关的用户的便利性。另外,通过适当地调整压重的配置,例如,可以使中性浮力作用于浮力调整对象物,在流体中使得用户对浮力调整对象物的操作变得容易。
[0083]
[第六方式]
[0084]
第六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至第五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有:推进力产生部301,其产生所述流体中的推进力;接收部302,其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控制信息,以及移动控制部300,其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流体中的移动。
[0085]
由此,通过基于用户操作的来自外部通信装置的远程操作,能够使浮力调整对象物移动到流体中的目标位置,从而提高操作和便利性。
[0086]
[第七方式]
[0087]
第七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至第六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有:检测部(压力传感器202),其检测流体压力(例如水压),以及体积控制部200,其基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流体压力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体积变化部的体积变化。
[0088]
由此,例如能够使浮力调整对象物自动地上浮或沉降至用户指定的水深,从而提高操作和便利性。
[0089]
[第八方式]
[0090]
第八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一至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有使流体中的浮力调整对象物的姿势稳定的姿势稳定化部件(例如翼部件26)。
[0091]
由此,能够抑制浮力调整对象物的姿势因流体的流动而变化。
[0092]
[第九方式]
[0093]
第九方式是一种壳体(例如水下壳体1),其具有将被收容物(例如照相机100)收容在内部的壳体部10,和调整将所述被收容物收容在内部的壳体部的流体中的浮力或浮力平衡的浮力调整部20,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浮力调整部,使用第一至第八方式中任一方式的浮力调整机构。
[0094]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用户操作来调整将被收容物收容在内部的壳体部的浮力,因此,在流体中用户对该壳体部的操作变得容易,提高了与该壳体部的浮力调整相关的用户的便利性。
[0095]
[第十方式]
[0096]
第十方式的特征是在第九方式中,所述壳体部收容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100)作为所述被收容物。
[0097]
由此,通过摄像装置来拍摄流体中的图像时的操作及便利性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