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马达及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4849发布日期:2022-05-06 03:4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对焦马达及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微型镜头成像技术的发展,各大厂商的高端智能电子设备例如旗舰手机上,逐渐增多镜头模组的种类和数量,例如长焦镜头模组、广角镜头模组和主镜头模组,在智能电子设备体积限制的情况下,较多数量的镜头模组势必会占用智能电子设备的体积和质量,影响电子设备内部其他功能模块的设置,也影响手感。
3.为了有效缩小镜头模组的体积,同时减小镜头模组的质量,在申请公布号为cn112965199a的中国专利中,出现了一款镜头模组,在其镜头的对焦马达中,驱动镜头沿光轴移动的致动机构设置于镜头承载座的一侧,同时,在镜头承载座与致动机构相连接的一侧和基座上与致动机构相连接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弹片,弹片用于使镜头承载座在受一边驱动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偏转。
4.上述的镜头模组虽然体积较小,但由于弹片连接镜头承载座与致动机构相连接的一侧以及基座上与致动机构相连接的一侧,其独特设计使得弹片在除了镜头承载座移动方向的其他方向上的刚性较大,当镜头模组受到某个方向较大的冲击力时,弹片极易断裂,从而导致镜头承载座在移动时发生偏转,导致对焦马达失效。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焦马达,以解决上述对焦马达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对焦马达,体积较小,且其中的悬挂组件具备较好的弹性,能够承受不同角度的冲击力,可靠性较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摄像头模组。
7.根据本技术的对焦马达,包括:
8.基座;
9.承载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中;
10.sma致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的一侧且连接所述承载座和所述基座,所述sma致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在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11.悬挂组件,用于使所述承载座悬浮于所述基座中;所述悬挂组件包括若干悬臂和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且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各所述悬臂均连接所述基座同一侧且每一所述悬臂连接每一所述连接部。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对焦马达,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sma致动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一侧且连接承载座和基座,同时,在承载座和基座之间连接有悬挂组件,悬挂组件用于使承载座在仅受一侧驱动力的情况下保持平衡不偏转,sma致动机构和悬挂组件配合设置,使得承载座能够实现在单侧驱动的情况下移动,从而减小sma致动机构的设置,以减小致动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实现对焦马达的小型化。同时,各连接
部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相比于相关设计中悬挂组件仅连接承载座和基座相对的一侧,悬挂组件如此设置,使得承载座上受到悬挂组件的拉力更加均匀;此外,悬挂组件设置若干悬臂且各悬臂连接基座的同一侧,使得承载座受力均匀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弹性,能够抵抗不同角度的冲击,可靠性较好,同时,悬挂组件也能节省装配空间。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并且,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所述基座上与所述悬挂组件相连接的一侧。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挂组件包括互相连接形成半包围结构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第三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分别连接所述三角形的底角,所述第三悬臂连接所述三角形的顶角。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的若干连接臂,各所述连接臂连接呈环状且连接各所述连接部。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sma致动机构包括两组在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sma线组;在所述承载座的侧部设置有驱动部;各所述sma线组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部;两组所述sma线组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沿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组所述sma线组均包括至少一条sma线,每条所述sma线呈v型弯曲,并且,v型两端连接所述基座、v型顶点钩设于所述驱动部。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组所述sma线组均包括两条sma线,同一组所述sma线组中的两条sma线呈夹角且对称设置;所述驱动部由导电材料制成;各所述sma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部。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同一组所述sma线组中的两条所述sma线上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一端交叉设置。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和/或顶部设置有限位部。
2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的对焦马达、感光元件和镜头,其中,所述感光原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承载座底部,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承载座。
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正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悬挂组件的俯视图。
28.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正视图。
29.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爆炸图。
30.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爆炸图。
