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1093发布日期:2021-09-11 01:1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监控镜头。


背景技术:

2.道路监控镜头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各种场合,目前市面上道路监控镜头的结构大多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前主筒1、后主筒2、前镜框3、后镜框4、前调节环5、后调节环6、后齿轮部7及驱动件8,其中,前镜框3和后镜框4分别安装于前主筒1和后主筒2中,前主筒1和后主筒2之间通过多个螺丝锁紧在一起,后齿轮部7通过螺丝锁紧于后调节环6侧边后与驱动件8相配合,以实现前后调焦。这种结构的道路监控镜头,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3.(1)由于前主筒1和后主筒2、后调节环6和后齿轮部7均是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品,不仅部品较多,装配工艺复杂,而且需要多套模具进行成型,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
4.(2)前主筒1和后主筒2之间、后调节环6和后齿轮部7之间均是通过多个螺丝锁紧在一起,依靠螺丝进行组装配合来约束部品之间的同轴度和平面度,进而来控制组装达到精度需求,不仅非常不便于组装、装配的效率低,而且装配后的产品精度较差,极大地限制了镜头像素的提升。
5.(3)当镜头外观图像存在不良需要进行返修时,需先松开螺丝分解前后主筒,才能取出前后镜框进行返修清洁,拆解后需再次组装前后主筒,二次组装不仅存在拆装耗时、效率低下,而且存在损坏螺牙精度受损和螺丝孔松的问题,会使前主筒1和后主筒2之间的同轴度和平面度受影响,导致镜头的精度下降,甚至出现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道路监控镜头。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道路监控镜头,包括主筒、前镜框、后镜框、前调焦机构、后调焦机构及驱动机构;
9.所述主筒包括前直径筒和后直径筒,所述前直径筒和后直径筒为一体式的中空结构,以分别容置所述前镜框和后镜框;
10.所述前调焦机构包括前调节环,所述前调节环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前直径筒外,并与所述前镜框相连接;
11.所述后调焦机构包括后调节环,所述后调节环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后直径筒外,并与所述后镜框相连接;
12.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筒上,用于驱动所述前调节环和后调节环,以调节所述前镜框和后镜框相对所述主筒的远近距离实现快速调焦。
13.优选地,所述后调节环包括后环本体和后齿轮部,所述后环本体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后直径筒外,围绕所述后环本体的周向形成有所述后齿轮部。
14.优选地,所述后调焦机构还包括后固定钉,所述后环本体上设有后通孔,所述后固定钉穿设于所述后通孔中,用于限制所述后环本体的活动,所述后环本体的内侧壁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螺旋形的后导向槽,所述后直径筒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导向口,所述后导向口与后直径筒的轴线方向平行,围绕所述后镜框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导钉,所述后导钉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后导向口中,并与所述后导向槽相适配。
15.优选地,所述后调焦机构还包括后卡环,所述后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后台阶部,所述后直径筒的下端设置有后限位台、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后卡口,所述后环本体的下端抵靠于后限位台,所述后台阶部通过所述后卡环卡止于所述后卡口中。
16.优选地,所述后卡口呈l形,其包括后引导口和后限位口,所述后引导口沿着所述后直径筒的轴向设置,所述后限位口沿着所述后直径筒的周向设置,所述后卡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卡止部,所述后卡止部由后卡环的内侧往其中心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后卡止部由后引导口经旋转后进入所述后限位口中。
17.优选地,所述前调节环包括前环本体和前齿轮部,所述前环本体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前直径筒外,围绕所述前环本体的周向形成有所述前齿轮部。
18.优选地,所述前调焦机构还包括前固定钉,所述前环本体上设有前通孔,所述前固定钉穿设于所述前通孔中,用于限制所述前环本体的活动,所述前环本体的内侧壁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螺旋形的前导向槽,所述前直径筒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导向口,所述前导向口与前直径筒的轴线方向平行,围绕所述前镜框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导钉,所述前导钉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前导向口中,并与所述前导向槽相适配。
