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组件及瞄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6854发布日期:2022-08-24 09:3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镜筒组件及瞄准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瞄准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筒组件及瞄准镜。


背景技术:

2.智能瞄准镜用于确认弓箭、枪械等设备的瞄准点。现有的智能瞄准镜中,为了方便实现成像,在瞄准镜的镜筒内部设置有成像模组,为了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镜筒安装有显示模组,以方便使用者更方便获取图像。由于镜筒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增大显示模组的显示界面,部分显示模组设置在镜筒外部。
3.在将显示模组与成像模组相互连接时,为了方便连接,通常在镜筒内设置导线或软排线,在安装过程中,导线或软排线容易阻挡在透镜前方,对光路产生遮挡,影响成像效果。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镜筒组件及瞄准镜,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镜筒组件,包括:
7.镜筒,所述镜筒的内壁面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上设有过线孔;所述镜筒的内腔包括位于所述间隔件入光侧的前腔,以及位于所述间隔件背光侧的后腔;
8.透镜模组、成像模组,均安装于所述后腔,所述透镜模组位于所述间隔件与所述成像模组之间,所述透镜模组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过线孔对应的第一走线通道;以及
9.转接结构,包括内嵌部以及与所述内嵌部相连的外连部,所述内嵌部固定嵌置于所述前腔,所述外连部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内嵌部与所述镜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走线通道,所述第二走线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镜筒的内腔连通,另一侧与所述镜筒的外侧连通;所述第二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走线通道位于镜筒的同一侧。
1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筒的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前腔的内壁面设有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位于所述内嵌部与所述间隔件之间,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前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第三走线通道;所述卡持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卡持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第三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二走线通道位于所述镜筒的同一侧。
1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卡持件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卡持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2.和/或,所述卡持件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卡持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卡持件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13.和/或,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槽的第一端和/或
第二段由内向外呈渐扩状设置。
1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前端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所述间隔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壁面,所述主体部的前端与所述隆起部围合形成所述前腔,所述后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所述内嵌部与所述隆起部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走线通道。
1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筒的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走线通道包括前通道段和后通道段,所述前通道段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设置;所述后通道段位于所述前通道段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与所述镜筒的外侧连通;所述第二走线通道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所述前通道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后通道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的宽度。
1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嵌部包括内接环及第一水平连接段,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段与所述内接环相连接,并向所述后腔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段和所述隆起部之间形成所述前通道段。
1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隆起部包括前挡板、顶板以及两个侧围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前挡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前延伸;所述两个侧围板分别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两个侧围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段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前通道段。
