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0349发布日期:2022-03-12 13:3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码相机)均 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 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3.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 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 而,现今行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 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开始成为一重要的课 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其用以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光学系统包 括活动部、固定部、驱动组件、以及一传导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模块。 固定部与电子装置固定地连接,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 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传导组件用以调整驱动组件对活动部的施力方向。
5.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外框。外框包括顶部,顶部具有板状的结 构,并且与主轴垂直。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元件以及第二驱动元件。第一 驱动元件用以产生第一驱动力,使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二驱动元件 用以产生第二驱动力,使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元件的材料包 括形状记忆合金。第一驱动元件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 二驱动元件的材料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第二驱动元件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 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主轴不平行。第二方向与主轴不平行。第二方 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沿着垂直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 动元件不重叠。沿着主轴观察时,光学模块具有多边形的结构,且光学模块 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一驱动元件位于第一侧 边,第二驱动元件位于第二侧边。
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以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为 轴心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与主轴不平行。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互相 垂直。沿着垂直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不重叠。传导组件 包括第一传导元件、第二传导元件,第一传导元件包括第一传导部,第二传 导元件包括第二传导部。沿着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转轴位于第一传导部、 第二传导部之间。沿着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转轴与第一传导部、第二传 导部均不重叠。第一转轴位于与主轴垂直的第一虚拟平面,第二转轴位于与 主轴垂直的一第二虚拟平面,且活动部加上光学模块的重心位于第一虚拟平 面、第二虚拟平面之间。第一虚拟平面、第二虚拟平面互相平行且不相交。 沿着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转轴未通过固定部的中心但通过光学模块的一 光轴。
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第一感测模块,用以感测活动部相对 固定部的运动。第一感测模块包括第一感测组件以及一第二感测组件。第一 感测模块包括第一参考元件以及第一感测元件。第一感测元件对应第一参考 元件并用以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第二感测组件包括第二参考元件以及第二感 测元件,对应第二参考元件并用以输出第二感测信号。第一参考元件具有磁 铁,用以产生磁场。第一参考元件与第一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主轴不平行。 第二参考元件具有磁铁,用以产生磁场。第二参考元件与第二感测元件的排 列方向与主轴不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感测组件位于固定部的第 一角落。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感测组件位于固定部的第二角落。沿着 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角落、第二角落分别位于第二侧边的两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对外电路,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装置。 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对外电路位于光学模块的第四侧边。第二侧边与第四 侧边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光学模块具有多边形的结构。沿着主轴方 向观察时,光学模块的第五侧边对应第一角落。第五侧边与第一侧边以及第 二侧边均不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光学模块具有八边形结构。第一参 考元件与第一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主轴垂直。第二参考元件与第二感测元 件的排列方向与主轴垂直。
9.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以第一转轴以及 第二转轴为轴心进行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互相不平行。沿着主轴方向 观察时,第一转轴与第一侧边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转轴与第二 侧边平行。第一感测组件用以感测活动部与光学模块相对固定部以第三转轴 为轴心的转动。第二感测组件用以感测活动部与光学模块相对固定部以第四 转轴为轴心的转动。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不平行。第四转轴与 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不平行。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不平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模块包括承载座、框架、承载座驱动机构、以及 第二感测模块。承载座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框架固定地连接活动部,承载座 可相对框架运动。承载座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承载座相对框架运动。第二感测 模块,用以感测承载座相对于框架的运动。第二感测模块包括第三感测组件, 第三感测组件包括第三参考元件以及第三感测元件,对应第三参考元件并用 以输出第三感测信号。第三参考元件具有磁铁,用以产生磁场。第三参考元 件与第三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主轴不平行。第三参考元件以及第三感测元 件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参考元件以及第一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第三参 考元件以及第三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参考元件以及第一感测元件的排 列方向不垂直。第三参考元件以及第三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第二参考元件 以及第二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第三参考元件以及第三感测元件的排 列方向与第二参考元件以及第二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垂直。沿着主轴方向 观察时,第三感测组件位于第四侧边。