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7297发布日期:2022-07-20 01:0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和手机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对搭载于智能电子设备上的摄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具有优良的成像品质、高分辨率、大景深和大孔径,还要求其能够满足小型化的需求。特别地,针对手机镜头,人们甚至希望其能够达到照相机的拍照效果,因此,设计一款兼具高像素和小型化的手机镜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组成的第一透镜组以及由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成的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ttl/(tan(semi-fov)*f)《1.29。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2.0。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f1/f2《0。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f1/(f1+f2)《0。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满足:0.5《t23/t34《3.5。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ct3/ct1《1。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r1/f《1。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1《(r11+r12)/f6《3。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r3+r4)/(r9-r10)《2.2。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满足:0《et7/ct7《1.2。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0《et1/ct1+et3/ct3《1.5。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组中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σct1与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σct2满足:0.2《σct2/σct1《1.2。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满足:0.8《et4/ct4《1.6。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三个为凹面,第二透镜组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三个为凸面。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3《f5/(f6-f7)《-1。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1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1满足:dt21/dt31≥1.07。
19.本技术采用七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像面、高分辨率、低失真度、小型化、高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5.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7.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9.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1.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2.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4.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35.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6.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37.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38.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0.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41.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4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通过合理的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屈折力的正负分配,可有效的平衡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
4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
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ttl/(tan(semi-fov)*f)《1.29,更具体地,f、ttl与semi-fov进一步可满足:ttl/(tan(semi-fov)*f)《1.15。满足ttl/(tan(semi-fov)*f)《1.29,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尺寸,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超薄特性和小型化,从而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市场上愈来愈多的超薄电子产品。
4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例如在5.13mm至5.89mm的范围内。
4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可例如在5.19mm至5.28mm的范围内。
4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光阑。
4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f/epd≤2.0,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满足f/epd≤2.0,有利于使光学成像镜头的fno数小于2,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的优势,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进光量,保证识别过程中有良好的成像照度。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更好地满足例如阴天、黄昏等光线不足时的拍摄需求,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解像力。
4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f1/f2《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与f2进一步可满足:-0.41《f1/f2《-0.34。满足-1《f1/f2《0,有利于减缓光线的偏折角度,降低敏感性,同时避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倾斜角度过大,从而保证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4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5《f1/(f1+f2)《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与f2进一步可满足:-0.97《f1/(f1+f2)《-0.44。满足-1.5《f1/(f1+f2)《0,一方面有利于系统的场曲、像散、球差等像差的平衡,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步改善微距mtf性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温漂感度平衡,避免实际镜头在不同温度使用中出现mtf变异较大导致拍摄像糊的问题。
5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t23/t34《3.5,其中,t23是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是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更具体地,t23与t34进一步可满足:1.32《t23/t34《2.49。满足0.5《t23/t34《3.5,有利于保证镜片的组装工艺,并且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5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ct3/ct1《1,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ct3与ct1进一步可满足:0.50《ct3/ct1《0.64。满足0《ct3/ct1《1,既有利于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前端轻薄性,又有利于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加工敏感度。
5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r1/f《1,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1与f进一步可满足:0.36《r1/f《0.41。满足0《r1/f《1,有利于降低中心区域视场敏感性,可以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拥有较高的像差矫正能力,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工艺性。
