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调节机构和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5710发布日期:2023-01-20 15:3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伸缩调节机构和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穿戴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伸缩调节机构和应用该伸缩调节机构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ar产品和vr产品等穿戴设备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佩戴,部分穿戴设备会通过伸缩调节机构对两个绑带件进行伸缩调节。而相关技术中穿戴设备的伸缩调节机构通常包括有调节旋钮、主动齿轮、与两个绑带件连接或者直接设置在绑带件上的从动齿条、用于对主动齿轮进行单向止动的止动棘爪、以及解锁拨片。此时,通过驱动调节旋钮沿一方向(可以定义为顺时针)转动,可以经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条的传动来带动两个绑带件相互靠近进行收缩;之后在对两个绑带件调节到位后,由止动棘爪对主动齿轮的抵接限位,从而实现对两个绑带件进行相对限位固定,以完成对穿戴设备的佩戴。而在需要取下穿戴设备时,通过驱动解锁拨片带动止动棘爪远离主动齿轮,使得解除止动棘爪对主动齿轮的锁定,进而可以驱动调节旋钮沿另一方向(可以定义为逆时针)转动来带动两个绑带件相互远离进行伸长,以实现对穿戴设备的取下。
3.然而,在采用上述的伸缩调节机构进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主动齿轮是被止动棘爪所抵接限位而使其仅沿着顺时针单向旋转,对应的两个从动齿条也仅能被主动齿轮所带动。如此使得在用户需要进行佩戴时,用户仅能通过不停的驱动调节转动旋钮一操作来将两个绑带件调节到位。而调节旋钮每转动一圈,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条带动两个绑带件所移动的距离也有限,进而导致对用户通过驱动调节旋钮将两个绑带件调节到位的操作时间较长。尤其是在两个绑带件所围合形成的佩戴尺寸小于当前用户所需要的佩戴尺寸时,更是需要用户预先拨动解锁拨片来带动止动棘爪远离主动齿轮,解除止动棘爪对主动齿轮的锁定后,才能进一步地通过驱动调节旋钮来带动两个绑带件先伸长,之后再进行收缩调节。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穿戴设备的伸缩调节机构使用的较为不便,导致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调节机构,旨在提高伸缩调节机构使用的便利性,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伸缩调节机构包括:
6.安装载体;
7.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两个从动齿条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主动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载体,两个所述从动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和所述主动齿轮之间;以及
8.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载体,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在两个所述从动齿条被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相互靠近收缩后,驱使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相互靠
近进行二次收缩,且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可对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
9.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
10.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和
11.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并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离合结构可导通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以驱使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相互靠近,并可对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
12.在所述调节旋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离合结构可阻断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并可对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的锁定解除。
13.可选地,所述离合结构包括传动组件、止动组件以及复位组件;
14.所述传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调节旋钮之间,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传动组件可移动至导通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15.所述止动组件可阻挡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或者阻挡所述传动结构在导通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转动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对两个所述从动齿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
16.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结构可驱使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至阻断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17.可选地,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组件可被所述调节旋钮抵接带动,以驱使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至阻断所述调节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18.可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19.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并可抵接于所述传动组件;和
20.转动爪,所述转动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滑动板,且所述转动爪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旋转的转动方向;
21.所述调节旋钮设有抵接齿,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爪可被所述抵接齿抵接带动转动;
22.在所述调节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爪的转动被限位,并可被所述抵接齿抵接带动滑动,以使所述滑动板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至阻断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23.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形成有抵接台阶,所述抵接台阶沿所述传动组件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滑动板套设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外侧,并可抵接于所述抵接台阶;
24.且/或,所述转动爪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别与调节旋钮的转动轴线呈均匀间隔设置;