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不位 于第四侧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参考元件与第三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与主轴垂直。 当第一驱动元件产生第一驱动力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以第一转轴为轴心转动 时,第二驱动元件同时产生第二驱动力,第二驱动力与第一驱动力的方向以 及大小不同。第一驱动力的方向与第二驱动力的方向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 察时,第一整合接收部以及主轴的连线与第二整合接收部以及主轴的连线不 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转轴通过第一整合接收部。沿着主轴方向 观察时,第一转轴通过第二整合接收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力大于第二驱动力。第一驱动力的方向与第 二驱动力的方向相反。第三驱动元件用以产生第三驱动力,使活动部可相对 固定部运动。第三驱动元件的材料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第四驱动元件用以产 生一第四驱动力,使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四驱动元件的材料包括形 状记忆合金。第二驱动力与第四驱动力平行。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二驱 动元件、第四驱动元件的排列方向与第一转轴平行。当第一驱动元件产生第 一驱动力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以第一转轴为轴心转动时,第四驱动元件同时 产生第四驱动力。当第一驱动元件产生第一驱动力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以第 一转轴为轴心转动时,第三驱动元件同时产生第三驱动力,第三驱动力的大 小与第一驱动力的大小不同。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方向观察时,第一驱动元件、第三驱动元件 的排列方向与第二转轴平行。第四驱动力的方向以及大小与第二驱动力的方 向以及大小相同。第四驱动力的方向以及大小与第一驱动力的方向以及大小 不同。第三驱动力的大小小于第一驱动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14.以下将配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 标准做法,多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示出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 意地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光学系统的立体图。
16.图2是光学系统的爆炸图。
17.图3是光学系统的俯视图。
18.图4a是光学系统沿着图3中的第一转轴示出的剖面图。
19.图4b是光学系统沿着图3中的第二转轴示出的剖面图。
20.图5a至图5d是光学系统一些元件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21.图6是光学系统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22.图7是光学系统沿着图3中的第四转轴示出的剖面图。
23.图8是电路模块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4-100:外框
26.4-110:顶部
27.4-120:侧壁
28.4-200:电路模块
29.4-210:本体
30.4-221:第一突出部
31.4-222:第二突出部
32.4-223:第三突出部
33.4-224:第四突出部
34.4-231:第一侧边
35.4-232:第二侧边
36.4-233:第三侧边
37.4-234:第四侧边
38.4-235:第五侧边
39.4-241:第一角落
40.4-242:第二角落
41.4-243:第三角落
42.4-244:第四角落
43.4-251:第一表面
44.4-252:第二表面
45.4-253:第三表面
46.4-254:第四表面
47.4-261:第一金属元件
48.4-262:第二金属元件
49.4-263:第三金属元件
50.4-264:第四金属元件
51.4-265:第五金属元件
52.4-266:第六金属元件
53.4-267:第七金属元件
54.4-268:第八金属元件
55.4-310:承载座
56.4-320:框架
57.4-331:第一开口
58.4-332:第二开口
59.4-333:第三开口
60.4-334:第四开口
61.4-341,4-342,4-343,4-344:开口结构
62.4-400:活动部
63.4-410:第一保护元件
64.4-411:第一保护侧壁
65.4-420:第二保护元件
66.4-421:第二保护侧壁
67.4-430:第三保护元件
68.4-431:第三保护侧壁
69.4-440:第四保护元件
70.4-441:第四保护侧壁
71.4-500:光学元件
72.4-600:对外电路
73.4-602:电路元件
74.4-610:光学感测元件
75.4-620:滤光元件
76.4-700:传导组件
77.4-710:第一传导元件
78.4-711:第一固定部连接部
79.4-712: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
80.4-713:第一可挠部
81.4-714:第一传导部
82.4-715:第一接收部
83.4-720:第二传导元件
84.4-721:第二固定部连接部
85.4-722: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
86.4-723:第二可挠部
87.4-724:第二传导部
88.4-725:第二接收部
89.4-730:第三传导元件
90.4-731:第三固定部连接部
91.4-732: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
92.4-733:第三可挠部
93.4-734:第三传导部
94.4-735:第三接收部
95.4-740:第四传导元件
96.4-741:第四固定部连接部
97.4-742: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
98.4-743:第四可挠部
99.4-744:第四传导部
100.4-745:第四接收部
101.4-750:第五传导元件
102.4-751:第五固定部连接部
103.4-752:第五驱动元件连接部
104.4-753:第五可挠部
105.4-754:第五传导部
106.4-755:第五接收部
107.4-760:第六传导元件
108.4-761:第六固定部连接部
109.4-762:第六驱动元件连接部
110.4-763:第六可挠部
111.4-764:第六传导部
112.4-765:第六接收部
113.4-770:第七传导元件
114.4-771:第七固定部连接部
115.4-772:第七驱动元件连接部
116.4-773:第七可挠部
117.4-774:第七传导部
118.4-775:第七接收部
119.4-780:第八传导元件
120.4-781:第八固定部连接部
121.4-782:第八驱动元件连接部
122.4-783:第八可挠部
123.4-784:第八传导部
124.4-785:第八接收部
125.4-791:第一整合接收部
126.4-792:第二整合接收部
127.4-793:第三整合接收部
128.4-794:第四整合接收部
129.4-800:驱动组件
130.4-810:第一驱动元件
131.4-820:第二驱动元件
132.4-830:第三驱动元件
133.4-840:第四驱动元件
134.4-900:第一感测模块
135.4-910:第一感测组件
136.4-911:第一感测元件
137.4-912:第一参考元件
138.4-920:第二感测组件
139.4-921:第二感测元件
140.4-922:第二参考元件
141.4-930:第三感测组件
142.4-931:第三感测元件
143.4-932:第三参考元件
144.4-940:承载座驱动机构
145.4-941:第一承载座驱动元件
146.4-942:第二承载座驱动元件
147.4-951:第一转轴
148.4-952:第二转轴
149.4-953:第三转轴
150.4-954:第四转轴
151.4-961:第一驱动力
152.4-962:第二驱动力
153.4-963:第三驱动力
154.4-964:第四驱动力
155.4-973:第三方向
156.4-974:第四方向
157.4-975:第五方向
158.4-976:第六方向
159.4-981:第一力
160.4-982:第二力
161.4-983:第三力
162.4-984:第四力
163.4-991:第一虚拟平面
164.4-992:第二虚拟平面
165.4-1000:光学系统
166.4-d1,4-d2:最大距离
167.4-f:固定部
168.4-h1,4-h2:最大尺寸
169.4-l1,4-l2:距离
170.4-m:光学模块
171.4-o: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172.以下公开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法或是范例来实行所提供的标的的不同特征, 以下描述具体的元件及其排列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实用新型。当然这些实施例 仅用以例示,且不该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例来说,在说明书中提 到第一特征部件形成于第二特征部件之上,其可包括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 征部件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也可包括于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 之间另外有其他特征的实施例,换句话说,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并 非直接接触。
