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

文档序号:32823435发布日期:2023-01-04 07:3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属于光学接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检流计式振镜由于扫描速度快,扫描角度均匀,对镜片表面面型要求低,位置精度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光学技术研发中。同时,当前大部分光机械生产商推出的笼式共轴系统也因其模块化、小型化、易装调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大部分检流计式振镜封装的标准化接口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并不兼容,以致于二者无法完美转接,为相关的工作带来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能够针对多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实现便捷、且稳定的对接。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用于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的连接,包括预设厚度的主连接板、以及各个第一安装连杆、各个第二安装连杆;
5.主连接板以其表面覆盖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与各个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关系,可分离式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其中,基于主连接板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主连接板上设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且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的口径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孔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的中垂线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孔的中垂线相共线;
6.第一安装连杆的数量与主连接板上板载第一安装孔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一安装连杆分别与主连接板上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各第一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主连接板上对应板载第一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一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上对应板载第一安装孔中、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对应第一安装孔中,实现主连接板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7.基于主连接板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主连接板上设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位置相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两面的板载圆形通光孔,且板载圆形通光孔的口径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的口径彼此相同,以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的光轴彼此相共线;
8.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可分离式连接于主连接板上背向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且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的位置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其中,基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连接于主连接板上相应表面,主连接板上设置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且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的口径分别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孔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的中垂线分别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孔的中垂线相共线;
9.第二安装连杆的数量与主连接板上板载第二安装孔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二安装连杆分别与主连接板上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各第二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主连接板上对应板载第二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二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上对应板载第二安装孔中、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二安装孔中,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主连接板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小于所述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口径的各口径规格的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还包括分别与各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一一对应的各个圆形副连接板、以及各圆形副连接板分别所对应的各个第三安装连杆;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内壁一周设置内螺纹,各圆形副连接板的外径均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内径相适应,且各圆形副连接板外周上设置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内壁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各圆形副连接板分别通过螺纹咬合方式旋转置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中;各圆形副连接板表面上分别以其中心位置为圆心、设置贯穿其两面的板载副圆形通光孔,且各圆形副连接板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的口径分别与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三圆形通光孔的口径相适应;
11.各个圆形副连接板分别结合主连接板,用于实现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与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之间的连接;其中,基于主连接板按其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连接方式、可分离式连接于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以及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所对应圆形副连接板旋转置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中,与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可分离式连接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背向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且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位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基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连接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相应表面,该圆形副连接板上设置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至少两个第三安装孔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该圆形副连接板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且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的口径分别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三安装孔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的中垂线分别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三安装孔的中垂线相共线;该圆形副连接板所对应第三安装连杆的数量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板载第三安装孔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三安装连杆分别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一一对应,各第三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对应板载第三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三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对应板
载第三安装孔中、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三安装孔中,实现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卡环,第一卡环的外径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内径相适应,且第一卡环的内径大于各圆形副连接板表面以其中心位置为圆心、最小外切各板载第三安装孔的圆形的外径,第一卡环外周上设置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内壁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基于圆形副连接板由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其中一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中,第一卡环由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另一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中,并与圆形副连接板相对面接触,由第一卡环实现对圆形副连接板的限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形状、尺寸均与第一卡环相同的第二卡环,各圆形副连接板的厚度均小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厚度,基于圆形副连接板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中,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分别由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两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中,并分别与圆形副连接板的两面相接触,由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实现对圆形副连接板的限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圆形副连接板表面一周设置相同比例尺度的刻度标记,所述主连接板表面对应板载圆形通光孔的一周设置刻度标记,且主连接板表面刻度标记的比例尺度与各圆形副连接板表面刻度标记的比例尺度相同。
15.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采用全新结构设计,以最大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为依据,设计主连接板,结合其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笼式结构光学装置的可分离式连接,以及主连接板上的板载圆形通光孔,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光通路的连接;并基于主连接板设计用于多口径的圆形副连接板,通过其与主连接板上板载圆形通光孔的连接应用,组合构成适用多口径的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的连接,高效便捷地实现稳定的连接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示意图;
18.图2是笼式结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主连接板结构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圆形副连接板结构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第一卡环的结构图。
22.其中,1. 主连接板,2. 第一圆形通光孔,3. 第一安装孔,4. 板载第一安装孔,5. 板载圆形通光孔,6. 第二圆形通光孔,7. 第二安装孔,8. 板载第二安装孔,9. 圆形副连接板,10. 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1. 板载第三安装孔,12. 第一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一种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用于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的连接,其中,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如图1所示,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如图2所示。
25.如图3所示,所设计转接件包括预设厚度的主连接板1、以及各个第一安装连杆、各个第二安装连杆;主连接板1以其表面覆盖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与各个第一安装孔3的位置关系,可分离式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其中,基于主连接板1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主连接板1上设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3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1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4,且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4的口径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孔3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4的中垂线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孔3的中垂线相共线。