1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嵌部包括内接环、竖直连接段以及第二水平连接段;所述竖直连接段与所述内接环固定连接,并向远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竖直连接段相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与所述隆起部之间形成所述后通道段。
1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隆起部包括前挡板、顶板以及两个侧围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前挡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前延伸;所述两个侧围板分别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两个侧围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挡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后通道段。
2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筒组件还包括外卡箍;所述内接环的外壁面、所述竖直连接段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外卡箍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卡槽。
2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间隔件包括隔板和套管,所述套管内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透镜模组的空腔;所述隔板设于所述镜筒的内壁和所述套管的外壁之间,所述过线孔贯穿所述隔板设置。
22.本技术在上述镜筒组件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瞄准镜,包括:
23.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筒组件;以及
24.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转接结构的外连部,所述显示模组通过导线与所述成像模组电连接。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间隔件上设置过线孔,能够限定导线在镜筒内的位置;通过采
用转接结构的内嵌部与镜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走线通道,能够对伸入前腔内的导线进行限位,通过第二走线通道和第二走线通道相配合,使镜筒组件内的导线依次沿着第二走线通道和过线孔进入第二走线通道,进而使导线被限定在镜筒的同一侧;由于第一走线通道与过线孔位置相对应,第一走线通道位于透镜模组的外壁面与镜筒之间,使得导线被限定在成像模组外部,使得导线不能落入透镜模组的入光侧,进而避免导线对透镜模组产生阻挡。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镜筒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镜筒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镜筒与转接结构分解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镜筒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4中镜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转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走线通道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走线通道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0036][0037][003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镜筒组件,可以用于枪支或弓箭等射击设备。
[0041]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示例中,镜筒10组件包括镜筒10、透镜模组23、成像模组20以及转接结构30,其中,镜筒10内部中空形成内腔,透镜模组23和成像模组20均安装于镜筒10内,转接结构30部分嵌置于镜筒10内,转接结构30部分凸伸出镜筒10外部。镜筒10内部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镜筒10的内部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的任意组合。镜筒10的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透镜模组23和成像模组20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为方便描述,自后腔向前腔为沿第一方向向前,自前腔向后腔为第一方向向后。
[0042]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镜筒10的内壁面设有间隔件13,间隔件13具有入光侧和背光测,间隔件13将镜筒10的内腔分隔形成前腔15和后腔16,其中,前腔15位于间隔件13的入光侧,后腔16位于间隔件13的背光测。间隔件13可以为板状结构。在间隔件13上设置有过线孔14,过线孔14连通前腔15和后腔16。为方便描述,以下以过线孔14设置于间隔件13的上端为例进行阐述,过线孔14所在的一侧为镜筒10的上端内侧。
[0043]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间隔件13包括隔板131和套管132,其中,隔板131设于套管132的外围,隔板131的内表面连接套管132的外壁,隔板131的外表面连接镜筒10的内壁。套管132内开设有用于容置透镜模组23的空腔,套管132内部的空腔可以与镜筒10同轴设置。透镜模组23安装于套管132内之后,透镜模组23可以与套管132转动连接,透镜模组23也可以沿套管132的轴向往复运动。过线孔14设置于隔板131上。隔板131可以为多个板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环形结构,也可以为多个板状结构一体设置形成环状结构。在制作间隔件13时,可以将套管132与隔板131一体设置,以提高间隔件13的稳定性。透镜模组23的外壁面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走线通道410,第一走线通道410连通过线孔14,以使导线60能够自过线孔14进入第一走线通道410内部。
[0044]
