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7341发布日期:2022-11-03 07:3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头戴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以及混合现实头戴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通常包括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的主机以及用于将主机佩戴于用户头部的佩戴部。佩戴眼镜的用户和不佩戴眼镜的用户对主机和佩戴部之间的前后距离的要求不一致,在佩戴头戴显示设备后,对于不佩戴眼镜的用户而言,脸部与主机的橡胶或海绵等制品紧密贴合,观看体验会更佳;对于佩戴眼镜的用户而言,需要主机和佩戴部之间留出供眼镜容置的空间,且用户佩戴的眼镜不同,对于主机和佩戴部之间的空间的要求也不一致。然而,现有技术中,主机和佩戴部的前后距离调节的灵活性很低,导致头戴显示设备的适用性差,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旨在旨在提升主机和佩戴部的前后距离调节的灵活性,以提升头戴显示设备的适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头戴显示设备,包括:
5.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调节槽;
6.连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槽;
7.佩戴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主机挂接于所述佩戴部,并使所述主机和所述佩戴部之间的前后距离可调;以及
8.锁紧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具有锁紧位和解锁位,于所述锁紧位,所述锁紧件限位配合于所述连接件,以限制所述连接件于所述调节槽内活动,于所述解锁位,所述锁紧件脱离于所述连接件。
9.可选地,所述锁紧件和所述连接件的一者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卡槽,另一者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卡凸,一所述限位卡凸能对应插入一所述限位卡槽;所述锁紧件转动,能使所述限位卡凸沿所述限位卡槽的槽深方向相对所述限位卡槽运动,以使所述限位卡凸插入所述限位卡槽,从而使所述锁紧件到达所述锁紧位,或使所述限位卡凸脱离于所述限位卡槽,从而使所述锁紧件到达所述解锁位。
10.可选地,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具有显露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紧件转动。
11.可选地,所述锁紧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紧件具有分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卡凸,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卡凸沿所述限位卡槽的槽深方向运动。
12.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于所述连接件的背离所述锁紧件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壳体外,
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相对两侧,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于所述锁紧件的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驱动件于所述壳体内抵接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
13.可选地,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锁紧件之间,以使所述锁紧件具有维持在所述锁紧位的趋势。
14.可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簧体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簧体部的相对侧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壳体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簧体部套接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扭臂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扭臂连接于所述锁紧件。
15.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扭臂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扭臂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抵接于所述锁紧件。
16.可选地,所述扭簧包括两个所述簧体部,两个所述簧体部的相邻端通过一所述第一扭臂连接,两个所述簧体部的相背端各连接有一所述第二扭臂。
17.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滑轨,所述滑轨形成有所述调节槽。
18.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壳本体内的支架和固定板,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本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设置有朝背离所述壳本体的周壁的方向凸设的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靠近所述壳本体的周壁的一侧。
19.可选地,所述滑轨的材质为pom材质。
20.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止位部,所述连接件在相对所述调节槽朝前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止位部抵止于所述滑轨。
21.可选地,所述滑轨设置有第二止位部,以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调节槽朝后运动时供所述连接件抵止。
22.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的连接段,当所述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止位部时,所述第一止位部凸设于所述连接段的后端。
2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连接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与所述连接段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柱相连接,当所述滑轨设置有第二止位部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柱抵止于所述第二止位部。
24.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驱使连接件在调节槽内滑动不同的距离,可以灵活地调整主机和佩戴部之间的前后距离,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主机和佩戴部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如此,能够使得本发明的头戴显示设备的适用性更强,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而言,用户驱使锁紧件转动至解锁位,连接件即可在调节槽内滑动,用户即可调节主机和佩戴部之间的前后距离,当用户将主机调节至合适位置,通过驱使锁紧件转动至锁紧位,即可将连接件锁紧于调节槽内,以使主机能够稳定地处于该位置,从而保障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主机500装饰件101调节槽510连接柱110壳本体600锁紧件120滑轨601限位卡凸121第二止位部621第一端130支架622第二端140固定板623第二容置槽141连接凸部624第一转轴180连接轴700驱动件190第一容置槽800弹性件200佩戴部810扭簧300连接件811簧体部303第一止位部812第一扭臂304限位卡槽813第二扭臂310连接段900传动件320主体段910第二转轴
3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本发明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4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头戴显示设备,包括:
41.主机1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调节槽101;
42.连接件300,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槽101;
43.佩戴部200,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00,以使所述主机100挂接于所述佩戴部200,并使所述主机100和所述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可调;以及
44.锁紧件60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具有锁紧位和解锁位,于所述锁紧位,所述锁紧件600限位配合于所述连接件300,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00于所述调节槽101内活动,于所述解锁位,所述锁紧件600脱离于所述连接件300。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方向描述(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均以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的状态为参考。
46.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驱使连接件300在调节槽101内滑动不同的距离,可以灵活地调整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主机100和佩戴部200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如此,能够使得本发明的头戴显示设备的适用性更强,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而言,用户驱使锁紧件600转动至解锁位,连接件300即可在调节槽101内滑动,用户即可调节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当用户将主机100调节至合适位置,通过驱使锁紧件600转动至锁紧位,即可将连接件300锁紧于调节槽101内,以使主机100能够稳定地处于该位置,从而保障用户的观看体验。
4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110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壳本体110的内侧的滑轨120,所述滑轨120凹设有所述调节槽101。如此,可以通过将滑轨120和壳本体110设置为不同的材质,以使滑轨120设置的调节槽101能够供连接件300平滑连接,而使连接件300能够顺畅地于调节槽101内滑动,并使壳本体110能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而能有效抵御外界的冲击,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不失一般性,滑轨120的材质为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树脂)材质,pom的刚性好,具有耐疲劳、耐蠕变、耐磨、耐热、耐冲击等优良的性能,且摩擦系数小,自润滑性好,能够可靠地供连接件300平滑连接,如此,用户前后拉动主机100时,能够更省力地调节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壳本体110既作为外部结构件,又在其内侧构造形成有调节槽101,此时,可通过对调节槽101的槽壁面做光滑处理,以供连接件300平滑连接。
48.具体而言,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壳本体110内的支架130和固定板140,所述支架130固定连接于所述壳本体110,所述固定板140与所述壳本体110的周壁间隔且相对设
置,所述固定板140设置有朝背离所述壳本体110的周壁的方向凸设的连接凸部141,所述连接凸部14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30,所述滑轨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40的靠近所述壳本体110的周壁的一侧。进一步地,固定板140还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壳本体110的周壁凸设的螺柱连接,使得固定板140在不同的位置连接于壳本体110和支架13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固定板140和壳本体110的连接处和连接凸部141与支架130的连接处能够在不同方向提供支撑力,如此,滑轨120能够通过固定板140稳定地固定连接于壳本体110及支架130,而能可靠地供连接件300平滑连接。不失一般性,固定板140设置为金属件,固定板140的两侧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有两滑轨120,两滑轨120间隔设置,且其上的调节槽101相向开口,连接件3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两滑轨120的调节槽101,以提升连接件300与调节槽101滑动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滑轨120直接连接于壳本体110。
4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300设置有第一止位部303,所述连接件300在相对所述调节槽101朝前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止位部303抵止于所述滑轨120;如图4所示所述滑轨120设置有第二止位部121,以在所述连接件300相对所述调节槽101朝后运动时供所述连接件300抵止。可以理解,当连接件300的第一止位部303抵接于滑轨120时,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达到最小,当滑轨120的第二止位部121与连接件300相抵接时,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达到最大。通过设置第一止位部303,限制主机100相对佩戴部200的最近点,能够避免主机100和佩戴部200磕碰,通过设置第二止位部121,限制主机100相对佩戴部200的最远点,能够避免连接件300脱出调节槽101,由此保障本发明的头戴显示设备调节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的可靠性,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位部303也可以设置于滑轨120或者壳本体110,第二止位部121也可以设置于连接件300或壳本体110。
5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300包括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101的连接段310,所述第一止位部303凸设于所述连接段310的后端,所述连接件300还连接有装饰件500,所述装饰件500与所述连接段310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柱510相连接,所述连接件300通过所述连接柱510抵止于所述第二止位部121。如此,第一止位部303和第二止位部121能够限制主机100相对佩戴部200前后运动的行程,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51.具体而言,连接件300还包括用于转动连接于固定件的主体段320,主体段320和连接段310呈l型连接,装饰件500叠设于主体段320的外侧,并与连接段310间隔设置,可以遮盖设置于连接段310和主体段320的连接处的第一止位部303,提升头戴显示设备的外观美观度。不失一般性,主体段320的宽度较连接段310的宽度更宽,从而在连接段310和主体段320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即作为第一止位部303。装饰件500和连接段310之间的间隔用于避让滑轨120,滑轨120与壳本体110间隔设置,装饰件500位于滑轨120和壳本体110之间的间隙,连接柱510成型于装饰件500,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段310连接,连接柱510位于两滑轨120之间,不会阻碍连接段310于调节槽101滑动,直至连接柱510抵接于两滑轨120相向凸设的第二止位部121。
5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锁紧件600和所述连接件300的一者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卡槽304,另一者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卡凸601,一所述限位卡凸601能对应插入一所述限位卡槽304;所述锁紧件600转动,能使所述限位卡凸