173.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 单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 的关系。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在另一特征部件之上形成、连接到及/或耦 接到另一特征部件可包括其中特征部件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并且还可 包括其中可形成插入上述特征部件的附加特征部件的实施例,使得上述特征 部件可能不直接接触。此外,其中可能用到与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垂直的”、
ꢀ“
上方”、“上”、“下”、“底”及类似的用词(如“向下地”、“向上 地”等),这些空间相关用词系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些)元件或特征 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旨在涵盖包括特 征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174.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 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 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 在此特别定义。
175.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用 词,被用来以修饰本技术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元件有任何之前 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这 种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 能作出清楚区分。
17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关于接合、连接的用语例如“连接”、
ꢀ“
互连”等,除非特别定义,否则可指两个结构系直接接触,或者也可指两 个结构并非直接接触,其中有其它结构设于此两个结构之间。且此关于接合、 连接的用语也可包括两个结构都可移动,或者两个结构都固定的情况。
17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光学系统4-1000的立体图, 图2是光学系统4-1000的爆炸图,图3是光学系统4-1000的俯视图,图4a 是光学系统4-1000沿着图3中的第一转轴4-951示出的剖面图,第4b图是 光学系统4-1000沿着图3中的第二转轴4-952示出的剖面图。
17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4-1000主要可包括沿一主轴4-o排列的外框 4-100、电路模块4-200、活动部4-400、对外电路4-600、光学感测元件4-610、 滤光元件4-620、传导组件4-700、驱动组件4-800。光学系统4-1000可设置 在一电子设备上,例如可设置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设备上, 但并不以此为限。
179.光学系统4-1000可用以驱动光学模块4-m,光学模块4-m例如包括承载 座4-310、框架4-320、光学元件4-500、第二感测模块(包括第三感测组件 4-930、承载座驱动机构4-940的组合,第三感测组件4-930包括第三感测元 件4-931、第三参考元件4-932),或者可用于驱动例如透镜(lens)、反射 镜(mirror)、棱镜(prism)、分光镜(beam splitter)、光圈(aperture)、 液态镜片(liquid lens)、感光元件(image sensor)、摄像模块(camera module)、 测距模块(ranging module)等的光学元件。应注意的是,此处光学元件的定 义并不限于与可见光有关的元件,与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紫外光)等有 关的元件也可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模块4-m以及活 动部4-400也可合称为活动部,可相对于固定部4-f进行运动。
18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承载座驱动机构4-940可设置在框架4-320中, 用以驱动承载座4-310与连接在承载座4-310中的光学元件4-500相对框架 4-320在x、y、z方向上进行运动。传导组件4-700、驱动组件4-800可用 以驱动活动部4-400以及固定在活动部4-400上的光学模块4-m相对于外框 4-100、电路模块4-200进行移动。活动部4-400可固定在框架4-320上。外 框4-100、电路模块4-200可合称为固定部4-f,而外框4-100可包括彼此连 接的顶部4-110、侧壁4-120,具有板状的结构。固定部4-f可固定在前述电 子装置上。
181.主轴4-o可定义为通过光学元件4-500中心的光轴。主轴4-o与顶部 4-110垂直,并与侧壁4-120平行。光学元件4-500可在主轴4-o方向与光学 感测元件4-610进行对焦。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承载座4-310具有一贯穿 孔,光学元件4-500可固定于此贯穿孔内,以随着承载座4-310的移动而一 起移动,即承载座4-310可用以承载光学元件4-500。承载座驱动机构4-940 可包括第一承载座驱动元件4-941、第二承载座驱动元件4-942,用以驱动承 载座4-310相对框架4-320运动。第一承载座驱动元件4-941例如可为一磁性 元件,而第二承载座驱动元件4-942例如可为一线圈,可分别位在固定部4-f 以及承载座4-310上,或者位置也可互换,取决于设计需求。应了解的是, 通过第一承载座驱动元件4-941、第二承载
座驱动元件4-942之间的作用,可 产生磁力迫使设置在承载座4-310上的光学元件4-500相对于固定部4-f移 动,可达到例如自动对焦(af)或光学防手震(ois)的效果。在一些实施 例中,承载座驱动机构4-940也可包括压电元件、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元件。
182.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模块4-m及其内的光学元件4-500系活动地 (movably)设置于固定部4-f内。当前述第二承载座驱动元件4-942通电时, 第二承载座驱动元件4-942会和第一承载座驱动元件4-941的磁场产生作用, 并产生一电磁驱动力(electromagnetic force)以驱使承载座4-310和前述光 学元件4-500相对于固定部4-f沿主轴4-o方向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的效 果。
18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光学系统4-1000中设置第一感测模块4-900, 用以感测光学模块4-m相对于固定部4-f的位置。第一感测模块4-900可包 括第一感测组件4-910、第二感测组件4-920。第一感测组件4-910可包括第 一感测元件4-911、第一参考元件4-912,而第二感测组件4-920可包括第二 感测元件4-921、第二参考元件4-922。第一感测组件4-910、第二感测组件 4-920可用以感测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相对固定部4-f的运动。
184.上述第一感测元件4-911、第二感测元件4-921可包括霍尔效应感测器 (hall sensor)、磁阻效应感测器(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mr sensor)、 巨磁阻效应感测器(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gmr sensor)、 穿隧磁阻效应感测器(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tmrsensor)、或磁通量感测器(fluxgate sensor)。
185.第一参考元件4-912、第二参考元件4-922例如可为磁铁,用以产生参考 用的磁场,而第一感测元件4-911、第二感测元件4-921分别对应于第一参考 元件4-912、第二参考元件4-922,例如分别在光学元件4-500的半径方向上 排列。应注意的是,第一参考元件4-912与第一感测元件4-911的排列方向 与主轴4-o不平行(例如与主轴4-o垂直),第二参考元件4-922与第二感 测元件4-921的排列方向与主轴不平行(例如与主轴4-o垂直)。固定部4-f 包括第一角落4-241、第二角落4-242、第三角落4-243、第四角落4-244。沿 着主轴4-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感测组件4-910位于固定部4-f的第一角落 4-241,第二感测组件4-920位于固定部4-f的第二角落4-242。第一角落4-241、 第二角落4-242分别位于第二侧边4-232的两侧。
186.第一感测元件4-911、第二感测元件4-921可分别用以感测第一参考元件 4-912、第二参考元件4-922产生的参考用的磁场,从而输出第一感测信号、 第二感测信号(例如输出给前述电子设备中的一处理单元),以得到活动部 4-400或光学模块4-m相对于固定部4-f的移动量或位置。
