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8457发布日期:2022-12-07 01:1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科研仪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
3.常规光学显微镜由主机和众多配件组成,分光棱镜通常在双目头内,如果是需要数码成像,采用三目头,分光棱镜在三目头内,数码成像模组叠加安装于三目头上,在使用时,需要在主机上安装双目头或三目头及数码成像模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再调试,导致整个装配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进行装配,本技术提供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位于安装壳上的盖体,所述安装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包括顶壳、中壳和底壳,所述中壳上设置有载物台,所述顶壳朝向载物台的面上转动设置有物镜座,所述物镜座上设置有多个物镜,所述壳体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顶壳的内壁上且位于盖体内固定设置有座体,所述座体上且位于远离外壳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固定设置有目镜,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物镜内的物像同时输送至目镜和显示屏内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同时开设在座体和顶壳上的成像通道,所述成像通道的一端与物镜座相对,所述座体上且位于成像通道的另一端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分光棱镜,所述座体上且位于分光棱镜上方可拆卸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背离分光棱镜的面上设置有成像装置,所述分光棱镜用于将物像折射至目镜和成像装置内,所述成像装置用于对图像处理并显示在显示器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送装置可将物像同时输送至目镜和显示屏内,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可以更为清楚的观察到物像,提高了对物像的查看效果;物像通过分光棱镜可被折射在目镜和成像装置内,使得图像同时显示在目镜和显示屏上,采用分光棱镜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物像的折射效果;分光棱镜定位在座体上,整体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偏差,因此不用再进行调试校正,使得整个安装过程较为便捷。
8.可选的,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用于供目镜伸出至盖体外的连接孔,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在不需要使用目镜时将连接孔封闭的封闭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目镜时,将连接环带动目镜从座体上取下,从而减小了整个显微镜的空间占用,便于对整个显微镜进行运输,封闭件可将连接孔封闭,从而防止运输时灰尘进入至壳体内对输送装置等部件造成影响。
10.可选的,所述座体上沿座体的周向位置穿设且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柱,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用于将安装环可拆卸连接在多个立柱上的连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连接件的设置可带动安装环可拆卸连接在立柱上,从而便于对壳体内的处理装置进行更换。
12.可选的,所述安装环上且位于每个立柱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远离安装环中心的端部贯穿所述安装环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螺栓,多个所述连接螺栓与多个连接口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口且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立柱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螺栓移入至连接口内,带动连接螺栓插接且螺纹连接在立柱内,从而使得连接螺栓将安装环固定至立柱上,采用连接螺栓的设置其固定方式较为简便,并且提高了将安装环固定在多个立柱上的牢固性。
14.可选的,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环上的光路连接筒、设置在光路连接筒上的齐焦调节筒、设置在齐焦调节筒上的中心调节筒和设置在中心调节筒上的数码成像模组,所述光路连接筒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分光镜片折射的图像输送至数码成像模组的感光面上的镜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光棱镜折射后的物像可沿着镜片通过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被折射在数码成像模组上,从而获得数码成像。
16.可选的,所述齐焦调节筒套设且螺纹连接在光路连接筒上,所述齐焦调节筒上设置有用于将齐焦调节筒固定至任意转动后位置的锁定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齐焦调节筒螺纹连接在光路连接筒上,通过带动齐焦调节筒位于光路连接筒上旋转,便于对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和数码成像模组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缩小整个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和数码成像模组的高度降低了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整体高度,使得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定,并且可使得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外观更加协调。
18.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穿设且螺纹连接在齐焦调节筒上的多个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的杆部用于与光路连接筒的外壁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螺栓将齐焦调节筒固定至升降后的位置,防止在使用数码夜景显微镜时导致齐焦调节筒位于光路连接筒上转动,提高了对齐焦调节筒的固定效果。
