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5760发布日期:2022-10-18 23:4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读取片材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


背景技术:

2.常规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诸如打印机或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成像设备中,已经提出读取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并将其结果用于在下一次成像时进行校正的成像设备。在jp 2005-221582 a中描述的成像设备中,读取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的位置的读取单元设置在双面输送路径中,并且下一张片材的成像位置被校正,其中所述双面输送路径用于反转在一侧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并将该片材重新输送到成像单元。此外,在jp 2013-54324 a和jp 2014-131205 a中描述的成像设备中,颜色传感器设置在成像单元和反转片材的反转部分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片材的色块图像由颜色传感器读取以创建配置文件,并基于配置文件执行颜色调整。
3.例如,在如jp 2005-221582 a所公开的读取单元设置在双面输送路径中的情况下,要丢弃的片材被重新输送到成像单元并使其通过成像单元,并且因此,片材被排出之前的输送时间变长,并且作为调整过程的时间首先变长。此外,例如,在如jp 2013-54324 a和jp 2014-131205 a中那样将读取单元设置在反转部分前面的情况下,当连续读取片材时,需要加宽片材之间的间隔,使得下一张片材不会干扰正在被读取的片材,并且作为调整过程的时间也变长。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能够防止读取多张片材的图像的处理时间变长。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被配置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排出输送路径,所述排出输送路径被配置为将由成像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到外部;反转输送路径,所述反转输送路径被配置为使被输送的片材的输送方向反转并输送片材;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被配置为将从所述成像单元输送的片材引导到所述反转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为将在所述反转输送路径中反转的片材从反转输送路径引导到排出输送路径;以及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的片材的图像。
6.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7.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8.图2是示出颜色传感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9.图3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10.图4是用于说明icc配置文件的图。
11.图5是示出颜色管理环境的示意图。
12.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色作业的控制的流程图。
13.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色作业中的片材输送的图。
14.图8是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15.图9是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比色作业中的片材输送的图。
16.图10是根据第二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每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布置等并非旨在将本技术的应用范围仅限制到这些描述。
18.成像设备的示意构型
19.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的成像设备100被描述为成像设备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成像设备可以是喷墨打印机或者升华打印机。
20.成像设备100的外壳101安装有成像引擎102和容纳打印机控制器103(参见图3)的控制板存储部分(未示出),所述打印机控制器103是用于控制成像设备100的操作的控制单元。作为成像单元的成像引擎102包括通过成像过程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光学处理机构10和定影处理机构20,以及进给并且输送用作记录材料的矩形片材1的进给处理机构30和输送处理机构40。作为记录材料,可以使用诸如普通纸或厚纸的纸片材、诸如涂层纸或压花纸的经过表面处理的纸、塑料膜、布或类似物。