请参阅图2,成像模组20安装于后腔16,用于成像。在一些示例中,成像模组20包括成像传感器22和成像电路板21,其中,成像电路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与导线60相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可以采用金属触点或其他具有电连接功能的结构。连接器可以和过线孔14位于镜筒10的同侧,以方便进行安装。在一些示例中,设于镜筒10内的导线60可以为单根导线60,也可以为排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为方便描述,以下以导线60为排线为例进行阐述。排线的一端与成像电路板21上的连接器相连接固定,排线的另一端自第一走线通道410经由过线孔14进入前腔15内部。
[0045]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在一些示例中,转接结构30包括内嵌部32以及与内嵌部32相连的外连部31,内嵌部32固定嵌置于前腔15,外连部31凸出于镜筒10的外周面;外连部31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功能部件,内嵌部32与镜筒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走线通道420,第二走线通道420的一端与镜筒10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镜筒10的外侧连通;第二走线通道420
与第一走线通道410位于镜筒10的同一侧,自过线孔14进入前腔15的排线进入第二走线通道420,并连接至镜筒10外部,以连接外部功能部件。在一些示例中,内嵌部32位于镜筒10上端的部位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内嵌部32的外壁面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
[0046]
第二走线通道420靠近镜筒10的入光侧设置,当排线自过线孔14进入前腔15时,排线沿着镜筒10的上端内壁面进入第二走线通道420,通过第二走线通道420对排线进行限位,以使排线不能自由下落至镜筒10中部,进而避免排线对透镜模组23产生遮挡。
[0047]
在一些示例中,内嵌部32的最大内径不小于镜筒10的内径,以使内嵌部32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时,排线靠近内嵌部32的一端贴近镜筒10内壁。当内嵌部32嵌入镜筒10前端时,内嵌部32在第一方向上不会对镜筒10内壁产生遮挡。
[0048]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镜筒10包括主体部11及设于主体部11前端的隆起部12,隆起部12沿镜筒10的径向凸出于主体部11的外周面,主体部11可以与隆起部12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间隔件13设于主体部11的内壁面,主体部11的前端与隆起部12围合形成前腔15,后腔16形成于主体部11的后端,内嵌部32与隆起部1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隆起部12向主体部11的外部凸出设置,使得隆起部12的所在位置的镜筒10的径向截面积大于主体部11所在位置的镜筒10的径向截面积,当内嵌部32插入隆起部12内部时,隆起部12的内壁面与内嵌部3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
[0049]
在一些示例中,镜筒10的前端整体向外部凸出形成隆起部12,当内嵌部32嵌置于隆起部12内部时,内嵌部32的外壁面和隆起部1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靠近镜筒10上端的间隙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排线可以沿着镜筒10上端内壁面进入内嵌部32和隆起部12之间的第二走线通道420内。
[0050]
在一些示例中,镜筒10的前端局部向外部凸出形成隆起部12,以在镜筒10的前端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通道420,排线沿第一方向向前进入第二走线通道420。
[0051]
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2,第二走线通道420包括前通道段421和后通道段422,前通道段421靠近主体部11的前端设置;后通道段422位于前通道段421远离主体部11的一侧,并与镜筒10的外侧连通;前通道段421与后通道段422相互连通,自过线孔14伸出的排线经由前通道段421进入后通道段422,并伸出镜筒10外部。第二走线通道420在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前通道段421沿镜筒10的径向的宽度大于后通道段422沿镜筒10的径向的宽度。通过减小后通道段422的径向宽度,使得排线进入后通道段422时,能够更好地对排线进行限位,以防止排线产生偏移,进而避免排线产生错位。
[0052]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隆起部12包括前挡板121、顶板122以及两个侧围板123;前挡板121与主体部11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向远离主体部11的轴线方向凸出于主体部11的外周面;顶板122的一端与前挡板121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向前延伸;两个侧围板123分别设于顶板122的宽度方向两侧,两个侧围板123的一端分别与前挡板121远离主体部11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向前延伸。前挡板121用于连接主体部11,以在镜筒10的上形成向主体部11外部凸出的结构。顶板122和两个侧围板12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顶板122和侧围板123均沿第一方向向主体部11的前端延伸。内嵌部32可以与隆起部12的顶板122之间形成第二走线通道420。顶板122和侧围板123可以等长
度设置,也可以不等长度设置,可以根据主体部11的前端的形状确定顶板122和侧围板123的具体长度。前挡板121、顶板122以及侧围板123可以一体设置。
[0053]
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1的前端上部开设有开口,侧围板123的宽度方向上远离顶板122的一端端面与主体部11的开口边缘相连接固定,以使隆起部12形成局部外凸结构。
[0054]
请参阅图6,在一些示例中,内嵌部32靠近镜筒10外部的一端向远离镜筒1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以使内嵌部32在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内嵌部32的外表面形成台阶面,进而使得内嵌部32与隆起部12之间形成前通道段421和后通道段422。
[0055]