187.举例来说,前述第一感测模块4-900可用以感测活动部4-400或承载座 4-310相对于固定部4-f在不同维度上的运动,例如x方向上的平移(第一 维度)、y方向上的平移(第二维度)、z方向上的平移(第三维度)、以 z轴为旋转轴的旋转(第四维度)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188.对外电路4-600例如为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pc),其可透过粘着方式 固定于电路模块4-200上。于本实施例中,对外电路4-600系电性连接设置 于光学系统4-1000内部或外部的其他电子元件。举例来说,对外电路4-600 可传送电信号至光学模块4-m中的承载座驱动机构4-940,借此可控制承载 座4-310在x、y或z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自动对焦(af)或
光学防手 震(ois)的功能。光学感测元件4-610可用以接收一光学信号并输出一影像 信号。
189.滤光元件4-620可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并且滤除其他具有不想要 的波长的光,即可过滤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举例来说,滤光元件4-620可滤 除红外光,并且让可见光通过,但并不以此为限。滤光元件4-620可对应光 学感测元件4-610。借此,可使光学感测元件4-610所感应到的光线更接近肉 眼所见。
190.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800可用以驱动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 4-m相对于固定部4-f进行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800中的驱 动元件的材质可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并且具 有长条形的形状并沿一方向延伸。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 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举 例来说,当形状记忆合金在低于相变态温度下,受到一有限度的塑性变形后, 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变形前的原始形状。
191.图5a至图5d是光学系统4-1000的一些元件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 图,其中为了简洁而省略了外框4-100、活动部4-400。图6是光学系统4-1000 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外框4-100。图7是沿图3中的第四转轴4-954 示出的剖面图,图8是电路模块4-200的示意图。
192.电路模块4-200可包括本体4-210以及从本体4-210朝z方向(主轴4-o 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4-221、第二突出部4-222、第三突出部4-223、 第四突出部4-224。本体4-210可具有板状的结构,并且可与主轴4-o垂直。 此外,电路模块4-200中还可设置第一金属元件4-261、第二金属元件4-262、 第三金属元件4-263、第四金属元件4-264、第五金属元件4-265、第六金属 元件4-266、第七金属元件4-267、第八金属元件4-268。举例来说,第一金 属元件4-261、第二金属元件4-262可部分内埋在第一突出部4-221中并部分 露出于第一突出部4-221,第三金属元件4-263、第四金属元件4-264可部分 内埋在第二突出部4-222中并部分露出于第二突出部4-222,第五金属元件 4-265、第六金属元件4-266可部分内埋在第三突出部4-223中并部分露出于 第三突出部4-223,第七金属元件4-267、第八金属元件4-268可部分内埋在 第四突出部4-224中并部分露出于第四突出部4-224。
193.举例来说,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一金属元件4-261可至少部分显 露于第一突出部4-221的第一表面4-251,而第二金属元件4-262可至少部分 显露于第一突出部4-221的第二表面4-252,其余金属元件和突出部也可具有 类似的关系,于此不再赘述。
194.传导组件4-700可包括第一传导元件4-710、第二传导元件4-720、第三 传导元件4-730、第四传导元件4-740、第五传导元件4-750、第六传导元件 4-760、第七传导元件4-770、第八传导元件4-780,并且可用以调整驱动组件 4-700对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的施力方向。驱动组件4-800可包括第 一驱动元件4-810、第二驱动元件4-820、第三驱动元件4-830、以及第四驱 动元件4-840。
195.第一驱动元件4-810可用以直接或间接产生一第一驱动力4-961(例如为 朝向-z方向的力)使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可相对固定部4-f运动。 第一驱动元件4-810的材料可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从而在受热时可收缩而带 动第一传导元件4-710、第二传导元件4-720。第一驱动元件4-810可具有长 条形结构,沿着第一方向(例如为x方向)延伸。
196.第二驱动元件4-820可用以直接或间接产生一第二驱动力4-962(例如为 朝向+z
711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 4-200的第一突出部4-221的第一表面4-251,其中第一表面4-251与主轴4-o 平行。第一固定部连接部4-71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一表面4-251的第一金 属元件4-261。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可固定地连接第一驱动元件4-810。 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经由第一可挠部4-713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连 接部4-711。第一传导部4-714连接第一可挠部4-713,且用以将第一驱动力 4-961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一接收部4-715固定地连接活 动部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一传导部4-714。
2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连接部4-711、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 第一可挠部4-713、以及第一传导部4-71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一接 收部4-715可相对第一传导部4-71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一接收部4-715 不与第一传导部4-71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第一传导部4-714 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一接收部4-71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触的 方式连接此球体。第一接收部4-71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置于 其中,从而限制第一传导部4-714相对于第一接收部4-715的可动范围。借 此,第一接收部4-715可相对第一传导部4-714进行运动。
206.第一传导元件4-710(例如第一固定部连接部4-71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一固定部连接部4-71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一驱动元件4-81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第一传导部 4-714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并沿着第三方向4-973延伸。第三方向4-973与 第一方向(x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
207.如图5a所示,第一传导部4-714位于第一侧边4-231,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一接收部4-715至少部分重叠。