21.光学处理机构10包括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站120、121、122和123,以及中间转印带106。在每个站120至123中,初次静电充电器111对作为鼓形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05的表面充电。激光扫描仪单元107根据基于图像数据生成并发送到激光扫描仪单元107的命令信号来执行感光鼓105的曝光处理。激光扫描仪单元107包括激光驱动器,所述激光驱动器驱动从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发射的激光打开和关闭。激光扫描仪单元107在通过旋转的多面镜将激光束分布在主扫描方向(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同时将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束经由反射镜109引导到感光鼓105。因此,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05的表面上。
22.显影器112中容纳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并将带电的调色剂颗粒供应到感光鼓105。调色剂颗粒根据表面电位分布附着到鼓的表面,由此承载在感光鼓105上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承载在感光鼓10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中间转印带106。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由四个站120至123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在中间转印带106上相互重叠的方式被多重转印,由此在带上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图像。
23.另一方面,进给处理机构30将片材1从以可拉出的方式被插入到成像设备100的外壳101中的片材存储器113一张一张地向转印辊114进给。承载在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0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14被转印(二次转印)到片材1上。
24.用于在成像时确定打印开始位置的成像开始位置检测传感器115、用于设置片材1
的进给定时的进给定时传感器116和浓度传感器117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6的外围上。浓度传感器117测量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06上的测试色块图像的浓度。打印机控制器103基于浓度传感器117的检测结果调整光学处理机构10的操作条件(例如,初次静电充电器111的充电目标电位和显影器112的偏置电压的设置)。
25.本实施例的定影处理机构20包括定影单元150和冷却单元160。定影单元150包括用于向片材1施加热的定影辊151、用于将片材1压靠在定影辊151上的加压带152、以及用于检测由定影单元150进行的定影处理的完成的定影后传感器153。定影辊151是中空辊并且在内部包括加热器。定影单元150在通过作为一对旋转构件的定影辊151和加压带152夹持并输送片材1的同时对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因此,调色剂颗粒熔化并且然后定影,从而将图像定影在片材1上。
26.冷却单元160设置在定影单元150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其设置目的是降低由定影单元150定影的片材1的温度以减少从片材1到成像部分的热量供应并且减少特别是在双面打印时产品的卷曲量。冷却单元160包括辊161、辊162和检测由冷却单元160进行的冷却处理的完成的冷却后传感器163。冷却单元160利用由辊161和辊162形成的夹持部夹持片材1,以将片材1的热传递到辊161和辊162。传送到辊161和辊162的热由冷却风扇(未示出)散发。
27.已经通过冷却单元160的片材1通过第一切换挡板132(第二切换单元)从输送路径131经由作为第四输送路径的排出前输送路径142引导到排出输送路径139或者引导到作为第一输送路径的反转前输送路径133。被携带到反转前输送路径133中的片材1通过第二切换挡板134并被引导到反转输送路径135。被携带到反转输送路径135中的片材1通过作为反转输送单元的第一反转输送辊171和/或第二反转输送辊172向待机路径138引导,同时通过反转传感器137检测片材1的位置。
28.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基于由反转传感器137进行的检测,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1被携带到待机路径138中,直到其后缘通过第三切换挡板136(第一切换单元)。然后,通过由第二反转输送辊172执行的转回操作,片材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前缘)和上游端(后缘)交换。在通过第二反转输送辊172切换片材的前缘和后缘的状态下,片材通过第三切换挡板136经由作为第三输送路径的再输送路径140再次朝向转印辊114引导,并且图像形成在片材的与其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
29.然后,在单面打印中的成像已经完成的片材1或者双面打印中的后表面中的成像已经完成的片材1经由排出前输送路径142被引导至排出输送路径139。通过作为排出单元的排出辊139a将输送到排出输送路径139的片材1排出到设置在成像设备100外部的排出托盘700上。
