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3198发布日期:2022-10-11 23:0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平视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平视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视显示装置。
[

背景技术:
]
[0002]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平视显示装置具备:图像光射出部,其射出图像光;平面镜,其反射来自图像光射出部的图像光;以及凹面镜,其朝向挡风玻璃反射由平面镜反射的图像光,并设置为能够转动。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平面镜由保持架保持,保持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部件。壳体的内部部件设置在壳体的下侧部件内。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4416号公报
[

技术实现要素:
]
[0006]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平面镜经由保持架和壳体的内部部件固定于壳体的下侧部件。这样,在平面镜与壳体的下侧部件之间会介入多个部件。因此,平面镜相对于壳体的下侧部件的安装位置容易产生误差。
[0008]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固定反射镜的安装位置的误差的平视显示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装置具备:
[0011]
显示器,其射出显示光;
[0012]
固定反射镜,其反射来自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光;
[0013]
旋转反射镜,其设置为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朝向被投射部件反射由所述固定反射镜反射的所述显示光;
[0014]
反射镜支承部,其支承所述固定反射镜;
[0015]
收容壳体部,其收容所述旋转反射镜,并与所述反射镜支承部一体地形成;以及
[0016]
弹簧,其通过朝向所述反射镜支承部按压所述固定反射镜来将所述固定反射镜固定于所述反射镜支承部。
[0017]
[实用新型效果]
[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平视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固定反射镜的安装位置的误差。
[0019]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上罩的状态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上罩和第一反射镜的状态下的平视显
示装置的立体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上罩的状态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上罩的状态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上罩、轴部、轴支承部和板簧等的剖视图。
[0026]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上罩、定位部、弹簧固定部和板簧等的剖视图。
[0027]
图8是放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上罩的状态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8]
图9是放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拆下了上罩的状态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轴部、轴支承部和板簧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
如图1所示,平视显示装置10搭载于车辆,通过将显示光16投射于挡风玻璃19来显示包含车辆信息的虚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的高度方向规定为z方向,将车辆的宽度方向规定为x方向,将车辆的前后方向规定为y方向。
[0032]
平视显示装置10具备如图1所示的作为固定反射镜的一例的第一反射镜11、作为旋转反射镜的一例的第二反射镜12、壳体30、光源13、显示器14、控制基板15和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8、以及如图2和图3所示的板簧40l、40r、40c和螺钉41l、41r、41c。
[0033]
如图1所示,光源13在控制基板15的控制下,朝向显示器14发射照明光。光源13例如包括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
[0034]
显示器14接受来自光源13的照明光而发射表示图像的显示光16。显示器14例如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0035]
