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5417发布日期:2022-09-27 20:0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耦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而现有光电耦合器工作时,由于光电耦合器为封闭状态,使得内部的发光管在长时间工作下会使内部产生一定的积热,从而加快内部其他部件的老化速度,从而导致光电耦合器寿命缩短;其次光电耦合器的引脚比较薄,在运输和拿放光电耦合器时,光电耦合器的引脚很容易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组引脚,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靠近引脚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套有引脚外侧的两组保护壳,两组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均设置有保护槽,两组所述保护槽的上侧位置均开设有连接槽,两组所述保护壳的后端靠近上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条,所述外壳的一侧内部靠近连接卡条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两组所述保护壳的后端靠近连接卡条的下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卡条,所述外壳的一侧内部靠近支撑卡条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两组所述保护壳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块,两组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两组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另一端对应橡胶块的位置均开设有连接口,两组所述连接口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
6.优选的,两组所述保护壳为镜面对称,所述引脚与保护槽相适配,所述引脚的上侧位置与连接槽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连接槽与保护槽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卡条与第一滑槽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卡条与第一滑槽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支撑卡条与第二滑槽相适配,两组所述固定块分别位于保护壳的上下两侧位置,所述固定块与连接口相适配,所述橡胶块与保护壳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外壳的上侧内部靠近散热板的下侧位置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板的下端靠近散热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条,所述导热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引脚的上端靠近外壳的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发光管。
10.优选的,所述引脚的一侧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导热条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吸热板与外壳为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将两组保护壳将引脚包裹在内部,再通过连接口与卡槽的卡合,实现对引脚的保护,有效避免拿取或搬运过程中,造成引脚的发生变形与损坏。
13.2、当发光管在进行发光工作后,在长时间的发光过程中,外壳的内部堆积较多的热量,通过吸热板的吸收将内部的热量通过若干组导热条与散热板排出,加快了散热进度,从而削弱老化的速度,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的保护机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壳;2、引脚;3、保护机构;31、保护壳;32、保护槽;33、连接槽;34、连接卡条;35、第一滑槽;36、支撑卡条;37、第二滑槽;38、固定块;39、橡胶块;310、连接口;311、卡槽;4、散热板;5、散热口;6、导热条;7、吸热板;8、发光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4所示,一种自稳流光电耦合器老化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组引脚2,外壳1的前后两侧靠近引脚2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保护机构3,保护机构3包括套有引脚2外侧的两组保护壳31,两组保护壳31的内部均设置有保护槽32,两组保护槽32的上侧位置均开设有连接槽33,两组保护壳31的后端靠近上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条34,外壳1的一侧内部靠近连接卡条3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35,两组保护壳31的后端靠近连接卡条34的下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卡条36,外壳1的一侧内部靠近支撑卡条36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37,两组保护壳31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块38,两组固定块3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39,两组保护壳31的内侧另一端对应橡胶块39的位置均开设有连接口310,两组连接口310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311。
21.本实施例中,两组保护壳31为镜面对称,引脚2与保护槽32相适配,引脚2的上侧位置与连接槽33相适配,连接槽33与保护槽32的内部相通,连接卡条34与第一滑槽35为活动连接,连接卡条34与第一滑槽35相适配,支撑卡条36与第二滑槽37相适配,两组固定块38分别位于保护壳31的上下两侧位置,固定块38与连接口310相适配,橡胶块39与保护壳31相适配。
22.具体的,将两组保护壳31通过固定连接的连接卡条34、支撑卡条36分别插入第一滑槽35、第二滑槽37的内部进行滑动,使引脚2分别通过连接槽33与保护槽32进行保护壳31的内部,稍用力将两组保护壳31合起来,使两组固定块38、橡胶块39卡入连接口310与卡槽
311中,实现两组保护壳31的固定,从而将引脚2包裹在内部进行保护,而直接两组保护壳31拉开便可以使用,有效避免拿取或搬运过程中,使引脚2的发生变形与损坏。
23.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4,外壳1的上侧内部靠近散热板4的下侧位置开设有散热口5,散热板4的下端靠近散热口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条6,导热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7,引脚2的上端靠近外壳1的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发光管8,引脚2的一侧位于外壳1的内部,导热条6的数量为若干组,吸热板7与外壳1为固定连接。
24.具体的,当发光管8在进行发光工作后,在长时间的发光过程中,外壳1的内部堆积较多的热量,通过吸热板7的吸收将内部的热量通过若干组导热条6与散热板4排出,加快了散热进度,从而削弱老化的速度,增加使用寿命。
25.工作原理:
26.使用时,首先当发光管8在进行发光工作后,在长时间的发光过程中,外壳1的内部堆积较多的热量,通过吸热板7的吸收将内部的热量通过若干组导热条6与散热板4排出,加快了散热进度,从而削弱老化的速度,增加使用寿命,另外将两组保护壳31通过固定连接的连接卡条34、支撑卡条36分别插入第一滑槽35、第二滑槽37的内部进行滑动,使引脚2分别通过连接槽33与保护槽32进行保护壳31的内部,稍用力将两组保护壳31合起来,使两组固定块38、橡胶块39卡入连接口310与卡槽311中,实现两组保护壳31的固定,从而将引脚2包裹在内部进行保护,而直接两组保护壳31拉开便可以使用,有效避免拿取或搬运过程中,使引脚2的发生变形与损坏。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