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9079发布日期:2021-12-22 17: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


背景技术:

2.绕纤组件多用于光纤配线架、光纤分纤箱、光缆交接箱及光纤配线柜等光通信设备内,可规范光纤的走线,可保护光纤在布线过程中的转弯半径,使其转弯半径不少于光纤转弯半径的最低需求,可存储、挂靠多余的光纤。
3.现有的绕纤组件在安装过程中要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在多个绕纤组件叠加过程中频繁旋钮多个螺栓,在产品安装以及更换过程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可堆叠式的绕纤组件。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包括若干个堆叠而成的绕纤轮,相互堆叠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纤轮之间设有固定组件,每一所述绕纤轮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组件,每一所述绕纤轮的另一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挡纤耳和第二挡纤耳,所述第一挡纤耳设于所述第二挡纤耳的上方。
6.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绕纤轮为半圆柱结构、且内部为中空结构。
7.进一步的,一个所述绕纤轮与另一个按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对应所述绕纤轮相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结构,且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实现拼接对位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一定位槽,每一所述绕纤轮底面的平面侧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卡块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一个所述绕纤轮的所述第一卡块嵌入至另一对应的所述绕纤轮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以实现左右两个所述绕纤轮之间的连接。
9.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绕纤轮的底端面沿其边缘向下延伸有环形凸块,每一所述绕纤轮的顶面沿其边缘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一个所述绕纤轮的所述凸块嵌入至另一个对应所述绕纤轮的所述凹槽内以实现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之间的限位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凸块沿着所述第一定位槽的边缘延伸时成型有第二卡块,所述绕纤轮顶面的侧边缘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块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卡块嵌入至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扣与卡孔,所述绕纤轮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若干所述卡孔,一个所述绕纤轮顶面的所述卡孔与另一个对应的所述绕纤轮底面的所述卡孔相配合,所述卡扣依次穿过相配合的两个所述卡孔以实现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之间的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纤耳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挡纤耳至少设有一个。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纤耳设于所述绕纤轮顶面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二挡纤耳设
于所述绕纤轮外侧壁的中部。
14.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挡纤耳和每一所述第二挡纤耳上均成型有穿纤孔。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若干绕纤轮除了可以上下堆叠使用外,还可以利用定位组件左右组合使用,并通过固定组件直接按压卡接固定,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另外,第一挡纤耳和第二挡纤耳可以对多芯数光纤经过绕纤轮时,进行分纤操作,便于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个所述绕纤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凸块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两个所述绕纤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两个所述绕纤轮组合时的底面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1、绕纤轮;2、固定组件;21、卡扣;22、卡孔;3、定位组件;31、第一卡块;32、第一定位槽;4、第一挡纤耳;5、第二挡纤耳;6、凸块;7、凹槽;8、第二卡块;9、第二定位槽;10、穿纤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请参阅图1至图6,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堆叠式绕纤组件,包括若干个堆叠而成的绕纤轮1,优选的,每一所述绕纤轮1为半圆柱结构、且内部为中空结构,光纤沿着每一所述绕纤轮1的圆弧面进行缠绕,可保护光纤在布线过程中的转弯半径,防止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弯折并扭转损伤光缆,相互堆叠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纤轮1之间设有固定组件2,具体的,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卡扣21与卡孔22,所述卡扣21优选但不限于为塑料按扣,所述绕纤轮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若干所述卡孔22,一个所述绕纤轮1顶面的所述卡孔22与另一个对应的所述绕纤轮1底面的所述卡孔22相配合,所述卡扣21依次穿过相配合的两个所述卡孔22以实现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之间的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即每两个所述绕纤轮1进行上下堆叠时,由于塑料按扣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所述卡扣21与所述卡孔22为过盈配合,直接用力将所述卡扣21穿过所述卡孔22,代替了繁琐旋钮螺栓的现有技术,不需要运用另外的辅助工具来安装,可按实际需要来增减所述绕纤轮1的堆叠数量,方便快捷。
27.若干所述绕纤轮1除了可以上下堆叠外,还能左右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具体实施例如下,一个所述绕纤轮1可与另一个按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对应所述绕纤轮1相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绕纤轮1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组件3,两个所述左右拼接的所述绕纤轮1通过所述定位组件3实现拼接对位连接,保证左右两个所述绕纤轮1的外弧面均位于同一圆弧面上,避免光纤的弯折,具体的,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第一卡块31和第一定位槽32,每一所述绕纤轮1底面的平面侧边缘上设有所述第一卡块31和第一定位槽32,所述第一卡块3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定位槽3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一个所述绕纤轮1的所述第一卡块31嵌入至另一对应的所述绕纤轮1的所述第一定位槽32内以实现左右两个所述绕纤轮1之间的连接,即位于左边的所述绕纤轮1上的所述第一卡块31嵌入至位于右边的所述绕纤轮1上的所述第一定位槽32内,同时,位于右边的所述绕纤轮1上的所述第一卡块31嵌入至位于左边的所述绕纤轮1上的所述第一定位槽32内,快速定位两个所述绕纤轮1,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结构。
28.另一方面,当若干所述绕纤轮1在上下堆叠外时,为快速定位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每一所述绕纤轮1的底端面沿其边缘向下延伸有环形凸块6,每一所述绕纤轮1的顶面沿其边缘设有与所述凸块6相适配的凹槽7,一个所述绕纤轮1的所述凸块6嵌入至另一个对应所述绕纤轮1的所述凹槽7内以实现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之间的限位连接,即所述绕纤轮1的顶面面积与所述凸块6所围设的面积相一致,所述凸块6紧贴并嵌套于所述绕纤轮1顶面的外侧壁上,此时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外侧壁位于同一弧面上,保证了光纤能在平整且光滑的弧面上布线,提高布线效率及质量,对应的,所述凸块6沿着所述第一定位槽32的边缘延伸时成型有第二卡块8,所述绕纤轮1顶面的侧边缘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卡块8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9,由于所述第一定位槽32向内凹,在所述绕纤轮1的底端面形成了一个向内的凸起的所述第二卡块8,为保证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能顺利定位卡接,所述第二卡块8嵌入至所述第二定位槽9内,同时,当所述凹槽7与所述凸块6配合、所述第二卡块8与第二定位槽9配合时,上下两个所述绕纤轮1的所述卡孔22会自动配合对齐,配合所述卡扣21,使得若干个所述绕纤轮1的安装既省时又省力。
29.每一所述绕纤轮1的另一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挡纤耳4和第二挡纤耳5,即所述第一挡纤耳4和第二挡纤耳5设于所述绕纤轮1的弧形面上,所述第一挡纤耳4设于所述第二挡纤耳5的上方,所述第一挡纤耳4和第二挡纤耳5将所述绕纤轮1的光纤布线出分隔成上下两个区域,可以对多芯数光纤经过所述绕纤轮1时,进行分纤操作,便于管理,维护,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纤耳4设于所述绕纤轮1顶面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一挡纤耳4至少设有两个,由于所述第一挡纤耳4靠近所述绕纤轮1的顶面设置,当两个所述绕纤轮1上下堆叠时能起到分隔两个不同的所述绕纤轮1上光纤的作用,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挡纤耳4能更清楚分辨出两个所述绕纤轮1,所述第二挡纤耳5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挡纤耳5优选但不限于设于所述绕纤轮1外侧壁的中部,即所述第二挡纤耳5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挡纤耳4之间,能更清楚分辨出所述第一挡纤耳4和第二挡纤耳5,能更好地进行光纤的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挡纤耳4和每一所述第二挡纤耳5上均成型有穿纤孔10,在光纤进行布线的过程中便于走线理线。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