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影像阅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影像阅片装置。
背景技术:2.医用影像阅片装置是用于显示电子版x光片、核磁共振影像等医用影像供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装置。该种装置常用于医生分析病情、医生给患者讲解病情、医生给学员指导如何阅片以及会诊等场景。现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直接放置在桌面上,占用桌面面积较大,导致有限的桌面面积无法容纳更多的物品。且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直接放在桌面上时,易被人误碰导致医用影像阅片装置从桌面落下,存在安全隐患。
4.2.现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显示器高度和角度无法调节且显示器无法旋转,无法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影响阅片人员之间沟通、互动。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将医用显示器设置在伸缩杆上以调节高度,但是伸缩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保持预设长度,其长度会在医用显示器的重力作用下逐渐缩短,高度调节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5.3.现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显示器会产生电磁辐射,影响阅片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解决现有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占用桌面面积较大、存在安全隐患、无法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影响阅片人员之间沟通、互动以及身心健康问题。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包括用于将阅片装置夹持固定在桌面边缘的夹持式底座,所述夹持式底座上方间隙设置套筒,所述套筒内上下均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截面为圆形的内杆,下方的内杆与夹持式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上设置用于阻止套筒与内杆相对滑动的锁止装置,套筒和上方的内杆的周缘固设水平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医用显示器。
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式底座包括一侧设置开口的框形件,所述框形件的顶部与下方的内杆转动连接,框形件的上顶边的下表面设置上橡胶片,第一螺杆竖直穿过框形件的下底边且与下底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设置第一手轮,所述框形件内部水平设置夹紧板,所述夹紧板的底部设置夹紧板轴承座,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与夹紧板轴承座轴承连接,所述夹紧板的上表面设置下橡胶片。
9.进一步地,所述框形件的顶部通过第一阻尼转轴与下方的内杆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筒内表面上部的两个凹槽和下部的两个凹槽,第二螺杆水平穿过套筒且其一端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手轮,所述凹槽内设置锁止块,所述锁止块朝向套筒中轴线的一侧设置与内杆外表面匹配的弧面,锁止块背向套筒中轴线的一侧设置锁止块轴承座,所述第二螺杆与锁止块轴承座
轴承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弧面上设置与内杆外表面匹配的弧形橡胶片。
12.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显示器的背面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阻尼转轴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周缘设置两个连接杆,上方的内杆的周缘设置两个连接杆。
14.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显示器的正面设置防辐射贴膜。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设置用于将阅片装置夹持固定在桌面边缘的夹持式底座。该夹持式底座能够通过夹持将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固定在桌面的边缘,大大减小了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占用桌面的面积,使得有限的桌面面积能够容纳更多的物品。同时,由于医用影像阅片装置与桌面固定连接,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被误碰时不会从桌面上落下,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17.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通过套筒和内杆的设置,实现了固定在套筒和上方的内杆上的医用显示器分别升降和所有医用显示器整体绕夹持式底座旋转的功能。由于医用显示器的背面设置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第二阻尼转轴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每个医用显示器都能独立绕自身的中心位置旋转。这样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就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18.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套筒和内杆通过锁止装置来阻止相对滑动。当需要将套筒和内杆的位置固定时,操作人员通过第二手轮拧紧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通过锁止块轴承座带动锁止块朝向套筒中轴线运动,弧形橡胶片与对应的内杆抵紧,阻止套筒和内杆的相对运动,实现医用显示器高度的固定。通过这种锁止固定的方式,医用显示器的高度不会在锁止后发生变化,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高度调节能力得以保持。