25.且/或,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和所述转动爪之间,并可驱使所述转动爪转动复位和/或所述滑动板滑动复位。
26.可选地,所述调节旋钮包括相套设的内旋钮和外旋转,所述内旋钮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外旋钮设有第二抵接部;
27.在所述外旋钮通过所述第二抵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的配合带动所述内旋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传动组件可移动至导通所述内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28.在所述外旋钮相对于所述内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组件可被所述外旋
钮抵接带动,以驱使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至阻断所述内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29.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主动齿轮,并可被所述主动齿轮带动转动,所述传动组件还可相对于所述主动齿轮滑动至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旋钮抵接传动,以导通所述内旋钮对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
30.所述止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载体,所述止动组件的一端用于抵接阻挡所述内旋钮沿第二方向转动,另一端用于抵接阻挡所述传动组件滑动至与所述内旋钮抵接传动;
31.在所述外旋钮带动所述内旋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止动组件靠近所述内旋钮的一端可被所述旋钮抵接带动,以使所述止动组件的另一端未抵接阻挡于所述传动组件。
32.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传动件沿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内旋钮的转动轴线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内,并可被所述主动齿轮抵接带动转动;
33.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传动件之间,并可驱使所述传动件沿靠近所述内旋钮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内旋钮抵接传动;
34.所述止动组件远离所述内旋钮的一端可抵接于所述传动件朝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以阻挡所述传动件滑动至与所述内旋钮抵接传动。
35.可选地,所述主动齿轮面向所述内旋钮的一侧设有插设槽,所述插设槽围绕所述主动齿轮的转动轴线呈环形状设置;
36.所述传动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所述传动件相对两端的其中之一插设于所述插设槽内,并与所述插设槽的槽壁抵接传动,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插设槽的槽壁和所述传动件之间;
37.所述内旋钮面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设有插设柱,所述插设柱插入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插设槽的一端,并可与所述传动件抵接传动。
3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伸缩调节机构。
3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伸缩调节机构在应用于穿戴设备时,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来先后对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可以先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进行调节工作,而第二调节组件不进行工作。此时,第一调节组件中的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条均处于可以进行双向的自由转动,此时,用户可以直接拉动两个从动齿条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的绑带件来进行伸长调节,以使得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可以大于人体佩戴头部的尺寸大小,从而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将该穿戴设备进行佩戴。由于用户在拉动两个从动齿条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的绑带件来进行伸长调节,与两个从动齿条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会随之被带动,并驱使第一弹性件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因此,在初步完成佩戴后而取消对两个从动齿条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的绑带件的拉动力后,第一弹性件在其形变弹力的作用下可以驱使主动齿轮进行转动复位的,并在转动复位过程来带动两个从动齿条相互靠近收缩,从而通过该第一调节组件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的初步调节。之后,可以通过第二调节组件进行调节工作,也就是通过第二调节组件驱使两个从动齿轮相互靠近,以在被第一弹性件进行弹性复位而驱使收缩后,进一步地进行二次收缩,直至伸缩调节机构收缩到用户所需要的收紧力即可取消对第二调节组件对两个从动齿条的驱动。同时,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对两个从动齿
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即使得伸缩调节机构保持在二次调节后的收缩力的状态进行稳定佩戴,从而完成了对通过该第二调节组件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的二次微调。
40.因此,本方案中的伸缩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可以先对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进行初步调节,以达到较为快速的对将穿戴设备调节至初步适合用户进行佩戴。之后在完成初步调节后,再通过驱动第二调节组件的二次微调来进一步地将伸缩调节机构调节至具有一定的收紧力而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的最终调节。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伸缩调节机构在调节过程中,需要用户一直的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驱动调节旋钮的操作才能完成整个伸缩调节过程。本方案中的调节机构在使用时,由于其具有初步调节和二次微调,而在初步调节完成后便已使得伸缩调节机构能够初步适配于人体,所以二次微调时仅需要用户通过第二调节组件驱动两个从动齿条相互靠近较短的距离,以便伸缩调节机构可以进一步地具有一定的收缩力即可。此时,初步调节可以直接拉动从动齿条或者连接于该从动齿条的绑带件进行调节,使得该初步调节的过程较为简单快捷;而二次微调的所需要驱动两个从动齿条相互靠近的距离也非常短,进而使得该二次微调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快捷。如此使得在使用本方案中的伸缩调节机构时,无需用户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调节操作,能够提高伸缩调节机构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发明伸缩调节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图1中伸缩调节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视图;
