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2.显示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液晶显示屏等具有背光光源的显示面板来说,显示亮度是液晶显示屏的重要规格之一。
3.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8畴像素结构设计,在其制程过程中,像素的分享电极与其所在的金属层同时蚀刻,会出现分享电极边缘蚀刻不均匀的现象,容易形成锯齿边,导致最终的显示效果出现锯齿边暗场等。此外,由于需要考虑分享电极所在金属层的对位精度,增加了垫层,而增加了分享电极所在的金属层的宽度,因此,液晶显示屏的透光区域必然减少,背光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也随之降低。同时,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8畴像素结构设计,由于采用了3个薄膜晶体管驱动技术,虽然改善了显示视角,但开口率损失较多,背光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也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显示面板透区域较小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及由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的若干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第一本体及由所述第一本体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第二本体及由所述第二本体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处,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6.通过减少分享电极以及驱动电路的个数,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以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大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从而提高了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邻近所述数据线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同一条所述数据线设置。
8.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层叠设置,所述彩膜基板邻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公共电极及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接收
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不同。
9.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及第二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且并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另一侧,且并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公共电极。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栅极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栅极线,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一侧的色阻层及设置于所述色阻层背离所述第二金属层一侧的平坦层,所述栅极线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转接孔,所述转接孔贯穿所述平坦层及所述色阻层,以使得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色阻层一侧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通过所述转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公共电极,所述第三公共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栅极线的两侧,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公共电极和所述数据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4.提供衬底;
15.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栅极线;
16.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第一绝缘层;
17.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图案化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以及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源极、漏极;
18.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
19.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依次形成色阻层及平坦层;
20.在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色阻层及所述平坦层开设转接孔;
21.在所述平坦层上制备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分别通过所述转接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22.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第一本体及由所述第一本体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第二本体及由所述第二本体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23.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24.提供彩膜基板;
25.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形成交替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公共电极及多个第二公共电极;
26.将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相对设置。
27.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虚线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3为图2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俯视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显示面板-1、阵列基板-11、栅极线-111、数据线-112、像素单元-113、第一像素电极-1131、第一本体-113a、第一延伸部-113b、第二像素电极-1132、第二本体-113c、第二延伸部-113d、第一驱动电路-1133、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第二驱动电路-1134、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源极-s、漏极-d、衬底-114、第一金属层-115、第二金属层-116、色阻层-117、平坦层-118、转接孔-119、第一绝缘层-11a、第二绝缘层-11b、彩膜基板-12、第一公共电极-121、第二公共电极-122、第一电压信号线-13、第二电压信号线-14、液晶层-15、支撑件-16、黑色矩阵-17、第三公共电极-18、电子设备-2、壳体-21。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虚线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基板11,所述阵列基板11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栅极线111、多条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数据线112及由所述栅极线111和所述数据线112交叉限定的若干个像素单元113;所述像素单元113包括第一像素电极1131、第二像素电极1132、第一驱动电路1133及第二驱动电路1134,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包括第一本体113a及由所述第一本体113a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3b,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包括第二本体113c及由所述第二本体113c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3d,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
驱动电路1134设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处,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电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所在的区域,而无法透过或极少能够透过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所在的区域。由于显示亮度是检验显示器的规格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所占比例应尽可能较大。在相关技术中,所述像素单元113还包括分享电极,且分享电极和金属层在同一工序中蚀刻形成,容易导致分享电极的边缘蚀刻不均匀,从而在边缘处形成锯齿边,出现该锯齿边光线暗场的现象。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金属层增设垫层,且垫层的线宽大于分享电极的宽度,实现对分享电极的遮掩,然而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像素电极面积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导致经过像素电极的光线减少,光线透过率降低。同时,在相关技术中,采用3个驱动电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工作,同样使得像素电极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光线透过率降低。
39.可以理解的,图2中的各个相同填充图案分别代表相同的层级结构,且部分层级结构透视显示于图2,具体的层级关系请参阅本技术接下来提供的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11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也就是说,在所述显示面板1中还设置有光源,且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阵列基板11的至少部分,由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出射,所述阵列基板11起到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调光的作用。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液晶,其工作原理在于,在液晶的上下两侧施加一定电压,从而改变液晶的旋转角度,调整光线透过液晶的透过率,从而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的画面的显示功能。
40.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驱动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工作,通过减少分享电极以及驱动电路的个数,使得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剩余空间变大,从而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能够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能够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延伸至少部分,即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使得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所占比例增大,经过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光线增多,提高了光线透过率;同时,由于减少了分享电极,不会导致分享电极的边缘蚀刻不均匀,改善了锯齿边光线暗场的现象,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质量。
41.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少分享电极以及驱动电路的个数,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可以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大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透光区域,从而提高了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邻近所述数据线112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远离同一条所述数据线112设置。
43.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像
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邻近所述数据线112设置,可以理解的,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远离同一条所述数据线112的一侧剩余空间较大,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能够更多的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也能够更多的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延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
44.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邻近所述数据线112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和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远离同一条所述数据线112设置,即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分别呈对角线交叉设置,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所占比例增大,本技术对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的设置方式不加以限制。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2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彩膜基板12,所述彩膜基板12与所述阵列基板11层叠设置,所述彩膜基板12邻近所述阵列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公共电极121及多个第二公共电极122,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不同。
4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阵列基板11来说,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驱动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工作,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中像素电极的4畴结构设计,即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4种情况的独立驱动显示。
47.结合所述显示面板1画面显示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且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不同,也就是说,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中像素电极的8畴结构设计,即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8种情况的独立驱动显示。
4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通过所述显示面板1中的驱动芯片产生,并通过电路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外置或内置电压源通过电路分别向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只要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的正常画面显示功能,且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不同,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49.可以理解的,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数量为3个的驱动电路分别驱动2个像素电极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中像素电极的8畴结构设计,具体的,其中一个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其中一个像素电极,另一个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另一个像素电极,剩余的一个驱动电路用于拉
