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盒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245发布日期:2021-11-06 02:5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影盒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影盒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影盒以及可以安放显影盒的鼓组件,显影盒和鼓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该显影盒通常包括有壳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显影剂仓、显影仓和搅拌架等,该鼓组件通常包括有感光鼓、转印辊等。当显影盒安装在鼓组件中时,壳体在鼓组件的底壁和显影盒之间形成片材输送路径。
3.其中,在现有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显影盒的壳体和鼓组件的底壁之间设置沿片材传输方向延伸的导纸肋用于引导片材沿着片材输送路径输送,片材与导纸肋的接触面较小,片材很容易接触到设于输送路径周围的部件,导致片材无法顺利通过输送路径而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片材与导纸肋的接触面较小,片材很容易接触到设于输送路径周围的部件,导致片材无法顺利通过输送路径而造成堵塞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鼓组件中,所述显影盒包括:
7.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部;
8.显影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上,可用于所述显影剂显影,所述显影辊可绕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显影辊轴线旋转;
9.多个导纸肋,多个所述导纸肋沿着所述轴向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布置在所述壳体上,多个所述导纸肋用于在记录介质的传输路径上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接触以引导所述记录介质;
10.所述导纸肋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11.进一步,所述导纸肋包括前侧导纸肋和后侧导纸肋,所述前侧导纸肋从送粉辊支撑部的前端部向显影辊支撑部延伸,所述后侧导纸肋从所述容纳部的前端部向送粉辊支撑部延伸。
12.进一步,所述前侧导纸肋包括第一左导纸肋和第一右导纸肋,所述第一左导纸肋和所述第一右导纸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呈对称分布;所述后侧导纸肋包括第二左导纸肋和第二右导纸肋,所述第二左导纸肋和所述第二右导纸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呈对称分布。
13.进一步,当在前后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一左导纸肋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的左侧,所述第一左导纸肋向左倾斜,所述第一右导纸肋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右侧,所述第一右导纸肋向右倾斜。
14.进一步,当在前后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左导纸肋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
方向的中心线的左侧,所述第二左导纸肋向左倾斜,所述第二右导纸肋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右侧,所述第二右导纸肋向右倾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左导纸肋与所述第二左导纸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右导纸肋与所述第二右导纸肋平行设置。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左导纸肋与所述第二左导纸肋均沿第一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方向上,所述第一左导纸肋和所述第二左导纸肋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右导纸肋与所述第二右导纸肋均沿第二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方向上,所述第一右导纸肋和所述第二右导纸肋错位设置。
17.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加强肋,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左侧的所述加强肋与所述第一左导纸肋平行设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右侧的所述加强肋与所述第一右导纸肋平行设置。
18.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
19.鼓组件,包括:
20.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鼓组件中,用于携带显影图像;以及
21.上述的显影盒。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和处理盒,通过将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导纸肋配置为相对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增大了片材与导纸肋的接触面较,防止片材接触设于输送路径周围的部件,避免片材无法顺利通过输送路径而造成的堵塞,而且无需增加其他部件,也不会改变显影盒的厚度,有利于显影盒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的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的侧面结构剖面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为了更方便和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显影盒中位置关系,将平行于显影辊轴线的轴向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平行于显影盒安装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沿显影盒安装方向,从把手一端指向显影辊一端的方向为前方向,反之;垂直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第三方向限定为上、下方向,具体方向详见图1箭头所示。
