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8766发布日期:2023-05-19 20:5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构件、显影构件、中间转印体、1次转印部件及2次转印部件,其中,具备刷子作为与中间转印体及2次转印部件靠近地设置的色调剂去除构件,将具备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刷子的前端力设为fb(ibt)且将具备在2次转印部件上的刷子的前端力设为fb(bt)时,满足fb(ibt)>fb(bt)的关系。

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体,其中,与在清洁刮刀按压滑接于弹性层的按压滑接点处,清洁刮刀的接触面相对于与弹性层的母线垂直的垂直线所成的角度θ相比,通过按压滑接使弹性层弹性变形而从按压滑接点向弹性层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形成的立起形状相对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α更大。

3、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定影带,其具有耐热性树脂制的基层、配置于基层上的耐热性的弹性材料制的中间层及配置于中间层上的氟树脂制的表层,其中,在表层的表面上配置有周期性地形成的复数个凸部,复数个凸部满足式(1)0.3≤a≤5.0及式(2)1.5≤b/a≤5.0。式(1)中,a为相邻的两个凸部的顶点间距离(μm),b为顶点的高度(μm)。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91554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4392号公报

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0707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图像形成装置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2、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式。

3、<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4、感光体;

5、充电构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6、静电图像形成构件,在已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

7、显影构件,容纳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且对使用所述显影剂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8、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9、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10、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11、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12、<2>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13、所述动摩擦系数μ为0.11以上且0.20以下。

14、<3>根据<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15、所述环形带具有导电性弹性层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

16、<4>根据<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17、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3.4μm以下。

18、<5>根据<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19、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为0.1μm以上且2.6μm以下。

20、<6>根据<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21、关于所述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jis 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ry为3.4μm以下且比ry/sm为0.08以下。

22、<7>根据<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23、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氯丁橡胶及环氧氯丙烷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炭黑。

24、<8>根据<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25、所述表面层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含氟树脂粒子。

26、<9>根据<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27、所述表面层的表面中所述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为80%以上。

28、<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29、所述清洁刮刀具有:弹性部件,由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及四面体非晶碳层,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表面的与所述环形带接触的接触部。

30、<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31、所述转印构件具备:

32、中间转印体;

33、一次转印构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及

34、二次转印构件,具有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对置的所述环形带,且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35、<12>一种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其具备:

36、转印构件,具有环形带,且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及

37、清洁构件,具有与所述环形带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用所述清洁刮刀清洁所述环形带的表面,

38、所述环形带与所述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10以上且0.25以下,

39、所述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通过风压为23kpa以下的风力而飞散的外周面。

40、<13>根据<12>所述的转印单元,其为二次转印单元。

41、发明效果

42、根据<1>、<3>、<7>或<11>,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图像形成装置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3、根据<2>,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1或超过0.2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4、根据<4>,可提供与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超过3.4μm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5、根据<5>,可提供与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y超过2.6μm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6、根据<6>,可提供与关于环形带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外周面的最大高度ry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ry超过3.4μm或比ry/sm超过0.08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7、根据<8>,可提供与在环形带的表面层中不含有含氟树脂粒子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8、根据<9>,可提供与在环形带的表面层的表面中含氟树脂粒子的面积比例小于8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49、根据<10>,可提供与清洁刮刀在与环形带的接触部不具有四面体非晶碳层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

50、根据<12>或<13>,可提供与环形带与清洁刮刀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小于0.10或超过0.25的转印单元或环形带具有在温度22℃且相对湿度55%下不带电色调剂的飞散中需要风压超过23kpa的风力的外周面的转印单元相比,长期不易发生记录媒体的色调剂污染的转印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