601沿所述限位卡槽304的槽深方向相对所述限位卡槽304运动,以使所述限位卡凸601插入所述限位卡槽304,从而使所述锁紧件600到达所述锁紧位,或使所述限位卡凸601脱离于所述限位卡槽304,从而使所述锁紧件600到达所述解锁位。如此,通过驱使锁紧件600在锁紧位和解锁位之间转动,以使限位卡凸601和限位卡槽304在限位卡槽304的槽深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能够改变限位卡凸601和限位卡槽304的配合关系。限位卡凸601插入限位卡槽304后,连接件300被锁紧,而被限制于调节槽101内滑动,限位卡凸601脱离限位卡槽304后,连接件300即被解锁,而能沿调节槽101前后滑动。由于多个限位卡槽304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当连接件300相对壳体运动至不同的位置,都能有对应的限位卡槽304供限位卡凸601插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卡槽304的分布方向也可以与前后方向之间呈锐角。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驱动件700,所述驱动件700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具有显露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所述驱动件700用于驱动所述锁紧件600转动。具体而言,驱动件700活动连接于壳本体110,并具有显露于壳本体110的部分,如此,用户可以作用于驱动件700外露的部分,带动锁紧件600在锁紧位和解锁位之间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锁紧件600自身具有显露于壳体外的部分,以供用户驱动。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弹性件800,所述弹性件800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锁紧件600之间,以使所述锁紧件600具有维持在所述锁紧位的趋势。如此,在不受到外力作用下,锁紧件600能够稳定维持在锁紧位,使得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保持不变,用户作用于驱动件700,则可驱使弹性件800发生形变,带动锁紧件600运动至解锁位。另外,在用户调节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时,先驱使锁紧件600运动至解锁位,当主机100和佩戴部200之间的前后距离调节到位后,用户可以撤去驱动件700上施加的外力,锁紧件600能够在弹性件800的作用下回复至锁紧位,而能方便快捷地将连接件300锁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驱动件700设置有卡扣结构,壳本体110对应设置有卡槽,当锁紧件600运动至锁紧位,驱动件700的卡扣结构对应卡入卡槽内,即可可靠锁紧连接件300,用户施力于驱动件700,能使卡扣结构自卡槽内退出,以实现连接件300的解锁。
5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件800设置为扭簧810,所述扭簧810包括簧体部81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簧体部811的相对侧的第一扭臂812和第二扭臂813,所述壳体设置有连接轴180,所述簧体部811套接于所述连接轴180,所述第一扭臂812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扭臂813连接于所述锁紧件600。不失一般性,所述扭簧810包括两个所述簧体部811,两个所述簧体部811的相邻端通过一所述第一扭臂812连接,两个所述簧体部811的相背端各连接有一所述第二扭臂813,以保障第一扭臂812和壳体之间以及第二扭臂813和锁紧件600之间具备足够的作用力。如此,在锁紧件600自锁紧位相对壳体转动至解锁位的过程中,能通过作用于第一扭臂812和第二扭臂813,以使扭簧810发生弹性形变,当锁紧件600处于解锁位,施加于驱动件700上的外力被撤去,扭簧810的弹性势能释放,即可通过第二扭臂813作用于锁紧件600,以带动锁紧件600回复至锁紧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800也可以设置为弹片、弹簧、弹性橡胶件或弹性硅胶件等。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90,所述锁紧件600设置有第二容置槽623,所述第一扭臂812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90,所
述第二扭臂813于所述第二容置槽623内抵接于所述锁紧件600。具体而言,第一容置槽190设置于支架130,连接轴180、第一容置槽190和扭簧810均位于锁紧件600的背离连接件300的一侧,第二容置槽623设置于锁紧件600的背离连接件300的一侧,如此,扭簧810的第一扭臂812和第二扭臂813能够分别稳定地作用于支架130和锁紧件600,以保障锁紧件600能在扭簧810的作用下自然维持在锁紧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扭臂812通过嵌接的方式连接于壳体,第二扭臂813通过嵌接的方式连接于锁紧件600。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锁紧件600通过第一转轴62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紧件600具有分设于所述第一转轴624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所述第一端621设置有所述限位卡凸601,所述驱动件700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622,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600绕所述第一转轴624转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卡凸601沿所述限位卡槽304的槽深方向运动。具体而言,锁紧件600位于连接件300的背离装饰件500的一侧,连接件300上的限位卡槽304和锁紧件600的限位卡凸601相对设置,如此,当锁紧件600处于锁紧位时,可以通过驱动件700对锁紧件600的第二端62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即可带动锁紧件600的第一端621下行,以使锁紧件600的第一端621朝背离连接件3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卡凸601脱离于限位卡槽304,锁紧件600也即到达解锁位,此后,若撤去施加于驱动件700的外力,在扭簧810的作用下,锁紧件600的第一端621能够上行,直至限位卡凸601插入限位卡槽304,锁紧件600即回复至锁紧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锁紧件6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部,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卡凸601,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壳体,并固定连接于驱动件700,如此,通过旋转驱动件700,也可带动锁紧件600相对壳体转动。
5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件700于所述连接件300的背离所述锁紧件600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传动件900,所述传动件900通过第二转轴91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件900的两端分设于所述第二转轴910的相对两侧,所述传动件900的一端于所述锁紧件600的背离所述连接件300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端622,所述驱动件700于所述壳体内抵接于所述传动件900的另一端。如此,用户向下按动驱动件700,即可通过传动件900对第二端62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由此带动锁紧件600运动至解锁位,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有利于提升用户解锁连接件300的操作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驱动件700设置于锁紧件600的背离连接件300的一侧,并显露于壳本体110的下侧,驱动件700直接抵接于锁紧件600的第二端622,如此,通过按压驱动件700,也可以带动锁紧件600运动至解锁位。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