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影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手持式影视灯。
背景技术:2.影视灯也叫视频灯、摄像灯。是摄像用人造光源。环境光太低的时候,摄像必须使用的设备。是摄影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在黑暗的环境下拍摄照片或是录像必备的摄影摄像辅助灯光。
3.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实际拍摄效果,需要拍摄辅助人员拿起影视灯随着演员移动而移动。现有的影视灯一般设置有握把,方便辅助人员携带,但是在长时间的演出过程中,需要辅助人员长期保持拿举影视灯的动作,增加了辅助人员的体力劳动,另外,由于辅助灯是被辅助人员手举的,在拍摄过程中,影视灯由于辅助人员手部长时间拿举影视灯,手部酸麻,导致影视灯摇晃,进而导致光线发生波动,影响拍摄的画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手持式影视灯,具有避免辅助人员手臂酸麻,影视灯不会发生摇晃现象,进而提高摄像画面质量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手持式影视灯,包括影视灯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影视灯本体上的握把,所述影视灯本体上设置有支撑组件;
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杆,所述握把远离所述影视灯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影视灯本体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动杆上共同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改变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动杆之间的角度;
8.所述影视灯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背带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人员通过背带部方便随身携带影视灯,通过转动组件,改变连接杆与滑动杆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弧形板抵靠在辅助人员腰部或者胸部,方便操作人员轻松拿举影视灯,且时影视灯的位置有了依靠,避免辅助人员手臂酸麻,影视灯不会发生摇晃现象,进而提高摄像画面质量。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弧形杆,所述滑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口;
11.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靠近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均位于所述握把的同一侧;
12.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壁一侧固定有弧形管,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管内部,所述弧形管与所述弧形杆共圆心;
13.所述弧形管及所述弧形杆上共同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限定所述连接杆
与所述滑动杆的相对位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杆在弧形管内运动,进而改变连接杆与滑动杆之间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固定组件将弧形杆与弧形管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弧形管内壁一侧固定有螺块,所述螺块上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设在所述弧形管上,且所述螺杆与所述螺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弧形管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相固定,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设置有弧形齿,所述弧形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所述弧形齿与所述第二弧形齿位置相对应;
16.所述螺块与所述弧形齿上设置有导向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齿与第二弧形齿的相互接触,使他们相啮合,进而使弧形杆与弧形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最终将弧形杆与弧形管的位置进行固定。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导杆,两个所述导杆对称设置在所述螺块的一侧,所述螺杆位于两个所述导杆之间,两个所述导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弧形齿内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组件,使弧形齿不随着螺杆一起转动。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所述滑动杆为阻尼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转动加强了弧形板与滑动杆的位置关系,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弧形板与滑动杆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2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滑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质地柔软,弧形板靠在辅助人员身上时,降低辅助人员的不适感。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转动组件,改变连接杆与滑动杆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弧形板抵靠在辅助人员腰部或者胸部,方便操作人员轻松拿举影视灯,且时影视灯的位置有了依靠,避免辅助人员手臂酸麻,影视灯不会发生摇晃现象,进而提高摄像画面质量。
26.2.通过弧形齿与第二弧形齿的相互接触,使他们相啮合,进而使弧形杆与弧形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最终将弧形杆与弧形管的位置进行固定。
27.3.通过导向组件,使弧形齿不随着螺杆一起转动。
28.4.通过在弧形板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质地柔软,弧形板靠在辅助人员身上时,降低辅助人员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连接杆与滑动杆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图1中弧形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影视灯本体;11、握把;2、支撑组件;21、滑动杆;22、第一滑动槽;23、连接杆;24、弧形板;3、转动组件;12、背带部;31、弧形杆;32、第一放置槽;33、第二放置槽;34、弧形管;4、固定组件;41、第一固定杆;42、螺块;43、螺杆;45、弧形齿;46、第二弧形齿;5、导向组件;51、导杆;6、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式影视灯,包括影视灯本体1及设置在影视灯本体1上的握把11。握把11方便辅助人员手持影视灯。影视灯本体1的外周面设置有背带部12。辅助人员通过背带部12方便随身携带影视灯。
37.影视灯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括滑动杆21,握把11远离影视灯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2,滑动杆21位于第一滑动槽22内部,且滑动杆21与第一滑动槽22滑动连接,滑动杆21远离影视灯本体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远离滑动杆2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24。当不使用影视灯时,连接杆23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槽22内部。弧形板24与滑动杆21为阻尼转动。阻尼转动加强了弧形板24与滑动杆21的位置关系,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弧形板24与滑动杆21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可以将影视灯放置在桌面,弧形板24作为支脚。弧形板24远离滑动杆21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6。海绵层6质地柔软,弧形板24靠在辅助人员身上时,降低辅助人员的不适感。
38.连接杆23与滑动杆21上共同设置有转动组件3,转动组件3改变连接杆23与滑动杆21之间的角度。通过转动组件3,改变连接杆23与滑动杆21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弧形板24抵靠在辅助人员腰部或者胸部,方便操作人员轻松拿举影视灯,且时影视灯的位置有了依靠,避免辅助人员手臂酸麻,影视灯不会发生摇晃现象,进而提高摄像画面质量。
39.转动组件3包括弧形杆31,滑动杆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32,第一放置槽32靠近连接杆23的一端开口;连接杆2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置槽33,第二放置槽33靠近滑动杆21的一端开口,第一放置槽32与第二放置槽33均位于握把11的同一侧;弧形杆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放置槽33内壁一侧,第一放置槽32内壁一侧固定有弧形管34,弧形杆31的一端延伸至弧形管34内部,弧形管34与弧形杆31共圆心;弧形管34及弧形杆31上共同设置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限定连接杆23与滑动杆21的相对位置。弧形杆31在弧形管34内运动,进而改变连接杆23与滑动杆21之间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固定组件4将弧形杆31与弧形管3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40.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杆41,弧形管34内壁一侧固定有螺块42,螺块42上设置有螺杆43,螺杆43穿设在弧形管34上,且螺杆43与螺块42螺纹连接,螺杆43位于弧形管34内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41相固定,第一固定杆41的外周面转动设置有弧形齿45,弧形杆3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弧形齿46,弧形齿45与第二弧形齿46位置相对应;螺块42与弧形齿45上设置有导向组件5。通过弧形齿45与第二弧形齿46的相互接触,使他们相啮合,进而使弧形杆31与弧形管34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最终将弧形杆31与弧形管34的位置进行固定。
41.导向组件5包括两个导杆51,两个导杆51对称设置在螺块42的一侧,螺杆43位于两个导杆51之间,两个导杆51的一端均延伸至弧形齿45内部。
42.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3.操作人员需要携带影视灯时。操作人员首先使用背带部12,将影视灯挂在身上。
44.当即将开始拍摄,需要用到影视灯时。操作人员拉动弧形板24,弧形板24带动连接杆23运动,连接杆23带动滑动杆21运动,使滑动杆21与连接杆23的连接处运动至握把11的外部。
45.接着操作人员使用工具转动螺杆43,螺杆43在螺块42内旋转,并沿着自身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43带动弧形齿45运动,由于弧形齿45受到导杆51的限向作用,弧形齿45不随着螺杆43一起转动。
46.当弧形齿45与第二弧形齿46脱离接触后,操作人员转动连接杆23,使连接杆23运动到适当位置后。操作人员使用工具反转螺杆43,使弧形齿45与第二弧形齿46相啮合,将弧形杆31与弧形管3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47.最后,操作人员调整弧形板24与连接杆23的相对位置,使弧形板24依靠在辅助人员身上。
4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