控制基板15控制光源13、显示器14和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8。控制基板15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gdc(graphic displaycontroller)、rom(read only memory)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 等。控制基板15接受来自外部的车辆信息,在使显示器14显示包含该车辆信息的图像的状态下,从光源13朝向显示器14发射照明光。
[0036]
如图1所示,第一反射镜11朝向第二反射镜12反射来自显示器14 的显示光16。第一反射镜11例如为凹面镜。在第一反射镜11为凹面镜的情况下,与第一反射镜11为平面镜的情况相比,壳体30内的安装位置的误差对虚像的显示品质的影响变大。因此,特别是在第一反射镜11 为凹面镜的情况下,要求以更高的精度安装到壳体30内。
[0037]
关于第一反射镜11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0038]
第二反射镜12能够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地支承在壳体30的后述的收容壳体部35内。第二反射镜12朝向作为被投射部件的一例的挡风玻璃19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镜11的显示光16。第二反射镜12例如是凹面镜。第二反射镜12在x方向和z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一反射镜11大。挡风玻璃19朝向观看者、例如驾驶员反射来自第二反射镜12的显
示光16。由此,在挡风玻璃19上以观看者能够观看的方式显示包含车辆信息的虚像。
[0039]
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8在控制基板15的控制下,使第二反射镜12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当第二反射镜12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时,能够沿z方向调整显示光16相对于观看者的照射位置。
[0040]
如图1所示,壳体30具备收容壳体部35、上罩36、下罩37和反射镜支承部33。
[0041]
收容壳体部35和反射镜支承部33一体地形成。该一体地形成是指,不包括通过螺钉等固定机构将多个部件固定而形成,而是在模具内的成形时形成为呈不可分离的一体物。即,收容壳体部35和反射镜支承部33 形成为一体物而无需使用螺钉等固定机构。
[0042]
收容壳体部35由遮光性的树脂或金属形成,支承第二反射镜12、光源13、显示器14和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8。
[0043]
收容壳体部35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35a。在收容空间35a内收容有第二反射镜12和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8。第二反射镜12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地收容在收容空间35a内。
[0044]
在收容壳体部35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光源13和显示器14。在收容壳体部35的内底面35c上形成有供从显示器14朝向第一反射镜11的显示光16通过的开口部35b。
[0045]
关于反射镜支承部33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0046]
如图1所示,下罩37由遮光性的树脂或金属形成,形成为覆盖收容壳体部35的下表面。下罩37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收容空间37a。在下罩 37安装于收容壳体部35的状态下,控制基板15、光源13和显示器14 位于收容空间37a内。
[0047]
上罩36由遮光性的树脂或金属形成,安装于收容壳体部35的上部以封闭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上罩36形成为具有供从第二反射镜12朝向挡风玻璃19的显示光16通过的开口部36a的框状。上罩36 具有:透光性板部23,其以显示光16能够透过的方式封闭开口部36a;以及遮蔽部31,其抑制太阳光等外界光侵入显示光16的光路。遮蔽部 31呈以随着朝向前方(图1的左方)而接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板状。反射镜支承部33和第一反射镜11位于遮蔽部31与收容壳体部35的内底面35c之间。
[0048]
如图6所示,上罩36具备朝向轴部11r按压板簧40r的按压部36b。按压部36b呈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状。
[0049]
上罩36与按压部36b同样地具备朝向轴部11l按压板簧40l的按压部。
[0050]
如图7所示,上罩36具备位于板簧40c的后述的自由端部40cc的上方的相对部36c。相对部36c呈在z方向上较长的圆柱状。相对部36c 的下侧端部即前端通过与自由端部40cc的接触来限制板簧40c变形。
[0051]
接着,参照图2至图8,对第一反射镜11、反射镜支承部33、收容壳体部35和板簧40l、40r、40c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52]
如图2所示,第一反射镜11具备主体部11a、一对轴部11l、11r、定位部11c和一对侧壁部11d。主体部11a呈沿y方向弯曲且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主体部11a具有反射面11e,其位于与反射镜支承部33相对的表面且反射光。轴部11l、11r、定位部11c、侧壁部11d 和主体部11a的背面侧由树脂形成。
