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9122发布日期:2021-09-29 05:0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模组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组成,依据光源所在位置,目前液晶模组主要分为直下式及侧入式两种,随着led功率的越来越大,相同模组亮度下,模组内所需led颗数越来越少,但是由于led和光学透镜的角度相对固定,led颗数减少后屏体画面无法满足原始的均匀性,以55吋为例,之前led排列6*10=60,更新led排列为5*7=35后,由于横向led间距变化大,整体画面在竖直方向两颗led间出现暗带不良,传统背光方案无法满足现有产品设计需求。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出现暗带的缺陷。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7.背板和反射片;
8.led组件;设于所述背板与反射片之间;
9.所述led组件包括:电路板、光源和坡度架;
10.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坡度架设于相邻的光源之间,所述反射片的形状与所述坡度架相适配、且覆盖设于所述坡度架上,所述光源凸出于所述反射片。
11.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扩散板,所述led组件还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设于所述坡度架的中心、另一端穿过所述反射片与所述扩散板相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坡度架的中心为所述坡度架的最高点,所述坡度架与所述电路板的连接处为所述坡度架的起点,所述坡度架的起点为所述坡度架的最低点;所述坡度架的中心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坡度架的中心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之间通过凸形弧线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坡度架的中心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之间通过凹形弧线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坡度架的中心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之间通过直线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电路板呈长条状,所述光源均匀分布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坡度架的底部设有凸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凸点形状相适配的
凹槽,所述坡度架通过所述凸点固定于所述凹槽。
17.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相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中,所述led组件还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于所述光源上。
19.一种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20.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反射片;led组件;设于所述背板与反射片之间;所述led组件包括:电路板、光源和坡度架;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坡度架设于相邻的光源之间,所述反射片的形状与所述坡度架相适配、且覆盖设于所述坡度架上,所述光源凸出于所述反射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在相邻光源之间设置坡度架,同时设置匹配坡度架形状的反射片,进而可改变反射片的坡度,从而增加反射片的出光能量,获取均匀的面光源,避免了暗带现象。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二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的led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本实用新型:100、背板;200、反射片;300、led组件;310、电路板;320、光源;330、坡度架;340、光学透镜;400、中框;500、扩散板;350、顶针;210、凸部;220、第一通孔;230、第二通孔;331、坡度架的中心;332、坡度架的起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2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实施例一: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和反射片200;led组件300;设于所述背板100与反射片200之间;所述led组件300包括:电路板310、光源320和坡度架330;所述电路板310设于所述背板100上,所述光源320设于所述电路板310上,所述坡度架330设于相邻的光源320之间,所述反射片200的形状
与所述坡度架330相适配、且覆盖设于所述坡度架330上,所述光源320凸出于所述反射片200。其中,所述led组件300还包括光学透镜340,所述光学透镜340设于所述光源320上,所述光学透镜340用于增强光的使用效率和发光效率。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10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100的内侧面,各个电路板310上设有多个光源320,由于光源320对称发光,暗带视效一般出现在两相邻的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因此在两个相邻的光源320中间设有一个坡度架330,所述坡度架330的两端距离与其相邻两光源320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所述坡度架3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胶水,用于所述反射片200的粘贴固定;所述反射片200覆盖设于坡度架330上,与所述坡度架330的形状相适配,可改变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200的坡度,则在光源320发光时,由于坡度架330具有一定坡度,从而使背光模组中的腔体形成可变腔体,在远离光源320的位置(即两个光源320的中间),由于设置了坡度架330使得此处的腔体变小,从而此处的光程变短,此处的光线更早从背光模组内射出。因此,增加了此处的出光能量,获取了均匀的面光源320,从而解决了暗带问题。
33.具体的,所述电路板310呈长条状,所述光源320均匀分布于所述电路板310的长度方向,所述坡度架330的底部设有凸点(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310上设有与所述凸点形状相适配的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坡度架330通过所述凸点固定于所述凹槽。其中,在将坡度架330安装在所述电路板310上时,通过所述凸点和凹槽可获得快速的预定位,大大提高安装效率。
