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5069发布日期:2021-11-15 23: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领域,具体是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摄像头模组的结构主要包括有音圈马达和用于承载镜头的可动部,其中可动部通过弹片支撑,悬吊于音圈马达内,令可动部可相对于音圈马达作伸缩动作,实现远焦至近焦调节。该结构中,音圈马达作为驱动件,利用通电导线与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产生的推力来推动可动部移动,同时弹片亦因此移动而发生变形并对可动部件施加弹性回复力。但是,当音圈马达推动可动部移动及定位于所需焦点位置时,线圈须持需通电以使可动部停留于该位置,持续产生功耗。另外,该结构中,可动部连续移动对焦,对焦点位置影像质量皆有相应要求,因此对焦过程的调校繁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耗低且便于调校的镜头驱动装置。
4.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相机镜头的可动部、固定部和设置在可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用于驱动可动部相对固定部沿所述镜头的光轴移动的驱动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固定部和可动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可相对固定部朝向所述镜头的光轴向前方和向后方弯曲形变,使得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可动部相对固定部移动时,弹性件带动可动部快速在其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切换,并在驱动结构停止驱动时将可动部保持在当前位置上。该结构中,驱动结构驱动可动部前后移动,而使弹性件在向前和向后弯曲形变的两个状态中切换,其中可动部在前保持稳定时,即处于远焦,反之可动部在后保持稳定时,即处于近焦。由于驱动结构只是用于驱动可动部在不同焦距切换,在远焦和近焦时是采用弹性件夹持固定,此时驱动结构无需通电工作,降低了功耗;同时利用弹性件夹持可动部使其保持稳定,无需电子驱动组件复杂的调校,只要具有基本的双向可切换输出功能即可,大大降低了调校难度,节省了客户端的使用成本。
5.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的两个端部为两根具有间距的固定条,所述弹性件还包括至少一根设置于两固定条之间且具有弹性的连接条。采用固定条作为端部,便于增大连接处面积,令两根固定条分别在可动部和驱动件上连接得更为牢固。
6.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根所述的固定条的外形为直线型、弧线型、波浪型和折角型中的一种。该结构中,固定条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其采用的不同形状可适应不同结构的可动部和驱动件。
7.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两根固定条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该结构可满足大部分实际需求,而结构相同且平行则可使其上的连接条长度相同,令形变特性也一致,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便于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弹性件。
8.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为焊接固定或一体式结构。焊接能
使连接条与固定条牢固连接,而一体结构还便于采用冲压直接加工,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9.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条至少具有两根且相邻连接条之间具有间距。具有间距的连接条能提高反扭性能,可提高夹持可动部时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动部包括镜头和固定连接包围于镜头外部的承载体,与可动部连接的所述的固定条固设于承载体上。设置承载体方便固定条的连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11.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体的垂直于镜头光轴的截面的外轮廓呈圆形或正多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结构对称,与镜头匹配程度高,方便对其承载,也利于设置固定条。
12.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至少两组驱动线圈和固定在承载体外周侧的至少两组驱动磁铁,所述驱动线圈和驱动磁铁隔空对置。该结构中,采用隔空对置的驱动线圈和驱动磁铁,在驱动线圈通电后可推动驱动磁铁前后移动,从而推动镜头切换。该技术可靠性高,同时使整体结构紧凑。
13.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线圈的外形呈中空的圆角矩形状,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包括第一片状部分和第二片状部分且两者相连形成l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片状部分固定连接于承载体上,所述第二片状部分插入所述驱动线圈的中空处。通过设置磁轭来约束磁场,令磁场以所需的特定方向分布,使驱动线圈能更为高效的对驱动磁铁进驱动。
14.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件来夹持可动部,通过向前和向后弯曲形变使可动部具有远焦和近焦功能,驱动结构驱动可动部前后移动使其在远焦和近焦切换,定焦后无需驱动结构通电继续保持,降低了功耗,同时电子驱动组件只需有基本的双向可切换输出功能即可,无需复杂的调校,节省了客户端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动部处于远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动部处于近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后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的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一较佳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可动部1、固定部2和设置在可动部1和固定部2之间的驱动结构以及弹性件3。为方便描述,定义被摄物体位于镜头光轴方向前侧。其中,可动部1用于承载镜头11,固定部2包括设置在可动部1外周侧的底座21,底座21的光轴方向前侧的板中部形成有孔,弹性件3连接在可动部和底座21之间,允许可动部1相对固定部沿镜头11的光轴方向移动。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可动部1相对固定部2沿镜头11光轴作前后来回移动。固定部2还包括有盖合固定连接在底座21上的盖体22,其中部留有供镜头11穿过的通孔,具体结构参照图4,该盖体22用于形成遮盖保护,有利于保护内
部各个部件和防止进灰。
