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9784发布日期:2021-11-18 00:4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一般为传统连接器,即通过两个或多个光纤之间的物理接触传递光信号。传统连接器有以下缺点:
3.1)光纤之间的污染物产生空气间隙,阻止物理连接,破坏光的耦合,导致了较差而且不稳定的性能。
4.2)直接物理连接,容易导致光纤及相关设备磨损,导致光学性能在多次接插后下降,直至损坏,可接插次数较少。
5.为了克服传统光纤连接器的以上缺点,现有技术中也开发了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非接触式光纤存在与接触式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时不匹配,且容易破坏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弥补插损的镀膜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能与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匹配。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所述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包括:
9.光纤,所述光纤包括第一端面,光缆终止于所述第一端面;
10.插芯,所述插芯套设于所述光纤,所述插芯包括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插芯的连接端;
11.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在轴向的距离在预设范围;所述插芯包括插芯距离控制膜片,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12.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圈,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均匀环绕所述光纤。
13.上述方案中,所述光纤包括抗反射ar涂层,所述ar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
14.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为物理接触端面pc或超物理端面upc,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50nm。
15.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为斜面物理接触端面apc,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100nm。
16.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多芯插芯,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0~3000nm。
17.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为pc或upc,所述插芯距离控
制膜片的膜片厚度为大于150nm且小于4800nm。
18.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为apc,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的膜片厚度为大于200nm且小于4800nm。
19.上述方案中,所述插芯为多芯插芯,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的膜片厚度为大于6000nm且小于7000nm。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光纤连接器和第二光纤连接器,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第二光纤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是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装置,通过在第二端面设置插芯距离控制膜片,既能避免两个光纤的物理接触,也能与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匹配。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图1中b向的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光纤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光纤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10光纤;111第一端面;120插芯;121第二端面;130ar涂层;140插芯距离控制膜片;200接触式光纤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
32.光纤,所述光纤包括第一端面,光缆终止于所述第一端面;
33.插芯,所述插芯套设于所述光纤,所述插芯包括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插芯的连接端;
34.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在轴向的距离在预设范围;所述插芯包括插芯距离控制膜片,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装置,通过在第二端面设置插芯距离控制膜片,既能避免两个光纤的物理接触,也能与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匹配。
3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且,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一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如图1

图3所示,所述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包括光纤110和套设于所述光纤110外的插芯120;所述光纤110包括第一端面111,光缆终止于所述第一端面111;所述插芯120包括第二端面121,所述第二端面121位于所述插芯120的连接端;
39.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在预设范围;所述插芯120包括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121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40.这里的预设范围,是为了保证两个光纤110不接触,且插损在允许范围内。并且,这里的预设范围还需要和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厚度相配合,还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类型有关,例如所述第二端面121为pc或upc,和第二端面121为apc的,两者的预设范围就不同。
41.这里的插损,是指两个光纤不接触给光线传递带来的光信号损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121的外圈,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均匀环绕所述光纤110。这样,能更稳定的保持两个光纤110的非接触状态和光学耦合,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121的很小一部分区域,能起到隔开两个光纤连接器中的光纤110即可。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光纤110包括抗反射(ar,anti

reflective)涂层130,所述ar涂层13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11。ar涂层130可以弥补两个非接触光纤连接器之间的距离造成的插损,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120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121为物理接触端面(pc,physical contact)或超物理端面(upc,ultra physical contact),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50nm。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标准规定,单芯:光纤凸出的范围在

100nm~100nm。本实施方式比标准执行的更严格一些,避免两个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的直接接触,导致光纤及相关设备磨损,是更佳的实施方式。相应的,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厚度也需要与之匹配。
44.这里,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负值,表示所述第一端面111低于所述第二端面121,即内凹,否则是所述第一端面111高于所述第二端面121,即向外凸出。
45.这里,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的轴向距离,可以通过研磨获得,并且可以按iec标准,做标准研磨,无需特殊研磨工艺。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120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121为斜面物理接触端面(apc,angled physical contact),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100nm。由于apc有一个斜面,因此光纤110的第一端面111相对第二端面121更凸出,因此距离控制为

100~100nm,正好符合iec标准,是更佳的实施方式。相应的,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厚度也需要与之匹配。
47.具体地,所述单芯插芯可以是陶瓷插芯,这样插芯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制作的更精
准,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120为多芯插芯,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0~3000nm。按照iec标准规定,多芯:光纤凸出的范围在1000nm~3000nm。由于多芯插芯的多个芯是固定在一起的,各个芯的第一端面可能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将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设置的更大一些,是更佳的实施方式。相应的,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厚度也需要与之匹配。
49.具体地,所述多芯插芯可以是塑料材质制成,例如mt

rj插芯,这样可以通过注塑等方式制作,成本更低,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121为pc或upc,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膜片厚度为大于150nm且小于4800nm。这是和光纤连接器中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21的轴向距离相匹配的,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光纤连接器的直接接触,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120为单芯插芯,且所述第二端面121为apc,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膜片厚度为大于200nm且小于4800nm。这是和光纤连接器中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21的轴向距离相匹配的,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光纤连接器的直接接触,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52.这里,通过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的轴向距离及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膜片厚度的配合,不仅适用于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也适用于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于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芯120为多芯插芯,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膜片厚度为6000~7000nm。这是和光纤连接器中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21的轴向距离相匹配的,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光纤连接器的直接接触,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54.具体地,所述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可以是二氧化硅制成。
55.具体地,所述光纤和插芯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一起。
56.实施例二
5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如图4、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光纤连接器和第二光纤连接器,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第二光纤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是实施例一所述的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
58.这里,两个均是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则更好。如果只有一个是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也没有问题。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设有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可以避免两个光纤连接器的直接接触,例如,对于单芯插芯的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且所述第二端面121为pc或upc的,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50nm,而单芯插芯的接触式光纤连接器,按iec的标准,所述第一端面1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1在轴向的距离为

100~100nm,而插芯距离控制膜片140的厚度为150~4800nm。这样,不会破坏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的镀膜层,即ar涂层130。
59.这里,图4、图5示出的其中一个为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100,另一个为接触式光纤连接器200。
60.这里,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第二光纤连接器可以是单芯插芯(参见图4),也可以是多芯插芯(参见图5)。
61.具体地,对于多芯插芯的,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中的其中一个插芯的端面设置有导针(未在图中示出),另一个设置有导针孔(未在图中示出),这样,两个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在导针和导针孔的导向下,更加精准和顺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62.进一步地,光纤连接装置包括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不论是否是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均可以在光纤的第一端面设置ar涂层,或者只在其中任意一个光纤连接器的第一端面设置ar涂层。例如,一个为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另一个为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则可以在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设置ar涂层,也可以在接触式光纤连接器设置ar涂层,可以两个都设,也可以只设其中一个。如果两个均为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也是如此。
6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记载中,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有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