34.可选的,所述坡度架330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当坡度架330的材质为金属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坡度架330与所述电路板310相连接,当所述坡度架330的材质为塑料时,可选用双面胶或浇水与所述电路板310相连接;当然,对于坡度架330与电路板310的具体连接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35.更具体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400,所述中框400与所述背板100相连接;其中,所述中框400设于所述背板100上,用于连接显示屏(图中未示出)以及各个光学膜片。
3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背板100为常见的显示背板(电视机中的显示背板),所述电路板310为pcb板,所述光源320为led灯珠;故对于所述显示背板100、电路板310和光源320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37.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500,所述led组件300还包括顶针350;所述顶针350的一端设于所述坡度架330的中心、另一端穿过所述反射片200与所述扩散板500相抵接。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坡度架330的中心设置顶针350,并通过所述顶针350支撑所述扩散板500,可使得所述坡度块和顶针350代替现有背光模组中的支撑架装置,在解决暗带问题的同时,为顶针35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
39.其中,假设坡度架和顶针的高度为h1,现有的支撑架装置的高度为h2,则h1和h2的关系为:
40.a若现有的支撑架装置粘贴在背板上时h2=h1+电路板的高度;
41.b若现有的支撑架装置粘贴电路板上h2=h1。
42.更具体的,所述反射片200设有凸部210、第一通孔220和第二通孔230;且所述凸部210、第一通孔220和第二通孔230沿所述反射片200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凸部210设于相邻
第一通孔220之间,所述第二通孔230设于所述凸部210中心;其中,所述凸部210的形状与所述坡度架的形状相适配,包裹在所述坡度架上,所述第一通孔220的形状与所述光源320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凸出所述光源320,所述第二通孔230的形状与所述顶针350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凸出所述顶针350。
43.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坡度架的中心331为所述坡度架330的最高点,所述坡度架330与所述电路板310的连接处为所述坡度架330的起点,所述坡度架的起点332为所述坡度架330的最低点;所述坡度架330的中心与所述坡度架330的起点相连接。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坡度架的中心331为坡度架330的最高点,同时所述坡度架330的最高点也为两光源320的连接的中心,因此可使两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与扩散板500之间的腔体距离变小,从而改变此处的出光能量获取均匀的面光源320效果。其中,所述坡度架的起点332为所述坡度架330的两端,两个坡度架的起点332距离两侧的光源320的距离相等,对于坡度架330起点的位置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45.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坡度架的中心331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332之间通过凸形弧线连接。其中,由于暗带一般出现在两个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位置,因此,通过凸起的、且半径不断增大的圆弧连接坡度架的中心331和坡度架的起点332,使得坡度架330从其起点到其中心的尺寸逐渐增大,则相应的在两个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位置与扩散板500之间的腔体距离变小,使得此处的光程变短,光线可顺利从扩散板500射出,解决远离光源320区域的暗带问题。
46.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坡度架的中心331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332之间通过凹形弧线(图中未示出)连接。同理,通过凹陷的、且凹陷半价不断减小的圆弧连接坡度架的中心331和坡度架的起点332,使得坡度架330从其起点到其中心的尺寸逐渐增大,则相应的在两个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位置与扩散板500之间的腔体距离变小,使得此处的光程变短,光线可顺利从扩散板500射出,解决远离光源320区域的暗带问题。
47.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坡度架的中心331与所述坡度架的起点332之间通过直线(图中未示出)连接。同样的,通过直线连接坡度架的中心331和坡度架的起点332,则直线从坡度架的中心331倾斜向下连接至坡度架的起点332,使得坡度架330从其起点到其中心的尺寸逐渐增大,则相应的在两个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位置与扩散板500之间的腔体距离变小,使得此处的光程变短,光线可顺利从扩散板500射出,解决远离光源320区域的暗带问题。
48.更具体的,还可通过凹凸形弧线结合的方式(图中未示出)连接坡度架的中心331和坡度架的起点332,当然应满足从其起点到其中心的尺寸逐渐增大的条件。应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中,连接坡度架的中心331和坡度架的起点332,选用凸形弧线、凹形弧线、直线或者是凹凸形弧线结合的方式,应依据实际需求选择。
4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描述:
50.通过在背板100上设置电路板310,并在电路板310上的两光源320的连线中心设置坡度架330,并将与坡度架330形状相适配的反射片200覆盖设于坡度架330上,可改变反射片200的坡度,则在光源320发光时,由于坡度架330具有一定坡度,从而在远离光源320的位置,即两个光源320的连线的中心,由于设置了坡度架330使得此处距离扩散板500的距离更近,此处的腔体变小,从而使得此处的光程变短,此处的光线更早从背光模组内射出。因此,
增加了此处的出光能量,获取了均匀的面光源320,解决了暗带问题。
51.实施例二:
52.本实用新型在上述背光模组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应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完成其他功能的部分,对于其他部分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反射片;led组件;设于所述背板与反射片之间;所述led组件包括:电路板、光源和坡度架;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坡度架设于相邻的光源之间,所述反射片的形状与所述坡度架相适配、且覆盖设于所述坡度架上,所述光源凸出于所述反射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在相邻光源之间设置坡度架,同时设置匹配坡度架形状的反射片,进而可改变反射片的坡度,从而增加反射片的出光能量,获取均匀的面光源,避免了暗带现象。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