32.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10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100包括鼓组件10和显影盒20,显影盒20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组件10中。鼓组件10包括框架21和安装在框架21中的感光鼓22,其中,感光鼓22沿左右方向设置于鼓组件10的前端部分处。鼓组件10还包括开口23和导纸辊24,开口23形成于鼓组件10的下壁上,大致形成为矩形形状;导纸辊2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21的支撑凹槽中,导纸辊24设置于开口23中且位于开口23的最前端处。
33.如图5和图6所示,显影盒20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部11;显影辊2设置在显影盒20的前端部分处,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上,显影辊2从显影盒20的前端暴露并与感光鼓22挤压接触;壳体1还包括送粉辊支撑部12和显影辊支撑部13,显影辊支撑部13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壳体1的最前端处,送粉辊支撑部12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显影辊支撑部13的后方并紧邻显影辊支撑部13设置。
34.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1包括导纸肋14和加强肋15,导纸肋14和加强肋15均从壳体1的下表面的后端在上下方向上向下凸出形成。导纸肋14用于在片材pp的传输路径上与片材p的表面接触以以引片材p,导纸肋14包括多个前侧导纸肋141和多个后侧导纸肋142,前侧导纸肋141在前后方向上分隔设置且前侧导纸肋141位于后侧导纸肋142的前端,前侧导纸肋141从送粉辊支撑部12的前端部向显影辊支撑部13延伸,后侧导纸肋142从容纳部11的前端部向送粉辊支撑部12延伸。也就是说,前侧导纸肋141和后侧导致肋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送粉辊支撑部12的两侧。多个前侧导纸肋141包括第一左导纸肋141a和第一右导纸肋141b,第一左导纸肋141a和第一右导纸肋141b在左右方向上呈对称分布,多个后导纸肋14包括第二左导纸肋142a和第二右导纸肋142b,第二左导纸肋142a和第二右导纸肋142b在左右方向上成对称分布。从前后方向看,导纸肋14均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设置,且大致呈线性排布,具体来说,导纸肋14的倾斜方向与前后方向形成夹角a,其中,第一左导纸肋141a和第二左导纸肋142a平行延伸设置,第一右导纸肋141b和第二右导纸肋142b平行延伸设置,引导片材p(纸张)沿输送路径传输,且导纸肋14倾斜设置,使导纸肋14与片材p接触面积增大,避免片材p在传递时的卡纸。
35.如图4所示,当在前后方向上看时,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左侧的第一左导纸肋141a和第二左导纸肋142a向左倾斜,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右侧的第一右导纸肋141b和第二右导纸肋142b向右倾斜。多个第一左导纸肋141a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平行地排布,多个第一右导纸肋141b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平行的排布设置,同样,多个第二左导纸肋142a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平行地排布,多个第二右导纸肋142b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平行的排布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左导纸肋141a与第二左导纸肋142a均沿相同的第一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该第一倾斜方向上,第一左导纸肋141a和第二左导纸肋142a错位设置,第一右导纸肋141b与第二右导纸肋142b均沿相同的第二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该第二倾斜方向上,第一右导纸肋141b和第二右导纸肋142b错位设置,同一时间,片材p与导纸肋14的接触面增大,片材p在传输路径上传递时,受到来自导纸肋14的引导力更加均匀,降低卡纸风险。
36.加强肋15包括多个前侧加强肋和多个后侧加强肋,多个前侧加强肋被设置在相应的前侧导纸肋141之间,且位于相应的前侧导纸肋141的前侧处;多个后侧加强肋被设置在相应的后侧导纸肋142之间,且位于相应的后侧导纸肋142的前侧处。当在前后方向上看时,
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左侧的加强肋15从后向前向左倾斜,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右侧的加强肋15从后向前向右倾斜。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左侧的加强肋15与第一左导纸肋141a平行设置,设置于壳体1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右侧的加强肋15与第一右导纸肋141b平行设置。加强肋15与对应的导纸肋14同向设置,这样即使片材p在误触到加强肋15时,片材p仍可以保持原有的传输方向不变,避免片材p在误触到加强肋15导致的卡纸。
37.片材p堆叠设置在片材p馈送托盘中,通过拾取辊从片材p馈送托盘一张接一张地输送到导纸辊24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引导辊之间,再通过导纸辊24的引导将片材p从后往前输送至片材p输送路径与导纸肋14接触。如图3所示,具体的,由导纸辊24输送的片材p先从其前侧接触后侧导纸肋142,并将片材p从后侧导纸肋142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引导,之后,片材p先后经过后侧导纸肋142和前侧导纸肋141引导输送至感光鼓22和转印辊之间,感光鼓22上携带的显影图像转印在片材p上。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和处理盒,通过将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导纸肋配置为相对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增大了片材与导纸肋的接触面较,防止片材接触设于输送路径周围的部件,避免片材无法顺利通过输送路径而造成的堵塞,而且无需增加其他部件,也不会改变显影盒的厚度,有利于显影盒的小型化。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