26.第一安装连杆的数量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第一安装孔4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一安装连杆分别与主连接板1上各个板载第一安装孔4一一对应,各第一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一安装孔4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一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一安装孔4中、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对应第一安装孔3中,实现主连接板1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27.基于主连接板1连接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如图3所示,主连接板1上设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位置相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1两面的板载圆形通光孔5,且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口径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的口径彼此相同,以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中垂线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的光轴彼此相共线。
28.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可分离式连接于主连接板1上背向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且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6的位置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6的中垂线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其中,基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连接于主连接板1上相应表面,如图3所示,主连接板1上设置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7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主连接板1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8,且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8的口径分别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孔7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8的中垂线分别与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孔7的中垂线相共线。
29.第二安装连杆的数量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第二安装孔8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二安装连杆分别与主连接板1上各个板载第二安装孔8一一对应,各第二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二安装孔8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二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二安装孔8中、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二安装孔7中,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主连接板1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30.基于不同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仅圆形通光孔口径不同,但是不同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安装孔的位置均相同,在上述上述所设计主连接板1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即针对小于所述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口径的各口径规格的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还包括分别与各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一一对应的各个圆形副连接板9如图4所示、以及各圆形副连接板9分别所对应的各个第三安装连杆。
31.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壁一周设置内螺纹,如图4所示,各圆形副连接板9的外径均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径相适应,且各圆形副连接板9外周上设置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壁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各圆形副连接板9分别通过螺纹咬合方式旋转置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各圆形副连接板9表面上分别以其中心位置为圆心、设置贯穿其两面的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且各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口径分别与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三圆形通光孔的口径相适应。
32.各个圆形副连接板9分别结合主连接板1,用于实现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与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之间的连接;其中,基于主连接板1按其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连接方式、可分离式连接于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以及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所对应圆形副连接板9旋转置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与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可分离式连接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背向对应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且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位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基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连接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相应表面,如图4所示,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设置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至少两个第三安装孔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贯穿该圆形副连接板9两面的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11,且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11的口径分别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三安装孔的口径相同,以及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11的中垂线分别与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位置相对应第三安装孔的中垂线相共线;该圆形副连接板9所对应第三安装连杆的数量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第三安装孔11的数量相等,且各个第三安装连杆分别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各个板载第三安装孔11一一对应,各第三安装连杆的外径分别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对应板载第三安装孔11的内径相适应,基于各第三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对应板载第三安装孔11中、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三安装孔中,实现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
33.针对圆形副连接板9在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的安装,进一步设计加入第一卡环12,如5所示,第一卡环12的外径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径相适应,且第一卡环12的内径大于各圆形副连接板9表面以其中心位置为圆心、最小外切各板载第三安装孔11的圆形的外径,第一卡环12外周上设置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内壁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基于圆形副连接板9由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其中一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第一卡环12由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另一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并与圆形副连接板9相对面接触,由第一卡环12实现对圆形副连接板9的限位。
34.配合第一卡环12对圆形副连接板9单侧使用,实际以应用当中,还可以进一步设计加入形状、尺寸均与第一卡环12相同的第二卡环,各圆形副连接板9的厚度均小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厚度,基于圆形副连接板9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第一卡环12与第二卡环分别由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两面旋转置于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
并分别与圆形副连接板9的两面相接触,由第一卡环12与第二卡环实现对圆形副连接板9的限位。
35.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设计针对各圆形副连接板9表面一周设置相同比例尺度的刻度标记,所述主连接板1表面对应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一周设置刻度标记,且主连接板1表面刻度标记的比例尺度与各圆形副连接板9表面刻度标记的比例尺度相同。
36.将本专利申请文件所设计连接件应用于实际当中时,对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口径可以对应为目前现有技术中最大口径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即目前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最大口径的第一圆形通光孔2,即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对应最大口径的通光孔,在实际应用当中,基于各第一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一安装孔4中、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对应第一安装孔3中,实现主连接板1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此时,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位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中垂线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表面上第一圆形通光孔2的光轴彼此相共线;接着安装相对应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即基于各第二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主连接板1上对应板载第二安装孔8中、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二安装孔7中,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主连接板1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此时,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6的位置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二圆形通光孔6的中垂线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如即通过主连接板1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连接。
37.实际应用中针对连接件的设计中,基于不同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仅圆形通光孔口径不同,但是不同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安装孔的位置均相同,进一步设计了圆形副连接板9如图4所示,实际应用中,基于主连接板1按其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连接方式、可分离式连接于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的表面,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所对应圆形副连接板9旋转置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并且在对圆形副连接板9的安装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一卡环12与第二卡环由圆形副连接板9的两侧面方向旋转至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中,实现对圆形副连接板9的限位,此时,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位置与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第三圆形通光孔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中垂线与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上第三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进一步针对与该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相对应圆形通光孔的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基于各第三安装连杆分别可分离式依次贯穿置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对应板载第三安装孔11中、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对应第三安装孔中,实现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相应表面之间的可分离式连接,此时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位置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以及该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上第四圆形通光孔的中垂线与该圆形副连接板9上板载副圆形通光孔10的中垂线彼此相共线,如此在主连接板1基础上,结合圆形副连接板9,实现小口径检流计式振镜与对应小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的连接。
38.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连接检流计式振镜与笼式共轴光学系统的转接件,采用全新
结构设计,以最大口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为依据,设计主连接板1,结合其分别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笼式结构光学装置的可分离式连接,以及主连接板1上的板载圆形通光孔5,实现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光通路的连接;并基于主连接板1设计用于多口径的圆形副连接板9,通过其与主连接板1上板载圆形通光孔5的连接应用,组合构成适用多口径的径笼式结构光学装置与相对应检流计式振镜入光面板之间的连接,高效便捷地实现稳定的连接操作。
3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