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15237发布日期:2022-03-19 21:3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轻薄化的显示面板倍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轻薄化的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3.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彩膜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cf substrate)以及填充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上述显示装置工作时,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上分别施加驱动电压,控制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折射出来,从而显示画面。
4.通常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还需要设置一圈封框胶,从而将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粘黏在一起。显示面板在成盒工艺时,先在彩膜基板上涂布未固化的封框胶,并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组立后,对未固化的封框胶进行加热与加压制作以使其固化。为了维持显示面板周边的均一性,需要在封框胶里面添加隔垫物,例如支撑球。由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层数的电极,而支撑球的大小基本是一致的,导致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的厚度不一样,例如非显示区的绑定区具有的电极层数较多,而非显示区的其他区域具有的电极层数较小,导致显示面板在电极层数较多的区域较厚,而在电极层数较小的区域较薄,将造成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周边出现显示色差,并出现显示不均匀(edge mura)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厚度不一,而导致显示区周边出现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在该非显示区内具有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该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大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在该非显示区内设有封框胶,该封框胶内设有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一支撑结构位于该第一间距区且高度与该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相同,该第二支撑结构位于该第二间距区且高度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相同。
8.进一步地,该封框胶内设有支撑球,该支撑球的高度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相同,在该第二间距区内的该支撑球用作该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一支撑结构为支撑柱。
9.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撑结构和该第二支撑结构均为支撑柱。
10.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撑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一基板连接,该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基板相抵触;和/或,该第二支撑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一基板连接,该第二支撑结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基板相抵触。
11.进一步地,该第二基板在该非显示区设有金属层,该第一间距区内该金属层的数量小于该第二间距区内该金属层的数量。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包括:
13.提供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封框胶,该封框胶内具有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
14.将该封框胶涂布于该第一基板和/或该第二基板上且对应于该非显示区;
15.将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通过该封框胶粘接在一起,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在该非显示区内形成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该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大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该第一支撑结构对应于该第一间距区内且高度与该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相同,该第二支撑结构对应于该第二间距区内且高度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相同。
16.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撑结构为支撑柱,在涂布该封框胶之前,在该第一基板和/或该第二基板上制作该第一支撑结构,该第一支撑结构对应于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17.进一步地,该封框胶内掺杂有支撑球,该支撑球的高度与该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相同,该第二间距区内的该支撑球用于形成该第二支撑结构。
18.进一步地,该第二支撑结构为支撑柱,在涂布该封框胶之前,在该第一基板和/或该第二基板上制作该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均对应于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20.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封框胶内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对应于第一间距区内,第二支撑结构对应于第二间距区内,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共同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使得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的厚度均一,从而避免显示区周边出现显示不均匀以及色差的现象。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没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具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具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7.[实施例一]
[002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没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具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优选地,液晶层30中采用正性液晶分子,即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如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的时候,液晶层30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进行配向,靠近第一基板10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与靠近第二基板20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或反向平行。
[0030]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b以及位于显示区ab周边的非显示区aa。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且在非显示区aa内具有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且在非显示区aa内设有封框胶4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通过封框胶40粘接在一起。封框胶40内设有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第一支撑结构4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42的高度,第一支撑结构41位于第一间距区且高度与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h1相同,第二支撑结构42位于第二间距区且高度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相同。
[0031]
本发明通过通过在封框胶40内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第一支撑结构41对应于第一间距区内,第二支撑结构42对应于第二间距区内,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共同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使得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aa的厚度均一,从而避免显示区ab周边出现显示不均匀以及色差的现象。
[0032]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封框胶40内设有支撑球43(sp),支撑球43的高度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相同,在第二间距区内的支撑球43用作第二支撑结构42,即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42为支撑球43。其中,支撑球43是混合于封框胶40内的,在涂布封框胶40时,支撑球43也涂布于基板上。第一支撑结构41为支撑柱(ps),其中,在基板没有涂布封框胶40之前,先在基板上制作支撑柱以作为第一支撑结构4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41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0连接,第一支撑结构41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20相抵触,即在第一基板10上制作支撑柱以作为第一支撑结构4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41的一端与第二基板20连接,第一支撑结构41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10相抵触,即在第二基板20上制作支撑柱以作为第一支撑结构41。