[0053]
一对侧壁部11d在主体部11a的x方向的两端部沿与主体部11a 正交的方向延伸。一对侧壁部11d分别呈直角三角形板状。侧壁部11d 的斜边与主体部11a的沿z方向延伸的
缘部连结。一对侧壁部11d分别从主体部11a向由反射面11e反射的光行进的前侧延伸。
[0054]
如图2和图3所示,一对轴部11l、11r设置在第一反射镜11的x 方向的两端,被反射镜支承部33的后述的轴支承部38l、38r支承。轴部11l、11r分别位于侧壁部11d的直角的角部。一对轴部11l、11r分别呈沿x方向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圆柱状。
[0055]
如图5所示,轴部11r具备第一曲面11r1、第二曲面11r2和第三曲面11r3。
[0056]
第一曲面11r1是轴部11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后述的轴支承面 38r3的第一面38r4接触。第二曲面11r2是轴部11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曲面11r1旁边,与后述的轴支承面38r3的第二面38r5接触。第三曲面11r3是轴部11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板簧40r的后述的轴接触部40rb接触。第三曲面11r3在轴部11r的径向上位于与第一曲面 11r1和第二曲面11r2相对的位置。第一曲面11r1和第二曲面11r2形成为相同的曲率。第一曲面11r1和第二曲面11r2的曲率设定为比第三曲面11r3的曲率大。
[0057]
如图4所示,定位部11c是用于通过收容壳体部35的后述的定位销 34嵌入而在x方向上将第一反射镜11定位在收容空间35a内的部位。定位部11c位于主体部11a的下端且x方向的中央部处。定位部11c位于反射面11e的背面侧,与内底面35c面接触。在定位部11c上形成有供后述的定位销34嵌入的嵌合孔11c1。嵌合孔11c1的内侧面配置为从x 方向夹持定位销34。嵌合孔11c1形成为沿定位部11c的厚度方向贯通且朝向y方向的后侧开口的u字形的切口。
[0058]
如图4所示,收容壳体部35具备定位销34。如图3所示,反射镜支承部33具备框部33a、一对侧壁部33b、轴支承部38l、38r和弹簧固定部38c。
[0059]
框部33a呈与第一反射镜11的反射面11e的外周相对的框状。框部 33a被设置为相对于y方向和z方向倾斜。框部33a作为隐藏反射面11e 的边缘部分的分型部件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抑制由反射面11e的边缘部分的眩光引起的虚像的显示品质的降低。
[0060]
一对侧壁部33b位于框部33a的x方向的两端部,沿与框部33a正交的方向延伸。一对侧壁部33b呈等腰三角形板状,从x方向的外侧面向第一反射镜11的一对侧壁部11d。侧壁部33b的斜边与框部33a的沿 z方向延伸的缘部连结。侧壁部33b的底边与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 35a的内底面35c连结。
[0061]
如图3所示,轴支承部38l、38r通过支承轴部11l、11r(参照图 2),在z方向和y方向上将第一反射镜11定位在收容空间35a内。轴支承部38l、38r被配置为从x方向夹持一对侧壁部33b。
[0062]
如图6所示,轴支承部38r具备弹簧固定部38r1和轴支承面38r3。
[0063]
弹簧固定部38r1呈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设置板簧40r的后述的固定端部40ra。在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形成有螺纹孔38r2。在螺纹孔38r2内螺合螺钉41r的轴部。螺钉 41r在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固定板簧40r的后述的固定端部40ra。
[0064]
如图8所示,在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面形成供爪部40rd的前端接触的多个爪接触面38r6。多个、在本例中三个爪接触面38r6在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以90
°
间隔配置。
[0065]
爪接触面38r6呈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面凹陷的曲面状。由此,能够抑制爪部40rd的前端从爪接触面38r6脱离。
[0066]
如图6所示,轴支承面38r3与轴部11r的外周面在两点接触。轴支承面38r3具备相
互正交的第一面38r4和第二面38r5。第一面38r4 呈沿着x方向和y方向的平面状,与轴部11r的第一曲面11r1点接触。第二面38r5呈沿着x方向和z方向的平面状,与轴部11r的第二曲面 11r2点接触。第二面38r5形成于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面。
[0067]
如图8所示,轴支承部38r具备弹簧旋转限制凹部38r7。
[0068]
弹簧旋转限制凹部38r7形成在位于弹簧固定部38r1与轴支承面 38r3之间的与y方向正交的板状部38r8的上端。在弹簧旋转限制凹部 38r7内嵌入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与弹簧旋转限制凹部38r7的两侧面接触,由此限制板簧40r旋转。
[0069]