5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r11+r12)/f6《3,其中,r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6是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11、r12与f6进一步可满足:1.56《(r11+r12)/f6《2.22。满足1《(r11+r12)/f6《3,合理控制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利于球差的矫正,降低中心区域视场敏感性,当(r11+r12)/f6值过大时,第六透镜对入射光线的收敛程度下降,致使镜头组的成像品质降低。
5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r3+r4)/(r9-r10)《2.2,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3、r4、r9与r10进一步可满足:0.54《(r3+r4)/(r9-r10)《1.77。满足0《(r3+r4)/(r9-r10)《2.2,有利于良好地控制光线经过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后的偏折角度,使光学成像镜头的各视场光线到达成像面时更好地匹配芯片的cra。
5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et7/ct7《1.2,其中,et7是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ct7是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et7与ct7进一步可满足:0.67《et7/ct7《0.78。满足0《et7/ct7《1.2,有利于保证第七透镜的加工、成型以及组装,以便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5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et1/ct1+et3/ct3《1.5,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1是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3是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更具体地,et1、ct1、et3与ct3进一步可满足:0.95《et1/ct1+et3/ct3《1.07。满足0《et1/ct1+et3/ct3《1.5,既有利于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前端轻薄性,还有利于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加工敏感度。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2《σct2/σct1《1.2,其中,σct1是第一镜组中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σct2是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更具体地,σct2与σct1进一步可满足:0.72《σct2/σct1《0.82。满足0.2《σct2/σct1《1.2,既有利于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厚度,避免透镜过薄或者过厚的问题,过薄镜片的强度太差,组立容易变形且成型工艺挑战大,过厚镜片的应力容易不均匀,此外,还有利于平衡光学系统的场曲,提升像质。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et4/ct4《1.6,其中,et4是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et4与ct4进一步可满足:1.05《et4/ct4《1.23。满足0.8《et4/ct4《1.6,有利于保证第四透镜的加工、成型以及组装,以便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5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f5/(f6-f7)《-1,其中,f5是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5、f6与f7进一步可满足:-2.09《f5/(f6-f7)《-1.75。满足-3《f5/(f6-f7)《-1,有利于合理地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球差贡献量在合理的水平内,使得轴上视场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dt21/dt31≥1.07,其中,dt21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1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满足
dt21/dt31≥1.07,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的尺寸,使得整个光学成像镜头更加轻薄;另一方面有利于合理限制入射光线的范围,剔除边缘质量较差光线,减小轴外像差,有效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解像力。
6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组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三个为凹面,第二透镜组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三个为凸面。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面型组合,有利于整个光学系统球差、像素、场曲、慧差等各类像差的平衡,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还有利于合理控制整个光线的走势,降低系统敏感度,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以例如在4.75mm至4.95mm的范围内,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以例如在-13.90mm与-12.48mm的范围内,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以例如在21.84mm至30.19mm的范围内,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以例如在-52.07mm至100.10mm的范围内,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以例如在-18.35mm至-15.03mm的范围内,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可以例如在4.61mm至5.09mm的范围内,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可以例如在-3.85mm至-3.46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以例如在4.95mm至5.18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以满足:semi-fov》44.7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可以例如在1.89至1.93的范围内。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屈折力连续可变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平衡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同时能降低其公差的敏感性,保持光学成像镜头的微型化。
64.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进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65.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66.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67.实施例1
68.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69.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70.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71.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72.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73.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
74.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75.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76.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77.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78.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5.17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80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3.70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24.86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36.55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6.05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4.62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8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9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5.12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2。
79.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
[0080][0081]
表1
