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8867发布日期:2022-04-13 22:2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将转印在用纸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在该用纸上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具备具有加热器等热源的加热辊和以被该加热辊按压的状态旋转的加压辊。而且,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用纸通过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的压送部,从而色粉图像被加热以及加压而定影在该用纸上。
3.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定影装置工作。其结果,用纸中含有的水分被加热辊加热而蒸发,从而在装置内产生水蒸气。该水蒸气的一部分通过被周围的空气冷却,成为细小的雾状(热气)。如果该热气从用纸排出口喷出,则用户有可能误认为冒烟,因此不优选。
4.因此,提出了用于使在装置内产生的水蒸气不经由用纸排出口而排出到外部的结构。
5.例如,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导向部件中,形成有多个孔,该导向部件是用于对用纸进行导向的部件,并设置在比定影装置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装置内设置抽吸风扇,并且另外形成用于排出空气的排气口。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动作中,抽吸风扇被驱动。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产生内部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的气流。由此,从用纸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向部件的孔,在装置内产生的气流中流动而从排气口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6.然而,近年来,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要求低成本化。其结果,要求不设置风扇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采用不设置抽吸风扇的结构,则从用纸产生的水蒸气在通过导向部件的孔之后,积存在装置内。而且,如果进一步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则较多的水蒸气聚集在装置内,其结果,水蒸气溢出并从用纸排出口排出。而且,其一部分成为热气,用户有可能误认为冒烟。
7.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在定影装置中因用纸被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气从用纸排出口成为热气而排出。
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装置,其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具有加热旋转体以及加压旋转体,并且通过使用纸通过形成在该两个旋转体之间的压送部而将色粉图像定影在该用纸上;排出旋转体,用于将由该定影装置进行的定影处理之后的用纸从形成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用纸排出口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表面的外部空间;导向部件,其设置在与从所述定影装置排出的用纸的一面侧对置的位置,具有将该用纸向所述排出旋转体引导的导向面;对置部件,其设置在与所述用纸的另一面侧对置的位置,且是所述导向部件中的所述导向面侧的相反侧的位置,在所述对
置部件与所述导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通路,所述空气通路的一端侧位于所述外部空间侧,且所述外部空间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定影装置侧的规定空间连通;阻挡部,其设置在所述对置部件的所述外部空间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排出旋转体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阻挡通过该排出旋转体而与所述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空气通路的所述一端侧引导到所述空气通路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与所述规定空间邻接的壁部,形成有将该规定空间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10.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11.图3是放大表示从定影装置到排出辊对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12.图4是示出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13.图5是示出从背侧观察上侧外装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14.图6是示出从表侧观察排出导向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15.图7是示出从背侧观察排出导向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16.图8是示出从背侧观察安装有排出导向件的上侧外装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17.图9是示出变形例一的与图3相当的图。
18.图10是示出变形例二的与图3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0.《实施方式》
21.[图像形成装置]
[0022]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前侧、后侧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图2的纸面垂直的近前侧以及背侧),左侧、右侧是指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左侧、右侧。
[0023]