44.图3为图1中伸缩调节机构的爆炸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45.图4为图3中伸缩调节机构的爆炸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46.图5为本发明伸缩调节机构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离合结构处于导通对主动齿轮传动的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
47.图6为本发明伸缩调节机构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离合结构处于阻断对主动齿轮传动的状态的一剖面示意图;
48.图7为图1中伸缩调节机构的去掉安装载体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图7中伸缩调节机构的调节旋钮和中框的爆炸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50.图9为图8中伸缩调节机构的调节旋钮和中框的爆炸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51.图10为图8中伸缩调节机构的止动组件中的棘爪和调节旋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52.图11为图8中伸缩调节机构的中框和复位组件的爆炸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53.图12为图11中伸缩调节机构的中框和复位组件的爆炸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54.图13为图11中伸缩调节机构的复位组件和传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5.图14为图13中伸缩调节机构的传动组件和主动齿轮的爆炸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56.图15为图13中伸缩调节机构的传动组件和主动齿轮的爆炸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57.附图标号说明:
[0058][0059][006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2]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6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4]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5]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提出一种伸缩调节机构10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伸缩调节机构100包括安装载体1、第一调节组件3以及第二调节组件5。第一调节组件3包括主动齿轮31、两个从动齿条33以及第一弹性件35,主动齿轮3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载体1,两个从动齿条33分别啮合于主动齿轮31的相对两侧,第一弹性件35设于安装载体1和主动齿轮31之间;第二调节组件5设于安装载体1,第二调节组件5用于在两个从动齿条33被第一弹性件35驱使相互靠近收缩后,驱使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进行二次收缩,且第二调节组件5还可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
[0066]
上述的伸缩调节机构100可以用于穿戴设备,其中该穿戴设备可以是头戴显示设备。该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有显示主机、后壳体以及两个绑带件;显示主机可以用于显示增强显示画面或者虚拟显示画面,后壳体和显示主机呈相对间隔设置,两个绑带件的一端可以分别连接于显示主机的相对两端,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后壳体的两端。此时,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安装载体1可以是通过后壳体上的一部分结构直接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于该后壳体额外设置的安装载体1,能够用于提供安装位,以供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进行安装即可。同样的,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两个从动齿条33也可以是通过两个绑带件上的一部分结构直接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两个绑带件额外设置的两个从动齿条33,并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带动两个绑带件进行收紧或者伸长。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设备也可以为腰戴设备。该腰戴设备可以包括有主体部(例如对人体进行理疗或者塑形的部件等)、连接于该主体部的两个绑带件。此时,可以将安装载体1和主动部呈相对间隔设置,而两个绑带件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两个从动齿条33。因此,本技术中对伸缩调节机构100所应用的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能够应用类似两个绑带件进行伸缩调节的设备均才采用本技术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进一步地,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安装载体1可以用于提供安装位、以便将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各个部件可以组装形成一个整体。如上所述,安装载体1可以是后续伸缩调节机构100所应用到的设备上客体(如上的头戴设备的后壳体)的一部分结构直接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于壳体额外设置的一部件,此时该安装载体1可以是有多个板体组合形成、或者是有多个柱体组合形成、亦或者是由多个板体和多个柱体结合形成。第一调节组件3的主动齿轮31可以用于和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啮合传动,以使得两个从动齿条33可以进行同步靠近或者远离来保证伸缩调节机构100收紧的均匀性。第一弹性件35(可以为弹簧或者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塑胶件等,为了便于安装具体可以为涡卷弹簧)可以驱使主动齿轮31保持在两个从动齿条33未被拉伸调节的状态,两个从动齿条33未被拉动进行伸缩调节时,两个从动齿条33是可以进行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因此,该主动齿轮31、两个从动齿条33以及第一弹性件35可以说是构成了一次粗调机构。也即,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连接于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以使得两个绑带件围合形成比佩戴部大一些的佩戴尺寸而方便对穿戴设备进行佩戴。并在佩戴后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35
驱使主动齿轮31进行转动复位,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复位,以使两个绑带件进行初步收紧。由于此时的伸缩调节机构100仅具有第一弹性件35提供弹力进行限位和收紧,使得两个调节伸缩机构的收紧力有限而也难以保证稳定的进行佩戴。因此,需要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来驱使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以进一步地增大伸缩调节机构100的收紧力,并使两个从动齿条33在进一步地相互靠近后对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如此也就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完成一次粗调后,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进行了二次微调并锁定该状态。其中,第二调节组件5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对靠近进行二次收缩,包括第二调节组件5直接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的驱动方式,当然也可以包括第二调节组件5间接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的驱动方式,例如:第二调节组件5可以是通过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来间接的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进一步地靠近。同样的,第二调节组件5对两个所述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包括第二调节组件5直接的对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锁定,当然也包括间接的对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锁定,例如:第二调节组件5可以是通过对主动齿轮31进行锁定来间接的实现对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锁定。
