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1148发布日期:2022-10-28 23:2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都具备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即,形成使静电潜影显现的调色剂像(显影剂像)。
3.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收容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显影剂载体,与像载体接触或接近地配置,承载显影剂。显影容器具有相对于显影装置的移动方向朝显影装置的下游开口的容器开口部。显影剂载体以与容器开口部重合的方式配置。显影剂载体的一部分通过该容器开口部向显影装置的外侧露出。显影剂载体能够在外周面承载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显影剂载体的从容器开口部露出的露出部分形成有显影区域,所述显影区域与像载体相对并进行向像载体供给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
4.作为这样的显影装置,有的在比显影区域更靠显影剂载体的转动方向上游配置有限制刮板。限制刮板沿着显影剂载体具有的转动轴的方向的整个区域,朝向显影剂载体的外周面突出。限制刮板的前端与显影剂载体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限制刮板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
5.在限制刮板与显影容器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刮板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横跨限制刮板的长边方向(转动轴方向)的整个区域接触。密封构件堵住限制刮板与显影容器的间隙,抑制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向外部流出。
6.另外,在显影剂载体的转动轴方向的两端部与显影容器的间隙,设置有一对按压构件。按压构件从显影容器的内表面朝向显影剂载体的外周面突出,与显影剂载体的两端部的外周面接触并进行按压。通过该按压构件与显影剂载体外周面的接触、按压,堵住显影容器与显影剂载体的间隙,抑制显影剂的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影剂流出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8.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容器,具有开口部,在内部收容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载体,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显影容器,具有承载所述显影剂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露出并与像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在所述显影区域向所述像载体供给所述调色剂;限制刮板,配置在比所述显影区域更靠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转动方向的上游,限制所述显影剂载体承载的所述显影剂的层厚;以及一对按压构件,与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转动轴方向的两端部接触,堵住所述显影剂载体的两端部与所述显影容器的间隙,所述显影装置还具备刮板密封构件,所述刮板密封构件具有:第一层叠体,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方向配置在所述一对按压构件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转动方向层叠在所述限制刮
板的上游的面;以及第二层叠体,层叠在所述第一层叠体的与所述限制刮板相反侧的面,刚度比所述第一层叠体的刚度大,所述显影容器具有在所述转动轴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相对面,所述第二层叠体在比所述转动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层叠体的两端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定位突起,所述定位突起从所述第一层叠体沿所述转动轴方向突出并与所述一对相对面接触,定位在所述转动轴方向上,所述第一层叠体在所述第二层叠体被定位在所述转动轴方向上的状态下,在所述转动轴方向上与所述按压构件压力接触。
9.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像载体,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在外周面形成有静电潜影;以及上述构成的显影装置,能装拆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在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状态下,所述显影剂载体与所述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将所述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像。
10.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由于第二层叠体层叠在第一层叠体上,所以通过将第二层叠体定位,能够将刮板密封构件定位。由于第二层叠体的刚度比第一层叠体的刚度大,所以通过定位突起与相对面的接触,刮板密封构件的定位变得容易。而且,在刮板密封构件被定位的状态下,第一层叠体与按压构件压力接触,因此通过按压构件,能够堵住显影容器与刮板密封构件的转动轴方向的间隙,从而能够堵住显影剂的流出路径。
11.另外,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抑制显影剂向显影装置的外部流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构成的侧面断面图。
13.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33的整体的立体图。
14.图3是将感光鼓31以及显影装置33的周围的局部放大了的放大断面图。
15.图4是表示从显影容器36取下了显影辊37、限制刮板64以及轴套盖63的状态的显影装置33的俯视图。
16.图5是用图4所示的a-a线剖切的显影装置33的侧剖面图。