30.另一方面,当已经通过冷却单元160的片材1被反转并排出时(当执行将在稍后描述的比色作业时),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1被引导到反转前输送路径133。此后,基于反转传感器137的检测,片材被携带到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待机路径138中,直到其后缘通过第二切换挡板134。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待机路径138在本实施例中是反转输送路径。然后,通过由第一反转输送辊171执行的转回操作,片材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前缘)和上游端(后缘)交换。其前缘和后缘已经由第一反转输送辊171切换的片材1由第二切换挡板134引导到作为连接反转输送路径135和排出输送路径139的第二输送路径的反转后输送路
径141,并且随后被朝向排出输送路径139引导。然后,在片材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这种方式反转之后被输送到排出输送路径139的片材1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被反转的状态下通过排出辊139a也被排出到设置在成像设备100外部的排出托盘700上。即,反转后输送路径141也可以说是在不进行双面打印而排出反转片材1的情况下的专用于排出的输送路径。
31.颜色传感器的构型
32.接下来,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颜色测量单元500中的颜色传感器200的布置和结构。图2是示出颜色传感器的结构的示意图。沿上述的反转后输送路径141设置有颜色测量单元500,所述颜色测量单元读取在反转后输送路径141上输送的反转片材1的前表面的图像。颜色测量单元500包括颜色传感器200作为读取片材1的图像的读取单元。
33.如图2所示,颜色传感器200包括:白光led 201,其用光照射片材1上的色块图像1p,所述色块图像1p包括被形成作为测试图像的大量色块;以及衍射光栅202,其对于每个波长使从色块图像1p反射的光分散。另外,颜色传感器200包括透镜206,所述透镜206将从白光led 201发射的光会聚在片材1上的色块图像1p上并且将从色块图像1p反射的光会聚在衍射光栅上。另外,颜色传感器200设置有线传感器203(203-1至203-n),所述线传感器203是包括n个像素的cmos传感器,其检测由衍射光栅202针对每个波长分解的光。颜色传感器200包括根据线传感器203检测到的每个像素的光强度值进行各种计算的计算单元204和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205。需注意,颜色测量单元500包括a/d转换器,并且通过数字信号将颜色测量结果发送到图3中的打印机控制器103。
34.需注意,线传感器203的1至n的像素信息具有与光谱波长相同的关系。为了最终输出从380nm到780nm的具有10nm分辨率的检测结果,n=41或更大是理想的。为了使波长与像素数之间的关系一致,考虑到调整范围等,48像素或64像素是合适的。可替代地,可设想减少像素数并通过插值运算来计算不足波长的简单构型。可以采用这种简单的构型,但是检测精度降低。
35.成像设备的控制构型
36.接下来,将参考图3至图5描述成像设备100的控制。图3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控制构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icc配置文件的图,并且图5是示出颜色管理环境的示意图。主计算机300和成像设备100通过诸如usb 2.0高速或lan的通信线路连接。
37.在成像设备100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打印机的整体操作。另外,打印机控制器103连接到控制主计算机300的输入/输出的i/f 308、操作单元180、颜色传感器200和引擎控制单元312。另外,打印机控制器103包括rom 320以及cpu和ram(未示出),在所述rom 320中包含有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rom 320的每个控制程序构成将图像对象解压缩成位图图像的光栅图像处理器(rip)处理单元314。另外,rom 320的每个控制程序构成执行稍后描述的多阶颜色的颜色转换处理的颜色处理单元315、执行单色的灰度校正的灰度校正表生成单元316、反映多阶颜色的校正结果的多阶颜色表生成单元317、以及最大浓度条件确定单元318。
38.引擎控制单元312基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等的命令信号使成像引擎102执行上述成像处理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例如,引擎控制单元312接收定影后传感器153、冷却后传感器163和反转传感器137的检测信号。然后,基于这些检测信号,引擎控制单元312控制驱动输送片材的辊的输送马达311、第一切换挡板132、第二切换挡板134和第三切换挡板136
的操作。
39.成像设备100设置有用作用户界面的操作单元180(参见图1)。操作单元180包括作为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的显示器。另外,操作单元180包括例如物理键(诸如数字键盘和打印执行按钮)以及显示器的触摸面板功能,它们作为输入单元,用户可以通过所述输入单元向成像设备100输入命令和数据。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80,用户可以向打印机控制器103输入指示片材属性的信息,诸如设置在某个片材存储器113(参见图1)中的片材的名称、克重和表面处理的有无。
