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排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7806发布日期:2021-11-10 10: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连接排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对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纤连接排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通信物理通道的主流,在光纤传输线路中,一根光缆通常包括多条光纤,在光纤配线架(odf)或光缆交接箱(光交箱)实现与另一根光缆或终端用户的多条光纤对应连接,odf或光交箱中的光纤物理通道在应用中会根据连接的需要重新配线,就是重新插拔并对接,也经常会存在人工维护的操作。
3.传统的odf或光交箱插拔对接、跳纤(将光纤插头插到目标位置的光纤连接器中)的工作完全由人工完成,即人工根据工单需求,根据位置描述去到odf或光交箱现场,然后找寻需要维护的光纤,然后人工跳纤,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维护非常困难。
4.申请号为201910942859.7,申请人为罗浩瑜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纤远程自动拔插设备,该设备通过在光纤对接面板上安装光纤连接排(光纤连接排包含多个独立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排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多个接口,对接面板的两面的接口内均插接有光纤,在对接面板的一面(操作面)设置有机械手,通过机械手来对操作面的光纤进行拔插和倒换。在用机械手拔插对接头和试探接口的过程中,光纤连接排会受到前后方向的拉力或压力,另外,光纤连接排也会受到光纤向下的拉扯力,上述力会导致光纤连接排晃动或弯曲变形,使接口错位,从而影响到对接的成功率,甚至会导致处于操作状态的对接头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排的支撑结构,可以防止光纤连接排晃动或弯曲变形。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光纤连接排的支撑结构,包括对接面板,所述对接面板上装有光纤连接排,其特征是:所述对接面板的一面或两面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对接面板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条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光纤连接排的端部进入卡口内。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条的卡口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对接面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进入定位孔内。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一条、两条或多条,所述多条支撑条沿光纤连接排的宽度方向分布。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条上的卡口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所述多个卡口沿支撑条的高度方向分布。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条与对接面板粘接或焊接固定。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条的卡口侧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与对接面板接触的支撑
翼。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带有锥度。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口的开口侧呈扩口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支撑结构通过在对接面板上加装带卡口的支撑条,卡口的顶壁抵紧光纤连接排的顶面,卡口的底壁抵紧光纤连接排的底面,如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光纤连接排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光纤连接排因受到光纤的拉扯而弯曲变形,也可以防止机械手在操作面试探接口的过程中光纤连接排上下晃动;而卡口的侧壁抵紧光纤连接排的端面,可以防止在机械手在操作面试探接口或是拔插光纤对接头时光纤连接排向前后弯曲变形。如此可以使光纤连接排上的各个接口始终精确保持拔插位,避免接口出现错位,提高光纤对接的成功率,还能起到保护光纤对接头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对接面板与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对接面板与支撑条的安装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对接面板的侧视图;
19.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对接面板的侧视图;
20.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四中的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对接面板;2、安装槽;3、光纤连接排;4、接口;5、光纤对接头;6、支撑条;7、卡口;8、定位柱;9、定位孔;10、支撑翼。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一:
24.参照图1,一种光纤连接排3的支撑结构,包括对接面板1,在对接面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2,光纤连接排3固定在安装槽2内。光纤连接排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接口4,接口4用于供光纤对接头5插入。在对接面板1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条6,对接面板1的另一面为操作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面也可以是支撑条6所在的一面)。在支撑条6的一侧开设有卡口7,在支撑条6上且位于卡口7的同侧设置有定位柱8,在对接面板1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柱8进入的定位孔9。
25.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支撑条6时,先在支撑条6的开口所在侧、或定位柱8上涂抹胶水;将定位柱8对准定位孔9,此时卡口7对准光纤连接排3,随后将支撑条6靠近对接面板1,定位柱8开始插入定位孔9内,此时光纤连接排3的端部开始进入卡口7内,当支撑条6的侧部与对接面板1抵紧后,光纤连接排3的端部完全进入卡口7内;然后等待胶水凝固,胶水凝固后即完成了支撑条6的安装,此时支撑条6与对接面板1牢固连接。
26.支撑条6安装完成后,卡口7的顶壁抵紧光纤连接排3的顶面,卡口7的底壁抵紧光纤连接排3的底面,如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光纤连接排3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光纤连接排3因受到光纤的拉扯而弯曲变形,也可以防止机械手在操作面试探接口4的过程中光纤连接排3上下晃动;而卡口7的侧壁抵紧光纤连接排3的端面,可以防止在机械手在操作面试探接口4或是拔插光纤对接头5时光纤连接排3向前后弯曲变形。如此可以使光纤连接排3上的各
个接口4始终精确保持拔插位,避免接口4出现错位,提高光纤对接的成功率,还能起到保护光纤对接头5的作用。
27.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6的数量为一条、两条或多条,多条支撑条6沿光纤连接排3的宽度方向分布,支撑条6的数量视光纤连接排3的宽度而定。另外,支撑条6上的卡口7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多个卡口7沿支撑条6的高度方向分布,卡口7的数量视光纤连接排3的排数而定。
2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支撑条6与对接面板1固定在一起。
29.实施例二:
30.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对接面板1的两面均装有支撑条6。相比于在对接面板1的一面安装支撑条6,在对接面板1的两面安装支撑条6可以对光纤连接排3前后两端都能起到支撑作用,使光纤连接排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31.实施例三:
32.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条6的卡口7侧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与对接面板1接触的支撑翼10。支撑翼10可以对支撑条6起到额外的支撑作用,使支撑条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另外,支撑翼10可以增大支撑条6与对接面板1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胶水将支撑翼10与对接面板1粘接固定,或是将支撑翼10与对接面板1焊接固定,提高支撑条6与对接面板1连接的可靠性。
33.实施例四:
34.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柱8的端部带有锥度,可以使定位柱8更容易进入定位孔9内,方便安装支撑条6。另外,卡口7的开口侧呈扩口状,使得光纤接线排的端部可以更容易进入卡口7内,同样能方便安装支撑条6。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