17.图6是表示刮板密封构件67的立体图。
18.图7是将显影装置33的刮板密封构件67的端部周围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构成的侧面断面图。另外,在图1中,将图示的右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将图示的左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另外,在图1中,将图示的上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侧,将图示的下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侧。
20.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在此为黑白打印机)具备主体外壳10(装置主体)、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显影装置33以及定影部40。主体外壳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结构。供纸部20收纳在主体外壳10内。
21.在主体外壳10设置有前盖11、后盖12、主体开口部15以及上盖16。前盖11位于主体外壳10的前面侧。后盖12位于主体外壳10的后面侧。主体开口部15形成在主体外壳10的上方。上盖16设置在主体外壳10的上表面。上盖16能够对主体开口部15进行开闭。通过打开上
盖16,经过主体开口部15能够接近主体外壳10的内部。
22.在上盖16的上表面具备排出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记录介质)的排纸部13。在主体外壳10的上部,以与排纸部13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设置有排纸口14。排纸口14是通到外壳10的内部的开口。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薄片体”这个用语的意思是指复印用纸、铜版纸、ohp胶片、厚纸、明信片、描图纸、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它的薄片体材料。
23.显影装置33在打开上盖16的状态下能够从主体开口部15进出。图像形成部30以及定影部40的各单元(除了显影装置33)在打开后盖12的状态下,能够从主体外壳10的后面侧进出。
24.供纸部20包括供纸盒21。供纸盒21收容要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供纸盒21的一部分比主体外壳10的前表面更向前方突出。供纸盒21中的收容在主体外壳10内的部分的上表面被供纸盒顶板21u覆盖。
25.在供纸盒21具备收容薄片体摞的纸收容空间、为了供纸而抬起薄片体摞的提升板等。在供纸盒21的后端侧的上部设置有纸抽出部21a。在该纸抽出部21a配置有用于将供纸盒21内的薄片体摞的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一张地抽出的供纸辊21b。
26.图像形成部30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所谓图像形成动作是在从供纸部20送出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像(显影剂像)的动作。图像形成部30包括感光鼓31、配置在感光鼓31周围的带电部32、曝光部35、显影装置33以及转印辊34。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显影剂是仅由调色剂构成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27.感光鼓31(像载体)具备转动轴以及绕转动轴转动的外周面。在感光鼓31的外周面形成有感光层,所述感光层例如由公知的有机(opc)感光体构成,且由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等构成。感光层在通过后述的带电部32均匀地带电后,被曝光部35照射光,形成使带电衰减得到的静电潜影,并承载由显影装置33将静电潜影显现出的调色剂像。
28.带电部32(带电装置)相对于感光鼓31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在非接触的状态下使感光鼓31的外周面均匀地带电。具体地说,带电部32具有充电线321以及网格电极322(都参照图3)。充电线321是沿感光鼓31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电极,与感光鼓31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网格电极322是沿感光鼓31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格子状的电极,配置在充电线321与感光鼓31之间。
29.带电部32通过使规定的电流值的电流流过充电线321而产生电晕放电,并且对网格电极322施加规定电压,由此使与网格电极322相对的感光鼓31的外周面均匀地带上规定的表面电位。
30.曝光部35(曝光装置)具有激光光源、以及反射镜或透镜等光学系统设备。曝光部35向感光鼓31的外周面照射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给予的图像数据而被调制了的光。由此,曝光部35在感光鼓31的外周面形成与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影。
31.转印辊34具有与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转动轴、以及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相对的外周面。转印辊34以能够绕该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主体外壳10上。转印辊34将承载在感光鼓3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通过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之间的夹缝部的薄片体上。在进行该转印时,对转印辊34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
32.定影部40位于比转印辊34更靠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将转印在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定影部40具有定影辊41以及加压辊42。定影辊41在内部具备