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由单色激光打印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供纸部3、图像形成部4、定影装置5、排纸托盘6。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置有操作面板和控制基板等、使图像形成装置1动作所需的各种设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各侧面被树脂制的外装盖覆盖。在图1中,示出了上侧外装盖21和左侧外装盖22。在上侧外装盖21上形成有排纸托盘6,在左侧外装盖22上形成有后述的排气口28。
[0024]
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在沿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用纸输送路径c输送用纸的同时,基于从未图示的终端等发送的图像数据在用纸上形成图像。
[0025]
供纸部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底部。供纸部3具备:供纸盒7,其收容相互重叠的多张用纸;拾取辊8,其将供纸盒7内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取出。
[0026]
图像形成部4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供纸部3的上方。图像形成部4具备: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10,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带电器11,其配置在感光鼓10的周围;显影部13;转印辊14;光扫描装置12,其配置在感光体鼓10的右方。这样,
图像形成部4在从供纸部3供给的用纸上形成图像。
[0027]
定影装置5是用于将由图像形成部4形成在用纸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在该用纸上的装置。定影装置5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中的10的上方。定影装置5具备相互压接而旋转的加热辊15以及加压辊16。加热辊15通过配置在其内部的卤素加热器18(参照后述的图3)而加热。在加热辊15和加压辊16之间,形成有供从图像形成部4供给的用纸通过的压送部n。加热辊15相当于加热旋转体,加压辊16相当于加压旋转体。此外,加热旋转体不限定于加热辊15,例如也可以是定影带等。
[0028]
排纸托盘6通过使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的右侧部分凹陷而形成。排纸托盘6朝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右侧)向上侧倾斜。
[0029]
接着,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当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在图像形成部4中,感光体鼓10被旋转驱动,并且带电器11使感光体鼓10的表面带电。
[0030]
而且,基于图像数据,激光从光扫描装置12向感光体鼓10射出。通过激光照射,在感光体鼓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鼓10上的静电潜像在显影部13中被显影,从而作为色粉图像成为可视像。
[0031]
之后,用纸通过转钱辊14和感光体鼓10之间。此时,通过施加在转印辊14上的转印偏压,感光体鼓10的表面的色粉图像移动并转印到用纸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用纸在定影装置5中通过加热辊15与加压辊16之间的压送部n时被加热以及加压。其结果,色粉图像定影在用纸上。
[0032]
而且,由定影装置5定影了色粉图像的用纸通过加热辊15以及加压辊16的旋转而进一步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通过排出辊17(排出旋转体的一例)从排纸口2a排出到所述排纸托盘6。此外,由排出辊17进行的用纸的排出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侧或下侧倾斜规定的微小角度。在此,规定的微小角度例如为0
°
以上10
°
以下。
[0033]
[从定影装置到排出辊对的截面结构]
[0034]
图3是放大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中的从定影装置5到排出辊对17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5]
定影装置5除了具有所述加热辊15以及所述加压辊16之外,还具有定影壳体40。加热辊15以及加压辊16以轴线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收容在定影壳体40内。定影壳体4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中空箱状。
[0036]
定影壳体40沿着由左侧外装盖22和上侧外装盖21形成的角部配置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规定空间b的下侧。另外,定影壳体40在左侧外装盖22的上端部的内壁面上隔着微小的间隙而配置。在左侧外装盖22的上端部,形成有与所述规定空间b连通的多个排气口28。如图1所示,多个排气口28由前侧的排气口组和后侧的排气口组构成,各排气口组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四组而构成一对一组的排气口28。
[0037]
在定影壳体40的下表面,形成有接受从图像形成部4朝向压送部n供给的用纸的用纸接受口40a。在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形成有将通过了压送部n的用纸朝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的用纸送出口40b。
[0038]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的用纸送出口40b的右侧端缘部,旋转
自如地安装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一对导向辊19。另外,在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的右侧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排出辊17。此外,该排出辊17例如也可以支承在形成于框体内的支承壁。
[0039]
在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的导向辊19与排出辊17之间,突出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导向肋43,通过各导向肋43的上端面对用纸的下表面侧进行导向。用纸的上表面侧通过后述的排出导向件30(导向部件的一例)导向。
[0040]
在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的所述用纸送出口40b的左侧端缘部,形成有朝向左侧并向比水平方向稍靠上侧倾斜地延伸的倾斜板部42。该倾斜板部42朝向规定空间b内突出,该规定空间b沿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左上的角部向前后方向延伸。
