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缆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5127发布日期:2021-08-17 13:4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光缆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线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缆接线箱。



背景技术:

光缆通信是现代信息传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具有容量大、距离长、保密性好、不受电磁干扰和节省铜材等优点,在民用领域越来越普及。因此在城市中到处可以看到光缆的接线箱,不仅不美观,还会对城市绿化、市民出行等造成影响。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城市中光缆接线箱的美观性,如公开号为cn209961966u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升降式光缆接线箱,对于不经常使用的电缆接线箱会置于地下,等需要使用时再将其升起进行检修。但是该种光缆接线箱采用安装至升降箱中的电机驱动实现升降,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地下潮湿的环境导致的生锈以及光缆的柔性较差,普通电机很难将升降箱进行升降,可靠性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光缆接线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升降式接线箱无法安装光缆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光缆接线箱,包括升降箱、地埋箱与升降装置;所述地埋箱埋设于地面以下,所述升降箱在所述升降装置的带动下通过所述地埋箱顶部的开口升出或沉入地面;所述地埋箱的底面向两侧延伸,使所述地埋箱的纵剖面为梯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杆以及驱动盘,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至所述升降箱中,所述驱动杆的顶部伸出所述升降箱与所述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底部设置有蜗杆,所述地埋箱的侧壁设置有垂直布置的齿条,所述蜗杆与所述齿条始终啮合。

通过本方案,旋转驱动盘,使驱动盘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能够沿齿条带动升降箱上升或下降,蜗杆与齿条的配合使转动更加省力,方便手动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可靠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升降箱的后侧面凸出设置有动力腔,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动力腔中。

通过本方案,驱动杆位于动力腔中,能够避免对升降箱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还能够避免驱动杆的转动对光缆造成摩擦损坏。

优选地,所述动力腔顶部设置有沉槽,所述驱动盘设置于所述沉槽中;所述驱动盘的近外侧设置有驱动把手。

通过本方案,驱动盘设置于沉槽中能够保持升降箱顶面的平整,使本装置在沉入地下时更加隐蔽实用。

优选地,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驱动把手底部铰接至所述容纳槽中。

通过本方案,驱动把手能够旋转至容纳槽中,在保持升降箱顶面平整的同时,方便对驱动盘进行旋转。

优选地,所述升降箱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齿条,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随动杆以及随动蜗杆,所述随动杆转动连接至所述升降箱的前侧底部,所述蜗杆固定至所述随动杆底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随动杆之间通过同步皮带连接。

通过本方案,在转动驱动杆时,随动杆同时旋转,保持升降箱的前后两侧同时升降,保持升降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升降箱的前侧的底部设置有随动腔,所述随动杆完全设置于所述随动腔中。

通过本方案,避免随动杆的设置对升降箱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

优选地,所述升降箱底部两侧设置有内穿线孔,所述地埋箱底部两侧设置有外穿线孔,所述内穿线孔与所述外穿线孔之间通过铠装管连通;光缆穿过所述铠装管伸入所述升降箱内进行连接。

通过本方案,铠装管对连接升降箱的光缆进行保护,避免弯折过大造成的光缆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蜗杆与齿条的配合代替电机驱动,不仅可靠性更高,使用更加方便,不受锈蚀以及光缆的影响;且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更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光缆接线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新型光缆接线箱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新型光缆接线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驱动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升降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

一种新型光缆接线箱,包括升降箱1200、地埋箱1100与升降装置;所述地埋箱1100埋设于地面以下,所述升降箱1200在所述升降装置的带动下通过所述地埋箱1100顶部的开口升出或沉入地面;所述地埋箱1100的底面向两侧延伸,使所述地埋箱1100的纵剖面为梯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杆1421以及驱动盘1410,所述驱动杆1421转动连接至所述升降箱1200中,所述驱动杆1421的顶部伸出所述升降箱1200与所述驱动盘14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421底部设置有蜗杆1422,所述地埋箱1100的侧壁设置有垂直布置的齿条1110,所述蜗杆1422与所述齿条1110始终啮合。

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旋转驱动盘1410,使驱动盘1410带动蜗杆1422转动,蜗杆1422能够沿齿条1110带动升降箱1200上升或下降,蜗杆1422与齿条1110的配合使转动更加省力,方便手动操作,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不仅大大提高了可靠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箱1200的后侧面凸出设置有动力腔1210,所述驱动杆1421设置于所述动力腔1210中,驱动杆1421位于动力腔1210中,能够避免对升降箱1200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还能够避免驱动杆1421的转动对光缆造成摩擦损坏。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腔1210顶部设置有沉槽1211,所述驱动盘1410设置于所述沉槽1211中;所述驱动盘1410的近外侧设置有驱动把手1411。驱动盘1410设置于沉槽1211中能够保持升降箱1200顶面的平整,使本装置在沉入地下时更加隐蔽实用。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盘1410上设置有容纳槽1412,所述驱动把手1411底部铰接至所述容纳槽1412中;容纳槽1412的长度不小于驱动把手1411的长度,驱动把手1411能够旋转至容纳槽1412中,在保持升降箱1200顶面平整的同时,旋出后方便对驱动盘1410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箱1200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齿条1110,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随动杆1431以及随动蜗杆1432,所述随动杆1431转动连接至所述升降箱1200的前侧底部,所述蜗杆1432固定至所述随动杆1431底部并与所述齿条1110啮合;所述驱动杆1421与所述随动杆1431之间通过同步皮1440带连接。在转动驱动杆1421时,随动杆1431同时旋转,保持升降箱1200的前后两侧同时升降,保持升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箱1200的前侧的底部设置有随动腔1220,所述随动杆1431完全设置于所述随动腔1220中,避免随动杆1431的设置对升降箱1200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随动蜗杆1432可以位于随动腔1220下方并露出随动腔1220,且随动蜗杆1432的直径大于随动腔1220的厚度,避免移动过程中随动腔1220与地埋箱1100之间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箱1200底部两侧设置有内穿线孔1230,所述地埋箱1100底部两侧设置有外穿线孔1120,所述内穿线孔1230与所述外穿线孔1120之间通过铠装管1300连通;光缆穿过所述铠装管1300伸入所述升降箱1200内进行连接,铠装管1300对连接升降箱1200的光缆进行保护,避免弯折过大造成的光缆损坏。

本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蜗杆与齿条的配合代替电机驱动,不仅可靠性更高,使用更加方便,不受锈蚀以及光缆的影响;且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更低。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