208.如图5a所示,第二传导元件4-720可用以将第一驱动元件4-810所产生 的第一力4-981(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一驱动力4-961。第二传导元件4-720 可包括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4-722、第二可挠部 4-723、第二传导部4-724、以及第二接收部4-725。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四突出部4-224。 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四突出部4-224的第八金属元 件4-268。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4-722可固定地连接第一驱动元件4-810。第 二驱动元件连接部4-722经由第二可挠部4-723活动地连接第二固定部连接 部4-721。第二传导部4-724连接第二可挠部4-723,且用以将第一驱动力4-961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二接收部4-72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二传导部4-724。
2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4-722、 第二可挠部4-723、以及第二传导部4-72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二接 收部4-725可相对第二传导部4-72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二接收部4-725 不与第二传导部4-72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第二传导部4-724 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二接收部4-72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触的 方式连接此球体。第二接收部4-72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置于 其中,从而限制第二传导部4-724相对于第二接收部4-725的可动范围。借 此,第二接收部4-725可相对第二传导部4-724进行运动。
210.第二传导元件4-720(例如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二固定部连接部4-72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二
驱动元件4-82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第二传导部 4-724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并沿着第四方向4-974延伸。第四方向4-974与 第一方向(x方向)、第三方向4-973不平行也不垂直。
211.如图5a所示,第二传导部4-724位于第一侧边4-231,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二接收部4-725至少部分重叠。
212.第一接收部4-715、第二接收部4-725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并且可合 称为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此外,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 第二驱动元件连接部4-722至少部分重叠。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的材料可 包括金属。
213.应注意的是,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第一驱动元件4-810、第二驱 动元件连接部4-722可彼此电性连接而形成一第一电连接路径。此外,第一 传导元件4-710的第一固定部连接部4-711、第一可挠部4-713、第一传导部 4-714、第一接收部4-715、第二传导元件4-720的第二接收部4-725(即第一 整合接收部4-791)、第二传导部4-724、第二可挠部4-723、第二固定部连 接部4-721可依序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电连接路径,其中第二电连接路径 未经过第一驱动元件4-810。换句话说,第一电连接路径与第二电连接路径 彼此并联。此外,第一电连接路径的电阻小于第二电连接路径的电阻,以确 保当通电时,电流主要通过第一驱动元件4-810以允许第一驱动元件4-810 被加热而产生形变。后续的各驱动元件与传导元件也可具有类似的关系,于 此不再赘述。
214.如图5b所示,第三传导元件4-730可用以将第二驱动元件4-820所产生 的第二力4-982(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二驱动力4-962。第三传导元件4-730 可包括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第三可挠部 4-733、第三传导部4-734、以及第三接收部4-735。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四突出部4-224。 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二突出部4-222的第三金属元 件4-263。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可固定地连接第二驱动元件4-820。第 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经由第三可挠部4-733活动地连接第三固定部连接 部4-731。第三传导部4-734连接第三可挠部4-733,且用以将第二驱动力4-962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三接收部4-73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三传导部4-734。
2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 第三可挠部4-733、以及第三传导部4-73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三接 收部4-735可相对第三传导部4-73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三接收部4-735 不与第三传导部4-73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第4b图所示,第三传导部 4-734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三接收部4-73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 触的方式连接此球体。第三接收部4-73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 置于其中,从而限制第三传导部4-734相对于第三接收部4-735的可动范围。 借此,第三接收部4-735可相对第三传导部4-734进行运动。
216.第三传导元件4-730(例如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三固定部连接部4-73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三驱动元件4-83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第三传导部 4-734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并沿着第五方向4-975延伸。第五方向4-975与 第一方向(x方向)、第二方向(y方向)、第三方向4-973、第四方向4-974 不平行也不垂直。
217.如图5b所示,第三传导部4-734位于第二侧边4-232,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
方向上)与第三接收部4-735至少部分重叠。此外,在垂直主 轴4-o的任意方向上,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 不重叠,即第一驱动元件连接部4-712、第三驱动元件连接部4-732位在不同 的高度上。
218.如图5b所示,第四传导元件4-740可用以将第二驱动元件4-820所产生 的第二力4-982(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二驱动力4-962。第四传导元件4-740 可包括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4-742、第四可挠部 4-743、第四传导部4-744、以及第四接收部4-745。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一突出部4-221。 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一突出部4-221的的第二表面 4-252的第二金属元件4-262。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4-742可固定地连接第二 驱动元件4-820。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4-742经由第四可挠部4-743活动地连 接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第四传导部4-744连接第四可挠部4-743,且用 以将第二驱动力4-962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四接收部4-745 固定地连接活动部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四传导部4-744。