[0041]
如图3所示,在该倾斜板部42的下侧,形成有收容壁部46,该收容壁部46呈向右侧开放的截面

字状,并且包围加压辊16的左侧以及上下两侧。该收容壁部46的上壁部和所述倾斜板部42经由连接壁部47连续地连接。上壁部和倾斜板部42通过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肋48(参照图4)连结。在连接上壁部和倾斜板部42的连接壁部47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1,该多个开口部41位于多个肋48的各个之间,将壳体内外连通。该多个开口部41位于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左侧外装盖22上的排气口28的右侧。另外,多个开口41位于加压辊16的正上方。
[0042]
在用纸排出导向件30与定影壳体4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用纸输送路径c。该用纸输送路径c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位于排出辊17的压送位置而形成所述排纸口2a。用纸排出导向件30安装在上侧外装盖21的下表面。而且,在上侧外装盖21和排出导向件30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a,该空气通路a将通过排出辊17从排纸口2a与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向定影装置5侧引导。另外,在上侧外装盖21的右侧端部,形成有阻挡板24(阻挡部的一例),该阻挡板24阻挡通过排出辊17从排纸口2a与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并向所述空气通路a引导。
[0043]
接着,参照附图,依次对上侧外装盖21以及用纸排出导向件30的细节进行说明。
[0044]
[上侧外装盖的结构]
[0045]
图5是示出从背侧(下方侧)观察上侧外装盖21的状态的立体图。上侧外装盖21由树脂或金属形成。上侧外装盖21具备底板23和上述的排纸托盘6。上侧外装盖21是对置部件的一例。
[0046]
底板23从上下方向(表背方向)观察形成为

字板状。即,底板23的左侧半部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板部形成,右侧半部在前后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由两个矩形板部构成,在这两个矩形板部的彼此内侧的端缘,连接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纵板部62,所述排纸盘6经由该纵板部62支承在底板23上。如图1以及图5所示,排纸托盘6设置在底板23的右侧,形成为朝向下方(背侧)凹陷。在排纸托盘6的左端部,形成有用纸排出用的开口部61。此外,开口部61以仅面向排出辊17的排纸口2a露出的方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纵壁封闭。
[0047]
如图2所示,排纸托盘6以随着朝向右侧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
[0048]
如图5所示,阻挡板24、一对加强肋25、一对卡合突起26和一对导向件支承部27设置在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
[0049]
阻挡板24形成为长条的板状,从底板23的背面朝向背侧(朝向下方侧)突出。阻挡板24在底板23的背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阻挡板24设置在比开口部61更靠
左侧。换言之,阻挡板24设置在比开口部61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0050]
阻挡板24的左侧面作为阻挡空气的空气阻挡面24a而起作用。该阻挡面24a朝向下侧向右侧倾斜。换言之,阻挡板24朝向下侧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0051]
如图5所示,加强肋25在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在阻挡板24的左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强肋25从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朝向背侧(下方侧)突出,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0052]
卡合突起26在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在阻挡板24的左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两个。卡合突起26从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向背侧(下方侧)以l字状突出。两个卡合突起26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0053]
导向件支承部27在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设置在各加强肋25的左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即,导向件支承部27在底板23的背面(下表面)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件支承部27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导向件支承部27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

字状,在与底板23之间形成有矩形状的组装孔27a。利用该组装孔27a,将后述的排出导向件30组装到上侧外装盖21。
[0054]
在上侧外装盖21的底板23上,仅形成有安装排出导向件30所需的开口部,不形成除此以外的用途的开口部。由此,能够确保上侧外装盖21与排出导向件30之间的空气通路a中的空气流通性。
[0055]
[排出导向件的结构]
[0056]
图6是示出从表侧观察排出导向件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从背侧观察排出导向件30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7]
排出导向件30具有:导向件主体部30a,其包括将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用纸(定影处理后的用纸)引导至排出辊17的导向面35a;延伸部30b,其与该导向件主体部30a中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连接,并延伸到比排出辊17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出导向件30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例如由树脂或金属形成。