[006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伸缩调节机构100在应用于穿戴设备时,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组件5来先后对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可以先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进行调节工作,而第二调节组件5不进行工作。此时,第一调节组件3中的主动齿轮31和两个从动齿条33均处于可以进行双向的自由转动,此时,用户可以直接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来进行伸长调节,以使得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可以大于人体佩戴头部的尺寸大小,从而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将该穿戴设备进行佩戴。由于用户在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来进行伸长调节,与两个从动齿条33相啮合的主动齿轮31会随之被带动,并驱使第一弹性件35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因此,在初步完成佩戴后而取消对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穿戴设备中连接于该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的拉动力后,第一弹性件35在其形变弹力的作用下可以驱使主动齿轮31进行转动复位的,并在转动复位过程来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收缩,从而通过该第一调节组件3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100的初步调节。之后,可以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进行调节工作,也就是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驱使两个从动齿轮相互靠近,以在被第一弹性件35进行弹性复位而驱使收缩后,进一步地进行二次收缩,直至伸缩调节机构100收缩到用户所需要的收紧力即可取消对第二调节组件5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驱动。同时,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即使得伸缩调节机构100保持在二次调节后的收缩力的状态进行稳定佩戴,从而完成了对通过该第二调节组件5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100的二次微调。
[0068]
因此,本方案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可以先对穿戴设备的佩戴空间的尺寸大小进行初步调节,以达到较为快速的对将穿戴设备调节至初步适合用户进行佩戴。之后在完成初步调节后,再通过驱动第二调节组件5的二次微调来进一步地将伸缩调节机构100调节至具有一定的收紧力而完成对伸缩调节机构100的最终调节。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在调节过程中,需要用户一直的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驱动调节旋钮51的操作才能完成整个伸缩调节过程。本方案中的调节机构在使用时,由于其具有初步调节和二次微调,而在初步调节完成后便已使得伸缩调节机构100能够初步适配于人体,所以二次微调时仅需要用户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较短的
距离,以便伸缩调节机构100可以进一步地具有一定的收缩力即可。此时,初步调节可以直接拉动从动齿条33或者连接于该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进行调节,使得该初步调节的过程较为简单快捷;而二次微调的所需要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的距离也非常短,进而使得该二次微调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快捷。如此使得在使用本方案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时,无需用户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调节操作,能够提高伸缩调节机构100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69]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旋钮51和离合结构53,调节旋钮5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载体1;离合结构53设于安装载体1,并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离合结构53可导通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以驱使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并可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在调节旋钮5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离合结构53可阻断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并可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的锁定解除。
[0070]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51可以用于提供操作位,以便用户驱使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可以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者的其中之一),就可以通过离合结构53导通节旋钮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此时,在驱使调节旋转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调节旋紧即可通过离合结构53带动主动齿轮31,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以实现对伸缩调节机构100的进一步地收紧。同时,在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离合结构53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对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而在需要将穿戴设备进行取下时,驱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可以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者的其中之另一)转动,离合结构53即可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并对两个齿条的相互远离的运动的锁定进行解除。此时,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条33再次可以进行双向运动,从而可以再次通过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连接于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来快速的伸长取下。