19.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医用显示器的正面设置防辐射贴膜。防辐射贴膜能够削弱甚至完全吸收医用显示器向外产生的电磁辐射,保证了阅片人员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3.图4为锁止块与锁止块轴承座连接俯视图;
24.图5为连接杆与连接板连接侧视图;
25.图6为医用显示器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1-6所示,一种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包括用于将阅片装置夹持固定在桌面边缘的夹持式底座1,所述夹持式底座1上方间隙设置套筒2,所述套筒2内上下均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截面为圆形的内杆3,下方的内杆3与夹持式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套筒2上设置用于阻止套筒2与内杆3相对滑动的锁止装置7,套筒2和上方的内杆3的周缘固设水平的连接杆
5,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设置医用显示器6。
28.所述夹持式底座1包括一侧设置开口的框形件11,所述框形件11的顶部与下方的内杆3转动连接,框形件11的上顶边的下表面设置上橡胶片12,第一螺杆13竖直穿过框形件11的下底边且与下底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3的底部设置第一手轮131,所述框形件11内部水平设置夹紧板14,所述夹紧板14的底部设置夹紧板轴承座141,所述第一螺杆13的顶部与夹紧板轴承座141轴承连接,所述夹紧板14的上表面设置下橡胶片15。
29.将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固定在桌面边缘时。操作人员拧松第一手轮131,第一螺杆13通过夹紧板轴承座141带动夹紧板14向下移动,操作人员将框形件11插接在桌面边缘,再拧紧第一手轮131即可。此时,上橡胶片12和下橡胶片15分别与桌面边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抵紧,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0.所述框形件11的顶部通过第一阻尼转轴4与下方的内杆3转动连接。
31.第一阻尼转轴4的设置使得下方的内杆3能够绕框形件11转动至任意角度并保持。
32.所述锁止装置7包括分别设置在套筒2内表面上部的两个凹槽71和下部的两个凹槽71,第二螺杆72水平穿过套筒2且其一端设置在凹槽71内,所述第二螺杆72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手轮74,所述凹槽71内设置锁止块73,所述锁止块73朝向套筒2中轴线的一侧设置与内杆3外表面匹配的弧面731,锁止块73背向套筒2中轴线的一侧设置锁止块轴承座75,所述第二螺杆72与锁止块轴承座75轴承连接。
33.所述弧面731上设置与内杆3外表面匹配的弧形橡胶片76。
34.弧形橡胶片76增加弧面731与对应的内杆3外表面的摩擦力,保证锁止的稳定性。
35.所述医用显示器6的背面设置连接板61,所述连接板61通过第二阻尼转轴51与连接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36.第二阻尼转轴51的设置使得医用显示器6能够绕对应的连接杆5的另一端转动至任意位置并保持。
37.所述套筒2的周缘设置两个连接杆5,上方的内杆3的周缘设置两个连接杆5。
38.这样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能同时固定四个医用显示器,实现多角度展示和多维度阅片。
39.所述医用显示器6的正面设置防辐射贴膜62。
40.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设置用于将阅片装置夹持固定在桌面边缘的夹持式底座。该夹持式底座能够通过夹持将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固定在桌面的边缘,大大减小了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占用桌面的面积,使得有限的桌面面积能够容纳更多的物品。同时,由于医用影像阅片装置与桌面固定连接,医用影像阅片装置被误碰时不会从桌面上落下,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41.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通过套筒和内杆的设置,实现了固定在套筒和上方的内杆上的医用显示器分别升降和所有医用显示器整体绕夹持式底座旋转的功能。由于医用显示器的背面设置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第二阻尼转轴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每个医用显示器都能独立绕自身的中心位置旋转。这样医用影像阅片装置就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同时方便阅片人员之间沟通、互动。
42.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套筒和内杆通过锁止装置来阻止相对滑动。当需要将套筒和内杆的位置固定时,操作人员通过第二手轮拧紧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通过锁
止块轴承座带动锁止块朝向套筒中轴线运动,弧形橡胶片与对应的内杆抵紧,阻止套筒和内杆的相对运动,实现医用显示器高度的固定。通过这种锁止固定的方式,医用显示器的高度不会在锁止后发生变化,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高度调节能力得以保持。
43.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影像阅片装置的医用显示器的正面设置防辐射贴膜。防辐射贴膜能够削弱甚至完全吸收医用显示器向外产生的电磁辐射,保证了阅片人员的身心健康。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