以上对轴支承部38r进行了说明,轴支承部38l与轴支承部38r同样地,如图4所示,具备弹簧固定部38l1和轴支承面38l3。在弹簧固定部38l1的上端面设置板簧40l的固定端部40la。在弹簧固定部38l1 的上端面形成有供螺钉41l的轴部螺合的螺纹孔。
[0070]
如图4所示,弹簧固定部38c设置于收容空间35a的内底面35c。弹簧固定部38c位于反射镜支承部33的x方向的中央部且反射镜支承部33的y方向的背面侧。弹簧固定部38c呈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弹簧固定部38c的上端面设置板簧40c的后述的固定端部40ca。在弹簧固定部38c的上端面形成有未图示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螺合螺钉 41c的轴部。
[0071]
如图4所示,板簧40r朝向轴支承部38r按压第一反射镜11的轴部11r。板簧40l朝向轴支承部38l按压第一反射镜11的轴部11l。板簧40c朝向收容空间35a的内底面35c按压第一反射镜11的定位部11c。这样,第一反射镜11通过三点稳定地支承于反射镜支承部33。
[0072]
如图5和图6所示,板簧40r具备固定端部40ra、轴接触部40rb、自由端部40rc和多个爪部40rd。固定端部40ra形成为设置于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的板状。在固定端部40ra上形成有螺钉41r的轴部能够通过的孔40rh(参照图6)。固定端部40ra被螺钉41r的头部和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夹持。由此,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被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r1的上端面。
[0073]
如图8所示,多个爪部40rd排列于固定端部40ra的外周,钩挂于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面。通过多个爪部40rd钩挂于弹簧固定部38r1 的外周面,能够将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临时固定于弹簧固定部 38r1。在本例中,三个爪部40rd沿弹簧固定部38r1的外周以90
°
间隔配置。爪部40rd呈在z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爪部40rd形成为能够沿固定端部40ra的径向弹性变形。爪部40rd的前端朝向弹簧固定部 38r1的爪接触面38r6弯曲而形成。各爪部40rd的前端与弹簧固定部 38r1的爪接触面38r6接触。
[0074]
如图5和图6所示,轴接触部40rb以随着远离固定端部40ra而接近轴支承面38r3的第一面38r4的方式倾斜。轴接触部40rb在与轴支承面38r3之间夹持轴部11r,并朝向轴支承面38r3按压轴部11r。轴接触部40rb与轴部11r的第三曲面11r3点接触。
[0075]
自由端部40rc位于轴接触部40rb的两端中的与固定端部40ra相反侧的端部。自由端部40rc位于比固定端部40ra更靠下侧,在沿着固定端部40ra的方向上延伸。如图6所示,自由端部40rc被上罩36的按压部36b向下侧按压。由此,轴接触部40rb以固定端部40ra为支点被朝向轴部11r按压。另外,通过按压部36b能够抑制板簧40r的变形。
[0076]
板簧40l、40c由与板簧40r相同的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板簧40l具备:固定端部40la,其通过螺钉41l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l1;轴接触部40lb,其朝向轴支承面38l3按压轴部11l;自由端部40lc,其被上罩36的按压部向下侧按压;以及多个爪部,其钩挂于弹簧固定
部 38l1。
[0077]
如图4所示,板簧40c设置在与板簧40l、40r正交的朝向上,换言之,设置在沿着第一反射镜11的主体部11a的背面的朝向上。因此,在平视显示装置10中,能够抑制第一反射镜11的背面侧大型化。
[0078]
如图7所示,板簧40c具备固定端部40ca、相当于轴接触部40lb、 40rb的中间部40cb、自由端部40cc和多个爪部40cd。板簧40c的固定端部40ca通过螺钉41c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c的上端面。多个爪部 40cd在固定端部40ca设置于弹簧固定部38c的上端面的状态下钩挂于弹簧固定部38c的前端的外周面。自由端部40cc位于定位部11c的上表面,朝向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的内底面35c按压定位部11c。
[0079]
接着,对将第一反射镜11组装于反射镜支承部33的步骤进行说明。该组装作业由作业者或作业机器人进行。
[0080]
首先,如图2所示,分别将第一反射镜11的轴部11l、11r设置于轴支承部38l、38r。此时,如图4所示,在定位部11c的嵌合孔11c1 内嵌入定位销34。由此,第一反射镜11被定位在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内。
[0081]
接着,将板簧40l、40r、40c各自的爪部40rd、40cd依次钩挂于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的前端。由此,板簧40l、40r、40c的固定端部40la、40ra、40ca临时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在该状态下,轴部11l、11r通过板簧40l、40r临时固定于轴支承部38l、38r,定位部11c通过板簧40c临时固定于收容空间35a的内底面35c。