[0033]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且显示区ab内设有第三支撑结构13,第三支撑结构13也为支撑柱(ps),第三支撑结构13在液晶层30内对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支撑结构13与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的高度相配合,使得显示面板在显示区ab的盒厚与非显示区aa的盒厚相同。其中,第一支撑结构41可以与第三支撑结构13一同制成,但由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在显示区ab和非显示区aa凸起高度不同,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三支撑结构13的高度可以不同。
[0034]
在实际运用中,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压合在一起时,支撑柱会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为了使得显示面板的厚度更加均匀,可以将压缩量也考虑进去,下表为支撑柱的压缩量与支撑柱的数量、大小以及高度的仿真数据:
[0035]
[0036][0037]
上述表一为支撑柱的压缩量与支撑柱的大小(直径)仿真关系,表二为支撑柱的压缩量与支撑柱的数量仿真关系,表三为支撑柱的压缩量与支撑柱的高度仿真关系。从上述三个表可以看出支撑柱的数量、大小以及高度均会影响支撑柱的压缩量,所以,在实际设置支撑柱时,不仅需要考虑支撑柱的高度,还需要考虑支撑柱的数量和大小。例如,第一间距区每平方毫米设置三个支撑柱,支撑柱的直径为5μm,高度为3μm,对应支撑柱的压缩量为0.70μm,所以在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粘接在一起后支撑柱的实际高度仅有2.3μm。
[0038]
进一步地,第二基板20在非显示区aa设有金属层,第一间距区内金属层的数量小于第二间距区内金属层的数量。其中,金属层可以为绑定区的接触脚,从而将外部信号与数据线、扫描线以及触控线进行信号连接。当然,第二间距区内也可以不用设置金属层,金属层只设于第一间距区内。也就是说,由于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的作用不同,其区域内金属层的数量也不同,导致第二基板20在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内的凸起高度不同。
[0039]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0为彩膜基板,第一基板10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层12以及将色阻层12间隔开的黑矩阵11,色阻层1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黑矩阵11对应于显示区ab内的扫描线、数据线以及薄膜晶体管等非透明电极,而且黑矩阵11还对应于整体非显示区aa。
[0040]
第二基板2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0在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上由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22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22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22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004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还设有公共电极21,公共电极21与像素电极22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公共电极21可位于像素电极22上方或下方(图1中所示为公共电极21位于像素电极22的下方)。优选地,公共电极21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像素电极22为在每个像素单元内整块设置的块状电极或者具有多个电极条的狭缝电极,以形成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2与公共电极21可位于同一层,但是两者相互绝缘隔离开,像素电极22和公共电极21各自均可包括多个电极条,像素电极22的电极条和公共电极21的电极条相互交替排列,以形成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在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有像素电极22,第一基板10在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有公共电极21,以形成pet显示架构、tn显示架构或va显示架构,至于pet显示架构、tn显示架构和va显示架构的其他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42]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0上设有上偏光片51,第二基板20上设有下偏光片52,上偏光片51的透光轴与下偏光片52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0043]
其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公共电极21和像素电极2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0044]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述的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包括:
[0045]
提供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封框胶40,封框胶40内具有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其中,第一基板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0为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0046]
将封框胶40涂布于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上且对应于非显示区aa,即封框胶40可以涂布于第一基板10上,也可以涂布于第二基板20上,或者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上均涂布封框胶40。
[0047]
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通过封框胶40粘接在一起,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且在非显示区aa内形成第一间距区和第二间距区,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第一支撑结构41对应于第一间距区内且高度与第一间距区的第一高度h1相同,第二支撑结构42对应于第二间距区内且高度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相同。
[0048]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41为支撑柱,在涂布封框胶40之前,在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上制作第一支撑结构41,第一支撑结构41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aa。在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粘接在一起后,第一支撑结构41被包裹于封框胶40内。
[0049]
本实施例中,封框胶40内掺杂有支撑球43,支撑球43的高度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相同,第二间距区内的支撑球43用于形成第二支撑结构42。但是,由于支撑球43先于封框胶40混合,在涂布于基板上的,因此,第一间距区内也会具有支撑球43,支撑球43还可用于减小封框胶40的流动性,避免封框胶40四处流动。
[0050]
[实施例二]
[005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具有封框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4)中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42也为支撑柱,即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均为支撑柱。第二支撑结构42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0连接,第二支撑结构42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20相抵触,即在第一基板10上制作支撑柱以作为第二支撑结构4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42的一端与第二基板20连接,第二支撑结构42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10相抵触,即在第二基板20上制作支撑柱以作为第二支撑结构42。
[0052]
优选地,封框胶40内设有支撑球43(sp),支撑球4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区的第二高度h2,虽然,有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对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在封框胶40内加入支撑球43可以封框胶40的流动性,避免封框胶40四处流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封框胶40内也可不用设置支撑球43。
[0053]
其中,由于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为支撑柱,所以,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均需要考虑压缩量。例如:在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的高度和个数相同的情况下,直径为5um的支撑柱,其压缩量为0.7um,直径为17um的支撑柱,其压缩量为0.2um,从而在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初始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善0.5um
的断差。同理,选择不同个数及高度亦可达到此类效果。
[0054]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第二支撑结构42为支撑柱,在涂布封框胶40之前,在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上制作第二支撑结构42,第二支撑结构42均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aa。在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粘接在一起后,第二支撑结构42被包裹于封框胶40内。
[005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5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057]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005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