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1680发布日期:2023-01-12 23: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原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3.其中,背光模组主要靠光源提供光线。依据光源的分布位置不同,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连接器电连接导电件和基板。目前,连接器无法薄型化,连接器的厚度一般在6mm。连接器远离导电件的一侧经常会凸出基板2mm。贴附反射片时,反射片经常会在连接器凸出的位置处发生鼓起现象,容易导致显示装置出现暗影现象。而且,连接器的成本较高,且需要人工进行插接组装,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连接器电连接导电件和基板存在的反射片鼓起、显示装置产生暗影、连接器成本高、人工组装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基板,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发光二极管,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于所述基板;导电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导线,其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基板,其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导电件;以及反射片,设置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覆盖所述导线。
6.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具有通孔;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且延伸至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7.进一步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导线的宽度范围为3mm-5mm。
8.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导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离。
9.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且部分位于所述导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0.2mm。
11.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件之间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异方性导电膜或焊锡层。
12.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结构,覆盖所述导线、所述导电层以及所述导电件的侧面。
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组。
14.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以及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15.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导线电连接导电件和基板,导线的厚度小于0.2mm,可以极大的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凸出基板导致反射片鼓起的现象,改善显示装置的暗影现象。利用导线替换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可以降低连接器成本,避免人工组装连接器导致的组装效率低、组装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0、显示装置;
21.1、背光模组;2、阵列基板;
22.3、彩膜基板;4、液晶层;
23.5、第一偏光片;6、第二偏光片;
24.7、盖板;
25.101、基板;102、发光二极管;
26.103、导电件;104、导线;
27.105、反射片;106、第一绝缘层;
28.107、第二绝缘层;108、导电层;
29.109、封装结构;120、光学膜片
30.1011、第一表面;101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使得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2.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
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阵列基板2、彩膜基板3以及液晶层4。
36.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包括:基板101、多个发光二极管102、导电件103、导线104、反射片105、第一绝缘层106、第二绝缘层107、导电层108、封装结构109以及光学膜片120。
37.其中,基板1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2。本实施例中,基板101为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
38.其中,发光二极管102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一表面1011上。发光二极管102电连接于所述基板101。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02为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02也可以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
39.其中,导电件103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二表面1012上。导电件103可以电连接至控制板,进而控制板通过导电件103控制基板101,最终实现控制发光二极管102。本实施例中,导电件103优选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ffc)。
40.其中,导线104的第一端1041电连接所述基板101,其第二端1042电连接所述导电件103。具体的,基板101上具有通孔,所述导线104的所述第一端1041连接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一表面1011上,所述导线104的所述第二端1042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二表面1012上。
41.其中,第一绝缘层106设置于所述导线104与所述基板101之间。第一绝缘层106主要用于防止导线104与基板101之间发生短路现象,防止影响背光模组1的性能。
42.其中,第二绝缘层107设置于所述基板101与所述反射片105之间,且部分位于所述导线104与所述反射片105之间。第二绝缘层107主要用于防止导线104与反射片105之间、反射片105与基板101之间发生短路现象,防止影响背光模组1的性能。
43.其中,所述导线104、所述第一绝缘层106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07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0.2mm。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104、所述第一绝缘层106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07的厚度均为0.18mm。
44.例如,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远离导电件的一侧凸出基板2mm,而本技术中的导线104、第一绝缘层106以及第二绝缘层107的总厚度为0.54mm,0.54mm<2mm。综上,通过导线104电连接导电件103和基板101,导线104的厚度小于0.2mm,可以极大的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凸出基板101导致反射片105鼓起的现象,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暗影现象。利用导线替换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可以降低连接器成本,避免人工组装连接器导致的组装效率低、组装成本高的问题。
45.其中,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二表面1012上的导线104的宽度l1范围为3mm-5mm。当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二表面1012上的导线104的宽度l1太小,会影响导线104与导电件1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二表面1012上的导线104的宽度l1太大容易导致导线104的成本增加。本实施例中,l1为4mm。
46.其中,发光二极管102在所述基板101上的投影与所述导线104在所述基板101上的投影相离。换句话而言,发光二极管102在所述基板101上的投影与所述导线104在所述基板101上的投影不相交。由此,可以避免导线104与发光二极管102之间发生短路现象。
47.其中,所述导线104与所述导电件103之间设有导电层108。所述导电层108包括异方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acf)或焊锡层。导电层108主要用于电连接导线104和导电件103。
48.其中,封装结构109覆盖所述导线104、所述导电层108以及所述导电件103的侧面。封装结构109主要用于将导线104、所述导电层108以及所述导电件103进行封闭处理,提高导线104、所述导电层108以及所述导电件103的可靠性。
49.其中,反射片105设置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02之间的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一表面1011上,且覆盖所述导线104。本实施例中,反射片105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02之间的所述基板101的所述第一表面1011上,且覆盖所述导线104。反射片105主要用于将照射至反射片105的光线进行反射,提升背光模组1的光线利用率,增加显示装置100的显示亮度。
50.其中,光学膜片120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02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侧。具体的,所述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下扩散片、棱镜片以及上扩散片。其中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可以将光线进行扩散,使光线能够向显示装置100的正面方向传播,起到拓宽视角的作用。棱镜片可以将扩散的光集中在一定角度内射出,以达到提高显示装置100亮度的目的。
51.其中,阵列基板2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1的一侧。其中,阵列基板2包括:薄膜晶体管器件(图未示)、第一配向膜(图未示)等膜层结构。
52.其中,彩膜基板3与所述阵列基板2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的一侧。其中,彩膜基板3包括:第二配向膜(图未示)、彩色滤光片(图未示)、黑色矩阵(图未示)等膜层结构。
53.其中,液晶层4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与所述彩膜基板3之间。
54.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5、第二偏光片6以及盖板7。
55.其中,第一偏光片5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1与阵列基板2之间。第一偏光片5的基本结构包括:pva(聚乙烯醇)和分别设置于pva两侧的tac(三醋酸纤维素)。其中,起到偏振作用的是pva层,但是pva极易水解,为了保护偏光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在pva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tac)薄膜进行防护。
56.其中,第二偏光片6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3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的一侧。第二偏光片6的基本结构包括:pva(聚乙烯醇)和分别设置于pva两侧的tac(三醋酸纤维素)。其中,起到偏振作用的是pva层,但是pva极易水解,为了保护偏光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在pva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tac)薄膜进行防护。其中,第二偏光片6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5的偏振方向垂直。
57.其中,盖板7设置于第二偏光片6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的一侧。具体的,盖板7通过光学胶(图未示)粘贴于所述第二偏光片6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的一侧。盖板7主要用于保护其下的膜层,防止被外力损伤。
58.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
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