可见,采用调节旋钮51和离合结构53形成的第二调节组件5,使得用户在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进行收缩调节时,调节旋钮51是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离合结构53来带动主动齿轮3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运动的。也即一个调节旋钮51驱动一个主动齿轮31转动,由一个主动齿轮31带动两个从动齿轮进行运动。如此使得在通过转动调节旋钮51进行调节时,两个从动齿条33可以稳定的进行同步运动,进而保证穿戴设备中的两个绑带件在收缩过程的顺畅性和可靠性。而且,对调节旋钮51进行旋转操作也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简化第二调节组件5的调节过程,以进一步地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第二调节组件5通过驱动主动齿轮31来间接的实现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收缩调节,也使得该第二调节组件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即对应主动齿轮31的数量设置。此时,能够简化伸缩调节机构100的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对伸缩调节机构100制造的便利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组件5也可以是对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直接的驱动。此时,调节组件的数量可以对应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设置,而每一个第二调节组件5可以包括有滑动开关。其中,两个第二调节组件5中的两个滑动开关均可以滑动设于安装载体1上,并分别和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连接。如此通过驱动两个滑动开关相互靠近,也是可以实现驱动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的。之后,在通过两个滑动开关驱使从动齿条33靠近到位后,可以通过压紧片等结构将该滑动开关压紧限位于安装载体1上,进而实现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运动的限位。
[0071]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12,离合结构53包括传动组件531、止动组件537以
及复位组件540;传动组件531可移动地设于主动齿轮31和调节旋钮51之间,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传动组件531可移动至导通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止动组件537可阻挡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或者阻挡传动结构在导通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转动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进行锁定;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复位结构可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
[007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使其位于不同位置时具有导通或者阻断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如图5所示为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导通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的状态示意图),进而使得调节旋钮51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以带动主动齿轮31也沿第一方向转动;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解除调节旋钮51通过传动组件531对主动齿轮31的带动。而在通过调节旋钮51带动主动齿轮31沿第一方向转动,以驱使两个从动齿条33相互靠近来进一步地锁紧后,为了防止两个从动齿条33受到用户的佩戴部的方向作用力而发生撑开伸长,因此此时需要通过止动组件537来阻挡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或者阻挡传动结构沿第二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相互远离的运动的进行锁定,保证伸缩调节机构100处于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对收缩力进行二次微调后的状态下进行佩戴工作。复位结构则可以用于在用户需要取下穿戴设备时,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其中,由于离合机构是通过止动组件537对调节旋钮51的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阻挡,或者是对传动结构于导通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转动时在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阻挡的,而调节旋钮51和传动组件531的数量均为一个。此时,也就方便止动组件537对单一的调节旋钮51或者传动组件531进行阻挡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止动组件537制造的便利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传动组件531本身就具有自锁功能,此时可以无需额外设置止动组件537。例如:传动组件531包括蜗轮和蜗杆,涡轮可以安装在安装载体1上,并与主动齿轮31呈共轴设置,以在转动时可带动主动齿轮31转动。蜗杆则可以通过一个安装架沿垂直于蜗轮和调节旋钮51的转动轴线的安置状态安装在调节旋钮51上,同时安装架可以相对于调节旋钮51围绕调节旋钮51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蜗杆可以通过锥齿轮组啮合于调节旋钮51。此时,通过驱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以使得安装架和蜗杆跟随旋钮转动,直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而安装架被安装载体1上的限位筋所抵接限位而不会再跟随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保证蜗杆处于与涡轮相啮合的状态。而且,调节旋钮51上还设置有驱动筋,使得调节旋钮51在安装架被安装载体1上的限位筋所抵接限位后,通过该驱动筋和安装架之间的斜面配合,可以驱使安装架发生弹性形变,保证调节旋钮51可以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而在调节旋钮51要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调节旋钮51通过锥齿轮组是可以带动蜗杆转动的,也就使得主动齿轮31和调节旋钮51之间的传动被导通。而在停止对调节旋钮51的驱动后,蜗轮和蜗杆之间可以进行自锁而使得主动齿轮31被锁定,也就实现了对从动齿条33的锁定。之后在需要取下穿戴设备时,可以将驱使调节旋钮51要第二方向转动,此时调节旋钮51上的驱动筋和安装架之间为平面抵接也可以不会再驱使其发生形变,进而会带动蜗杆脱离于涡轮,使得两者之间不再具有传动关系,从而实现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的阻断和对两个从动齿条33的解锁。
[0073]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5至图9,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传动组件531
可移动至导通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在调节旋钮5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复位组件540可被调节旋钮51抵接带动,以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
