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9021发布日期:2022-01-05 02:0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背光模组在显示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为高发光效率、低功耗、色域广、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目前,市场上的背光模组可以大概分为直下式背光和侧入式背光两种。侧入式背光是将led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通过导光板将线光源转化为而光源,通过一系列的光学膜片将面光源的光均匀化。直下式背光的led呈矩阵排列并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正下方以直接形成面光源。但是直下式背光由于led的阵列排布方式,相邻的两个led之间存在间隔(gap),而每个led的发光角度有限,从而导致led正面的亮度最高,在gap部分由于光源较少则会呈现偏暗的情况,导致在显示面板上呈现亮区和暗区交替分布的现象,即显示屏显示效果呈现满天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位于基板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多个发光单元呈阵列排布;光线调节膜,光线调节膜位于发光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基板与光线调节膜之间,第一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其中,光线调节膜包括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一侧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背光面,第二反射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6.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8.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线调节膜和第一反射层。光线调节膜位于发光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反射层位于基板与光线调节膜之间,其中,光线调节膜包括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一侧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背光面,第二反射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第二反射层反射至第一反射层的反射面,之后,再次经第一反射层进行反射,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可通过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打散,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9.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1.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13.图2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一种剖面图;
14.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15.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1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17.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18.图7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另一种剖面图;
19.图8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又一种剖面图;
20.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1.图10是图9所述的显示装置沿b

b’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3.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5.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基板10和多个发光单元20,发光单元20用于发光。发光单元20位于基板10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多个发光单元20呈阵列排布,能够增大发光单元20的数量,从而增加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可选的,发光单元20可以沿基板10的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便于实现发光单元20的分区调控,例如将阵列设置的发光单元20分为多个调光区,从而易于实现每个调光区发光亮度的调控。
28.背光模组还包括光线调节膜30和第一反射层40。光线调节膜30位于发光单元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反射层40位于基板10与光线调节膜30之间,其中,光线调节膜30包括基膜31和设置在基膜31一侧的第二反射层32,第二反射层32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背光
面,第二反射层32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反射层40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第二反射层32反射至第一反射层40的反射面,之后,再次经第一反射层40进行反射,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可通过第一反射层40和第二反射层32将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进行打散,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29.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背光模组中发光单元20的数量可能有很多,图1中为了便于进行示出,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少量发光单元20,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光单元2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确定,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30.可选的,光线调节膜30中,基膜31的材料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材料或pc(polycarbonate)材料等,在基膜31上涂布、印刷、贴附或镀层反射材料形成第二反射层32,第二反射层32的材料可以为反射金属材料,示例性的,为银、铝等。
3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为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或micro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发光元件20为mini