40.成像中的颜色调整
41.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当颜色传感器200测量片材1的色块图像1p的颜色时的成像颜色调整。即,将描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用于创建颜色配置文件并使用颜色配置文件输出图像的控制流程。创建颜色配置文件的处理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首先,经由操作单元180向配置文件创建单元301输入配置文件创建指令。配置文件创建单元301将iso 12642的测试格式的青、品红、黄、黑(cmyk)色表发送到成像引擎102,以便在不经过配置文件的情况下输出cmyk色表。同时,向颜色传感器控制单元302发送比色指令。
42.在成像设备100中,通过诸如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的处理,将iso 12642的测试格式作为色块图像1p转印并定影到片材1,并且通过颜色测量单元500的颜色传感器200执行颜色测量。颜色测量后的928个色块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被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器103,并经由lab计算单元303被转换成l*a*b*数据。然后,l*a*b*数据作为颜色设置表被存储在用于颜色传感器的输入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4中,并且被输入到配置文件创建单元301。代替l*a*b*数据,可以将光谱反射率数据转换成cie1931xyz颜色系统,其是不依赖于装置的颜色空间信号。
43.此外,配置文件创建单元301基于输出cmyk信号和输入的l*a*b*数据之间的关系创建输出icc配置文件,并执行更新以替换存储在输出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5中的输出icc配置文件。
44.iso 12642的测试格式包括涵盖可以由一般复印机输出的颜色再现范围的cmyk颜色信号色块,并根据每个颜色信号值和颜色测量的l*a*b*值之间的关系创建颜色转换表。即,创建cmyk

lab的转换表(a2bx标签)。基于该转换表创建逆变换表(b2ax标签)。
45.icc配置文件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并且包括标题、标签及其数据。在标签中,不仅描述上述颜色转换表,而且还描述白点(wtpt)、描述由在配置文件中定义的l*a*b*值表示的某种颜色是在硬拷贝的可再现的再现范围内还是外的(gamt)标签等。
46.需注意,如果配置文件创建命令是来自外部装置或类似装置的i/f 308的输入,则可以上传由发送命令的外部装置创建的输出icc配置文件,并且用户可以在对应于icc配置文件的应用中执行颜色转换。
47.在正常颜色输出中的颜色转换中,依据经由诸如扫描仪单元的外部i/f 308输入的rgb信号值或依据诸如日本颜色的标准印刷cmyk信号值而输入的图像信号被发送到输入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7。在输入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7中,根据从外部i/f 308输入的图像信号来执行rgb

l*a*b*or cmyk

l*a*b*转换。输入icc配置文件包括控制输入信号的伽玛(gamma)的一维查找表(lut)、称为直接映射的多阶颜色lut、以及控制生成的转换数据的伽玛的一维lut。通过使用这些表,依赖于装置的颜色空间被转换为不依赖于装置的l*
a*b*数据。
48.转换为l*a*b*色度坐标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颜色管理模块(cmm)306。然后,执行gamut转换,所述gamut转换用于映射作为输入装置的外部i/f 308(诸如扫描仪单元)的读取颜色空间和作为输出装置的成像设备100的输出颜色再现范围之间的失配。此外,还执行在观察输入和输出时的光源类型时用于调整光源类型失配(也称为色温设置失配)的颜色转换、黑色字符确定等。因此,l*a*b*数据被转换为l*'a*'b*'数据并被输入到输出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5。如上所述创建的配置文件存储在输出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5中,由新创建的icc配置文件进行颜色转换,取决于输出装置转换为cmyk信号,并输出。
49.就块配置而言已经描述了其中cmm 306、输入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7和icc输出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5彼此分离的配置。然而,如图5所示,cmm是管理颜色管理的模块,并且是使用输入配置文件和输出配置文件执行颜色转换的模块。
50.最大浓度条件确定单元318、灰度校正表生成单元316和反映多阶颜色的校正结果的多阶颜色表生成单元317管理和更新成像时使用的icc配置文件、γlut和vcont信息。即,可以通过由颜色处理单元315、多阶颜色表生成单元317等改变(反映)每个表来输出期望的颜色。
51.比色作业的操作
52.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作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颜色调整的调整过程的比色作业的控制以及比色作业中的多张片材的输送状态。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色作业的控制的流程图,并且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色作业中的片材输送的图。需注意,图7示出在执行比色作业时输送例如三个连续的片材1时每张片材1的位置。
