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及望远镜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61726发布日期:2022-10-19 05:18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及望远镜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望远镜误差校正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及望远镜。


背景技术:

2.光轴,即指光学系统的轴心。双筒望远镜拥有两套光学系统,也就有两个轴心。我们在使用望远镜观察景物时,这两个轴心必须保持平行状态。这样我们才可以正常使用,才能从中体会到使用望远镜的乐趣,对于双筒望远镜而言,光轴是其重要参数之一。光轴的好坏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观察感觉。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的光轴在“发散20',汇聚10',高低5'”以内是不会影响使用的。一般正规生产厂出厂时的规格要比这严格的多。一只没有校正过光轴的望远镜,看出去一个景物会出现两个不重合影像,会使人感觉到眩晕。而一只光轴超过人眼接受范围但却不易察觉的望远镜,如果观察时间长了会使人的双眼感觉疲劳,并且长期使用会损伤视力。由此可见一支望远镜其光轴好坏的重要性;望远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零件加工精度和组装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不需要进行任何调试,就能保证两个镜筒光轴处于平行状态。所以,在组装过程中一般都会通过一道“光轴校正”工序,将两个光轴校正到平行状态。根据望远镜的结构不同,调整光轴的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螺钉调整棱镜,通过棱镜位置变化使光轴发生变化,以此来达到校正光轴的目的。另一种是在物镜部分设计有偏心结构。通过调整偏心结构使物镜中心发生变化,从而使光轴发生变化来达到光轴校正的目的。
3.而现有的应对与双筒望远镜的光轴校准方法,操作步骤较多,对于购买者来说,自己动手校准变成一件难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及望远镜,本方法中,可以将双筒望远镜放置在综合检测仪上,根据说明书附图,黑色的分划线是“综合检查仪”屏幕上的分划线,是用来检查倍率、像倾斜等指标的,黄色和绿色的图像是望远镜的左右镜筒通过仪器内部的光学系统投影在仪器屏幕上的图像,“光轴校正”就是校正这两个图像在望远镜大小目距转换过程中的重合状态,与仪器屏幕本身的黑色分划线没有任何关系,借助本方法,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对望远镜的光轴进行校准,提高工作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校准左、右视度:

:首先需确望远镜的基轴良好,无偏移和损坏的现象,然后将右视度调节环旋到调节范围的中间,也就是将视度调节刻度归零;再转动调焦手轮,使绿像最清晰;

:调整左边光学系统的机械机构,使黄像同绿像一样处于最清晰状态,之后将左边调整过的机构锁紧;s2:校准左、右光轴:

:旋转该侧的螺丝钉,调整图像的位置,调整螺丝钉较紧时松开任意一颗图像位置会改变;调整螺钉在较松时,扭紧哪颗,图像就会往哪个方向去

:双轴双筒望远镜的黄、绿两个图像在大、小目距都重合时,只是相对不动;
如果分别单独合拢两个镜筒且两像相对不动,则两像不能重合,而是黄像位于绿像的正下方,并且黄像的上边缘在蓝像的横轴上,要在望远镜为大目距时对两个图像进行调整并使图像的中心点尽可能重合,这样在转换到小目距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对方向和相对距离才会更准确;

:在大目距状态调整黄、绿两个图像的中心点尽可能重合,距离越小后面的调整越精确;

:将望远镜转换到小目距,以黄像中心点为参照,观察绿像中心点此时的相对距离和角度;

:回到大目距,首先调整绿像中心点的位置,将绿像中心点移动到“第二步中相对黄像中心点位置”的负90度位置,但是距离h不变;

:之后调整黄像去与绿像重合,回到小目距确认两个图像的变化情况;

:一般调整一次是达不到要求的,要根据上述过程反复调试,直到将光轴调整到规格范围内为止。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2中,按照不同规格的望远镜进行实际调整,达到s2中的操作效果。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目距为75mm,小目距为56mm。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望远镜本体在该规格标准下正常使用。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2中