2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4-742、 第四可挠部4-743、以及第四传导部4-74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四接 收部4-745可相对第四传导部4-74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四接收部4-745 不与第四传导部4-74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第4b图所示,第四传导部 4-744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四接收部4-74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 触的方式连接此球体。第四接收部4-74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 置于其中,从而限制第四传导部4-744相对于第四接收部4-745的可动范围。 借此,第四接收部4-745可相对第四传导部4-744进行运动。
220.第四传导元件4-740(例如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四固定部连接部4-74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四驱动元件4-83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
221.如图5b所示,第四传导部4-744位于第二侧边4-232,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四接收部4-745至少部分重叠。
222.第三接收部4-735、第四接收部4-745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并且可合 称为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此外,在第二方向上(y方向上),第三驱动 元件连接部4-732、第四驱动元件连接部4-742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整合接收 部4-792的材料可包括金属。
223.如图5c所示,第五传导元件4-750可用以将第三驱动元件4-830所产生 的第三力4-983(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三驱动力4-963。第五传导元件4-750 可包括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第五驱动元件连接部4-752、第五可挠部 4-753、第五传导部4-754、以及第五接收部4-755。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三突出部4-223。 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三突出部4-223的第七金属元 件4-267。第五驱动元件连接部4-752可固定地连接第三驱动元件4-830。第 五驱动元件连接部4-752经由第五可挠部4-753活动地连接第五固定部连接 部4-751。第五传导部4-754连接第五可挠部4-753,且用以将第三驱动力4-963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五接收部4-75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五传导部4-754。
2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第五驱动元件连接部4-752、 第五可
挠部4-753、以及第五传导部4-75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五接 收部4-755可相对第五传导部4-75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五接收部4-755 不与第五传导部4-75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第五传导部4-754 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五接收部4-75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触的 方式连接此球体。第五接收部4-75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置于 其中,从而限制第五传导部4-754相对于第五接收部4-755的可动范围。借 此,第五接收部4-755可相对第五传导部4-754进行运动。
225.第五传导元件4-750(例如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五固定部连接部4-75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三驱动元件4-83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第五传导部 4-754可具有长条形的结构,并沿着第六方向4-976延伸。第六方向4-976与 第三方向4-973、第四方向4-974、第五方向4-975不平行也不垂直。
226.如图5c所示,第五传导部4-754位于第三侧边4-233,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五接收部4-755至少部分重叠。第三侧边4-233 与第二侧边4-232不平行(例如垂直)。此外,在垂直主轴4-o的任意方向 上,第二驱动元件4-820、第三驱动元件4-830互相不重叠,即第二驱动元件 4-820、第三驱动元件4-830位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主 轴4-o的第二方向上(y方向),第一驱动元件4-810、第三驱动元件4-830 互相重叠,即第一驱动元件4-810、第三驱动元件4-830位在相同的高度上。
227.如图5c所示,第六传导元件4-760可用以将第三驱动元件4-830所产生 的第三力4-983(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三驱动力4-963。第六传导元件4-760 可包括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第六驱动元件连接部4-762、第六可挠部 4-763、第六传导部4-764、以及第六接收部4-765。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一突出部4-221。 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突出部4-222的第六金属元件 4-266。第六驱动元件连接部4-762可固定地连接第三驱动元件4-830。第六 驱动元件连接部4-762经由第六可挠部4-763活动地连接第六固定部连接部 4-761。第六传导部4-764连接第六可挠部4-763,且用以将第三驱动力4-963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六接收部4-76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六传导部4-764。
2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第六驱动元件连接部4-762、 第六可挠部4-763、以及第六传导部4-76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六接 收部4-765可相对第六传导部4-76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六接收部4-765 不与第六传导部4-76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第六传导部4-764 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六接收部4-76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触的 方式连接此球体。第六接收部4-76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置于 其中,从而限制第六传导部4-764相对于第六接收部4-765的可动范围。借 此,第六接收部4-765可相对第六传导部4-764进行运动。
229.第六传导元件4-760(例如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六固定部连接部4-76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六驱动元件4-83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
230.如图5c所示,第六传导部4-764位于第二侧边4-232,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六接收部4-765至少部分重叠。
231.第五接收部4-755、第六接收部4-765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并且可合 称为第三整合接收部4-793。此外,在第一方向上(x方向上),第五驱动 元件连接部4-752、第六驱动元件连接部4-762至少部分重叠。第三整合接收 部4-793的材料可包括金属。