加热源,将转印在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加热到规定温度。加压辊42与定影辊41压力接触,在与定影辊41之间形成定影夹缝部。如果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通过定影夹缝部,则调色剂像利用定影辊41的加热以及加压辊42的按压而定影到薄片体上。
33.在主体外壳10内具备主输送通道22f以及反转输送通道22b。主输送通道22f以及反转输送通道22b输送薄片体。主输送通道22f从供纸部20的纸抽出部21a开始经由图像形成部30以及定影部40延伸到排纸口14。反转输送通道22b是在对薄片体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用于使单面印刷后的薄片体返回主输送通道22f的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的输送通道。
34.主输送通道22f以从下方朝向上方通过由感光鼓31以及转印辊34形成的转印夹缝部的方式延伸。另外,在主输送通道22f的比转印夹缝部更靠上游配置有对准辊对23。薄片体在对准辊对23暂时停止,进行了偏斜矫正后,在用于转印图像的规定的时机被向转印夹缝部送出。在主输送通道22f以及反转输送通道22b上配置有多个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在排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24。
35.反转输送通道22b形成在反转单元25的外侧面与主体外壳10的后盖12的内表面之间。另外,在反转单元25的内侧面配备有转印辊34以及对准辊对23的一方的辊。后盖12以及反转单元25能够分别绕设置在它们下端的支点部121的轴转动。当在反转输送通道22b中发生了卡住(卡纸)的情况下,打开后盖12。当在主输送通道22f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或将感光鼓31的单元、显影装置33向外部取出的情况下,除了打开后盖12以外,也打开反转单元25。
36.如图1所示,在主体外壳10内的、与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图1的纸面方向)相对的一对侧面17形成有导轨18。导轨18呈沿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凹陷的轨道结构。导轨18从主体开口部15朝向下方延伸到显影装置33相对于主体外壳10的安装位置p1。
37.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33的整体的立体图。图3是将感光鼓31以及显影装置33的周围的部分放大后的放大断面图。图4是表示从显影容器36取下了显影辊37(参照图2)、限制刮板64(参照图2)以及轴套盖63(参照图2)的状态的显影装置33的俯视图。
38.如图2、图3、图4所示,显影装置33具备显影容器36、显影辊37(显影剂载体)、供给辊38、搅拌桨333以及引导部69。
39.显影容器36在内部收容仅由调色剂构成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并且收容显影辊37、供给辊38等。显影容器36具有搅拌室335、容器开口部60(开口部)以及轴套盖63。搅拌室335收容被搅拌后状态的显影剂。
40.容器开口部60位于相对于前后方向比搅拌室335更靠后方侧的位置。容器开口部60是向显影容器36的后方侧(接近感光鼓31侧)开口的矩形的贯通孔。容器开口部60形成为沿着显影装置33的宽度方向(轴向)细长。
41.显影辊37以与容器开口部60重合的方式设置在容器开口部60的内侧。显影辊37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容器开口部60向显影容器36的外侧露出。显影辊37具有沿着显影装置33的宽度方向(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39。转动轴3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显影容器36。换句话说,显影辊37以能够将转动轴39作为中心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参照图3)通过转动轴39支承于显影容器36。以下,将沿着转动轴39的方向称为“轴向(转动轴方向)”。
42.显影辊37在外周面能够承载调色剂。当显影装置33位于安装位置p1时,显影辊37的从容器开口部60露出的部分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地相对。在这种状态下,显
影辊37能够向感光鼓31供给非磁性单组分的调色剂(显影剂)。
43.供给辊38设置在显影辊37与搅拌桨333之间。供给辊38向显影辊37的外周面供给非磁性单组分的调色剂(显影剂)。搅拌桨333设置在搅拌室335内,对搅拌室335内部的显影剂进行搅拌。
44.轴套盖63相对于薄片体宽度方向可装拆地安装在显影容器36的两端部。轴套盖63构成显影容器36的侧壁部。轴套盖63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显影辊37的转动轴39、供给辊38的转动轴插入所述贯通孔,可转动地支承显影辊37以及供给辊38。
45.引导部69是从轴套盖63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引导部69能够与导轨18卡合。通过使引导部69与导轨18卡合,显影装置33能够沿着导轨18在主体开口部15与安装位置p1之间移动。
46.显影装置33在安装位置p1安装于主体外壳10的状态下,向感光鼓31的外周面供给调色剂。由此,对形成在感光鼓31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将静电潜影显现出的调色剂像(可视像))。
47.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容器开口部60周围设置有按压构件43、平坦部62、正面密封构件65、限制刮板64以及刮板密封构件67。按压构件43设置在显影辊37的轴向的两端部。平坦部62位于比容器开口部60更靠后方侧(接近感光鼓31侧)的位置。正面密封构件65设置在平坦部62上。限制刮板64固定在显影容器36的后方侧端部。刮板密封构件67层叠在限制刮板64的背面侧。
48.图5是用图4所示的a-a线剖切的显影装置33的侧剖面图。图6是表示刮板密封构件67的立体图。图7是将显影装置33的刮板密封构件67的端部周围(图4的用双点划线的圆b包围的区域)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6所示的刮板密封构件67是以将图4所示的刮板密封构件67前后方向反转后的状态进行表示,图4与图6的左右方向相反。
49.按压构件43位于相对于轴向与容器开口部60的两侧端部重合的位置(参照图2)。如图5所示,按压构件43具有按压面44。按压面44是沿着显影辊37的外周面以朝向前方侧(搅拌室335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面。按压面44与显影辊37的两端部66的外周面在显影辊37的径向上相对。