规格标准为汇聚<6',发散<15',高低<3。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图像的四角以及中心。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和发散为绿像在右,黄像在左即为发散,也称内方向(内方);反之则为汇聚,也称外方向(外方);汇聚和发散的范围就是两图像纵轴的水平间距;高低范围为两图像横轴的垂直间距。调整完之后,要将调整螺丝钉按蓝、黄图像分别先后扭紧;扭蓝(黄)像调整螺丝时要捕捉黄(蓝)像,否则光轴会变化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集、发散和高低树脂均为参考值,图像的每一个刻度均为1'
13.一种望远镜,包括双筒望远镜本体、左镜筒和右镜筒和两侧的光学调整系统,所述系统用于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本方法中,可以将双筒望远镜放置在综合检测仪上,根据说明书附图,黑色的分划线是“综合检查仪”屏幕上的分划线,是用来检查倍率、像倾斜等指标的,黄色和绿色的图像是望远镜的左右镜筒通过仪器内部的光学系统投影在仪器屏幕上的图像,“光轴校正”就是校正这两个图像在望远镜大小目距转换过程中的重合状态,与仪器屏幕本身的黑色分划线没有任何关系,借助本方法,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对望远镜的光轴进行校准,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待测望远镜在仪器上的的光学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中s2中的

的光学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中s2中的

的光学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中s2中的

的光学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中s2中的

的光学示意图。
22.其中:1、望远镜本体;2、光学调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
25.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s1:校准左、右视度:
27.①
:首先需确望远镜的基轴良好,无偏移和损坏的现象,然后将右视度调节环旋到调节范围的中间,也就是将视度调节刻度归零;再转动调焦手轮,使绿像最清晰;
28.②
:调整左边光学系统的机械机构,使黄像同绿像一样处于最清晰状态,之后将左边调整过的机构锁紧;
29.s2:校准左、右光轴:

:旋转该侧的螺丝钉,调整图像的位置,调整螺丝钉较紧时松开任意一颗图像位置会改变;调整螺钉在较松时,扭紧哪颗,图像就会往哪个方向去;

:双轴双筒望远镜的黄、绿两个图像在大、小目距都重合时,只是相对不动;如果分别单独合拢两个镜筒且两像相对不动,则两像不能重合,而是黄像位于绿像的正下方,并且黄像的上边缘在蓝像的横轴上,要在望远镜为大目距时对两个图像进行调整并使图像的中心点尽可能重合,这样在转换到小目距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对方向和相对距离才会更准确;

:在大目距状态调整黄、绿两个图像的中心点尽可能重合,距离越小后面的调整越精确;

:将望远镜转换到小目距,以黄像中心点为参照,观察绿像中心点此时的相对距离和角度;

:回到大目距,首先调整绿像中心点的位置,将绿像中心点移动到“第二步中相对黄像中心点位置”的负90度位置,但是距离h不变;

:之后调整黄像去与绿像重合,回到小目距确认两个图像的变化情况;

:一般调整一次是达不到要求的,要根据上述过程反复调试,直到将光轴调整到规格范围内为止。
30.本方法中,可以将双筒望远镜放置在综合检测仪上,根据说明书附图,黑色的分划线是“综合检查仪”屏幕上的分划线,是用来检查倍率、像倾斜等指标的,黄色和绿色的图像是望远镜的左右镜筒通过仪器内部的光学系统投影在仪器屏幕上的图像,“光轴校正”就是校正这两个图像在望远镜大小目距转换过程中的重合状态,与仪器屏幕本身的黑色分划线没有任何关系,借助本方法,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对望远镜的光轴进行校准,提高工作效率。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中,按照不同规格的望远镜进行实际调整,达到s2中的操作效果。
32.在其他实施例中,大目距为75mm,小目距为56mm。
33.在其他实施例中,望远镜本体在该规格标准下正常使用。
34.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中

规格标准为汇聚<6',发散<15',高低<3。
35.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位置为图像的四角以及中心。
36.在其他实施例中,汇和发散为绿像在右,黄像在左即为发散,也称内方向(内方);反之则为汇聚,也称外方向(外方);汇聚和发散的范围就是两图像纵轴的水平间距;高低范围为两图像横轴的垂直间距。调整完之后,要将调整螺丝钉按蓝、黄图像分别先后扭紧;扭蓝(黄)像调整螺丝时要捕捉黄(蓝)像,否则光轴会变化
37.在其他实施例中,汇集、发散和高低树脂均为参考值,图像的每一个刻度均为1'
38.一种望远镜,包括双筒望远镜本体1、左镜筒和右镜筒和两侧的光学调整结构2,系统用于一种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方法。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