19.优选地,所述前调焦机构还包括前卡环,所述前环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前台阶部,所述前直径筒的下端设置有前限位台、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前卡口,所述前环本体的下端抵靠于前限位台,所述前台阶部通过所述前卡环卡止于所述前卡口中。
20.优选地,所述前卡口呈l形,其包括前引导口和前限位口,所述前引导口沿着所述前直径筒的轴向设置,所述前限位口沿着所述前直径筒的周向设置,所述前卡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卡止部,所述前卡止部由前卡环的内侧往其中心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前卡止部由前引导口经旋转后进入所述前限位口中。
21.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前马达、前齿轮组、后马达及后齿轮组,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主筒的外壁上,所述前马达和后马达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前齿轮组与前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前齿轮组与所述前调节环相配合,所述后齿轮组与后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后齿轮组与所述后调节环相配合。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中主筒采用一体式结构的前直径筒和后直径筒、前调节环和后调节环也采用一体式结构,不仅部品数量较少,装配工艺更简单,而且需要的成型模具少,极大地较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4.2、本实用新型中主筒、前调节环、后调节环无需依靠螺丝进行组装配合来约束部品之间的同轴度和平面度,既非常便于组装、且装配的效率高,又提高了镜头装配后的精度,极大地提升了镜头的像素。
25.3、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返修时,无需拆卸过多的部品即可取出前后镜框进行返修清洁,不仅方便组装和拆解返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镜头返修后的精度不受
二次拆装的影响,保证产品质量。
26.4、本实用新型中前调节环和后调节环均通过卡环结构固定于主筒上,不仅组装和拆卸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前调节环和后调节环固定后不易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27.图1为现有监控镜头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现有监控镜头的分解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前调节环和前镜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调节环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卡环和后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前主筒1、后主筒2、前镜框3、后镜框4、前调节环5、后调节环6、后齿轮部7、驱动件8;
40.主筒100、前直径筒110、前限位台111、前卡口112、前引导口1121、前限位口1122、前导向口113、后直径筒120、后限位台121、后卡口122、后引导口1221、后限位口1222、后导向口123;
41.前镜框200、前导钉210;
42.后镜框300、后导钉310;
43.前调焦机构400、前调节环410、前环本体411、前齿轮部412、前导向槽413、前台阶部414、前固定钉420、前卡环430、前卡止部431、前垫圈440;
44.后调焦机构500、后调节环510、后环本体511、后齿轮部512、后导向槽513、后台阶部514、后固定钉520、后卡环530、后卡止部531、后垫圈540;
45.驱动机构600、安装座610、前马达620、前齿轮组630、后马达640、后齿轮组650;
46.光阑组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实施例
50.配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监控镜头,包括主筒100、前镜框200、后镜框300、前调焦机构400、后调焦机构500及驱动机构600。
51.配合图4至图7所示,主筒100包括前直径筒110和后直径筒120,前直径筒110和后直径筒120为一体式的中空结构,以分别容置前镜框200和后镜框300。前直径筒110的下端设置有前限位台111、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前卡口112,前直径筒110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导向口113,前导向口113与前直径筒110的轴线方向平行。后直径筒120的下端设置有后限位台121、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后卡口122,后直径筒120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导向口123,后导向口123与后直径筒120的轴线方向平行。主筒100于前直径筒110和后直径筒120之间设置有光阑安装口,光阑安装口中设置有光阑组件700,在本示例中,光阑组件700采用现有结构。
