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4175发布日期:2022-04-14 13: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加热正负极分别与ito薄膜的正负电极铜箔压接实现电路连通,加热正负极引出导线,导线再与电源连接,接通电源后实现对加热玻璃的加热。这种加热玻璃通过电极引出方式,需要对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进行开孔穿线设计来实现加热玻璃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增加了装配难度,且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舍掉了加热正负极引线的电路连通方式,降低了装配和维修过程的难度。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所述加热玻璃包括:
5.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层玻璃、ito薄膜层和下层玻璃,所述上层玻璃、所述ito薄膜层和所述下层玻璃贴合成一体,所述ito薄膜层引出有两个ito电极铜箔;
6.加热电极转接pcb板,设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分别与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焊接实现电路连通,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还设有加热正电极接触端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触实现电路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均设有凹槽,在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一侧嵌入两个所述凹槽后,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分别与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接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设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上表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下表面通过贴合胶与所述下层玻璃贴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分别位于所述ito薄膜层一侧的两端,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两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采用金属探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设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上表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紧邻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设于所述热电极转接pcb板的中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无需在加热正负极直接引出导线来与外部电源连通,舍弃了加热正负极的引线,使得整体连接结构更为简单,无需对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进行匹配的穿线设计,降低了加热玻璃和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难度。在需要维修时,由于用于加热的外部电源完全位于显示面板外部,无需对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进行拆卸,仅需将外部电源的正负极与加热电极接触端分离即可。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的整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的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中加热电极转接pcb板和ito电极铜箔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中加热电极转接pcb板的示意图。
23.图中,
24.1、上层玻璃;2、加热电极转接pcb板;3、ito薄膜层;4、贴合胶;5、下层玻璃;6、ito电极铜箔;7、正极焊盘;8、负极焊盘;9、加热正电极接触端;10、加热负电极接触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用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术语“包括”和/或“包含”用于指定所述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步骤、操作和/或组件的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不代表顺序,且不对这些元件起限定作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素和另一个元素。结合以下附图,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关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说明。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用来描绘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地从以下说明中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示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玻璃,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玻璃包括:
29.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层玻璃1、ito薄膜层3和下层玻璃5,所述上层玻璃1、所述ito薄膜层3和所述下层玻璃5贴合成一体,所述ito薄膜层3引出有两个ito电极铜箔6;
30.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设有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分别与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6焊接实现电路连通,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还设有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触实现电路连通。
31.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玻璃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为层叠结构,例如车载控制终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一个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并在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上设置电极焊盘(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分别与两个ito电极铜箔6焊接连通,所述加热玻璃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上设置的加热电极接触端(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触连通即可。
32.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玻璃无需在加热正负极直接引出导线来与外部电源连通,舍弃了加热正负极的引线,使得整体连接结构更为简单,无需对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进行匹配的穿线设计,降低了加热玻璃和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难度。在需要维修时,由于用于加热的外部电源完全位于显示面板外部,无需对显示面板的其他部件进行拆卸,仅需将外部电源的正负极与加热电极接触端分离即可。
33.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6均设有凹槽,在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一侧嵌入两个所述凹槽后,所述正极焊盘7和所述负极焊盘8分别与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6接触。
34.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玻璃中,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上的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与ito薄膜层3引出的两个ito电极铜箔6匹配设置,即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的位置分别与两个ito电极铜箔6的位置对应。每个ito电极铜箔6都设计成挂钩状,带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卡入,以使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一侧卡入两个ito电极铜箔6上的凹槽后,两个ito电极铜箔6能与位置对应设置的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进行接触,再将两个ito电极铜箔6分别与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焊接实现电路连通。
35.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焊盘7和所述负极焊盘8设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上表面。
36.将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设置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上表面,两个ito电极铜箔6设计成向上的挂钩状,在确保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能卡入和固定的基础上,能更好的实现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与两个ito电极铜箔6之间的接触,也利于对正极焊盘7和ito电极铜箔6、负极焊盘8和ito电极铜箔6进行焊接固定。
37.如图3所示,示出了其中一个ito电极铜箔6与正极焊盘7的连接方式,位于正极焊盘7一端的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卡入其中一个ito电极铜箔6的凹槽后,正极焊盘7与该ito电极铜箔6接触,另一个ito电极铜箔6与负极焊盘8的连接方式相同。
3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下表面通过贴合胶4与所述下层玻璃5贴合。
39.该贴合胶4可以预先粘贴在下层玻璃5上,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一侧卡入凹槽后,电极转接pcb板2的下表面通过贴合胶4实现与下层玻璃5的紧密贴合。贴合胶4的形状与
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匹配设计,贴合胶4可以为透明胶体。
40.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ito电极铜箔6分别位于所述ito薄膜层3一侧的两端,所述正极焊盘7和所述负极焊盘8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两端。
41.将两个ito电极铜箔6分别位于ito薄膜层3一侧的两端,同时将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分别置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两端,在确保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与两个ito电极铜箔6匹配设置的基础上,便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相对固定。
42.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与外部电源的正极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与外部电源的负极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43.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玻璃通过设计接触形式的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分别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触,来实现电路连通。对于结构紧凑的液晶显示面板,接触形式可以是直接接触,而对于结构空间比较宽松的液晶显示面板,接触形式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部件间接接触。
44.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采用金属探针。
45.将外部电源设计成金属弹针形式,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与正极的金属弹针接触,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与负极的金属弹针接触。可以理解的是,接触端可以与金属弹针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部件与金属弹针间接接触。这种金属弹针接触形式,利于外部电源与加热电极接触端的连接和分离。
4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设于所述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上表面。
47.将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设置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上表面,能更好的实现外部电源与加热电极接触端之间的接触。例如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采用金属探针时,无需在显示面板上匹配设置其他部件,两个金属弹针的端部分别与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之间直接接触。
4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紧邻设置。
49.将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紧邻设置在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上,在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触时,形成紧凑的结构,对于结构紧凑的液晶显示面板,这种布置形式更加适用。
50.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所述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设于所述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中部。
51.将加热正电极接触端9和加热负电极接触端10同时置于加热电极转接pcb板2的中部,并与正极焊盘7和负极焊盘8间隔设置,加热电极接触端与电极焊盘相互不会影响,一方面利于电极焊盘与两个ito电极铜箔6的焊接,另一方面也利于加热电极接触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接触。
5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并可用等同物替换其元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