[0082]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83][0084]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1和表2-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085]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1315e-02-1.4286e-011.0653e+00-4.6688e+001.3302e+01-2.5944e+013.5705e+01s2-2.2913e-021.8434e-02-1.2527e-02-3.0902e-021.9199e-01-4.5765e-016.2084e-01s3-3.2606e-026.8208e-02-1.5003e-014.8937e-01-1.1009e+001.5581e+00-1.3844e+00s4-9.7082e-033.9754e-021.9321e-02-1.1728e-012.2171e-01-2.3474e-011.2542e-01s5-2.8670e-023.8018e-02-3.0412e-011.3484e+00-3.6622e+006.2521e+00-6.7551e+00s6-5.1459e-026.5213e-02-2.5966e-017.7470e-01-1.9405e+003.9998e+00-6.5069e+00s7-1.0879e-013.4169e-02-4.4937e-024.6901e-01-3.7190e+001.4081e+01-3.1586e+01s8-1.0155e-011.6301e-01-6.7703e-012.2081e+00-5.2911e+009.1184e+00-1.1269e+01s9-1.3883e-011.1118e-013.7802e-02-3.9813e-018.2480e-01-1.0108e+008.2940e-01s10-2.6149e-011.7269e-01-3.9030e-02-1.2891e-012.4408e-01-2.3554e-011.4560e-01s11-6.4192e-02-1.0703e-021.2582e-02-8.8271e-033.2455e-03-5.0292e-04-2.8809e-05s129.9061e-02-9.9837e-025.3562e-02-1.9716e-023.9534e-032.4119e-04-4.4223e-04s13-1.7066e-016.5169e-028.4440e-03-1.3746e-024.7869e-03-8.7546e-048.8729e-05s14-2.0950e-011.1986e-01-5.6638e-022.2698e-02-7.2326e-031.7177e-03-2.9628e-04
[0086]
表2-1
[0087]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3.5217e+012.4970e+01-1.2603e+014.4099e+00-1.0143e+001.3750e-01-8.2926e-03s2-5.1607e-012.6070e-01-7.3625e-028.9211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7.5225e-01-2.2850e-012.9719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9.5633e-05-3.2997e-021.1228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4.4851e+00-1.6702e+002.6724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8.0143e+00-7.2172e+004.5676e+00-1.9121e+004.7282e-01-5.2044e-020.0000e+00s74.5810e+01-4.4292e+012.8438e+01-1.1661e+012.7669e+00-2.8916e-010.0000e+00s89.9628e+00-6.2341e+002.6929e+00-7.6317e-011.2764e-01-9.5444e-030.0000e+00s9-4.7220e-011.8738e-01-5.0872e-029.0011e-03-9.3379e-044.3004e-050.0000e+00s10-6.0787e-021.7320e-02-3.3194e-034.0934e-04-2.9340e-059.2912e-070.0000e+00s112.6713e-05-5.2259e-065.5000e-07-3.3619e-081.0946e-09-1.2165e-11-1.2902e-13s121.5063e-04-2.9455e-053.7272e-06-3.1045e-071.6481e-08-5.0648e-106.8654e-12s13-3.3021e-06-3.5087e-076.0803e-08-4.3158e-091.7277e-10-3.8158e-123.6392e-14s143.6905e-05-3.3086e-062.1123e-07-9.3666e-092.7415e-10-4.7631e-123.7209e-14
[0088]
表2-2
[0089]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0]
实施例2
[0091]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2]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09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094]
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0095]
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0096]
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0097]
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0098]
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0099]
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0100]
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01]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5.15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77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3.02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21.85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33.32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8.20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5.04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1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4.74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1。
[0102]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表4-1和表4-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03]
[0104][0105]
表3
[0106]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0722e-02-1.2756e-019.7405e-01-4.4066e+001.2959e+01-2.6018e+013.6722e+01s2-2.5383e-023.2036e-02-1.1799e-014.5156e-01-1.0924e+001.6796e+00-1.6805e+00s3-3.3782e-024.9021e-023.4741e-03-9.9397e-022.7203e-01-5.0115e-016.3467e-01s4-1.2822e-027.5805e-02-2.4173e-011.0434e+00-3.0903e+006.0118e+00-7.7588e+00s5-2.6393e-021.0443e-02-1.1279e-015.6867e-01-1.8124e+003.7042e+00-4.9635e+00s6-5.2642e-021.1783e-01-6.8479e-012.6504e+00-7.2517e+001.4279e+01-2.0606e+01s7-1.0479e-01-3.2778e-024.9808e-01-2.4107e+006.1042e+00-8.3307e+003.6037e+00s8-8.9921e-025.3202e-02-1.0654e-011.4499e-01-1.3374e-017.7740e-02-2.5642e-02s9-1.3943e-011.5583e-01-1.8591e-011.9058e-01-1.5285e-019.0556e-02-3.9127e-02s10-2.7195e-012.2954e-01-1.9359e-011.3351e-01-4.7511e-02-1.3384e-022.6202e-02s11-8.5761e-025.9257e-02-8.3423e-027.1022e-02-4.0094e-021.5427e-02-4.0865e-03s127.0413e-02-1.5976e-02-5.2155e-025.9395e-02-3.5550e-021.4092e-02-3.9374e-03s13-2.0611e-011.5487e-01-7.9633e-023.2584e-02-1.0285e-022.3881e-03-4.0074e-04s14-2.3673e-011.6764e-01-9.1143e-023.6626e-02-1.0726e-022.2827e-03-3.5417e-04
[0107]
表4-1
[0108]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3.6997e+012.6690e+01-1.3657e+014.8301e+00-1.1202e+001.5287e-01-9.2768e-03s21.0904e+00-4.4194e-011.0149e-01-1.0069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5.2655e-012.7185e-01-7.9040e-029.8667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6.6016e+00-3.5587e+001.1012e+00-1.4887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4.3437e+00-2.3896e+007.4992e-01-1.0236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2.1993e+01-1.7280e+019.7537e+00-3.7433e+008.7228e-01-9.2794e-020.0000e+00s77.2210e+00-1.4757e+011.2962e+01-6.3675e+001.7017e+00-1.9354e-010.0000e+00s83.7244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91.2137e-02-2.5745e-033.3194e-04-1.9307e-05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10-1.5096e-024.9608e-03-1.0143e-031.2772e-04-9.0791e-062.7889e-070.0000e+00s117.5071e-04-9.5459e-058.2454e-06-4.6128e-071.4994e-08-2.0799e-10-3.7457e-13s127.9236e-04-1.1519e-041.1969e-05-8.6527e-074.1290e-08-1.1679e-091.4818e-11s134.8516e-05-4.2324e-062.6356e-07-1.1434e-083.2851e-10-5.6219e-124.3408e-14s144.0145e-05-3.3131e-061.9656e-07-8.1573e-092.2462e-10-3.6852e-122.7258e-14