53.例如,当通过用户操作从操作单元180指定诸如颜色配置文件创建的比色作业时,打印机控制器103开始图6所示的控制(s1)。如图6和图7所示,首先,片材1的进给操作开始,并且片材1从片材存储器113向转印辊114进给(s2)。另一方面,在成像引擎102中,测试格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6上,并且被转印到进给的片材1上作为用于创建颜色配置文件的色块图像1p(s3)。然后,在色块图像由定影单元150定影之后,片材由冷却单元160冷却(s4),并且完成成像。此时,片材1以作为成像处理速度的600mm/sec的输送速度被输送通过转印辊114、定影单元150和冷却单元160。
54.此后,当片材1的后缘通过冷却单元160时,片材1以作为反转拉伸速度的增加到1500mm/sec(第一输送速度)的输送速度朝向反转前输送路径133、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待机路径138输送。在片材1的前缘通过反转传感器137之后,开始与片材1的长度相对应的定时器计数(s5)。然后,当定时器变为0时,片材1的后缘超过第二切换挡板134定位,并且因此片材1的输送停止,即,片材1被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待机路径138,并且使片材待机(s6)。
55.随后,一旦片材1停止在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待机路径138中,第一反转输送辊171使片材1的输送方向反转,并且第二切换挡板134重新开始朝向反转后输送路径141的输送(s7,参见图7)。此时,提高输送速度(s8),并且片材以作为反转后速度的1500mm/sec的输送速度输送到颜色测量单元500的颜色传感器200的位置。然后,紧接在片材1的前缘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之前,将输送速度减速至作为读取速度的300mm/sec(第二输送速度)(s9),并且片材1以该速度输送到颜色传感器200(s10)。
56.此时,用于确定后续片材1的输送开始时间的计时器计数开始(s11),并且后续片材1的前缘和前面片材1的后缘之间的间隔变得尽可能小的时刻在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处被测量。然后,当计时器的计数结束时,允许后续片材1的进给(s12)。在没有后续片材1时(后述的s17中为y),仅打开允许进给的标志,并且实际上不进行进给。
57.另一方面,当片材1被输送到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时,通过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操作执行色块图像1p的颜色检测(比色)(s13)。当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完成直到绘制在片材上的色块图像1p的后端时,输送速度增加到作为片材排出速度的1500mm/sec的输送速度,以便快速排出片材1(s14)。然后,片材1由排出辊139a排出到排出托盘700(s15)。通过读取色块图像1p获得的颜色测量结果被发送到lab计算单元303,转换为l*a*b*数据,作为颜色设置表存储在用于颜色传感器的输入icc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04中,并输入到配置文件创建单元301(s16)。
58.如上所述,当前面片材1上的色块图像1p的读取操作结束时,确定必要片材数量的颜色测量是否已经完成(s17),即确定是否已完成创建颜色配置文件所需的928个色块的颜色测量。当颜色配置文件创建所需的928个色块的颜色测量没有完成时(s17中为n),开始后续片材1的进给。因此,尚未经受颜色测量的色块的延续形成在后续片材1上,并且在后续片材1上进行相同的读取操作。然后,当已经完成创建颜色配置文件所需的928个色块的颜色测量时(s17中为y),控制结束(s18),即,比色作业完成。
59.本实施例的概要
60.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颜色传感器200沿着将待机路径138连接到排出输送路径139的反转后输送路径141设置。然后,控制进给片材1的时刻,使得在前面片材1的后缘通过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时的时刻将后续片材1的前缘输送到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此时,如图7所示,在前面片材1被颜色传感器200读取的同时,后续片材1被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135。因此,在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可以使前面片材1的后缘和后续片材1的前缘相互靠近。因此,如图7所示,可以最小化从作业开始到结束的作业时间t1,即可以防止比色作业的时间变长。
61.此外,当读取多张片材1的图像时,通过使作为片材的输送速度的读取速度慢于反转拉伸速度、反转后速度和排出速度,不会损害读取精度。此外,例如,当片材1被输送到再输送路径140并且读取操作在再输送路径140中执行时,片材1在再次通过转印辊114、定影单元150和冷却单元160之后被输送到排出输送路径139,并且因此,输送时间变长。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片材1可以立即从反转后输送路径141输送到排出输送路径139,所以可以防止读取多张片材1的图像的比色作业的时间变长。因此,可以缩短作为调整过程的比色作业的时间,并且可以提高生产率。换句话说,可以提供具有高颜色稳定性和高操作率的成像设备。
