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载玻片

文档序号:29547373发布日期:2022-04-07 07:4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载玻片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或相关科研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新型载玻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常规载玻片是一种长方形透光玻璃片或者石英片,在生物及医学等分析中广泛使用;制作样本时,将细胞或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经适当的固定后,再根据需要覆盖上盖玻片,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3.在医疗或者科研领域,为了基因变异检测的目的,比如在进行能力验证时,将癌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tma),其上含有数个源于不同个体的标本,通常每个标本设计为固定直径(例如1mm)的圆形,并且按照制作者或使用者的某一特定需求进行相应方式的排列,使其可以实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一次完成数个标本的检测,结果在相应的显微镜下或采用数字扫描的方式于电子显示屏上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本载玻片能够以原位杂交(ish)法进行基因融合、基因扩增、基因丢失或基因突变等检测的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估),也可以进行室内质量评估,以及教学和专业培训等。现有的载玻片绝大多数是空白的,没有标准化或具有已知结果的样本贴附于其上用作“ish法检测基因变异”的标尺,市面上已有的用于ihc或类似部分蛋白表达相关室内质量评估的切片,不具有上述用于ish法检测的功能,不能满足相关需求。为此,需要一种新型载玻片,以适用于医疗或者科研领域中基因变异检测能力评估及教学和培训等相关用途。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载玻片在评估待测样本的基因变异结果时,比对时间较长,影响比对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无法准确评估检测者检测实验室基因变异检测能力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现有载玻片无法满足教学和培训中标准化材料的需求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载玻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载玻片。
6.一种新型载玻片,其包括载玻片本体;所述载玻片本体包括用于样本检测的样本检测区,以及用于显示检测机构和样本编号信息的标记区,样本检测区和标记区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在所述样本检测区设置大于等于2个用于放置已知待测样本的检测域,且不同检测域的排列方式采用任意能够符合操作者具体观察习惯的排列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域内,待检测者再进行相关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增加了工作效率。
7.进一步,所述检测域的数量设置4个时,4个检测域分别为第一检测域,第二检测域,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此种4个检测域的设置使得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能够满足在评估涵盖必需基因变异类型的最低限量(例如阳性细胞系、阴性细胞系、阳性组织标本、阴性组织标本)待测标本之需求。
8.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域,第二检测域,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在样本检测区呈
直线排列,且4个检测域的中心连接线与载玻片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排列方式能够满足部分习惯横向观察样本的阅片者对载玻片的使用需求。第一检测域,第二检测域,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的中心连接线位于载玻片长边两侧的中心线位置;此种待检测标本位于载玻片中心的放置方式符合相应的显微镜阅片的习惯。
9.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域,第二检测域,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在样本检测区呈四方形排列,第一检测域和第二检测域的中心连接线,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的中心连接线分别与载玻片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待检测标本位于载玻片中心的排列方式符合部分习惯集中观察的阅片者。
10.进一步,在所述载玻片本体的长边一侧设置不贯穿载玻片本体的4个插入槽,4个插入槽之间不互相连通且插入槽的高度小于载玻片本体的厚度;另设置能够插入置插入槽的4个检测片;使用时,待检测样本分别位于检测片的上表面,将4个检测片分别插入4个插入槽后,检测者透过载玻片本体观察待测样本。此种设置方便对检测样本的替换,方便快捷效率高,也可减去制作tma的复杂操作,极大降低成本。
11.进一步,在所述检测片第一端的上表面设置用于放置待测样本的第一检测凹槽。
12.进一步,在所述检测片第二端的上表面设置标签区,且在载玻片本体上表面对应位置设置覆盖贴;通过此种方式将检测片从插入槽插入载玻片本体内,插入后覆盖贴刚好遮盖检测片的标签区,该灵活的制作模式适合现场变更检测目标基因变异类型的即时需求。
13.进一步,所述载玻片本体的上表面设置第二检测凹槽,第二检测凹槽与第一检测凹槽上下相对应,且第二检测凹槽与第一检测凹槽相通;通过此种方式操作者可将探针通过第二检测凹槽滴于检测片上的待测样本上,再行后续操作。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凹槽设置为圆形形状,但不仅限于圆形,还可以是矩形或其他形状。
15.进一步,所述第二检测凹槽设置为与第一检测凹槽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的形状或者能够完全覆盖4个第一检测凹槽的矩形形状。
16.进一步,所述检测片远离第二检测凹槽的一侧设置方便操作的手柄,手柄与检测片一体连接。
17.或者,所述第一检测域和第二检测域中心的连接线与载玻片本体短边所在直线平行,第三检测域和第四检测域中心的连接线与载玻片本体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排列方式能够满足部分习惯于集中观察样本的操作者的观察需求。
18.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独立的样本检测区,并在样本检测区内设置独立的至少2个检测域,有效避免了相邻样本之间发生重叠,导致不同样本之间发生混乱的现象;2、通过设置与载玻片本体活动连接的检测片、和设置在载玻片本体供检测片伸入的插入槽,以及设置在载玻片本体上表面的第二检测凹槽,方便对检测样本的替换且减去tma复杂制作过程和由此产生的高成本和低效率;3、通过在检测片上表面设置标签区,和在载玻片本体上表面设置与标签区对应的覆盖贴,有效满足在利用本载玻片本体检测时,临时更换目标基因、目标基因变异种类等的即时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玻片适用于基因融合、基因扩增、基因缺失和基因突变等相关基因变异的ish检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使用载玻片在评估检测能力、教学和培训及考核时,灵活组装