[0074]
在本实施例中,驱使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抵接带动复位组件540,进而驱动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如此使得用户在通过驱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即可驱动传动组件531移动至导通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而通过驱使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即可驱动传动组件531进行复位而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也即,通过驱动同一个调节旋钮51来实现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导通和阻断进行控制,使得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键的数量可以得到进行简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对伸缩调节机构100加工制造的便利性。而且,如此设置还可以使得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组件531的导通和阻断的控制操作均进行较为简单的旋转操作即可,从而以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第二调节组件5使用的便利性。
[0075]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5至图9,复位组件540包括滑动板541和转动爪542,滑动板541可滑动地设于安装载体1,并可抵接于传动组件531;转动爪542可转动地设于滑动板541,且转动爪542的转动方向垂直于调节旋转的转动方向;调节旋钮51设有抵接齿511,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可被抵接齿511抵接带动转动;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的转动被限位,并可被抵接齿511抵接带动滑动,以使滑动板541带动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组件540的滑动板541的滑动方向可以与传动组件531移动至导通或者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的滑动方向相同,使其运动和传动组件531的滑动运动相同,进而方便复位组件540对传动组件531进行抵接带动。而复位组件540的转动爪542,由于其是转动的,因此能够适配调节旋钮51的转动运动,进而在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可以被调节旋钮51所抵接带动,也就不会影响调节旋钮51驱动主动齿轮31沿第一方向转动来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进行进一步地靠近收缩。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可以被滑动板541或者是安装载体1所抵接限位,也就使得调节旋钮51在通过抵接齿511上的倾斜面或者弧面抵接于转动爪542上的倾斜面或者弧面时,无法驱使该转动爪542进行转动,仅能挤压该转动爪542而将挤压力传递至滑动板541,进而驱使滑动板541进行滑动复位。可见,包括有滑动板541和转动爪542的复位件可以使其与传动组件531的滑动运动和调节旋钮51的转动均匀均较为适配而方便被抵接带动,同时也使得复位组件540的零部件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保证复位组件540对传动组件531的复位效果和提高对其制造的便利性。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复位组件540还是采用纯机械结构实现对传动组件531的复位的,不会涉及到电路和气路,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他5、图6以及图11,传动组件531可以形成有抵接台阶535,抵接台阶535沿传动组件531的周向环绕设置,转动板套设于传动组件531的外侧,并可抵接于抵接台阶535。此时,滑动板541和传动组件531相套设安装,可以使得两者安装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缩小伸缩调节机构100的整体体积,以便提高后续对其安装的便利性。同时,如此设置还可以使得在传动组件531的周向上均和滑动件具有抵接关系,进而能够提高滑动板541对其抵接带动的稳定性。另外,转动爪54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别与调节旋钮51的转动轴线呈均匀间隔设置。至少两个转动爪542的设置可以使得调节旋钮51在周向上可以受力均匀,进而有利
于提高调节旋钮51在调节过程中的转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得滑动板541也可以在周向上被调节旋钮51进行均匀的抵接带动,使得滑动板541受力均匀而运动更加稳定,以进一步地提高滑动板541对传动组件531抵接带动的稳定性。此外,请结合参考图9、图11以及图12,复位组件54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43(可以为弹簧或者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塑胶件),第二弹性件543设于安装载体1和转动爪542之间,并可驱使转动爪542转动复位和/或滑动板541滑动复位。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543来保证转动爪542和滑动板541进行有效的进行复位,以便可以稳定的对传动组件531进行下一次的抵接带动复位工作。而转动爪542和滑动板541之间又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通过一个第二弹性件543来设置在安装载体1和该转动爪542之间,以在外旋钮516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被带动转动后可以进行复位;而在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转动爪542和滑动板541被外旋钮516抵接带动沿靠近主动齿轮31的方向滑动后可以进行复位。当然,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弹性件543来分别对转动爪542的转动复位和滑动板541的滑动复位进行弹性复位工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主动齿轮31至调节旋钮51的方向为由上至下时,该滑动板541和转动爪542也可以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还需要说明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组件540也可以是包括伸缩气缸和推杆,如此在通过转向角度传感器检测到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将该信号传递到伸缩气缸,以便驱动气缸驱使推杆来抵接带动传动组件531移动复位。
[0077]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节旋钮51包括相套设的内旋钮512和外旋转,内旋钮512设有第一抵接部,外旋钮516设有第二抵接部;在外旋钮516通过第二抵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的配合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传动组件531可移动至导通内旋钮512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在外旋钮516相对于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复位组件540可被外旋钮516抵接带动,以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至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
[0078]