20.可选的,所述中心调节筒的外径小于齐焦调节筒的内径,所述中心调节筒位于齐焦调节筒内,所述齐焦调节筒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中心调节筒位于齐焦调节筒内的水平位置的调节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可带动中心调节筒调节其位于齐焦调节筒内的水平位置,从而使得多个镜片折射后的图像可成像在数码成像模组的中心位置处,间接提高了数码成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22.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穿设且固定连接在齐焦调节筒上的多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用于与中心调节筒的外壁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调节螺栓位于齐焦调节筒上拧动,使得多个调节螺栓的杆部抵接至中心调节筒上,从而实现对中心调节筒位置的固定,采用多个调节螺
栓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中心调节筒的位置固定效果。
24.可选的,所述中心调节筒的外壁上环向开设有用于供调节螺栓的杆部移入的限位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栓的杆部位于限位槽内,可阻止中心调节筒位于齐焦调节筒内沿竖直方向移动,间接提高了多个调节螺栓对齐焦调节筒的调节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输送装置可将物像同时输送至目镜和显示屏内,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可以更为清楚的观察到物像,提高了对物像的查看效果;当不需要使用目镜时,将连接环带动目镜位于座体上取下,从而减小了整个显微镜的空间占用,便于对整个显微镜进行运输,封闭件可将连接孔封闭,从而防止运输时灰尘进入至壳体内对输送装置等部件造成影响;2.分光棱镜折射后的物像可沿着镜片通过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被折射在数码成像模组上,从而获得数码成像,将齐焦调节筒螺纹连接在光路连接筒上,通过带动齐焦调节筒位于光路连接筒上旋转,便于对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和数码成像模组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缩小整个齐焦调节筒、中心调节筒和数码成像模组的高度降低了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整体高度,使得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定,并且可使得整个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外观更加协调。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座体、立柱和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卡接块和插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卡接框和插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一侧连接盖且用于展示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一侧连接盖且用于展示封闭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光路方向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安装壳;111、外壳、112、内壳;113、顶壳;114、中壳;115、底壳;12、盖体;121、连接盖;122、固定座;123、连接槽;124、连接条;125、卡接块;126、卡接框;13、插条;131、插槽;132、弹性板;133、抵接块;134、定位孔;14、载物台;141、物镜座;15、座体;151、连接环;152、目镜;153、连接孔;154、柱体;16、板体;161、抵接板;162、封闭板;17、显示屏;171、成像通道;172、分光棱镜;173、安装环;174、成像装置;175、第一折射棱镜;176、第二折射棱镜;177、接受面;178、第一折射面;179、反射面;180、第二折射面;19、立柱;191、连接口;192、光路连接筒;193、齐焦调节筒;194、中心调节筒;195、数码成像模组;196、镜片;197、锁定螺栓;198、调节螺栓;19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参照图1,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安装壳11和位于安装壳11上的盖体12,安装壳
11包括内壳112和外壳111,内壳112包括顶壳113、中壳114和底壳115,为了将盖体12拼接至顶壳113上,在顶壳113的顶壁上沿顶壳113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插条13,盖体12朝向顶壳113的面上沿盖体12的周向位置环向开设有用于供插条13插入的插槽131(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31开设在盖体12的内壁边缘上,插槽131的横截面呈“l”形,插条13与“l”形的插槽131配合设置。
31.结合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盖体12安装在安装壳11上的安装效果,在盖体12的内壁上环向设置有多个弹性板132,弹性板132固定设置在盖体12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盖体12的两侧,弹性板132垂直于盖体12的内侧壁,每个弹性板13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壳11内壁抵接的抵接块133,抵接块133设置为弹性板132背离盖体12顶壁的面上,顶壳11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弹性板132穿过的定位孔134;当将盖体12朝向安装壳11移动时,盖体12可带动弹性板132移入至定位孔134内,使得抵接块133抵抗弹性板132的弹力抵接至安装壳11的内侧壁上,提高了盖体12安装至安装壳11上的安装效果。
32.结合图3和图4,盖体12包括两个相互拼接而成的连接盖121,两个连接盖12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个连接盖121固定至一起的固定件,在本实施例中,将固定件包括固定座122和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22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盖121的内壁上,固定螺栓用于穿设在另一个连接盖121上且用于同时插接且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22内,固定座122和固定螺栓共设置有两组。
33.结合图3和图4,其中一个连接盖121上沿连接盖121边缘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123,另一个连接盖121上沿连接盖121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插接至连接槽123内的连接条12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23开设在连接盖121的内壁边缘上,连接槽123的横截面呈“l”形设置,连接条124与“l”形的连接槽123配合设置。
34.结合图3和图4,为了防止盖体12在安装至安装壳11上后带动连接条124位于连接槽123内脱离,在其中一个连接盖121的内壁上且位于连接槽123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接块125,另一个连接盖121的连接条12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在连接条124插接至连接槽123内后供卡接块125移入的卡接框12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带动卡接块125卡接至卡接框126内,将卡接块125的横街面设置为三角形,当卡接框126朝向卡接块125移动时,卡接框126可位于三角形的卡接块125的斜面上移动,从而卡接块125移入至卡接框126内。