的标准品缺乏、评估实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手段欠缺、效率低,以及功能单一的问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中4个检测片设置在载玻片长边同侧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中中4个检测片设置在载玻片长边同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中4个检测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4个插入槽即检测域数量设置4个时(2个设置在载玻片本体的长边一侧,另外2个设置在载玻片本体长边另一侧)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27.图中,1、载玻片本体;11、标记区;12、样本检测区;121、第一检测域;122、第二检测域;123、第三检测域;124、第四检测域;13、插入槽;14、覆盖贴;15、第二检测凹槽;16、隔离结构;2、检测片;21、第一检测凹槽;22、标签区;2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载玻片,其包括载玻片本体1;载玻片本体1包括用于样本检测的样本检测区12,以及用于显示检测机构和样本编号等信息的标记区11,样本检测区12和标记区11之间设置隔离结构16;在样本检测区12设置大于等于2个用于放置已知待测样本的检测域,且不同检测域的排列方式采用任意能够符合操作者具体观察习惯的排列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域内,待检测者再进行相关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增加了工作效率。
31.检测域的数量设置4个时,4个检测域分别为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此种4个检测域的设置使得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能够满足在评估涵盖必需基因变异类型的最低限量(例如阳性细胞系、阴性细胞系、阳性组织标本、阴性组织标本)待测标本之需求。
32.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在样本检测区
12呈四方形排列,第一检测域121和第二检测域122的中心连接线,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的中心连接线分别与载玻片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待检测标本位于载玻片中心的排列方式符合部分习惯集中观察的阅片者。隔离结构设置为能够起到隔离作用的隔离线。
33.使用时,组织者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域内,待检测者按照个人阅片习惯直接观察即可。
34.实施例2
35.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在样本检测区12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具体特征如下:第一检测域121和第二检测域122的中心连接线与载玻片本体1短边所在直线平行,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的中心连接线与载玻片本体1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排列方式能够满足部分习惯于集中观察样本的操作者的观察需求。使用时,组织者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域内,待检测者按照个人阅片习惯直接观察即可。
36.实施例3
37.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在样本检测区12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具体特征如下: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在样本检测区12呈直线排列,且4个检测域的中心连接线与载玻片长边所在直线平行;此种排列方式能够满足部分习惯横向观察样本的阅片者对载玻片的使用需求。第一检测域121,第二检测域122,第三检测域123和第四检测域124的中心连接线位于载玻片长边两侧的中心线位置;此种待检测标本位于载玻片中心的放置方式符合相应的显微镜阅片习惯。使用时,组织者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域内,待检测者按照个人阅片习惯直接观察即可。
38.实施例4
39.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在载玻片本体1的长边一侧设置不贯穿载玻片本体1的4个插入槽13,4个插入槽13之间不互相连通且插入槽13的高度小于载玻片本体1的厚度;另设置能够插入置插入槽13的4个检测片2;使用时,待检测样本分别位于检测片2的上表面,将4个检测片2分别插入4个插入槽13后,检测者透过载玻片本体1观察待测样本。此种设置方便对检测样本的替换,方便快捷效率高,也可减去制作tma的繁复工作及相应的成本。在检测片2第一端的上表面设置用于放置待测样本的第一检测凹槽21。
40.载玻片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第二检测凹槽15,第二检测凹槽15与第一检测凹槽21上下相对应,且第二检测凹槽15与第一检测凹槽21相通;通过此种方式操作者可将探针通过第二检测凹槽15滴于检测片2上的待测样本上,再行后续操作。第一检测凹槽21设置为圆形形状,但不仅限于圆形,还可以是矩形或其他形状。第二检测凹槽15设置为与第一检测凹槽21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的形状或者能够完全覆盖4个第一检测凹槽21的矩形形状。检测片2远离第二检测凹槽15的一侧设置方便操作的手柄23,手柄23与检测片2一体连接。
41.使用时,组织者将已知待检测样本分别放置在不同检测片上端的第一检测凹槽内,并将检测片放置在插入槽内,盖上盖玻片,待检测者按照个人阅片习惯进行观察。
42.实施例5
43.请参阅图5-图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在检测片2第二端的上表面设置标签区22,且在载玻片本体1上表面对应位置设置覆盖贴14;通过此种方式将检测片2从插入槽13插入载玻片本体1内,插入后覆盖贴14刚好遮盖检测片2的标签区22,该灵活的组装模式适合现场变更待测基因变异类型或样本类型之使用。
44.使用时,在检测片的标签区标注目标基因名称、目标基因变异类型等信息,方便对检测片的多次利用;且通过设置覆盖贴可以对待检测目标基因进行有效覆盖,满足对基因变异检测能力的评估及教学和培训等用途。
45.待检测者可以采用ish法进行观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的结果,组织者通过待检测者对从待测样本的处理、结果判读能力,以及实验室操作流程等方面,实现对基因变异的检测能力进行相应的室间质量评价,或自用于室内质量评价。组织者可以根据组织机构、检测人员及待评估样本的基因变异类型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标记区设置的检测域的数量,下发载玻片,待测者再分别对检测域内的待测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实现对待测者及待测机构相应检测能力的评估和验证。当本载玻片标记区的检测域设置大于等于2个时(阳性和阴性),即能够部分实现对相关检测的需求,本载玻片标记区的检测域设置为4个时,即能够满足通常对标本数量的最低限(阳性细胞系、阴性细胞系、阳性组织标本、阴性组织标本)要求。
46.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