低其中一个像素电极的电压,从而实现8畴结构的设计。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彩膜基板12上交替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和多个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在减少驱动电路数量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中像素电极的8畴结构设计,增大了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可用空间,使得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可以延伸,从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的透光区增大,穿透率提高,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5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俯视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13及第二电压信号线14,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13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14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13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的一侧,且并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14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的另一侧,且并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
51.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13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14通常采用蚀刻工艺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13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的一侧,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14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的另一侧,使得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13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14不存在交叉的部分,从而能够通过同一个掩膜板在同一工艺流程中蚀刻形成,减少了工艺流程步骤。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的栅极为所述栅极线111,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的漏极d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的源极s与所述数据线112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的栅极为所述栅极线11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的漏极d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的源极s与所述数据线112电连接。
5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位于所述栅极线111的一侧,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位于同一所述栅极线111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形成共栅极及共源极s结构。具体的,所述栅极线111作为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的公共栅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的公共源极s为一体结构,与所述数据线112相连接。
54.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13e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13f形成共栅极及共源极s结构,可以减少布线数量,优化层叠结构,简化所述阵列基板11的布局和相应的制作工艺流程,从而提高光线的透过率,改善显示效果。
5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阵列基板11包括衬底114、设置于所述衬底114一侧的第一金属层115、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15背离所述衬底114一侧的第二金属层116、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16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115一侧的色阻层117及设置于所述色阻层117背离所述第二金属层116一侧的平坦层118,所述栅极线111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15,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的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16,所述阵列基板11还包括转接孔119,所述转接孔119贯穿所述平坦层118及所述色阻层117,以使得设置于所述平坦层118背离所述色阻层117一侧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通过所述转接孔119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
第二驱动电路1134电连接。
5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1和所述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5、支撑件16及黑色矩阵17,所述液晶层15的工作原理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支撑件16用于支撑所述阵列基板11和所述彩膜基板12,同时,所述支撑件16还用于限制所述液晶层15的流动,将所述液晶层15限制于所述显示面板1有效的显示区域内。所述黑色矩阵17对应所述支撑件16及所述转接孔119设置,即所述黑色矩阵17通常设置于非开口区域,用于遮挡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避免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非开口区域出射,从而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漏光,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所述色阻层117通常包括绿色色阻、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分别用于将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过滤出绿色光线、蓝色光线和红色光线,再经过所述液晶层15的调光作用,最终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的画面显示功能。所述黑色矩阵17通常还设置于绿色色阻、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之间(图中未示出),用于间隔绿色色阻、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避免过滤后的光线出现混色的情况。所述平坦层118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接触的表面平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所述第一金属层115和所述第二金属层116之间还形成有第一绝缘层11a,用于隔绝所述第一金属层115和所述第二金属层116之间的电气联接,所述第二金属层116和所述色阻层117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1b,用于隔绝所述第二金属层116和所述色阻层117之间的电气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孔119还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1a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b,以使得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能够通过所述转接孔119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或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的漏极d电连接。
57.具体的,所述转接孔119开设于所述平坦层118、所述色阻层117;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通过所述转接孔119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或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电连接,减少了布线数量,优化层叠结构,进一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改善显示效果。
58.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中不可透光区域占用的面积较小,使得透过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光线的穿透率,改善显示质量。
5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公共电极18,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分别设置于所述栅极线111的两侧,并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且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和所述数据线112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0.具体的,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15,分别设置于所述栅极线111的两侧,并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从而和所述数据线112在所述阵列基板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用于接收第三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与所述数据线112的重叠部分,通过电容的耦合作用,能够分别减少所述数据线112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对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18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或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干扰。
6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501、s502、s503、s504、s505、s506、s507、s508,其中,步骤s501、s502、s503、s504、s505、s506、s507、s508的详细介绍如下。
62.s501,提供衬底114;
63.s502,在所述衬底114上形成第一金属层115,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层115,形成栅极线111;
64.s503,在所述第一金属层115上形成第一绝缘层11a;
65.s504,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a上形成第二金属层116,图案化所述第二金属层116,形成数据线112以及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第二驱动电路1134的源极s、漏极d;
66.s505,在所述第二金属层116上形成第二绝缘层11b;
67.s506,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b上依次形成色阻层117及平坦层118;
68.s507,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b、所述色阻层117及所述平坦层118开设转接孔119;
69.s508,在所述平坦层118上制备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第二像素电极1132,分别通过所述转接孔119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电连接;
70.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包括第一本体113a及由所述第一本体113a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3b,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包括第二本体113c及由所述第二本体113c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3d。
71.具体的,所述衬底114、所述第一金属层115、所述栅极线111、所述第一绝缘层11a、所述第二金属层116、所述数据线11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133、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34、所述第二绝缘层11b、所述色阻层117、所述平坦层118、所述转接孔119、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2.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少分享电极以及驱动电路的个数,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可以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大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透光区域,从而提高了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7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74.提供彩膜基板12;
75.在所述彩膜基板12上形成交替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公共电极121及多个第二公共电极122;
76.将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分别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相对设置。
77.具体的,所述彩膜基板12、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21及所述第二公共电极122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壳体21及如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1,所述壳体21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电视、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佩戴时便携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2,其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数据转移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数据转移服务器可以为即时通讯服务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服务器等,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80.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少分享电极以及驱动电路的个数,使得所述
第一延伸部113b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13d可以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大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31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1132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透光区域,从而提高了光源发出光线的穿透率,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2的显示效果。
8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