31.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sma致动机构的正视图。
32.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sma致动机构的正视图。
33.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悬挂组件与承载座的装配图。
34.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根据图1至图10描述本技术的对焦马达。
39.参考图1、图2、图5和图6,本技术的对焦马达,包括:
40.基座100、承载座200、sma致动机构300和悬挂组件400。
41.具体而言,基座100具备一定的高度,并且,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与光轴相平行。一般而言,基座100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它结构形状。基座100至少包括有底板110,感光元件设置于底板110。在基座100上形成有能够容纳承载座200在其中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可以仅是在光轴方向上贯通的通孔,也可以是由设置于底板110上边角处的各个安装柱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具体并不以此为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基座100采用何种设置形式,在基座100上平行于光轴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用于使sma致动机构300能够与承载座200相连接。关于sma致动机构300的与基座100和承载座200之间的装配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42.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的设置形式为:基座100的底板110为矩形,在底板110上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安装柱,分别为第一安装柱121,第二安装柱122,第三安装柱123和第四安装柱124。
43.承载座200设置于基座100上形成的容纳腔中,并且,承载座200与基座100上容纳腔的侧壁之间间隔有一定间隙。承载座200为具备一定高度的环状结构,承载座200的环状内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装设镜头500。具体地,由于感光元件设置于基座100的底板110上,当承载座200沿光轴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基座100的底板110时,镜头500上各镜片与感光元件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变焦及对焦。
44.sma致动机构300设置于承载座200的一侧且连接承载座200和基座100,以用于驱动承载座20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sma致动机构300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100的第一安装柱121和第二安装柱122、中部位于基座100的缺口中且与承载座200固定连接。sma致动机构300包括有sma线,由于sma线具备通电受热收缩、驱动力大、不产生磁场且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将承载座200的驱动机构设置为sma致动机构300,使得单边驱动便能够满足承载座200的移动需求,可减少驱动机构的设置数量,从而减小对焦马达的体积及质量,有利于
对焦马达的小型化。
45.同时,由于sma致动机构300连接承载座200一侧和基座100,也即,承载座200仅受单边驱动力,为使承载座200在基座100中沿光轴移动时不会发生偏转,在承载座200与基座100之间设置有悬挂组件400。
46.悬挂组件400设置于基座100底面和/或顶面且连接基座100一侧和承载座200。悬挂组件400可以设置为仅连接承载座200顶面和基座100顶面,也可以相反设置,即连接承载座200底面和基座100底面,亦或者,为保障承载座200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受到悬挂组件400的拉力能够均等,悬挂组件400也可以同时连接承载座200顶面和基座100顶面、以及连接承载座200底面和基座100底面;同时,悬挂组件400连接基座100一侧,能够减小基座100与悬挂组件400之间的连接点,减小配合结构的设置,从而减小基座100的体积,使其结构能够更加轻薄化。
47.具体来说,悬挂组件400包括有若干悬臂和连接部450,各连接部450设置于承载座200且各连接部450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每一悬臂均连接每一连接部450和基座100,并且,各悬臂均连接基座100的同一侧。由于三角形为公认的稳定性较强的结构,因此,通过合理设置悬挂组件400的结构,使得连接部450之间的连线为三角形,能够使得悬挂组件400的结构更加稳定。
48.更进一步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当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三角形两底角之间的夹角大于60
°
,并且,三角形的顶角靠近悬挂组件400与基座100相连接的一侧。当sma致动机构300驱动承载座20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各悬臂发生形变并拉动承载座200稳定移动。相比于相关设计中悬挂组件400仅仅是连接承载座200和基座100相对一侧的设计方案,悬挂组件400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承载座200受到悬挂组件400对其的拉力更加均衡,悬挂组件400上各悬臂所受的应力也能相应平均分布,从而减小悬挂组件400的应力集中,使其具备更好的弹性,当对焦马达受到除光轴方向外的其他方向的冲击力时,悬挂组件400上的各悬臂能够相应发生不同的形变,有效防止应力过大导致断裂,从而提高对焦马达的可靠性。
49.参考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悬挂组件400包括第一悬臂410、第二悬臂420和第三悬臂430,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分别连接三角形的底角,第三悬臂430连接三角形的顶角。具体地,第一悬臂410连接承载座200上三角形的底角和其中一个安装柱,第二悬臂420连接承载座200上三角形的另一底角和另一安装柱,并且,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420各自连接的安装柱位于基座100的同一侧,第三悬臂430的中部连接承载座200上三角形的顶角、两端分别连接与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420连接的两个安装柱。
50.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420均为直臂结构,第三悬臂430为对称的弯曲结构。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三悬臂430的两端与中部不在同一直线上,其两端在装配时能够与sma致动机构300的装配位置相避开,且其中部能够尽可能靠近承载座200与sma致动机构300相连接的部位;另一方面,当承载座200移动时,第三悬臂430的变形程度大于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420的变形程度,因此,第三悬臂430为对称的弯曲结构,能够使其相比第一悬臂410和第二悬臂420具备更好的弹性,当悬挂组件400拉动承载座200时,悬挂组件400上与承载座200相连接的各连接点能够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从而防止承载座200在容纳腔中偏转。