[0082]
通过临时固定轴部11l、11r和定位部11c,能够抑制第一反射镜11 在倾斜的状态下固定到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内。
[0083]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将板簧40l、40r、40c临时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之后,通过螺钉41l、41r、41c将板簧40l、40r、40c的固定端部40la、40ra、40ca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 的前端面。由此,第一反射镜11被固定于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 内。
[0084]
以上,完成了第一反射镜11向反射镜支承部33的组装。
[0085]
(效果)
[0086]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获得以下的效果。
[0087]
(1)平视显示装置10具备:显示器14,其射出显示光16;作为固定反射镜的一例的第一反射镜11,其反射来自显示器14的显示光16;作为旋转反射镜的一例的第二反射镜12,其设置为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朝向作为被投射部件的一例的挡风玻璃19反射由第一反射镜 11反射的显示光16;反射镜支承部33,其固定地支承第一反射镜11;收容壳体部35,其收容第二反射镜12,并与反射镜支承部33一体地形成;以及作为弹簧的一例的板簧40l、40r、40c,其通过朝向反射镜支承部33按压第一反射镜11来将第一反射镜11固定于反射镜支承部33。
[0088]
根据该结构,第一反射镜11直接支承于与收容壳体部35形成为一体物的反射镜支承部33。因此,在第一反射镜11与收容壳体部35之间不会介入要组装的其他部件。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反射镜11相对于收容壳体部35产生安装位置的误差。由此,能够抑制虚像的显示品质降低。另外,能够削减平视显示装置10的零件数量。
[0089]
并且,反射镜支承部33位于第一反射镜11的反射面11e所朝向的方向。因此,无需
在第一反射镜11的反射面11e的相反侧的背面侧设置反射镜支承部。因此,能够更紧凑地构成平视显示装置10。
[0090]
(2)第一反射镜11具备位于第一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x方向) 的端部并沿x方向延伸的轴部11r。反射镜支承部33具备支承轴部11r 的侧面的轴支承部38r。作为轴用弹簧的一例的板簧40r被设置为,与轴部11r的侧面接触,朝向轴支承部38r按压轴部11r。
[0091]
根据该结构,轴部11r被板簧40r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反射镜 11的反射面11e变形。因此,能够抑制虚像的显示品质降低。
[0092]
(3)平视显示装置10具备安装于收容壳体部35的上罩36。上罩 36具备按压部36b,其在与轴部11r之间夹持板簧40r,并朝向轴部11r 按压板簧40r。
[0093]
根据该结构,仅通过上罩36安装于收容壳体部35,就能够通过按压部36b按压板簧40r从而将轴部11r固定于轴支承部38r。
[0094]
(4)第一反射镜11具备定位部11c,其设置于第一反射镜11的反射面11e的背面,并位于与收容壳体部35的内底面35c相对的位置。作为定位用弹簧的一例的板簧40c被设置为,与定位部11c的与内底面35c 对应的面的相反侧的上表面接触,并朝向收容壳体部35的内底面35c按压定位部11c。
[0095]
根据该结构,由于定位部11c设置于第一反射镜11的背面侧,因此定位部11c不会妨碍显示光16的光路。
[0096]
(5)收容壳体部35具备柱状的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板簧40l、40r、40c具备多个爪部40rd、40cd,其以钩挂于弹簧固定部 38l1、38r1、38c的前端的方式排列成包围该前端的周围。
[0097]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将板簧40l、40r、40c临时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l1、38r1、38c的前端。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反射镜11在倾斜的状态下固定到收容壳体部35的收容空间35a内。
[0098]
(6)轴支承部38r具备供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嵌入的弹簧旋转限制凹部38r7。
[0099]
根据该结构,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与弹簧旋转限制凹部38r7 的两侧面接触,由此能够限制板簧40r以螺钉41r为中心旋转。
[0100]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以上实施方式和附图。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加以变更(也包括构成要素的删除)。以下,对变形的一例进行说明。
[0101]
(变形例)