50.按压构件43的厚度比显影辊37的外周面与显影容器36的内表面的间隙大。由此,在将显影辊37安装到显影容器36时,按压面44与显影辊37的外周面接触并沿显影辊37的径向按压显影辊37。按压面44通过与两端部66接触以及按压,堵住两端部66与显影容器36的间隙,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容器36内部流出。
51.按压构件43为将在显影辊37的径向上层叠的多个片体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在此为2层结构)。在该多层的片体中,至少在径向上最接近显影辊37的片体是聚四氟乙烯(所谓的特富龙)的片体。在该片体的表面形成有上述按压面44。多层的片体中的另外的片体由海绵等聚氨酯泡沫形成。
52.返回图2、图3,平坦部62是与显影容器36的内表面中的、位于显影辊37的下方的部分连接的平面。平坦部62从容器开口部60向后方(接近感光鼓31的方向)延伸。在显影装置33位于安装位置p1时,平坦部62成为大致水平。
53.正面密封构件65是由pet膜等形成的矩形的薄片体。正面密封构件65层叠在平坦部62上,通过粘合剂等与显影容器36粘合。正面密封构件65形成为沿轴向细长。正面密封构
件65沿着轴向横跨显影辊37的两端部66之间延伸。
54.正面密封构件65的、前后方向(与薄片体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边缘中的接近显影辊37(供给辊38)侧的端部边缘相对于轴向与显影辊37的外周面中的、承载显影剂的区域的整个区域接触。正面密封构件65通过与显影辊37的外周面的接触,堵住显影容器36与显影辊37的间隙,抑制了显影容器36内的显影剂的流出。
55.正面密封构件65具有第一遮蔽部19。第一遮蔽部19从前后方向(与薄片体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边缘中的远离显影辊37(供给辊38)侧的端部边缘在正面密封构件65的表面方向立起。第一遮蔽部19横跨正面密封构件65的端部边缘的轴向的整个区域向上方突出。第一遮蔽部19呈由海绵等形成的方形。第一遮蔽部19通过粘合剂等与正面密封构件65的表面粘合。第一遮蔽部19以使从显影辊37与显影容器36的间隙稍微流出的显影剂不向显影装置33的外部落下的方式保持该显影剂。
56.在第一遮蔽部19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外侧,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二遮蔽部53。第二遮蔽部53相对于轴向位于与按压构件43重合的位置。第二遮蔽部53与轴套盖63一体地形成。在轴套盖63安装于显影容器36的状态下,第二遮蔽部53以从轴套盖63沿着轴向接近第一遮蔽部19的方式延伸。
57.如图2、图3所示,限制刮板64是沿轴向细长地形成的矩形的板状体。限制刮板64设置在容器开口部60的开口缘的上方的部分,朝向显影辊37突出。限制刮板64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配置成与显影辊37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供给到显影辊37上的调色剂伴随显影辊37的转动,进入限制刮板64与显影辊37之间,进而被摩擦带电并且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37上。
58.如图3、图5所示,相对于前后方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在限制刮板64与显影容器36之间设置有刮板密封构件67。刮板密封构件67由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层叠的第一层叠体70以及第二层叠体71的多层的片体构成。
59.第一层叠体70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层叠在限制刮板64的远离感光鼓31侧的面(相对于显影辊37的转动方向,位于限制刮板64的上游的面),并通过粘合剂等粘合。第一层叠体70由poron牌聚氨酯泡棉等海绵形成。第一层叠体70形成为在轴向上细长。
60.如图4所示,第一层叠体70相对于轴向配置在一对按压构件43之间。第一层叠体70的轴向的两端部分与各按压构件43压力接触(接触并且按压)。第一层叠体70的相对于轴向的侧端部边缘中、下方的侧端部边缘与容器开口部60的上缘部分重合。
61.如图4、图6所示,第一层叠体70由彼此沿轴向排列的第一密封构件72以及第二密封构件73构成。在第一密封构件72与第二密封构件73的相对部分形成有连接部74。
62.第一密封构件72形成有第一突出部75以及第一凹部76。第一突出部75以及第一凹部76位于相对于轴向位于容器开口部6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位置。第一突出部75从第一密封构件72的端部沿轴向突出。第一凹部76从第一突出部75的突出方向的前端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第一突出部75与第一凹部76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
63.第二密封构件73形成有第二突出部77以及第二凹部78。第二突出部77以及第二凹部78位于相对于轴向位于容器开口部60的中央侧的端部的位置。第二突出部77从第二密封构件73的端部沿轴向突出。第二凹部78从第二突出部77的突出方向的前端向与突出方向相
反的方向凹陷。第二突出部77与第二凹部78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
64.第二突出部77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凹部76重合。从第二凹部78的底部到第二突出部77的前端的长度与从第一凹部76的底部到第一突出部75的前端的长度相等或比从第一凹部76的底部到第一突出部75的前端的长度稍小。第一突出部75插入第二凹部78内,第二突出部77插入第一凹部76内。
65.连接部74由第一突出部75、第一凹部76、第二突出部77以及第二凹部78构成。连接部74通过以堵住第一突出部75与第二凹部78之间、以及第一凹部76与第二突出部77之间的方式涂布的粘合剂,将第一密封构件72与第二密封构件73在轴向上接合。
66.第二层叠体71是沿轴向细长的片材。第二层叠体7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形成。第二层叠体71的刚度比第一层叠体70的刚度大。如图5、图6所示,第二层叠体71层叠在第一层叠体70的与和限制刮板64的接触面相反侧的面(相对于前后方向远离显影辊37侧的面)上。第二层叠体71通过粘合剂等与第一层叠体70粘合。在第一密封构件72以及第二密封构件73上分别各层叠有一个第二层叠体71。