led或micro

led,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led芯片,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2.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32包括多个反射结构320,一个反射结构320与一个发光单元20相对应,即背光模组中,至少存在一个发光单元20对应有一个反射结构320。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中,可以为每个发光单元20均对应有一个反射结构320,也可以为部分发光单元20对应有一个反射结构320,部分发光单元20不与反射结构320相对应。
33.反射结构3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和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背光模组中存在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与其对应的反射结构320反射至第一反射层40的反射面,之后,再次经第一反射层40进行反射,再次反射后的光线从相邻两个反射结构320之间的间隙射出,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可通过第一反射层40和第二反射层32中反射结构320将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进行打散,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34.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个反射结构320包括一个第一反射结构321,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中传输至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结构321后会被第一反射结构321反射至第一反射层40,之后,再次经第一反射层40进行反射,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
35.未经光线调节膜30和第一反射层40调节前,背光模组中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光线量最多。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和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21可对光线量最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光线经第一反射层40再次进行反射,再次反射后的光线从光线调节膜30中未设置反射结构320的区域射出,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21可对光线量最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反射,进而可通过第一反射层40将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进行打散,避免光线集中在某一区域,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36.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即沿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反射结构321覆盖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20,提高了第一反射结构321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进行调节的面积,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37.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个反射结构320还包括一个第二反射结构322,同一个反射结构320中,第二反射结构322围绕第一反射结构321设置。未经光线调节膜30和第一反射层40调节前,背光模组中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光线量最多,且沿逐渐远离发光单元20的方向上,光线量逐渐减少,即背光模组中围绕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光线量较多。反射结构320还包括围绕第一反射结构321设置的第二反射结构322,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2可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至少部分反射,反射后的光线经第一反射层40再次进行反射,再次反射后的光线从光线调节膜30中未设置反射结构320的区域射出,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2可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调节,避免该区域的光线量较多造成该区域的亮度较大,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38.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反射结构322包括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围绕第一反射结构321排布,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尺寸小于第一反射结构321的尺寸。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2中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可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反射后的光线经第一反射层40再次进行反射,再次反射后的光线从光线调节膜30中未设置反射结构320的区域射出,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通过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实现第二反射结构322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调节,避免该区域的光线量较多造成该区域的亮度较大,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39.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单元2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
40.同一个反射结构320中,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1,即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1;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2,即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2;位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3,即位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3;位于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4,即位于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为d4;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1和第四方向z2中任意两个方向均相交。d1=d2>d3=d4,即同一个反射结构320中,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和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较大,位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内
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和位于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较小。由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均小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在第三方向z1上的长度和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在第四方向z2上的长度,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和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内的光线量大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和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内的光线量。通过设置在同一个反射结构320中,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和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大于位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和位于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内的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列密度,从而实现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2中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分别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和光线量较少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差异化调节,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4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反射结构322还包括多个第二反射子部3222,多个第二反射子部3222围绕第一反射结构321排布,且第一反射子部3221位于第一反射结构321和第二反射子部3222之间,第二反射子部3222的尺寸小于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尺寸,第二反射子部3222可用于对第二反射结构322所对应的区域的光线进一步细调。即通过第二反射结构322中多个第二反射子部3222可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进一步细调,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42.可选的,第二反射结构322中多个第二反射子部3222的排布方式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结构322中多个第一反射子部3221的排布方式,已实现光线量较多的区域和光线量较少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差异化调节,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43.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单元2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
44.一个反射结构320还包括多个第三反射结构323,多个第三反射结构323围绕第一反射结构321排布,且第二反射结构322位于第一反射结构321和第三反射结构323之间,第三反射结构323的尺寸小于第一反射结构321的尺寸。第三反射结构323可对传输至第三反射结构323的反射面的光线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光线经第一反射层40再次进行反射,再次反射后的光线从光线调节膜30中未设置反射结构320的区域射出,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反射结构320中第三反射结构323可用于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调节。
45.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之间,即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和/或,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在基板的垂直投影
之间,即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2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1所对应的区域和/或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2所对应的区域的光线量较多,相应的,可通过在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1所对应的区域和/或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q2所对应的区域内设置第三反射结构323,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23可对光线量较多的区域进行调节,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46.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正方形,相应的,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正方形或圆形,未经光线调节膜30和第一反射层40调节前,背光模组中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光线量最多,第一反射结构321采用与发光单元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有利于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21可对光线量最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反射,避免光线集中背光模组中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正方形或圆形,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为星形、多边形等,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48.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为d1,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为d2,其中,d1=d2。从而,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和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内的光线量大于沿第三方向z1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3和沿第四方向z2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4内的光线量,即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和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内的光线量均较多。
49.部分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之间,即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三反射结构323,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23对该区域的光线量进行调节,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50.同理,部分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之间,即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三反射结构323,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23对该区域的光线量进行调节,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51.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参考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矩形,相应的,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矩形或椭圆形。未经光线调节膜30和第一反射层40调节前,背光模组中与发
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光线量最多,第一反射结构321采用与发光单元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有利于通过第一反射结构321可对光线量最多的区域中的光线进行反射,避免光线集中背光模组中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中,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为矩形或椭圆形,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结构32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为星形、多边形等,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53.继续参考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图案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其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x的距离为d3,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方向y的距离为d4,其中,d3>d4。从而,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内的光线量大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2内的光线量,即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内的光线量均较多。
54.第三反射结构323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之间,即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距q1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三反射结构323,通过第三反射结构323对该区域的光线量进行调节,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55.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40设有镂空部41,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位于镂空部4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内,从而避免第一反射层40的设置影响发光单元20和基板10中线路层的连接。
56.图7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考图7,可选的,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与镂空部4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相重叠,从而在不影响发光单元20的设置的同时,减小第一反射层40中镂空部41的面积,从而增加第一反射层40用于反射光线的面积,有利于提高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量,有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光单元20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与镂空部41在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相重叠,所以图7中镂空部41标注于第一反射层40和发光单元20的交界处。在本发明相关实施例中,关于镂空部41的标注方式一并适用,本发明不再进行赘述。
57.图8是图1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

a’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聚光片50,聚光片50位于光线调节膜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聚光片50可用于折射从光线调节膜30射出的光线,改善光线的视角分布,将光线集中到正视角上,提高正视角度的光通量,提高光线利用率。
58.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图9所述的显示装置沿b

b’的剖面图,参考图9和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图9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59.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
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
60.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61.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线调节膜和第一反射层。光线调节膜位于发光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反射层位于基板与光线调节膜之间,其中,光线调节膜包括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一侧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背光面,第二反射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经第二反射层反射至第一反射层的反射面,之后,再次经第一反射层进行反射,最终从背光模组出光面射出。即可通过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打散,使得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62.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