35.结合图1和图5,中壳114上设置有载物台14,顶壳113朝向载物台14的面上转动设置有物镜座141,物镜座141上设置有多个物镜,顶壳113的内壁上且位于盖体12内固定设置有座体15,座体15上且位于远离外壳111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环151,连接环151倾斜设置在座体15上,连接环151上固定设置有目镜152,盖体12上开设有用于供目镜152伸出至盖体12外的连接孔153,连接孔153包括分别开设在两个连接盖121上的安装孔。
36.结合图5和图6,座体15上且位于连接环151的两侧朝向连接环151延伸设置有柱体154,柱体154远离顶壳113的面与倾斜设置的连接环151平行,连接环151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环151可拆卸连接在两侧柱体154上的安装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包括穿设在连接环151上且位于两侧柱体154所在位置的安装螺栓(图中未示出),安装螺栓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柱体154内,使得连接环151带动目镜152可拆卸连接在柱体154上。
37.如图6所示,盖体12上设置有用于在不需要使用目镜152时将连接孔153封闭的封闭件,封闭件包括板体16,板体16上沿板体16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柱体154抵接的
抵接板161,板体16上设置有用于在两个连接盖121拼接至一起时将连接孔153封闭的封闭板162;将板体16带动抵接板161抵接至柱体154上,此时将两个连接盖121相互拼接至一起,连接盖121可带动安装孔朝向封闭板162移动,从而使得封闭板162将连接孔153封闭,防止不需要使用目镜152时导致部分灰尘进入至壳体内。
38.结合图1和图2,壳体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显示屏17,座体15上设置有用于将物镜内的物像同时输送至目镜152和显示屏17内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同时开设在座体15和顶壳113上的成像通道171,成像通道171的一端与物镜座141相对。
39.结合图5和图6,座体15上且位于成像通道171的另一端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分光棱镜172,座体15上且位于分光棱镜172上方可拆卸连接有安装环173,安装环173背离分光棱镜172的面上设置有成像装置174,分光棱镜172用于将物像折射至目镜152和成像装置174内,成像装置174用于对图像处理并显示在显示器上。
40.结合图6和图7,分光棱镜172包括第一折射棱镜175和与第一折射棱镜175拼接而成的第二折射棱镜176,第二折射棱镜176位于第一折射棱镜175上方,第一折射棱镜175朝向成像通道171的面设置为与安装环173平行的接受面177,第一折射棱镜175朝向连接环151的面设置为与连接环151平行的第一折射面178,第一折射棱镜175和第二折射棱镜176相对的面均设置为与连接环151垂直的反射面179,第二折射棱镜176朝向安装环173的面设置为与安装环173平行的第二折射面180;当物像通过物镜投射至接受面177上时,光路可通过接受面177进入至第一折射棱镜175内,此时光路分为两路,一路沿着第一折射棱镜175的反射面179反射至第一折射面178上,通过目镜152被接受,另一路直接穿过反射面179投射至第二折射面180上,从而被成像装置174接受,实现了光路对目镜152和成像装置174的同时折射。
41.结合图5和图6,座体15上沿座体15的周向位置穿设且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柱19,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9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立柱19位于座体15的两侧,剩余一个立柱19位于卡紧外壳111的位置,安装环173上设置有用于将安装环173可拆卸连接在多个立柱19上的连接件;安装环173上且位于每个立柱19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连接口191,连接口191远离安装环173中心的端部贯穿安装环173设置,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螺栓(图中未示出),多个连接螺栓与多个连接口191呈一一对应设置,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口191且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立柱19内,使得安装环173被固定在分光棱镜172上方。
42.结合图6和图8,成像装置174包括设置在安装环173上的光路连接筒192、设置在光路连接筒192上的齐焦调节筒193、设置在齐焦调节筒193上的中心调节筒194和设置在中心调节筒194上的数码成像模组195,光路连接筒192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分光棱镜172折射的图像输送至数码成像模组195的感光面上的镜片196;光路连接筒192与安装环173呈一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镜片196设置有三个,数码成像模组195与中心调节筒194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43.如图8所示,齐焦调节筒193套设且螺纹连接在光路连接筒192上,齐焦调节筒193上设置有用于将齐焦调节筒193固定至任意转动后位置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穿设且螺纹连接在齐焦调节筒193上的多个锁定螺栓197,锁定螺栓197的杆部用于与光路连接筒192的外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锁定螺栓197设置有三个,三个锁定螺栓197沿齐焦调节筒193的周向位置均匀分布。
44.如图8所示,中心调节筒194的外径小于齐焦调节筒193的内径,中心调节筒194位于齐焦调节筒193内,齐焦调节筒19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中心调节筒194位于齐焦调节筒193内的水平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包括穿设且固定连接在齐焦调节筒193上的多个调节螺栓198,调节螺栓198的杆部用于与中心调节筒194的外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栓198共设置有三个,三个调节螺栓198沿齐焦调节筒193的周向位置均匀分布,中心调节筒194的外壁上环向开设有用于供调节螺栓198的杆部移入的限位槽199。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影像装置结构的实施原理为:物像通过物镜投射至分光棱镜172上,分管棱镜可将物像同时折射在目镜152和成像装置174内,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更为清楚的对物像进行观察,将目镜152通过连接环151可拆卸连接在座体15上,在不需要使用目镜152时,可将目镜152取下,将板体16带动封闭板162将连接孔153封闭,从而防止部分灰尘进入至壳体内对壳体内的分光棱镜172等设备造成影响。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