232.如图5d所示,第七传导元件4-770可用以将第四驱动元件4-840所产生 的第四力4-984(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四驱动力4-964。第七传导元件4-770 可包括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第七驱动元件连接部4-772、第七可挠部 4-773、第七传导部4-774、以及第七接收部4-775。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四突出部4-224。 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四突出部4-224的第五金属元 件4-265。第七驱动元件连接部4-772可固定地连接第四驱动元件4-840。第 七驱动元件连接部4-772经由第七可挠部4-773活动地连接第七固定部连接 部4-771。第七传导部4-774连接第七可挠部4-773,且用以将第四驱动力4-964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七接收部4-77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七传导部4-774。
2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第七驱动元件连接部4-772、 第七可挠部4-773、以及第七传导部4-77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七接 收部4-775可相对第七传导部4-77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七接收部4-775 不与第七传导部4-774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如第4b图所示,第七传导部 4-774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七接收部4-77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 触的方式连接此球体。第七接收部4-77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 置于其中,从而限制第七传导部4-774相对于第七接收部4-775的可动范围。 借此,第七接收部4-775可相对第七传导部4-774进行运动。
234.第七传导元件4-770(例如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七固定部连接部4-77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四驱动元件4-84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
235.如图5d所示,第七传导部4-774位于第四侧边4-234,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七接收部4-775至少部分重叠。第四侧边4-234 与第三侧边4-233不平行(例如垂直)。
236.如图5d所示,第八传导元件4-780可用以将第四驱动元件4-840所产生 的第四力4-984(例如为收缩力)转换为第四驱动力4-964。第八传导元件4-780 可包括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第八驱动元件连接部4-782、第八可挠部 4-783、第八传导部4-784、以及第八接收部4-785。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 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4-f,例如可连接于电路模块4-200的第三突出部4-223。 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可电性连接于露出第三突出部4-223的第四金属元 件4-264。第八驱动元件连接部4-782可固定地连接第四驱动元件4-840。第 八驱动元件连接部4-782经由第八可挠部4-783活动地连接第八固定部连接 部4-781。第八传导部4-784连接第八可挠部4-783,且用以将第四驱动力4-964 传导至活动部4-400或光学模块4-m。第八接收部4-785固定地连接活动部 4-400、光学模块4-m,且对应第八传导部4-784。
2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第八驱动元件连接部4-782、 第八可挠部4-783、以及第八传导部4-784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而第八接 收部4-785可相对第八传导部4-784进行运动。换句话说,第八接收部4-785 不与第八传导部4-784一体成形。举
例来说,如第4b图所示,第八传导部 4-784末端可具有一球体,而第八接收部4-785可夹持此球体,并且以磨擦接 触的方式连接此球体。第八接收部4-785可具有凹槽或开口,以将此球体设 置于其中,从而限制第八传导部4-784相对于第八接收部4-785的可动范围。 借此,第八接收部4-785可相对第八传导部4-784进行运动。
238.第八传导元件4-780(例如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具有板状的结构, 并且与主轴4-o不垂直,例如平行于主轴4-o。第八固定部连接部4-781可 具有金属的材质,且与第八驱动元件4-830可具有不同的材质。
239.如图5d所示,第八传导部4-784位于第四侧边4-234,并且在主轴4-o 的方向上(z方向上)与第八接收部4-785至少部分重叠。
240.第七接收部4-775、第八接收部4-785可具有一体成形的结构,并且可合 称为第四整合接收部4-794。此外,在第二方向上(y方向上),第七驱动 元件连接部4-772、第八驱动元件连接部4-782至少部分重叠。第四整合接收 部4-794的材料可包括金属。
241.如图3所示,第一传导元件4-710较第二传导元件4-720靠近第四传导 元件4-7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导元件4-710与第四传导元件4-740的 最短距离与第二传导元件4-720与第三传导元件4-730的最短距离不同,例 如第一传导元件4-710与该第四传导元件4-740的最短距离可小于该第二传 导元件4-720与第三传导元件4-730的最短距离。此外,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 与第三传导元件4-730的最短距离与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与该四传导元件 的最短距离不同,例如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与第三传导元件4-730的最短 距离可大于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与第四传导元件4-740的最短距离。
242.如图4a以及第4b图所示,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可具有第一开口4-331, 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可具有第二开口4-332,第三整合接收部4-793可具有 第三开口4-333,第四整合接收部4-794可具有第四开口4-334。第一开口4-331、 第三开口4-333的方向朝向+z方向,而第二开口4-332、第四开口4-334的 方向朝向-z方向,即朝向相反的方向。换句话说,第一开口4-331朝向第一 驱动元件4-810,第二开口4-332朝向第二驱动元件4-820,第三开口4-333 朝向第三驱动元件4-830,第四开口4-334朝向第四驱动元件4-840。
24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主轴4-o的任意方向上,第一开口4-331与第 一驱动元件4-810不重叠,第二开口4-332与第二驱动元件4-820不重叠,第 三开口4-333与第三驱动元件4-830不重叠,第四开口4-334与第四驱动元件 4-840不重叠(即位在不同的高度上)。此外,如图5a至图5d所示,在垂 直主轴4-o的方向上,第一开口4-331与第二驱动元件4-820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开口4-332与第一驱动元件4-810至少部分重叠。
2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4-331用以容纳第一传导部4-714、第二传导 部4-724,第二开口4-332用以容纳第三传导部4-734、第四传导部4-744, 第三开口4-333用以容纳第五传导部4-754、第六传导部4-764,第四开口4-334 用以容纳第七传导部4-774、第八传导部4-784。
245.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4-400包括第一保护元件4-410、第二保护元件 4-420、第三保护元件4-430、第四保护元件4-440,分别对应第一整合接收部 4-791、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第三整合接收部4-793、第四整合接收部4-794, 例如在垂直主轴4-o的方向上部分重叠,以保护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第 二整合接收部4-792、第三整合接收部4-793、第四整合接收部4-794。在一 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元件4-410、第二保护元件4-420、第三保护
元件4-430、 第四保护元件4-440的材质与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 第三整合接收部4-793、第四整合接收部4-794的材质不同。例如第一保护元 件4-410、第二保护元件4-420、第三保护元件4-430、第四保护元件4-440 的材质可包括塑胶。