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些示例中,内嵌部32包括内接环321及第一水平连接段323,第一水平连接段323与内接环321相连接,并向后腔16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水平连接段323和隆起部12之间形成前通道段421。内接环321可以用于嵌入主体部11内部,以方便提高内嵌部32在主体部11内的稳定性。第一水平连接段323自内接环321向后腔16方向伸出,当内接环321插入主体部11内部时,第一水平连接段323与隆起部1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前通道段42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水平连接段323的内壁面呈弧面,以与镜筒10内部形状相适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水平连接段323和内接环3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第一水平连接段323的内壁面的弧面与内接环321的环形内壁部分重合,或者第一水平连接段323的内壁面的弧面的半径大于内接环321的环形内壁面的内径,以防止对镜筒10内部入光产生遮挡。当排线进入前通道段421时,排线被第一水平连接段323阻挡在镜筒10的入光光路外侧,进而不会对光路产生遮挡。
[0056]
在一些示例中,内嵌部32包括内接环321、竖直连接段322以及第二水平连接段324;竖直连接段322与内接环321固定连接,并向远离镜筒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水平连接段324的一端与竖直连接段322相连接,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前方延伸,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与隆起部12之间形成后通道段422。内接环321嵌置于主体部11的前端,竖直连接段322与隆起部12位于主体部11的同侧,竖直连接段322凸伸入隆起部12内部,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与竖直连接段322相连接,并向主体部11的前方延伸。由于竖直连接段322向远离镜筒10的轴线方向延伸,当第二水平连接段324嵌入隆起部12内时,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与隆起部12的顶板122之间的间隙为后通道段422。通过设置竖直连接段322和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使得内嵌部32的边缘向外部凸出,实现缩小第二走线通道420段后通道段422的宽度的效果。
[0057]
请参阅图3和图7,在一些示例中,隆起部12的顶板122的长度大于侧围板123的长度,第二水平连接段324沿第一方向向前凸伸出内接环321,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与顶板122之间形成后通道段422。排线自主体部11进入前通道段421之后,由于后通道段422的宽度缩小,可以对排线进行限位,以防止排线出现偏转,有助于提高排线的稳定性。
[0058]
在一些示例中,镜筒10组件还包括外卡箍17,外卡箍17可以用于固定转接结构30和外部功能部件。内接环321的外壁面、竖直连接段322以及第二水平连接段324之间形成有卡槽33,外卡箍17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卡槽33。由于竖直连接段322向远离内接环321的轴线方向凸出设置,使得竖直连接段322、水平连接段形成让位空间。外卡箍17的内径可以大于内接环321的内径,以防止对光路产生遮挡。当镜筒10外部需要安装其他组件,如白光瞄准镜时,可以通过外卡箍17将白光瞄准镜卡接在镜筒10组件的前端。
[0059]
请参阅图2、图5和图8,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二走线通道420和过线孔14之间设置有
第三走线通道430。前腔15的内壁面设有卡持件18,卡持件18靠近镜筒10的内壁面的上端设置。卡持件18位于内嵌部32与间隔件13之间,卡持件18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三走线通道430。由于卡持件18位于过线孔14和第二走线通道420之间,当排线自过线孔14进入前腔15时,排线能够进入第三走线通道430,通过第三走线通道430对第二走线通道420和过线孔14之间的排线进行限位,第三走线通道430与第二走线通道420位于镜筒10的同一侧,以使排线被限定在镜筒10的上端位置,以防止排线向镜筒10中部方向掉落。可以根据过线孔14和第二走线通道420之间的距离确定卡持件18的形状,当该距离较大时,可以设置多个卡持件18,以从多个位置进行限位。在一些示例中,卡持件18为长条板状结构,卡持件1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进而只需要在镜筒10内设置一个卡持件18。镜筒10可以与卡持件18一体设置,以方便成型。
[0060]
请参阅图8,在一些示例中,卡持件18设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沿第一方向由卡持件18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安装排线时,可以将排线从安装槽19放入第三走线通道430内,以方便排线的安装和固定。当将排线放入卡持件18内时,由于安装槽19可以将卡持件18的宽度方向分隔形成两部分,排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被卡持件18的边缘固定,进而可以提高排线的稳定性。在一些示例中,卡持件18为长条板状结构,卡持件1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安装槽19在卡持件18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以使排线的宽度方向两端均能够被限位在第三走线通道430内部,防止排线受力不均而产生移位。
[0061]
请参阅图4,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排线,安装槽19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槽19的第一端和/或第二段由内向外呈渐扩状设置。在卡持件1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圆角,以使安装槽19形成渐扩状结构,在安装排线时,可以更方便地将排线经由安装槽19置入第二走线通道420内。
[0062]
请参阅图1,在一些示例中,本技术在上述镜筒10组件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瞄准镜,瞄准镜包括如上述任一示例中镜筒10组件以及显示模组50,显示模组50安装于所述转接结构30的外连部31,显示模组50通过导线60与成像模组20电连接。显示模组50可以与成像模组20的成像电路板21电连接。
[0063]
请参阅图2,在一些示例中,瞄准镜还包括红外光源模组70,红外光源模组70及显示模组50均可以安装于转接结构30的外连部31,以方便实现固定。红外光源模组70用于实现红外补光,进而使瞄准镜用于夜间红外瞄准。
[0064]
请参阅图2,在一些示例中,瞄准镜还包括输入模组24,输入模组24用于输入控制信号。输入模组24可以与显示模组50电连接,以方便控制显示图像。
[0065]
在一些示例中,瞄准镜还包括白光瞄准镜,白光瞄准镜具有目镜端,白光瞄准镜设于镜筒10的前端,镜筒10与转接结构30相连接固定。
[006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