[010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罩36具备朝向轴部11r按压板簧40r的按压部36b,但该按压部也可以不设置于上罩36,而是设置于轴支承部38r。在该变形例中,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轴支承部38r具备:弹簧固定部38r1,其固定作为轴用弹簧的一例的板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以及按压部38r9,其按压板簧40r的自由端部40rc以使板簧40r被朝向轴部11r按压。
[0103]
按压部38r9形成在轴支承面38r3的第一面38r4上。按压部38r9 具有能够供板簧40r的自由端部40rc插入的插入孔部38rh。插入孔部 38rh具有沿y方向贯通的孔。板簧40r的自由端部40rc与插入孔部38rh 内的上表面接触。由此,按压部38r9从上侧压入板簧40r的自由端部 40rc。
[0104]
接着,对板簧40r向轴支承部38r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0105]
在将第一反射镜11的轴部11r设置于轴支承部38r的轴支承面38r3 之后,将板簧
40r的自由端部40rc插入按压部38r9的插入孔部38rh 内,并且将板簧40r的爪部40rd钩挂于弹簧固定部38r1的前端。然后,通过螺钉41r使弹簧40r的固定端部40ra固定于弹簧固定部38r1。
[0106]
例如,在板簧40r的保持涉及多个零件的情况下,多个零件各自的尺寸公差积累,使板簧40r对轴部11r进行保持的保持力容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根据该变形例,由于按压部38r9设置于轴支承部38r,因此仅通过作为一个零件的轴支承部38r就能够稳定地保持板簧40r。因此,板簧40r对轴部11r进行保持的保持力不易产生偏差。另外,在将上罩 36安装于收容壳体部35之前,板簧40r的自由端部40rc被按压部38r9 保持,因此能够抑制板簧40r的自由端部40rc阻碍平视显示装置10的组装。
[0107]
另外,轴支承部38l也可以与该变形例的轴支承部38r同样地具备按压部,其按压板簧40l的自由端部以使板簧40l被朝向轴部11l按压。
[010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镜11和第二反射镜12均为凹面镜,但不限于此,第一反射镜11和第二反射镜12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也可以是平面镜。
[010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投射部件是挡风玻璃19,但也可以是专用的组合器。另外,平视显示装置10不限于车辆,也可以搭载于飞机、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01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器14例如是tft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包含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或 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的结构。
[01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板簧40l、40r的自由端部40lc、 40rc。在该情况下,上罩36的按压部36b也可以形成为朝向轴部11l、 11r按压板簧40l、40r的轴接触部40lb、40rb。进一步,也可以省略上罩36的按压部36b。
[0112]
另外,上罩36的相对部36c可以朝向定位部11c按压板簧40c的自由端部40cc,也可以朝向下侧按压板簧40c的中间部40cb。
[0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板簧40l、40r、40c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0114]
另外,反射镜支承部33也可以支承第一反射镜11的背面,而不限于第一反射镜11的轴部11l、11r。在该情况下,板簧也可以朝向反射镜支承部33按压第一反射镜11的反射面11e的外周。
[01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板簧40l、40r、40c的爪部 40rd、40cd。
[0116]
另外,板簧40l、40r、40c也可以是板簧以外的种类的弹簧。
[0117]
[附图标记说明]
[0118]
10:平视显示装置;11:第一反射镜;11a:主体部;11c:定位部; 11d:侧壁部;11c1:嵌合孔;11l、11r:轴部;11r1:第一曲面;11r2:第二曲面;11r3:第三曲面;11e:反射面;12:第二反射镜;13:光源;14:显示器;15:控制基板;16:显示光;18:反射镜旋转驱动部;19:挡风玻璃;23:透光性板部;30:壳体;31:遮蔽部;33:反射镜支承部;33a:框部;33b:侧壁部;34:定位销;35:收容壳体部;35a:收容空间;35b、36a:开口部;35c:内底面;36:上罩;36b:按压部; 36c:相对部;37:下罩;37a:收容空间;38c、38l1、38r1:弹簧固定部;38l、38r:轴支承部;38l3、38r3:轴支承面;38r2:螺纹孔;38r4:第一面;38r5:第二面;38r6:爪接触面;38r7:弹簧旋转限制凹部; 38r8:板状部;38r9:按压部;38rh:插入孔部;40c、40l、40r:板簧;40ca、40la、40ra:固定端部;40cb:中间部;40cc、40lc、40rc:自由端部;40cd、40rd:爪部;
40lb、40rb:轴接触部;40rh:孔;41c、 41l、41r:螺钉;ax:旋转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