2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可动部1的两侧,所述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固定部2和可动部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3可相对固定部2向前和向后弯曲形变而对可动部1形成夹持,使可动部1具有在前保持远焦和在后保持近焦的稳定状态。该结构中,弹性件3在固定部2和可动部1之间受到挤压而产生弯曲形变,由于弹性件3具有两个且是均匀布置的,因此形变产生的弹力对可动部1形成夹持,使可动部1相对于固定部2处于悬吊状态。驱动结构驱动可动部1移动时,弹性件3受挤压程度增大,弹力增加,当超过形变方向的临界点后,弹性件3会迅速往反方向弯曲形变至稳定状态,此时即完成了从两个焦点(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的切换动作。在焦点处,可动部1依靠弹性件3的夹持保持稳定状态,无需固定部2通电维持稳定,功耗大为降低。也即,弹性件3为双稳定结构,驱动结构驱动可动部1相对固定部2移动时,弹性件3带动可动部1快速在其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切换,并在驱动结构停止驱动时将可动部1保持在当前位置(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另外,弹性件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优选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23.针对上述实施例的弹性件3的改进,参照图1至图5,为使得该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固定的更加牢固,将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设置为两根具有间距的固定条31,所述弹性件3还包括至少一根具有弹性的连接条32,连接条32两端分别与两根固定条31固定连接。该结构通过采用固定条31,增大固定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牢固程度。另外连接条32优选采用两根,且相邻连接条32之间具有间距,两根具有间距的连接条32可提高反扭作用,使可动部1在变焦过程中不易出现偏离光轴的晃动,保证变焦过程的稳定。连接条32的具体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24.对弹性件3的固定条31的改进,参照图5,由于采用两根固定条31,与每一根固定条31固定的部件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部件,不同的结构,固定条31的形状也不一样。具体的:每一根所述的固定条31的外形为直线型、弧线型、波浪型和折角型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正对不同的结构部件采用不同形状的固定条,以此达到更好的连接效果。
25.弹性件3的实施例一:参照图5的a结构,该弹性件3呈矩形。若可动部1和固定部2的连接处的边缘为直线,则采用a结构的矩形能较好的连接。如图3中,可动部1的连接处的外形大致呈正方形,矩形的弹性件3可顺着可动部1连接处的边缘布置连接。
26.弹性件3的实施例二:参照图5的b结构,该弹性件3的其中一固定条31为弧形,另一固定条31为直线形。若固定部2内壁为弧面,则可用弧形的固定条31与之连接,另一固定条31连接于边缘为直线的可动部1上。
27.弹性件3的实施例三:参照图5的c结构,该弹性件3的其中一固定条31带有折角,另一固定条31为波浪形。如图3所述的可动部1的连接处为正方形,带折角的固定条31可固定于对角处,另一波浪形的固定条31则可固定于内壁有起伏的固定部2上。另外,波浪形也可用于平面上,能增大连接的面积,增强连接的强度。
28.弹性件3的结构不只限于上述三种实施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匹配的固定条31。另外,大部分情况下,固定部2的内表面和可动部1外表面轮廓一样,距离相同,所以优选的弹性件3,其两根固定条31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能够较好的与固定部2和可动部1连接。当然,连接条32与固定条31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或一体式结构,焊接能使连接条32与固定
条31牢固连接,而一体结构还便于采用冲压直接加工,提高加工生产效率,两种方式均能达到较佳的连接效果。
29.对可动部1的改进,参照图3,该可动部1包括镜头11和固定连接包围于镜头11外部的承载体,与可动部1连接的所述的固定条31固设于承载体上,该承载体的垂直于镜头11光轴的截面的外轮廓呈圆形或正多边形。承载体用于承载固定镜头11,其上也方便设置连接位与固定条31连接。采用圆形或正多边形的承载体则利用对称性,方便布置固定条31。
30.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驱动结构采用音圈马达,包括固定在固定部2(底座21)上的至少两组驱动线圈4和固定在承载体外周侧的至少两组驱动磁铁5,且驱动线圈4和驱动磁铁5隔空对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驱动磁铁5和两组驱动线圈4,从光轴方向观察,两个弹性件3设置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两组驱动磁铁5设置在垂直光轴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也即,弹性件3和驱动磁铁5相互错位设置。此外,驱动线圈(4)的外形呈中空的圆角矩形状,而驱动结构还包括磁轭6,该磁轭6包括第一片状部分和第二片状部分且两者相连大致形成l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片状部分固定连接于承载体上,所述第二片状部分插入所述驱动线圈4的中空处,使其能相对于驱动线圈4沿光轴方向作前后移动。具体参照图1至图3,利用该驱动磁铁5与驱动线圈4产生的电磁相互作用,在驱动线圈4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场推动驱动磁铁5移动,从而带动可动部1移动。上述结构中的驱动磁铁5采用两块对称布置的磁铁,当然驱动磁铁5的数量可为三块或者更多,具体数量依据实际情况设定。在上述结构中,驱动磁铁5设置在相对于磁轭6的第一片状部分沿光轴方向的前方,其外形优选为长条状或弧形条状或圆柱状,其中长条状或圆柱状方便设置在正多边形的承载体,而弧形条状则方便设置在圆形的承载体上,不同的形状可适应不同结构的承载体,提高该技术的实用性。该结构采用音圈马达,其内部可容置可动部1,令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体积。
3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采用弹性件3的弯曲形变来夹持可动部1,令镜头11具有远焦和近焦功能,音圈马达可驱动镜头11在远焦和近焦来回切换。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部件数量较少,方便组装。同时镜头11远焦和近焦时,音圈马达无需通电维持状态,降低功耗。另外,电子驱动组件只需有基本的双向可切换输出功能即可,无需复杂的调校,节省了客户端的使用成本。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排布”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排布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