51.进一步的,第一悬臂410、第二悬臂420和第三悬臂430互相连接,因此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并且,三角形的顶角与半包围结构的中部相连接。如此设置,悬挂组件400的整体性较好。当sma致动机构300驱动承载座20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悬挂组件400能够更稳定地拉动承载座200。
52.更进一步的,悬挂组件400的位置设置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第一悬臂410和第三悬臂430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柱121,第二悬臂420和第三悬臂43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柱122;也可以是,第一悬臂410和第三悬臂430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柱122,第二悬臂420和第三悬臂43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安装柱123;也可以是,第一悬臂410和第三悬臂430的一端连接第三安装柱123,第二悬臂420和第三悬臂43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安装柱124,等等诸如此类的设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53.参考图1、图3和图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承载座200为环状,因此,为加强承载座200上各连接点之间的联系,提高悬挂组件400的整体性,悬挂组件400还包括有连接臂440,连接臂440设置有若干段且每一连接部450的首尾依次连接各连接部450,连接臂440设置于承载座200顶面和/或底面且与承载座200的轮廓相匹配。在装配状态下,连接臂440与承载座200的底面和/或顶面相贴合。
54.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悬挂组件400的整体性,当悬挂组件400变形时,悬挂组件400上各处的应力能够平均分布,从而减小应力集中,使得悬挂组件400抵抗冲击的能力能够进一步加强;此外,悬挂组件400如此设置也能够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装配,一般情况下,悬挂组件400由镭射加工形成,各连接点之间能够互相连接,悬挂组件400的整体性较强,使得悬挂组件400在装配时方便卡位,也方便转运。
55.参考图4至图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sma致动机构300包括两组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sma线组,分别为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同时,在承载座200的侧部设置有驱动部210;各sma线组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柱121和第二安装柱122、中部均连接驱动部210;其中,第一sma线组310用于驱动承载座200朝远离基座100底板110的方向移动,第二sma线组320用于驱动承载座200朝靠近基座100底板110的方向移动。
56.具体地,在第一安装柱121和第二安装柱122上装设有具备导电性能的连接片组件。更具体地说,连接片组件包括:装设于第一安装柱121上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以及装设于第二安装柱122上的第三连接片332和第四连接片333。第一sma线组3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332,第二sma线组3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333。因此,第一连接片、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三连接片332之间形成电导通结构,第二连接片、第二sma线组320和第四连接片333之间形成电导通结构。
57.参考图6至图8,连接片组件也可以设置为: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一体设置,形成公共连接片331,同时,第三连接片332和第四连接片333的设置方式不变。如此设置,能够简化连接片组件的结构,装配也更加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连接片组的设置形式为公共连接片331、第三连接片332和第四连接片333。
58.当承载座200需要朝远离基座100底板110的方向移动时,对第一sma线组310中的sma线通以较大的电流,使第一sma线组310中的sma线发生较大程度收缩,从而拉动承载座200移动,在此过程中,同时对第二sma线组320中的sma线通以较小电流或者不通电,使其处于略微张紧或松弛状态,以使得第二sma线组320中的sma线不会对承载座200产生拉扯作
用。
59.当承载座200需要朝靠近基座100底板110的方向移动时,对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的控制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反,在此不做赘述。
60.需要注意的是,单组sma线组中的sma线需要关于驱动部210对称设置,以使其驱动承载座200沿光轴方向移动时,承载座200上的驱动部210不会因某一侧受力过大或过小而导致偏转。
61.同时,由于两个sma线组分别用于驱动承载座200沿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因此,对于两个sma线组的设置形式,其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可以是对称设置,也可以是非对称设置。两个sma线组是否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仅仅是影响到承载座200在相反方向上、sma线组在单位长度收缩量内的移动行程。
62.参考图5和图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sma线组均包括至少一条sma线,并且,sma线呈v型弯曲,并且,v型两端分别连接公共连接片331和第三连接片332,同时,驱动部210上开设有连接槽,sma线的v型顶点钩设于连接槽中。
63.sma线v型弯曲,当sma线收缩一个单位长度时,承载座200的移动距离远大于一个单位长度,从而能够增大sma线在每一单位长度收缩量时对应的承载座200的移动距离,起到放大行程的效果;同时,如此设置,也能够有降低对焦马达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对焦马达体积的小型化。
64.sma线的v型顶点钩设于连接槽,如此设置,sma线组的装配简单快捷。具体以第一sma线组310为例,在sma线松弛状态下,先将sma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公共连接片331和第三连接片332,再将sma线的中部钩设于驱动部210上的连接槽中即可。