[0058]
具体而言,导向主体部30a具有主体基板部31a、组装板部32、上表面肋33、突出部34导向肋35(参照图7)、和切口37。延伸部30b具有延伸基板部31b和限制肋39。
[0059]
主体基板部31a以及延伸基板部31b都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
[0060]
在所述主体基板部31a以及延伸基板部31b中,各自形成有一个安装用开口36。两个安装用开口36位于排出导向件3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各安装用开口36分别沿上下方向贯通主体基板部31a以及延伸基板部31b。两个安装用开口36位于与上侧外装盖21的卡合突起26对应的部位。
[0061]
切口37在主体基板部31a的左端部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换言之,切口部37在主体基板部31a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多个。多个切口部37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切口部37在主体基板部31a的左端部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且向左侧开放。由此,主体基板部31a的左端部从表背方向观察形成为梳状。
[0062]
组装板部32设置在主体基板部31a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各组装板部32形成为矩形平板状,从主体基板部31a的前端部方向的两端部向前后方向的外侧突出。
[0063]
如图6所示,上表面肋33形成在主体基板部31a的上表面(表面),从主体基板部31a(主体基板部31a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上表面肋33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肋、以及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肋。
[0064]
突出部34在上表面肋33的上端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34从上表面肋33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即,突出部34是在上表面肋33的上端面形成有多个的凸状部。突出部34是第一突出部的一例。
[0065]
如图7所示,所述导向肋35在主体基板部31a的下表面(背面)形成有多个,从主体基板部31a(主体基板部3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多个导向肋35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梯形状的纵肋,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从前后方向观察,各导向肋35的突出侧的端面形成为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与两端部相比向上侧凹陷的大致v字状。而且,各导向肋35的突出侧的端面作为将用纸向排出辊17导向的导向面35a起作用。
[0066]
所述延伸基板部31b与主体基板部31a的右侧端缘部连接。延伸基板部31b形成为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主体基板部31a短。多个限制肋39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直角三角形状的纵肋,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限制肋39的突出侧的端面设为从前后方向观察越靠右侧越低的倾斜面。各限制肋39从延伸基板部31b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而且,各导向肋39的突出侧的端面具有限制从排出辊17排出的用纸向上方的鼓出并将该用纸向排纸托盘6导向的功能。
[0067]
此外,在排出导向件30中,形成有多个开口部,这些多个开口部仅由用于将排出导向件30安装在上侧外装盖21上的开口部构成。由此,在排出导向件30和上侧外装盖21的空气通路a内,提高朝向规定空间b侧的空气的流通性。
[0068]
[排出导向件向上侧外装盖的组装作业]
[0069]
图8是示出从背侧观察将排出导向件30组装在上侧外装盖21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0]
在将排出导向件30组装到上侧外装盖21上时,首先,使排出导向件30(参照图6)的表面(上表面)与上侧外装盖21(参照图5)的背面(下表面)对置。而且,使上侧外装盖21的各卡合突起26插通排出导向件30的各安装用开口36,并且将排出导向件30的各组装板部32插入到上侧外装盖21的各导向件支承部27的组装孔27a。
[0071]
由此,上侧外装盖21的各卡合突起26与排出导向件30的下表面的各安装用开口36的缘部卡合,并且排出导向件30的各组装板部32由上侧外装盖21的各导向件支承部27支承。这样,用纸排出导向件30组装(支承)在上侧外装盖21上。
[0072]
如图3所示,在排出导向件30组装在上侧外装盖21上的状态下,排出导向件30的突出部34与上侧外装盖21的底板23抵接,由此,在上侧外装盖21的底板23和排出导向件30的基板31之间确保了空气通路a。
[0073]
在该状态下,排出导向件30位于定影装置5的上侧,突出设置在排出导向件30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辊滑动部38和排出辊17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地抵接。另外,在定影装置5的上方的区域、且排出导向件30的左侧的区域,形成有所述规定空间b。
[0074]
空气通路a的左侧部与规定空间b连通,右侧端部与用纸排出口的外侧的外部空间连通。另外,空气通路a在前后方向上(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遍及用纸输送路径c的前后方向(输送路径宽度方向)的整体而形成。
[0075]
在图3所示的组装状态下,上侧外装盖21具有悬伸部121a,该悬伸部121a延伸到比排出导向件30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悬伸部121a以覆盖基于排出辊17的用纸排出路径的上侧的方式形成。
[0076]
阻挡板24从悬伸部121a的前端缘朝向用纸排出路径侧突出。阻挡板24的空气阻挡面24a朝向铅垂方向的下侧向右侧(用纸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0077]
