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张线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缆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2.耐张线夹是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目前,现有的楔形耐张线夹,其楔形座与楔形块之间通常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光缆插入楔形座后,再插入楔形块,楔形块会挤压光缆,导致光缆被过度压扁,内部的传输线断裂,甚至光缆在楔形块的最小端被挤压至断裂,从而使得线路无法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耐张线夹,所述光缆耐张线夹具有防止光缆变形甚至断裂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光缆耐张线夹,包括:外壳,内部贯穿设有空腔;插块,插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插块的第一侧面和\或所述空腔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插块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空腔的第二侧壁抵接设置;其中,光缆压紧设置于第一侧面和第一侧壁之间。
6.优选地,所述空腔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腔下端的宽度;所述插块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块下端的宽度。
7.优选地,所述凸出部设为多个,各所述凸出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各所述凸出部上下间隔设置。
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拼合后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光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
9.优选地,还包括防滑橡胶条,所述防滑橡胶条设置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和\或所述插块的外侧面上。
10.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上端还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连接孔。
11.优选地,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块连接。
12.优选地,还包括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压紧部下端的宽度,且所述压紧部的下端与所述插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光缆耐张线夹,通过外壳内设有空腔。光缆进入空腔内,插块再插设于空腔内,且第一侧面与空腔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光缆压紧设置于第一侧面和第一侧壁之间,插块的第二侧面与空腔的第二侧壁抵接设置,防止插块脱落。所述第
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和光缆抵接,所述第一侧面给予所述光缆的压力被凸出部分摊,第一侧面和第一侧壁的下端均不与光缆抵接,因此所述光缆耐张线夹可以防止光缆被过度压扁,光缆内部的传输线不会受到挤压而断裂,线路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耐张线夹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插块和光缆的装配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剖视图。
18.图4为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插块的示意图。
19.图5为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插块的示意图。
20.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示意图。
21.图7为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插块的示意图。
22.1、外壳;11、空腔;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二安装槽;12、缺口;13、连接块;14、连接孔;2、插块;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凸出部;24、第一安装槽;25、压紧部;3、光缆;4、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缆耐张线夹,包括:外壳1、插块2、连接线4。
25.其中,所述外壳1内部贯穿设有空腔11;所述插块2插设于所述空腔11内,所述插块2的第一侧面21和\或所述空腔11的第一侧壁111上设有凸出部23,且所述第一侧面21与所述第一侧壁111间隔设置,所述插块2的第二侧面22与所述空腔11的第二侧壁112抵接设置;其中,光缆3压紧设置于第一侧面21和第一侧壁111之间。
26.更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线4一端与所述外壳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块2连接,防止所述外壳1或所述插块2丢失,影响使用。
27.请参阅图3,所述外壳1呈楔形,内部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也呈楔形。所述外壳1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外壳1下端的宽度,所述空腔11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腔11下端的宽度。所述空腔11左侧的侧壁为第一侧壁111,所述空腔11右侧的侧壁为第二侧壁1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1左侧的侧壁也可以为第二侧壁112,所述空腔11右侧的侧壁也可以为第一侧壁111。
28.更为优选地,所述缺口12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前侧面上,且所述缺口12与所述空腔11连通设置。因此可以在所述光缆3的中部增加所述光缆耐张线夹。所述光缆3可以穿过所述缺口12进入所述空腔11内。
29.更为优选地,所述外壳1的上端还设有所述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上还设有连接孔14,紧固件可以穿过所述连接孔14与杆塔等设备连接,以使所述外壳1固定于杆塔等设备上。
30.请参阅图4,所述插块2呈楔形,且所述插块2的形状与所述空腔11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插块2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块2的下端的宽度。所述插块2左侧的侧面为第一侧面21,所述插块2右侧的侧面为第二侧面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块2左侧的侧面也可以为第二侧面22,所述插块2右侧的侧面也可以为第一侧面21。
31.更为优选地,所述插块2的上端还设有压紧部25,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所述压紧部25的上端,将所述插块2压设于所述空腔11内。所述压紧部25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压紧部25下端的宽度,因此可以方便使用者拿持所述压紧部25的下端,将所述插块2从所述空腔11内取出。
32.为了防止所述插块2从所述空腔11内脱落,所述空腔11的各个侧壁和所述插块2的各个侧面上均可以设有防滑橡胶条。当所述插块2插设于所述空腔11内时,所述防滑橡胶条压紧设置于所述空腔11的侧壁和所述插块2的侧面之间,可以大大增强所述空腔11侧壁和所述插块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所述插块2脱落。
33.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所述第一侧面2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之间的所述光缆3断裂,所述第一侧面21、所述第二侧面22上可以设有凸出部23,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上可以设有凸出部23。或者,所述第一侧面21、所述第二侧面22、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上均可以设有所述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设为多个,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凸出部23呈上下间隔设置。
34.容易想到的是,所述光缆3被压紧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21和所述第一侧壁111之间,随着所述插块2持续的下压,所述第一侧面21对所述光缆3的压力会增强,此时,由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11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所述插块2的下压,宽度更大的所述插块2挤入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112的下端之间,因此在所述第一侧面2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之间的所述光缆3所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最容易断裂。
35.更为优选地,现以所述第一侧面21上设有所述凸出部23为例,所述凸出部23替代所述第一侧面21与所述光缆3抵接,虽然会造成与所述光缆3的接触面减小,但是在所述插块2持续的下压过程中,与所述光缆3抵接的一直是所述凸出部23,所述第一侧面2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是不与所述光缆3抵接的,因此可以防止在所述第一侧面2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端之间的所述光缆3断裂。
36.请参阅图5-6,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4,所述第一安装槽24沿所述第一侧面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1上对应设有第二安装槽113,所述第二安装槽113沿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此实施例下,所述第一侧面21和所述第一侧壁111可以抵接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2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13拼合后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且与所述光缆3相适配。所述光缆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13之间,因此,所述光缆3不会因为受到所述第一侧面21施加的压力,防止所述光缆3过度变形而造成内部的传输线断裂。
37.请参阅图7,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1、所述第二侧面22上可以设有凸出部23,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上可以设有凸出部23。或者,所述第一侧面21、所述第二侧面22、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上均可以设有所述凸出部23。且,所述第一侧面2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4,所述第一侧壁111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13,所述光
缆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13之间。因此,所述光缆3不会因为受到所述第一侧面21施加的压力,防止所述光缆3过度变形而造成内部的传输线断裂。
3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