2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元件4-410、第二保护元件4-420、第三保护 元件4-430、第四保护元件4-440分别可具有朝向-z方向的开口结构4-341、 开口结构4-342、开口结构4-343、开口结构4-344,且还分别可包括在z方 向上延伸(与主轴4-o平行)的第一保护侧壁4-411、第二保护侧壁4-421、 第三保护侧壁4-431、第四保护侧壁4-441,分别对应第一驱动元件4-810、 第二驱动元件4-820、第三驱动元件4-830、第四驱动元件4-840,即在垂直 主轴4-o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47.应注意的是,在垂直主轴4-o的方向上,第一保护侧壁4-411与主轴4-o 的最大距离4-d2大于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与主轴4-o的最大距离4-d1, 而其余保护侧壁和整合接收部也具有类似的关系。此外,在主轴4-o的方向 上,第一保护侧壁4-411的最大尺寸4-h1可与第二保护侧壁4-421的最大尺 寸4-h2不同,例如第一保护侧壁4-411的最大尺寸4-h1可小于第二保护侧 壁4-421的最大尺寸4-h2。沿着垂直主轴4-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保护侧壁 4-411与第一驱动元件4-810至少部分重叠,以保护第一驱动元件4-810。其 余保护侧壁与驱动组件也可具有类似的位置关系,于此不再赘述。
248.由于前述第一驱动力4-961、第三驱动力4-963的方向朝向-z方向且作 用在活动部4-400以及光学模块4-m相反方向的侧边上,且前述第二驱动力 4-962、第四驱动力4-964的方向朝向+z方向且作用在活动部4-400以及光学 模块4-m相反方向的侧边上,当其中一个驱动力(例如第一驱动力4-961) 作用在活动部4-400以及光学模块4-m上时,对侧的驱动元件可不产生驱动 力,或例如产生不同于(例如小于)第一驱动力4-961的第三驱动力4-963, 而此时邻侧的驱动元件可同时产生不同于(例如小于)第一驱动力4-961的 驱动力(例如第二驱动力4-962、第四驱动力4-964)以稳定整体结构,此时 第二驱动力4-962可与第四驱动力4-964相同并平行,并且与第一驱动力 4-961不同。从而可允许活动部4-400以及光学模块4-m在特定方向上进行 翻转。
249.通过调整各驱动力的大小,可允许驱动组件4-800驱动活动部4-400以 及光学模块4-m在各种方向上进行翻转,例如以图3中所示的第一转轴4-951、 第二转轴4-952、第三转轴4-953、或第四转轴4-954为轴心的翻转,从而可 达到光学防手震的效果。
2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力4-961作用在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上, 第二驱动力4-962作用在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上,第二转轴4-952通过第一 整合接收部4-791,第一转轴4-951通过第二整合接收部4-792。沿着主轴4-o 的方向观察时,第一整合接收部4-791以及主轴4-o的连线与第二整合接收 部4-792以及主轴4-o的连线不平行。
2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4-951、第二转轴4-952、第三转轴4-953、 第四转轴4-954与光学元件4-500的光轴(或主轴4-o)相交并且不平行(例 如垂直),但不通过固定部4-f的中心。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转轴 4-951可平行于第一侧边4-231,第二转轴4-952可平行于第二侧边4-232, 第一转轴4-951与第二侧边4-232的距离4-l1和第一转轴4-951与第四侧边 4-234的距离4-l2不同,例如第一转轴4-951与第二侧边4-232的距离4-l1 可大于第一转轴4-951与第四侧边4-234的距离4-l2。此外,第一转轴4-951、 第二转轴4-952可彼此垂直。
252.如图5a所示,可定义与主轴4-o彼此垂直的第一虚拟平面4-991、第二 虚拟平面4-992。第一虚拟平面4-991与第二虚拟平面4-992彼此平行且不相 交。第一转轴4-951可通过第一虚拟平面4-991,第二转轴4-952可通过第二 虚拟平面4-992。换句话说,沿着垂直主轴4-o的方向观察时,第一转轴4-951 与第二转轴4-952不重叠。此外,第一转轴4-951可通过第一传导部4-714、 第二传导部4-764末端球体的连线中心以及第五传导部4-754、第六传导部 4-764末端球体的连线中心,即第一转轴4-951位于第一传导部4-714、第二 传导部4-724之间,并且与第一传导部4-714、第二传导部4-724均不重叠。 应注意的是,在z方向上,活动部4-400加上光学模块4-m的重心会位在第 一虚拟平面4-991以及第二虚拟平面4-992之间,以允许驱动组件4-800驱动 活动部4-400以及光学模块4-m。
253.如图8所示,第一突出部4-221还包括第三表面4-253、第四表面4-254, 与第一表面4-251、第二表面4-252不平行,其中第四表面4-254位在第三表 面4-253上的凹陷结构中。此外,如图6、图7所示,第一感测组件4-910(包 括第一感测元件4-911、第一参考元件4-912)设置在第四表面4-254上,例 如电路元件4-602可设置在第四表面4-254以及第一感测组件4-910之间,并 且接触第四表面4-254以及第一感测组件4-910。
254.第一感测组件4-910可用以感测活动部4-400或者光学模块4-m相对于 固定部4-f的运动。此外,第二感测组件4-920(包括第二感测元件4-921、 第二参考元件4-922)与第二突出部4-222的位置关系可类似于第一感测组件 4-910与第一突出部4-221的位置关系,于此不再赘述。
255.第一感测组件4-910也可用以感测活动部4-400和光学模块4-m相对固 定部4-f以第三转轴4-953为轴心的转动,第二感测组件4-920也可用以感 测活动部4-400和光学模块4-m相对固定部4-f以第四转轴4-954为轴心的 转动。第三转轴4-953与第一转轴4-951、第二转轴4-952不平行,第四转轴 4-954与第一转轴4-951、第二转轴4-952不平行,且第三转轴4-953与第四 转轴4-954也不平行。
2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测模块可用以感测承载座4-310相对于框架 4-320的运动。第三感测组件4-930的第三参考元件4-932例如可为一磁铁, 可产生磁场。第三感测元件4-931可对应第三参考元件4-932,并且可用以感 测第三参考元件4-932所产生的磁场。第三感测元件4-931、第三参考元件 4-932例如可分别为在固定部4-f以及光学模块4-m或活动部4-400上,或 者位置可以互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测模块还可包括额外的感测元件 与参考元件的组合。
2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参考元件4-932与第三感测元件4-931的排列方 向可与主轴4-o不平行,例如第三参考元件4-932与第三感测元件4-931的 排列方向可与主轴4-o垂直。此外,第三参考元件4-932与第三感测元件4-931 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参考元件4-912以及第一感测元件4-911的排列方向不平 行且不垂直,且第三参考元件4-932与第三感测元件4-931与第二参考元件 4-922以及第二感测元件4-921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且不垂直。
2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用以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光 学系统包括活动部、固定部、驱动组件、以及一传导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 光学模块。固定部与电子装置固定地连接,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 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传导组件用以调整驱动组件对活动部 的施力方向。借此,可降低光学系统的尺寸,而达成小型化。
259.本实用新型所揭露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光学系统 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 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 地利用各光学模块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260.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 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 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 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 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 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 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均可根据本实用 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 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