在本实施例中,将调节旋钮51设置为相套设的内旋钮512和外旋钮516,使得在驱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以通过内旋钮512来带动传动组件531,进而带动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条33。在驱动外旋钮516相对于内旋钮512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以通过外旋钮516抵接带动复位组件540的滑动板541,进而带动传动组件531进行移动复位而阻断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如此通过调节旋钮51的不同部件实现了不同的运动功能,能够提高各种运动功能工作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说此时的传动组件531和复位组件540两者对调节旋钮51的转动方向的识别采用了纯机械机构,即内旋钮512被外旋钮516带动一起转动时可以判定为沿第一方向转动,也就对应驱使传动组件531移动至导通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而在只要外旋钮516相对于内旋钮512进行转动则可以判定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也就驱使复位组件540来实现对传动组件531的复位工作。此时,采用纯机械机构对调节旋钮51的转动方向进行识别,使得该伸缩调节在该部分结构可以不涉及电路和气路等,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其中,内旋钮512上可以安装有一弹性体(例如弹簧或者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塑胶件等),该弹性体抵接于第二抵接部,以驱使第二抵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相抵接。如此在外旋钮516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二抵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的抵接而带动内旋钮512随之进行转动。而在外旋钮516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此时内旋钮512和传动组件531进行传动导通,而传动组件531又被止动组件537进行抵接限位而阻挡沿第二方向转动,进而使得该内旋钮512也无法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外旋钮516克服该弹性体的弹力即可相对于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进行转动。而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具体
可以为板体结构、块体结构或者是柱体结构等。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旋钮51也可以为一个旋钮部件,此时可以设置有转向角传感器。而传动组件531可以包括有承载板、上活塞段、第一气缸、下活塞段、第二气缸以及止动杆;承载板可以固定安装于安装载体1;上活塞段通过单向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承载板,以使其仅可以被调节旋钮51带动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气缸可以连接于上活塞段,下活塞段可以安装于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第二气缸可以安装于承载板,止动杆可以安装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段。如此在角度传感器检测到调节旋钮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以该沿第一方向转动的信号传递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以便第一气缸驱动下活塞段与主动齿轮31进行传动抵接,第二气缸驱动止动杆与主动齿轮31进行抵接限位。而在转向角传感器检测到调节旋钮5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以分别驱动下活塞段和止动杆进行复位。
[0079]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5、图8、图9以及图10,传动组件531的一端安装于主动齿轮31,并可被主动齿轮31带动转动,传动组件531还可相对于主动齿轮31滑动至传动组件531的另一端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以导通内旋钮512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止动组件537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载体1,止动组件537的一端用于抵接阻挡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另一端用于抵接阻挡传动组件531滑动至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止动组件537靠近内旋钮512的一端可被旋钮抵接带动,以使止动组件537的另一端未抵接阻挡于传动组件531。
[0080]
在本实施例中,止动组件537除了可以用于阻挡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还可以用于抵接阻隔传动组件531移动至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也即使得该传动组件531保持处于未导通主动齿轮31的状态。如此使得对内旋钮512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限位和传动组件531处于未导通主动齿轮31的状态的限位均可以采用同一结构,从而有利于简化伸缩调节机构100的结构,以提高对其制造的便利。而在外旋钮516相对于内旋钮51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能够及时带动止动组件537转动至未抵接阻挡于传动组件531,以使其可以及时到移动至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从而有利于提高调节旋钮51也主动齿轮31导通带动的及时性。其中,内旋钮512沿其转动周向设有凸齿513,止动组件537具体可以为一棘爪538,该棘爪538可转动地安装载体1,棘爪538的一端抵接于凸齿513,以抵接阻挡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另一端可抵接阻隔传动组件531朝向调节旋钮51的一端,以阻挡其移动与内旋钮512进行抵接传动而导通调节旋钮51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538抵接于凸齿513的一端还可被内旋钮512抵接带动,以使棘爪538的另一端未抵接阻隔于传动组件531。此时,该棘爪538和内旋钮512上的凸齿513的抵接配合,使得可以允许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而限制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由于棘爪538为纯机械机构,使得该止动组件537也可以不涉及电路和气路等,从而有利于提高止动组件537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该止动组件537还可以包括有扭簧539,以及时的驱使棘爪538进行转动复位,从而可以稳定的对传动组件531进行循环的抵接阻挡工作。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止动组件537也可以包括有气缸和连接于该气缸的止动柱,以通过气缸驱动止动柱来插入到内旋钮512或者是传动组件531,进而实现对主动齿轮31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和从动齿轮在相互远离的转动的限位。此时,还可以是额外通过一个由气缸和连接于该气缸的阻隔板所组合成的阻隔结构,以对传动组件531靠近内旋钮512的一端进行抵接阻隔。
[0081]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5、图8、图9,以及图11至图15,传动组件531包括传动件532和第三弹性件536,传动件532沿主动齿轮31和内旋钮512的转动轴线可滑动地插设于主动齿轮31内,并可被主动齿轮31抵接带动转动;第三弹性件536(可以为弹簧或者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塑胶件)设于主动齿轮31和传动件532之间,并可驱使传动件532沿靠近内旋钮512的方向滑动,以使传动件532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止动组件537远离内旋钮512的一端可抵接于传动件532朝向主动齿轮31的一端,以阻挡传动件532滑动至与内旋钮512抵接传动。
[0082]