阻挡板24位于比排出辊17更靠上方,且位于比排出辊17更靠右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阻挡板24位于比排出导向件30的延伸部30b的右侧端面(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端面)更靠右侧。阻挡板24与排出辊17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l优选为3mm~60mm,更优选为20mm~35mm。这样,在该排出导向件30的延伸部30b的右侧端面(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面)与阻挡板24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由阻挡板24阻挡的空气朝向空气通路a导入的空气导入空间i。
[0078]
[装置内的空气的流动]
[0079]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加热辊15被加热,由此,加热辊15的周边的空气、即定影装置5周边的温度上升。温度上升了的空气朝向上方移动(参照图3)。而且,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定影壳体40的用纸送出口40b、多个开口部41以及排出导向件30的切口部37而聚集到规定空间b。这样,在规定空间b中聚集高温的空气。
[0080]
另一方面,当从图像形成部4输送到定影装置5的用纸通过加热辊15和加压辊16之间的压送部n时,用纸中含有的水分被加热辊15加热,产生水蒸气。含有该水蒸气的空气与用纸一起移动,并沿着排出导向件30的下表面移动到排出辊17。
[0081]
而且,含有该水蒸气的空气如箭头f1所示,从排出辊17朝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稍微朝向上方侧移动。而且,如箭头f2所示,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与上侧外装盖21的阻挡板24接触,之后,在空气导入空间i中沿着上侧外装盖21的悬伸部121a的下表面向相反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行进。
[0082]
由此,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如箭头f3所示,在上侧外装盖21和排出导向件30之间的空气通路a中朝向左侧(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到达规定空间b。如前所述,在规定空间b中聚集有高温的空气。因此,到达规定空间b的水蒸气被高温的空气加温。由此,即使在水蒸气的一部分成为热气的情况下,该热气也通过被加温而再次蒸发。而且,如箭头f4所示,通过了规定空间b的水蒸气通过左侧外装盖22的排气口28排出到外部。
[0083]
[作用效果]
[0084]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上侧外装盖21,该上侧外装盖21与排出导向件30中的导向面侧的相反侧面对置地设置,并且在上侧外装盖21与该相反侧面之间形成空气通路a。空气通路a的右侧端与排纸口2a的外侧的外部空间连通,且左侧端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定影装置5侧的规定空间b连通。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阻挡板24,该阻挡板24位于比排出辊17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阻挡通过该排出辊17与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并向所述空气通路a的右侧端的开口引导。
[0085]
根据该结构,在定影装置5中因用纸被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气(含有较多水分的空气)与用纸一起被排出时,能够在该水蒸气变成热气之前通过阻挡板24使该水蒸气朝向空气通路a逆流。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在定影装置5中因用纸被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气成为热气从排纸口2a排出。而且,该逆流的水蒸气通过空气通路a被引导至作为高温空间的定影装置5侧的规定空间b。水蒸气在该高温空间(规定空间b)中被加热而蒸发,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水蒸气的热气化的问题。因此,也不会像以往那样水蒸气滞留在定影装置5上方的空间内而水滴化。
[0086]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中的与规定空间b邻接的壁部(左侧外装盖22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将规定空间b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28。
[0087]
如果规定空间b内的水蒸气量过大,则水蒸气有可能发生热气化,但如上所述,通过设置排气口28,能够在热气化之前将水蒸气从排气口28排出到机外。
[008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导向件30具有:导向件主体部30a,其包括将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用纸(定影处理后的用纸)引导至排出辊17的导向面35a;延伸部30b,其与该导向件主体部30a中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连接,并延伸到比排出辊17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侧外装盖21具有悬伸部121a,该悬伸部121a延伸到比排出导向件30的延伸部30b更靠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阻挡板24从所述悬伸部121a朝向用纸排出路径侧突出,并且在阻挡板24与排出导向件30中的延伸部30b的前端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空气通路a连通的空气导入空间i。
[0089]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通过排出辊17与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可靠地补充到阻挡板24的左侧的空气导入空间i中并逆流。
[009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辊17构成为沿水平方向或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侧或下侧倾斜规定的微小角度的方向排出用纸,所述上侧外装罩21的悬伸部121a形成为在排出辊17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从上侧覆盖所述排出路径。
[0091]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悬伸部121a将通过排出辊17而与用纸一起排出的空气因与周围的温度差而欲上升的地方可靠地补充并引导至空气通路a。
[0092]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规定空间b与形成在定影壳体40上的用纸送出口40b邻接,并且经由该用纸送出口40b与该定影壳体40内的空间连通。