67.第二层叠体71的轴向的长度比刮板密封构件67的轴向的长度短。相对于轴向,第二层叠体71的两端部位于比刮板密封构件67的两端部更靠内侧。在从刮板密封构件67的轴向的两端部到第二层叠体71的两端部的区域,形成有第一层叠体70从第二层叠体71突出的缓冲部68。
68.第二层叠体71在相对于轴向比两端部更靠内侧且轴向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侧定位突起79(定位突起)。密封侧定位突起79比刮板密封构件67的边缘部更朝向轴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外侧突出(参照图7)。
69.如图4、图7所示,在容器开口部60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容器侧定位突起80。容器侧定位突起80从显影容器36的内侧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在容器侧定位突起80的相对于轴向接近容器开口部60的中央侧的面,形成有相对面81。各容器侧定位突起80的相对面81将刮板密封构件67的一部分夹在中间在轴向上相对。
70.密封侧定位突起79相对于轴向位于各容器侧定位突起80的内侧。密封侧定位突起79与容器侧定位突起80位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密封侧定位突起79与容器侧定位突起80在轴向上相对。通过使密封侧定位突起79与容器侧定位突起80接触,将第二层叠体71在轴向上定位。
71.如上所述,通过密封侧定位突起79与相对面81的接触,将第二层叠体71定位。由于第二层叠体71的刚度比第一层叠体70的刚度大,所以通过密封侧定位突起79与相对面81的接触,刮板密封构件67的定位变得容易。在此,第二层叠体71与第一层叠体70层叠并粘合,通过将第二层叠体71定位,第一层叠体70亦即刮板密封构件67被定位。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层叠体70与按压构件43压力接触,所以通过按压构件43,堵住显影容器36与刮板密封构件67的轴向的间隙,从而能够堵住显影剂的流出路径。因此,能够提供能抑制显影剂的流出的显影装置33。
72.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层叠体71的两端部位于比第一层叠体70的两端部更靠轴向的内侧,在第一层叠体70的从第二层叠体71的两端部到第一层叠体70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有缓冲部68。因此,在刮板密封构件67被定位且第一层叠体70的两端部与按压构件43接触时,缓冲部68被压缩。于是,第一层叠体70与按压构件43接触的部位(缓冲部68)的压缩率
变高,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层叠体70与按压构件43之间的密封性。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显影剂的流出。
73.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层叠体70通过连接部74连接分开形成的第一密封构件72以及第二密封构件73。而且,在第一密封构件72与第二密封构件73分别层叠有第二层叠体71。因此,当将刮板密封构件67相对于轴向配置在一对按压构件43之间时,能够以在各按压构件43与第一密封构件72以及第二密封构件73之间具有富裕的空隙(间隙)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以在刮板密封构件67与按压构件43之间产生规定的接触压力的间隔,通过粘合剂粘合第一密封构件72与第二密封构件73。由此,能够提高装性能,从而能够抑制显影装置33的制造成本。
74.此外,设置有横跨正面密封构件65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边缘的整个区域向上方突出的第一遮蔽部19。因此,即使在容器开口部60周围堆积了废调色剂,当在将显影装置33向主体外壳10安装时朝向下方时,容器开口部60周围的废调色剂也会被第一遮蔽部19阻挡。因此,能够抑制废调色剂落下到主体外壳10内。
75.因此,能够提供能抑制显影剂从显影辊37与显影容器36的间隙流出并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显影装置33的容器开口部60周围向主体外壳10的内部落下的显影装置33。
76.另外,如上所述,第二遮蔽部53位于相对于轴向与按压构件43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假设显影剂从按压构件43与显影辊37的间隙稍微流出了,也能够由第二遮蔽部53阻碍向显影容器36的外部流出。另外,如上所述,第二遮蔽部53与轴套盖63一体地形成。因此,在与安装轴套盖63的同时,第二遮蔽部53也定位在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安装工时数,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77.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例子,对黑白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串列方式或旋转式的彩色打印机。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或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7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遮蔽部19由海绵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其它材质构成。另外,第一遮蔽部19也可以采用以与正面密封构件65一体地形成且从正面密封构件65的端部边缘朝向上方竖起的方式弯折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正面密封构件65的零件数量,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7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影剂为仅由调色剂构成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了调色剂以及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80.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抑制显影剂向显影装置的外部流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