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7842发布日期:2023-11-21 03:2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影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须消费的品种,而随着全面屏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市场对电子产品上搭载的摄影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成像质量高,还需要降低成像镜头的尺寸以减少屏占比,还要扩大拍摄范围,且要解决组装和良率检测(包括杂光检测)中会出现组立不稳、杂光等现象,避免杂散光以及组立稳定性带来的影响。

2、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前置摄影镜头存在屏占比大、拍摄范围小(视场角小)、杂光和组立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置摄影镜头存在组立不稳定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影镜头,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顺次包括:第一镜片,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二镜片;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一间隔件;第三镜片;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二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二间隔件;第四镜片,第四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三镜片与第四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三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三间隔件;第五镜片,第五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四间隔件,其中,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4s、第二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之间满足:1.5<(d4s-d4s)/ep23*tan(semi-fov)<8.5。

3、进一步地,摄影镜头还包括镜筒,第一镜片至第五镜片及其之间的镜片和间隔件均位于镜筒内。

4、进一步地,镜筒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0m、镜筒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0m、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最后一个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d0m-d0m)/td>0。

5、进一步地,第二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最后一个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轴上距离td、镜筒的最大高度l之间满足:r3/td+r3/l>-19.0。

6、进一步地,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4s与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d4s-d4s)/r8<-1.0。

7、进一步地,第四间隔件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m、第一间隔件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1m、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间隔件与第四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34之间满足:(d4m-d1m)/(cp1+ct2+ct3+ep34)>1.0。

8、进一步地,第三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3s、第一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1s、第一间隔件与第二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12、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d3s-d1s)/(ep12+ct2+t23+ct3)>0。

9、进一步地,第三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之间满足:ct3/cp4+ct4/cp3<75。

10、进一步地,第二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3/ep23+f3/ct2>-320。

11、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与第二间隔件之间的距离ep12、第三间隔件与第四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34、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ep12+ep34)/t12<6.0。

12、进一步地,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为金属间隔件。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影镜头,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顺次包括:第一镜片,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二镜片;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一间隔件;第三镜片;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二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二间隔件;第四镜片,第四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三镜片与第四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三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三间隔件;第五镜片,第五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件,且与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四间隔件;其中,第二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3/ep23+f3/ct2>-320。

14、进一步地,摄影镜头还包括镜筒,第一镜片至第五镜片及其之间的镜片和间隔件均位于镜筒内。

15、进一步地,镜筒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0m、镜筒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0m、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最后一个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d0m-d0m)/td>0。

16、进一步地,第二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最后一个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轴上距离td、镜筒的最大高度l之间满足:r3/td+r3/l>-19.0。

17、进一步地,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4s与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d4s-d4s)/r8<-1.0。

18、进一步地,第四间隔件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m、第一间隔件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1m、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间隔件与第四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34之间满足:(d4m-d1m)/(cp1+ct2+ct3+ep34)>1.0。

19、进一步地,第三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3s、第一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1s、第一间隔件与第二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12、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d3s-d1s)/(ep12+ct2+t23+ct3)>0。

20、进一步地,第三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之间满足:ct3/cp4+ct4/cp3<75。

21、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与第二间隔件之间的距离ep12、第三间隔件与第四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34、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ep12+ep34)/t12<6.0。

22、进一步地,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为金属间隔件。

2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摄影镜头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顺次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第一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的间隔件中与第一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一间隔件;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之间的间隔件中与第二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二间隔件;第四镜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第三镜片与第四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且第三镜片与第四镜片之间的间隔件中与第三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三间隔件;第五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件,且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的间隔件中与第四镜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接触的间隔件为第四间隔件。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件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内径d4s、第二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之间满足:1.5<(d4s-d4s)/ep23*tan(semi-fov)<8.5。

24、通过在相邻两个镜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可以减小光线在相邻两个镜片之间进行反射,有利于减少杂散光的产生,保证了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相邻两个镜片之间装配至少一个间隔件有利于对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保证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此外,间隔件的设置还可以保证镜片稳定承靠,保证镜片装配的稳定性,有效增加了摄影镜头组立的稳定性。通过将(d4s-d4s)/ep23*tan(semi-fov)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控制第五镜片的光通量,且通过控制第四间隔件的内径的大小可拦住外部多余光线,并改善由第五镜片产生的杂散光,提升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以提升镜头的良率。同时通过将最大视场角和第二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之间的组立需求,合理控制第四间隔件的入光侧外径与第四间隔件的入光侧内径,在保证了与第四镜片出光侧面的接触面积,又限制了进入第五镜片的光线,进而控制整个摄影镜头后端外形的尺寸,以保证摄影镜头的小型化的同时保证了系统视场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