[0093]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加热辊15周边的温度上升了的空气经由定影壳体40的用纸送出口40b聚集到规定空间b。另外,规定空间b成为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的通过区域。因此,即使在水蒸气的一部分成为热气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热气加温并在再次蒸发的状态下排出到外部。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壳体40上,还具有开口部41,该开口部41形成在定影壳体40中的与排气口28对置的壁部上,以使定影壳体40的内外连通。
[0095]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加热辊15周边的温度上升了的空气经由定影壳体40的开口部41聚集到规定空间b的排气口28附近。由此,能够对即将从排气口28排出到外部之前的空气可靠地进行升温,防止在水蒸气即将从排气口28排出之前变成热气。
[009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导向件30配置为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位于定影装置5的上方。而且,在排出导向件30中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沿输送路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切口部37(贯通部的一例)。
[0097]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加热辊15周边的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切口部37而聚集到规定空间b。另外,规定空间b成为水蒸气的通过区域。因此,即使在水蒸气的一部分成为热气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热气加温并在再次蒸发的状态下排出到外部。
[009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出导向件30中的与上侧外装盖21的对置面上,形成有通过与该上侧外装盖21抵接而在该对置面与该上侧外装盖21之间确保空气通路a的突出部34。
[0099]
根据该结构,在将排出导向件30组装到上侧外装罩21上时,使排出导向件30的突出部34与上侧外装盖21抵接,从而在上侧外装罩21与排出导向件30之间能够可靠地确保空
气通路a。另外,在未设置突出部34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外力作用或热变形而堵塞空气通路a,但通过设置突出部34也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板24的空气阻挡面24a从上侧外装盖21的悬伸部121a的右侧端朝向下侧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0101]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由空气阻挡面24阻挡的空气顺利地进行方向转换(逆流)而引导至空气通路a。
[0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外装壁的上侧外装盖21作为与用纸排出导向件30的导向面侧的相反侧面对置的对置部件而使用。
[0103]
根据该结构,与另外设置与上侧外装盖21分开的对置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并降低成本。
[0104]
《变形例一》
[0105]
图9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一。在该变形例中,取代在排出导向件30上没有设置突出部34,在上侧外装盖21上形成有突出部45。突出部45是第二突出部的一例。此外,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对与图3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06]
突出部45在上侧外装盖21的底板23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45从底板23的下表面(与排出导向件30的对置面)朝向下方突出。即,突出部45朝向排出导向件30突出。在排出导向件30安装在上侧外装盖21上的状态下,排出导向件30的基板31与上侧外装盖21的突出部45抵接,在上侧外装盖21的底板23和排出导向件30的基板31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a。
[0107]
根据本变形例,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上侧外装盖21与排出导向件30之间经由突出部45可靠地确保空气通路a。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08]
《变形例二》
[0109]
图10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二。在该变形例中,阻挡部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0110]
即,本例的阻挡板29(阻挡部)的空气阻挡面29a从上侧外装盖21的右端部朝向下方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左侧)倾斜。
[0111]
根据此,能够使被阻挡板29阻挡的空气沿着空气阻挡面29a和上侧外装盖21的悬伸部121a的下表面以锐角方向转换。因此,能够防止阻挡空气因惯性力而向右侧溢流。
[0112]
另外,如图中虚线所示,阻挡板29的空气阻挡面29a也可以朝向下方笔直地延伸。由此,成形时的起模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够兼顾成形性和空气的向相反方向的引导性能。
[0113]
这样,在变形例2中,能够通过阻挡板292使空气可靠地逆流而引导至空气通路a。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14]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用,特别是在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复合机(mfp)等的情况下有用。
[0115]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主旨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各种修正形态以及变更形态,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另外,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