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3845发布日期:2022-03-26 18:0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具体讲是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


背景技术:

2.目前通信用引入光缆分为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和通信用引入光缆圆形光缆,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开剥方式借助于开剥工具蝶形光缆开剥钳开剥,从光缆分离口剥出光纤进行室内接续;通信用引入光缆圆形光缆需要使用开剥工具尖嘴钳开剥,在护套和加强构件放置撕裂绳,用尖嘴钳夹住撕裂绳撕开护套,剥出光纤进行室内接续。不可避免的使开剥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可以掌握通信用引入光缆的开剥方法。同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大多数传统光缆采用撕裂绳进行开剥,存在损坏光纤风险,容易在撕开过程中勒坏着色光纤、光纤带、紧套、子缆等风险。
3.除此以外,大多数的传统光缆均设有加强构件,大多数采用钢丝、吊绳、芳纶纱等材料进行结构加强,提高光缆的强度,但是过多的加强结构容易导致结构复杂,提高生产难度的同时,加大了缆径,同时采用这些昂贵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光缆的价格,不利于光缆的销售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5.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包括光传输导体和设于光传输导体外表面与光传输导体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所述光缆护套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的截面下部与第二护套的截面上部相交,且其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和光缆分离口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内均设有加强构件,所述束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之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护套外轮廓呈“8”字形,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的直径尺寸均大于光传输导体和加强构件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护套内的加强构件圆心到第一护套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内的加强构件圆心到第二护套圆心的距离相等。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为以下的任意一种:微束管、光纤、光纤带、紧包、子缆,所述光传输导体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分离口的厚度为0.1mm-0.3mm。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设于加强构件之间,所述加强构件沿着与光传输导体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所述光缆分离口的厚度为0.2mm左右,使得本实用新型既易于剥开,方便施工,还能够充分保护光缆,避免在撕开过程中对光缆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沿着所述光传输导体相同方向设有两根所述加强构件,用于强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室内外的长距离架空安装,具有高强度的抗
拉能力,使用寿命的到提高,同时所述加强构件的生产成本低于传统光缆,有效的降低了引入光缆的价格。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传输导体为紧包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传输导体为光纤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传输导体为光纤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传输导体为子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光传输导体1、光缆护套2、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加强构件4、光缆分离口5。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1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包括光传输导体1和设于光传输导体1外表面与光传输导体1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2,所述光缆护套2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所述第一护套21的截面下部与第二护套22的截面上部相交,且其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5,所述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和光缆分离口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内均设有加强构件4,所述光传输导体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5之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光传输导体1和所述光缆护套2,所述光传输导体1两侧设有所述加强构件4,光缆结构简单,所述光缆护套2整体一体化结构,内部相较于传统的引入光缆的撕裂绳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撕裂过程中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传统的撕裂绳结构开剥存在损坏光纤风险,使用撕裂绳开剥,存在撕裂绳勒坏着色光纤、光纤带、紧套、子缆等风险,相比于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本实用新型引入光缆采用两根平行的所述加强构件4作为受力件,所述光传输导体1与所述加强构件4外设有所述光缆护套2,结构简单,缆径小,缆重轻,从而降低光缆价格。
21.本引入光缆的所述光缆护套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同时,能够保证正常撕裂的时候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方便生产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所述光缆护套2的所述第一护套21与所述第二护套22的截面为圆形,能够使所述光缆护套2在被使用者剥开的时候,方便使用者抓取本实用新型,更好的施力,方便剥开和安装。
22.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护套2外轮廓呈“8”字形,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的直径尺寸均大于光传输导体1和加强构件4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护套21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一护套21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22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二护套22圆心的距离相等。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同时所述第一护套21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一护套21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22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二护套22圆心的距离相等,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缆护套2上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和更好的抗拉强度,以致本实用新型能够长距离架空,以及所本实用新型在被使用者撕裂使,所述第一护套21与所述第二护套22两处受力更加均匀,更容易受力,使所述光缆护套2更容易被剥开,同时加强所述光缆护套2对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保护,能够确保本实用新型户内外适用。
24.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以下的任意一种:微束管、光纤、光纤带、紧包、子缆,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一根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适用于多种光缆结构,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微束管、光纤、光纤带、紧包、子缆等中的任意一种,如图1所示,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微束管时,微束管的内芯数量为2-24芯,如图4所示,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紧包时,紧包的内芯数量为1-4芯,如图5所示,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光纤时,光纤数量为1-12芯,如图6所示,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光纤带时,光纤带的内芯数量为2-4芯。除此以外,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每一根所述光传输导体1外均被覆有所述着色层,方便使用者区分不同的所述光传输导体1,方便施工的同时保证安装的准确性,方便使用者准确连接连接头。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分离口5的厚度为0.1mm-0.3mm。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缆分离口5设于所述光缆护套2的所述第一护套21与所述第二护套22相交处,使用者无需借助于光缆开剥工具,用常规刀具在所述光缆分离口5割开,直接用双手轻轻一撕便能够将所述光缆护套2从中撕开,开剥方式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指导操作。所述光缆分离口5的厚度为0.1mm-0.3mm,能够使所述光缆护套2更容易的被撕开,同时能够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当所述光缆分离口5的厚度约为0.2mm时,既可以保证光缆质量,又可以达到易开剥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施工。
27.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1设于加强构件4之间,所述加强构件4沿着与光传输导体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构件4设于所述光传输导体1两侧,与所述光传输导体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能够很好的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经受长距离的架空,方便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户内外,配合所述光缆护套2的保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对户内外的适应性。同时相比较于传统的圆形光缆的结构复杂,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更加简单,缆径更小,缆重更轻,具有更好的抗拉能力,适用于长距离架空。同时相比较于圆形光缆通过芳纶纱和钢丝等加强结构件,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缆护套2的内部设置所述加强构件4,能够更好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同时使本实用新型在长距离架空等情况下受力更加的均匀,保证使用寿命。除此以外所述加强构件4采用的是frp,除此以外所述加强构件4也可采用材质较硬的其他加强材料,在价格方面采用frp相对于芳纶纱等加强件,frp价格更低,从而有效降低光缆价格。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