在本实施例中,将传动件532插设安装在主动齿轮31内,使其和主动齿轮31具有抵接传动关系,同时也使得几者安装的更加紧凑。而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内旋钮512可以抵接带动止动组件537中的棘爪538进行转动,进而使得传动件532未被抵接阻挡。此时,传动件532在第三弹性件536的作用下可以及时的沿靠近内旋钮512的方向滑动,以与内旋钮512进行抵接传动,从而实现了调节旋钮51通过该传动件532与主动齿轮31进行了间接的传动连接。可件,采用传动件532和第三弹性件536形成的传动件532,可以保证传动组件531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转动后,及时有效的移动至导通对主动齿轮31的传动。而且,此时的传动组件531还是纯机械结构,不会涉及电路和气路,进而提高对其使用的安全性。其中,传动件532与主动齿轮31和内旋钮512可以是通过齿与齿的啮合传动,当然也可以是通过面与面的摩擦带动。而传动件532上可以设有抵接台阶535,以供滑动组件中的滑动板541进行抵接。
[0083]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9、图14以及图15,主动齿轮31面向内旋钮512的一侧设有插设槽311,插设槽311围绕主动齿轮31的转动轴线呈环形状设置;传动件53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传动件532相对两端的其中之一插设于插设槽311内,并与插设槽311的槽壁抵接传动,第三弹性件536设于插设槽311的槽壁和传动件532之间;内旋钮512面向主动齿轮31的一侧设有插设柱514,插设柱514插入传动件532远离插设槽311的一端,并可与传动件532抵接传动。
[0084]
在本实施例中,于主动齿轮31内设置供传动件532安装的插设槽311,同时将传动件532设置为环形结构,而内旋钮512也是插入到传动件532来进行抵接传动。如此可以使得传动件532与主动齿轮31和内旋钮512均是分布的非常紧凑,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缩小调节旋钮51的整体体积。其中,为了提高传动件532与主动齿轮31和内旋钮512抵接传动的稳定性,该主动齿轮31的插设槽311内可以设有第一驱动齿313,而内旋钮512的连接柱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驱动齿515。此时,传动件532靠近主动齿轮31的一端的外侧可以设有第一啮合齿533,以用于和第一驱动齿313相啮合。而传动件532靠近内旋钮512的一端的内侧可以设有第二啮合齿534,以用于和第二驱动齿515进行啮合。
[0085]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安装载体1的结构和提高对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组件5安装的便利性。安装载体1可以包括有底板11、中框13以及中框15。此时,第一调节组件3的主动齿轮31、两个从动齿条33以及第一弹性件35均可以安装在底板11上。第二调节组件5的调节旋钮51的内旋钮512和外旋钮516可以夹设安装在中框13和中框15之间,同时中框15连接于底板11。而第二调节组件5的离合结构53的传动组件531可以安装在主动齿轮31上,且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传动件532在远离主动齿轮31的一端可以穿过中框13而与内旋钮512进行抵接传动。止动组件537可以安装在中框13背离底板11的一侧,保证止动组件537中的棘爪538可以对传动件532远
离主动齿轮31的一端进行抵接阻挡即可。离合结构53中的复位组件540中的滑动板541可以套设在传动组件531的传动件532的外侧,同时复位组件540中的转动爪542可以穿过中框13而与外旋钮516上的凸齿513进行抵接,并可内中框13所抵接限位而无法跟随外旋钮516沿第二方向转动。
[008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的使用过程可以为:在需要对穿戴设备进行佩戴时,由于第二调节组件5中的传动件532未导通对主动齿轮31传动,使得主动齿轮31处于可双向自由转动的状态。此时,用户可以直接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连接于该从动齿条33的绑带件,以使其伸长可以围合成比用户的佩戴部的尺寸大一些的佩戴空间,进而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将其佩戴于佩戴部位。而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初步完成佩戴后,第一弹性件35在其形变弹力的作用下会驱使主动齿轮31进行转动复位,使得绑带件可以自动的快速完成初步收紧。之后为了提高穿戴设备佩戴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驱动第二调节组件5中外旋钮516来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内旋钮512可以抵接带动止动组件537中的棘爪538未对传动组件531中的传动件532进行抵接阻挡,使得该传动件532在第三弹性件536的驱使下上滑至与内旋钮512进行抵接传动,实现传动件532对调节旋钮51和主动齿轮31之间的传动进行导通。因此,此时继续转动外旋钮516带动内旋钮51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依次通过内旋钮512和传动件532来带动主动齿轮31沿第一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条33=进一步地相互靠近收紧。直到调节到用户所需要的收紧力时,可以取消作用于外旋钮516的作用力,此时内旋钮512由于止动组件537中棘爪538的抵接限位作用,使其不会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也就实现了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条33均得到了限位,从而保证穿戴设备在具有一定收紧力的状态下稳定的佩戴于人体。之后在需要取下穿戴设备时,可以驱动外旋钮516克服弹力来相对于内旋钮512沿第二方向转动,此时外旋钮516通过凸齿513可以抵接带动复位组件540中的转动爪542和滑动板541进行下滑,进而通过滑动板541抵接带动传动件532进行下滑复位而与内旋钮512相脱离。同时,止动组件537中的棘爪538远离内旋钮512的一端在扭簧539的作用下可以及时的进行转动复位而再次抵接于传动件532背离主动齿轮31的一侧,以阻挡其上滑移动至与内旋钮512进行抵接传动。此时,传动件532和内旋钮512的分离,也就使得主动齿轮31再次可以进行双向的自由转动了,以便用户直接拉动两个从动齿条33或者是绑带件即可实现对穿戴设备的快速取下。
[008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包括伸缩调节机构100,该伸缩调节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穿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穿戴设备可以是头戴显示设备。该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有显示主机、后壳体以及两个绑带件;显示主机可以用于显示增强显示画面或者虚拟显示画面,后壳体和显示主机呈相对间隔设置,两个绑带件的一端可以分别连接于显示主机的相对两端,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后壳体的两端。此时,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安装载体1可以是通过后壳体上的一部分结构直接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于该后壳体额外设置的安装载体1,能够用于提供安装位,以供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进行安装即可。同样的,伸缩调节机构100中的两个从动齿条33也可以是通过两个绑带件上的一部分结构直接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两个绑带件额外设置的两个从动齿条33,并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带动两个绑带件进行收紧或者伸长。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设备也可以为腰戴设备。该腰戴设备可以包括有主体部(例如对人体进行理疗或者塑形的部件等)、连接于该主体部的两个绑带件。此时,可以将安装载体1和主动部呈相对间隔设置,而两个绑带件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两个从动齿条33。因此,本技术中对伸缩调节机构100所应用的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能够应用类似两个绑带件进行伸缩调节的设备均才采用本技术中的伸缩调节机构100。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