52.配合图3至图5、图8所示,前调焦机构400包括前调节环410,前调节环410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活动地套设于前直径筒110外,并与前镜框200相连接,前调节环410包括前环本体411和前齿轮部412,前环本体411活动地套设于前直径筒110外,围绕前环本体411的周向形成有前齿轮部412。
53.前调焦机构400还包括前固定钉420,前环本体411上设有前通孔(图中未示出),前固定钉420穿设于前通孔中,用于限制前环本体411的活动,前环本体411的内侧壁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螺旋形的前导向槽413,围绕前镜框200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导钉210,前导钉210活动地穿设于前导向口113中,并与前导向槽413相适配。在前镜框200需要返修时,松开前固定钉420后,转动前环本体411,前导钉210沿着前导向槽413和前导向口113移动至前直径筒110的下端,此时即可手动取出前镜框200,取出前镜框200进行返修清洁非常便捷,且返修后镜头的精度不受二次拆装的影响。
54.配合图3至图8、图10所示,前调焦机构400还包括前卡环430和前垫圈440,前环本体411的顶部设置有前台阶部414,前环本体411的下端抵靠于前限位台111,前台阶部414通过前卡环430卡止于前卡口112中。在本实施例中,前卡口112呈l形,其包括前引导口1121和前限位口1122,前引导口1121沿着前直径筒110的轴向设置,前限位口1122沿着前直径筒110的周向设置,前卡环43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前卡止部431,前卡止部431由前卡环430的内侧往其中心方向凸出形成,前卡止部431由前引导口1121经旋转后进入前限位口1122中。前垫圈440为弹性垫圈,其套设于前直径筒110上,并位于前卡环430的下方,当前卡止部431卡入前卡口112后,前卡环430在前垫圈440回弹力作用下,被限制于前卡口112中,以防止前卡环430松脱。
55.配合图3至图5、图9所示,后调焦机构500包括后调节环510,后调节环510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活动地套设于后直径筒120外,并与后镜框300相连接,后调节环510包括后环本体511和后齿轮部512,后环本体511活动地套设于后直径筒120外,围绕后环本体511的周向形成有后齿轮部512。
56.后调焦机构500还包括后固定钉520,后环本体511上设有后通孔(图中未示出),后固定钉520穿设于后通孔中,用于限制后环本体511的活动,后环本体511的内侧壁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螺旋形的后导向槽513,围绕后镜框300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导钉310,后导钉310活动地穿设于后导向口123中,并与后导向槽513相适配。在后镜框300需要返修时,松开
后固定钉520后,转动后环本体511,后固定钉520沿着后导向槽513和后导向口123移动至后直径筒120的上端,此时即可手动取出后镜框300,取出后镜框300进行返修清洁非常便捷,且返修后镜头的精度不受二次拆装的影响。
57.配合图3至图7、图9、图10所示,后调焦机构500还包括后卡环530和后垫圈540,后环本体511的顶部设置有后台阶部514,后环本体511的下端抵靠于后限位台121,后台阶部514通过后卡环530卡止于后卡口122中。在本实施例中,后卡口122呈l形,其包括后引导口1221和后限位口1222,后引导口1221沿着后直径筒120的轴向设置,后限位口1222沿着后直径筒120的周向设置,后卡环53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后卡止部531,后卡止部531由后卡环530的内侧往其中心方向凸出形成,后卡止部531由后引导口1221经旋转后进入后限位口1222中。后垫圈540为弹性垫圈,其套设于后直径筒120上,并位于后卡环530的下方,当后卡止部531卡入后卡口122后,后卡环530在后垫圈540回弹力作用下,被限制于后卡口122中,以防止后卡环530松脱。
58.配合图3、图4及图11所示,驱动机构600设置于主筒100上,用于驱动前调节环410和后调节环510,以调节前镜框200和后镜框300相对主筒100的远近距离实现快速调焦。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0包括安装座610、前马达620、前齿轮组630、后马达640及后齿轮组650,安装座610固设于主筒100的外壁上,前马达620和后马达640分别设置于安装座610中,前齿轮组630与前马达620的输出轴相连,前齿轮组630与前调节环410相配合,后齿轮组650与后马达640的输出轴相连,后齿轮组650与后调节环510相配合。
59.前马达620和后马达640输出力矩带动前齿轮组630和后齿轮组650后,前齿轮组630和后齿轮组650分别带动前调节环410和后调节环510,通过前调节环410/后调节环510的转动带动前镜框200/后镜框300的旋合深度变化,实现光学自动调焦过程。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