65.进一步的,在此实施例中,两个sma线组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对称且交叉设置。两个sma线组对称设置,能够有效减低装配难度,方便第一安装柱121和第二安装柱122的结构设置。同时,两个sma线组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交叉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基座100和承载座200各自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种设置情况下,两个sma线组中的各sma线需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并且,在各sma线的表面涂设有绝缘层,以防止各sma线互相接触导致短路而影响对焦马达的运动。
66.在此实施例中,每个sma线组可以是单线设置,也可以是双线或者更多数量的sma线。当每个sma线组中sma线v型弯曲、并且sma线双线设置时,同一组sma线组中的各sma线间隔一定间隙并排设置,其他设置形式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在此不作赘述。每个sma线组双线设置的设置方式,sma线组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适用于较大体积质量镜头500模组。
67.参考图6和图8,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每组sma线组均包括两条sma线,同一组sma线组中的两条sma线呈夹角且对称设置;驱动部210由导电材料制成;sma线一端连接基座100、另一端连接驱动部210。
68.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210与承载座200可拆卸连接,驱动部210包括第一驱动部211和第二驱动部212。第一驱动部211与第一sma线组310相连接,第二驱动部212与第二sma线组320相连接。
69.以第一sma线组310为例。第一sma线组310包括第一sma线311和第二sma线312,其中,第一sma线311一端连接公共连接片331,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部211,同理,第二sma线312一端连接第三连接片332,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部211。如此设置,使得公共连接片331、
第一sma线311、第一驱动部211、第二sma线312和第三连接片332共同形成电导通结构,当需要对第一sma线组310通电时,仅需对公共连接片331和第三连接片332通电即可使得第一sma线311和第二sma线312同时上电,使其发生收缩并拉动承载座200移动。进一步的,第一sma线311和第二sma线312呈一定夹角对称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sma线组310形成放大结构,其作用原理与上述sma线v型弯曲的原理相似。
70.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其中,第二sma线组320包括有第三sma线321和第四sma线322,第二sma线组320的设置方式参照本实施例中第一sma线组310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7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也可以为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可以非对称设置。具体为:第三sma线321和第四sma线32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sma线311和第二sma线312之间夹角的角度不一致。如此设置,使得第一sma线组310中sma线每一单位长度收缩量对应承载座200的移动量与第二sma线312不一致,从而能够实现各sma线组在相同电流强度下、承载座200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不一致。
72.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是否对称设置,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在基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均可交叉设置,其同样可有效降低对焦马达的高度。
7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此设置,驱动部210由导电材料制成,在对sma致动机构300进行装配时,先将各sma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各连接片及各驱动部210上,使得第一sma线组310和第二sma线组320预先成型为完整的sma致动机构300,再将完整的sma致动机构300与承载座200和基座100装配连接,相比于上一实施例中sma线v型弯曲的装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sma线在装配及使用过程中脱离驱动部210,使得在装配速度和装配精度上更有优势。
74.参考图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组sma线组中的两条sma线上与驱动部210连接的一端交叉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增长同一组sma线组中各sma线的长度,在相同的电流强度下,单一sma线的伸缩量更长,使其起到的行程放大效果相比于sma线v型弯曲的设置方式更加显著,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承载座200的移动行程,也更有利于减小基座100的高度,从而达到对焦马达体积小型化的目的。
75.参考图9和图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焦马达包括有壳体600,壳体600上开设有供镜头500穿过的通孔,壳体600将基座100和承载座200罩设于其内部,当对焦马达装设于智能电子设备上时,对焦马达内部的零部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的,由于对焦马达上设置有多种导电零部件,因此,将壳体600内部绝缘处理,可有效提高对焦马达内部的电路安全性。
76.由于承载座200、基座100设置于壳体600内部,当承载座200相对基座100沿光轴方向移动时,悬挂组件400发生变形并可能与壳体600上相对承载座200顶面和/或底面的一侧接触,导致悬挂组件400磕碰并受损。为此,在承载座200的底部和/或顶部设置有限位部。具体地,限位部为设置于承载座200上与悬挂组件400连接点处的限位块220,限位块220的高度远大于悬挂组件400的厚度。
77.此外,限位部还起到定位作用,从而能够方便悬挂组件400的定位及装配。具体地,
各限位块220在承载座200上间隔设置,各限位块220之间形成有供悬挂组件400卡合的装配位。当悬挂组件400卡合于各装配位时,再将悬挂组件400与承载座200固定连接即可。
7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的对焦马达、感光元件和镜头500,其中,感光原件设置于基座100且位于承载座200底部,镜头500设置于承载座200。
79.当承载座200在sma致动机构300的驱动下带动镜头500沿光轴移动时,镜头500能够靠近或远离感光原件,从而实现对焦作业。在上述对焦马达的功能基础上,本摄像头模组也相应具备相关功能及效果,因此,摄像头模组如此设置,体积较小,且镜头500对焦作业稳定,成像质量较高。
8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