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98719发布日期:2022-09-21 0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发射组件(10),被配置为发出沿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第一激光;光接收组件(20),被配置为接收沿第二光学轴线(l2)传播的第二激光,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与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平行;以及双通道光学元件(30),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间隔开的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所述第一表面(32)与所述第二表面(34)平行,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32)和所述第二表面(34)之间限定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所述第一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一表面(32),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输并且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与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平行;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第二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二表面(34),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接收通道传输并且沿着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以使得经由所述光接收组件(20)接收所述第二激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所述第一表面(32)包括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3),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所述第二表面(34)包括第三区域(35)和第四区域(37);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沿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光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而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播而透过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以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并且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处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在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处被反射,经反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第四区域(37)处被二次反射回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二区域(33),并且透过所述第一表面(32)而沿着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被布置为允许所述第一激光透过而进入到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阻止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的所述第二激光透过而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四区域(37)包括全反射膜,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四区域(37)的所述第二激光被全反射;和/或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二区域(33)包括增透膜,以增强所述第二激光透过所述第二区域(33)的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的波长范围在细波分复用波段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
(30)被安装成使得所述第一表面(32)和所述第二表面(34)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呈76.5
±1°
倾斜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壳(40),所述管壳(40)包括器件侧和与所述器件侧相反的接头侧,所述光发射组件(10)和所述光接收组件(20)在所述器件侧附近被并排布置在所述管壳(40)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40)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金属壳(42)和陶瓷体(44),所述金属壳(42)在所述接头侧包括适于接纳所述陶瓷体(44)的开口,所述陶瓷体(44)包括:第一匹配部(442),具有所述金属壳(42)的所述开口匹配的轮廓,以与所述金属壳(42)一起限定腔体;中间电路层(444),包括导电层;以及第二匹配部(446),包括接地导电层,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中间电路层并且在所述腔体中突出地延伸,其中所述中间电路层包括贯通所述中间电路层延伸的多个通孔(445),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填充导电材料以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匹配部中接地导电层电(448)连接而形成电磁屏蔽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部还包括支撑台(449)和相对于所述支撑台具有降低高度的缺口部(443),所述支撑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光接收组件(20)的至少部分器件,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至少部分器件被布置在所述缺口部处,所述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缺口部的高度差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和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处于同一水平面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组件(2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光路下游的滤光器(29)和布置在所述滤光器(29)的光路下游的聚焦透镜(27),其中所述滤光器(29)和所述聚焦透镜(27)中的至少一个的安装位置经由有源耦合的方式而被确定。11.一种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100)的光路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发射光耦合光路,来自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的光发射组件(10)的沿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第一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的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第一表面(32),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传输并且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与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平行;以及提供第二接收光耦合光路,来自光纤的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第二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第二表面(34),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传输并且沿着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以使得经由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的光接收组件(20)接收所述第二激光,其中所述第一表面(32)和所述第二表面(34)沿着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与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平行。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路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2)包括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3),所述第二表面(34)包括第三区域(35)和第四区域(37);
在所述第一发射光耦合光路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沿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光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而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传播并且透过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而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在所述第二接收光耦合光路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处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在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处被反射,经反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第四区域(37)处被二次反射回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二区域(33),并且透过所述第一表面(32)而沿着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31)处提供滤光片(51),以允许在所述第一发射光耦合光路中所述第一激光透过所述滤光片而进入到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第二接收光耦合光路中阻止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的所述第二激光透过而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四区域(37)处提供全反射膜(57),以使得在所述第二接收光耦合光路中入射到所述第四区域(37)的所述第二激光被全反射;和/或在所述第二区域(33)处提供增透膜(53),以使得在所述第二接收光耦合光路中增强所述第二激光透过所述第二区域(33)的能力。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包括:光发射组件(10)、光接收组件(20)和双通道光学元件(30)。双通道光学元件(30)包括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光发射组件(10)的第一激光以13.5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文 兴孝林 崔晓磊 赵忠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6
技术公布日:2022/9/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