62.第一比较例
63.接下来,将比较本实施例和第一比较例,并且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比色作业的时间被缩短。图8是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并且图9是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比色作业中的片材输送的图。
64.如图8所示,在第一比较例中,颜色测量单元500(颜色传感器200)布置在第三切换挡板136在反转前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即布置在待机路径138的入口附近。因此,通过将
片材1输送到待机路径138,可以读取片材1的所有色块图像1p。
65.然而,片材1在输送方向上的假定长度是在片材1的后缘通过冷却单元160之前片材1的前缘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的长度。因此,如上所述,在片材1的后缘通过冷却单元160之后,输送速度不能增加到作为反转拉伸速度的1500mm/sec的输送速度。
66.此外,输送速度从作为成像处理速度的600mm/sec减速到作为读取速度的300mm/sec的时刻紧接在片材1的前缘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之前(s9)。
67.因此,完成第一片材1的色块图像1p的读取的时刻早于本实施例中的时间。然而,为了将后续片材1输送到颜色传感器200,需要在前面片材1的后缘通过第二切换挡板134之后输送后续片材1,使得片材之间没有碰撞。因此,后续片材1的读取操作的开始延迟了图9所示的时间差dt。由于这些原因,在第一比较例中完成多张片材1的比色作业所需的作业时间t2(参见图9)比在本实施例中的作业时间t1(参见图7)慢。
68.第二比较例
69.接下来,将参考图10描述第二比较例。图10是根据第二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70.如图10所示,在第二比较例中,颜色测量单元500(颜色传感器200)沿着排出输送路径139布置在排出辊139a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在第二比较例中,片材1根本就不需要被拉入反转前输送路径133、反转输送路径135和反转后输送路径141,并且将片材输送到排出前输送路径142和排出输送路径139是足够的。然而,片材1需要以作为成像处理速度的600mm/sec的输送速度输送,直到片材1的后缘通过冷却单元160。然而,另一方面,需要将输送速度减速至作为读取速度的300mm/sec,以便不损害色块图像1p的读取精度。因此,需要加长排出输送路径139(或排出前输送路径142),使得在片材1的后缘通过冷却单元160后,片材1的前缘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读取位置。因此,成像设备100的宽度如箭头w所示增加。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与第二比较例相比可以小型化。
71.其他实施例的可能性
72.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光谱颜色传感器作为颜色传感器的成像设备。然而,以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为代表的紧凑型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作读取单元。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需要在图像读取时使输送速度减速以确保读取精度,因此对于读取多张片材的比色作业执行相同的控制。
7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包括再输送路径140的成像设备,但是再输送路径140可以不设置在专门进行单面打印的成像设备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包括排出前输送路径142的成像设备,但是在总是将片材反转并排出的成像设备中,也可以不设置排出前输送路径142。
7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色块图像包括大量色块的成像设备,但是可以通过读取黑白块图像来执行校准。
75.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读取速度比成像处理速度慢的成像设备。然而,速度关系可以是任何速度关系,只要可以准确地形成图像并且可以保持读取精度即可。
76.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片材1在比色作业中由第一反转输送辊171反转的成像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片材1可以由第二反转输送辊172反转。
77.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读取多张片材的图像时减慢片材的输送速度,可以在不降低
读取精度的情况下防止读取多张片材的图像的处理的时间变长。
78.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此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