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8082发布日期:2023-04-26 15:5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istal display,lcd)因其具有省电、辐射、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点,在液晶电视、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笔记本电脑屏幕、平板等平板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目前,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对比度高、亮度高的优势,但是所需背光源功耗较大,且在强光下可视性较差,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不需要背光源,功耗低,但是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很难实现图像显示功能。在现有技术中,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不仅可利用环境光降低产品功耗,且可增强阳光下的可视性。

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由于色阻层和偏光层的设置,存在透射模式下的色域和穿透率较低,以及反射模式下的亮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存在透射模式下的色域和穿透率较低以及反射模式下的亮度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子像素区,每个所述子像素区包括相邻接的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第一基板;

4、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5、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6、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所述像素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透射区的透射电极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反射电极;

7、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8、色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位于所述反射区,用于将入射光过滤为彩色光;

9、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和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透射区和所述反射区;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和所述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均包括第一混色量子棒和第一液晶分子,所述第一混色量子棒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列,以用于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或将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

10、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透射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且位于所述透射区,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包括单色量子棒和第二液晶分子,所述单色量子棒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列,以用于吸收蓝色背光并受激发射彩色偏振光。

11、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所述第一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12、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以使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以使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均为45°。

13、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14、第一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15、第四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所述透射区,所述第四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包括第二混色量子棒和第三液晶分子,所述第二混色量子棒沿第三预设方向排列,以用于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16、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未设置偏光层。

17、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相互垂直,以使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以使所述第四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以使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光轴之间的夹角均为45°。

18、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9、其中,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与所述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且与所述液晶层接触,且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用于对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20、其中,所述第二配向层位于所述反射区,用于对所述液晶层中位于所述反射区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透射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液晶层接触,且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用于对所述液晶层中位于所述透射区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或,

21、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与液晶层之间,位于所述透射区,且与所述液晶层接触;所述第四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包括第二混色量子棒和第三液晶分子,所述第二混色量子棒沿第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三预设方向垂直,用于对所述液晶层中位于所述透射区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22、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散射层,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或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23、其中,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量子棒液晶混合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所述色阻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2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25、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蓝色背光;

26、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显示面板。

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子像素区,每个子像素区包括相邻接的透射区和反射区,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显示面板通过使色阻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并位于反射区,使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透射电极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透射区,并使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包括单色量子棒和第二液晶分子,单色量子棒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列,使得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可用于吸收蓝色背光并受激发射彩色偏振光,即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既具有偏振功能,也具有色阻功能,使得透射区无需设置色阻层,同时还可减少偏光层的数量,从而减少了透射区光的损失,提升了透射区的穿透率,且通过使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包括单色量子棒,采用单色量子棒受激发射对应颜色的彩色光,能够有效提升透射显示模式下的色域;并且,通过将第三量子棒液晶混合层设置于透射电极与液晶层之间,使得液晶层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的透射区无需设置色阻层,可增加环境光在反射区的入光量,从而有效提高该显示面板在反射显示模式下的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