[0109]
表4-2
[0110]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
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1]
实施例3
[0112]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13]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1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115]
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0116]
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0117]
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
[0118]
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0119]
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0120]
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0121]
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22]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5.14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76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2.55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23.32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33.55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8.34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5.08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8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4.72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1。
[0123]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表6-1和表6-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4]
[0125][0126]
表5
[0127]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2202e-02-1.3829e-011.0274e+00-4.5845e+001.3373e+01-2.6713e+013.7584e+01s2-2.5593e-024.7327e-02-1.9653e-016.8423e-01-1.5427e+002.2735e+00-2.2200e+00s3-2.9361e-022.3424e-021.7335e-01-8.1854e-012.1577e+00-3.7003e+004.2208e+00s4-9.1250e-035.7500e-02-1.2636e-014.8564e-01-1.3484e+002.4496e+00-2.9412e+00s5-2.3450e-02-2.0699e-04-2.8060e-021.9171e-01-7.5666e-011.7592e+00-2.5656e+00s6-5.1367e-021.0493e-01-6.0284e-012.3736e+00-6.6921e+001.3625e+01-2.0261e+01s7-1.0950e-012.0051e-032.3555e-01-1.2725e+002.9733e+00-2.6489e+00-3.3129e+00s8-9.3018e-026.0415e-02-1.2788e-011.7964e-01-1.6811e-019.8328e-02-3.2506e-02s9-1.5313e-012.2075e-01-3.5434e-014.7852e-01-4.7891e-013.3597e-01-1.6210e-01s10-2.8910e-013.1283e-01-3.8062e-014.0458e-01-3.1407e-011.6777e-01-6.0303e-02s11-9.0809e-028.3415e-02-1.1696e-019.7739e-02-5.3576e-021.9943e-02-5.1164e-03s126.4222e-025.0640e-03-8.4001e-028.6194e-02-5.0087e-021.9556e-02-5.4162e-03s13-2.0614e-011.7740e-01-1.0941e-014.9912e-02-1.6209e-023.7210e-03-6.0982e-04s14-2.3628e-011.8221e-01-1.0578e-014.4167e-02-1.3247e-022.8764e-03-4.5566e-04
[0128]
表6-1
[0129]
[0130][0131]
表6-2
[0132]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3]
实施例4
[013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35]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3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137]
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0138]
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
[0139]
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
[0140]
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0141]
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0142]
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0143]
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44]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5.02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87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3.89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23.87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52.06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7.59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4.95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5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1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5.82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2。
[0145]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表8-1和表8-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46][0147]
表7
[014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3343e-02-1.5270e-011.1468e+00-5.1914e+001.5386e+01-3.1260e+014.4769e+01s2-3.0174e-025.0412e-02-1.9363e-016.4850e-01-1.4354e+002.0994e+00-2.0479e+00s3-3.4810e-022.7193e-022.0458e-01-1.0326e+002.9242e+00-5.3652e+006.5155e+00s4-1.1936e-027.0660e-02-1.8965e-017.7654e-01-2.2048e+004.0958e+00-5.0323e+00s5-2.1924e-025.3492e-03-7.6080e-023.8136e-01-1.1252e+002.0035e+00-2.2026e+00s6-6.6404e-021.8108e-01-9.5803e-013.6228e+00-9.7821e+001.8991e+01-2.6842e+01s7-1.3000e-015.5811e-022.8326e-02-6.6869e-011.7571e+00-8.7740e-01-5.3602e+00s8-9.4552e-025.8616e-02-1.2120e-011.7368e-01-1.6741e-011.0202e-01-3.6081e-02s9-1.5869e-012.3299e-01-3.9444e-015.6174e-01-5.9038e-014.3664e-01-2.2411e-01s10-2.8995e-013.1595e-01-3.9538e-014.2676e-01-3.3434e-011.8031e-01-6.5468e-02s11-9.5043e-027.6735e-02-9.6595e-027.9767e-02-4.4608e-021.7010e-02-4.4568e-03s125.2426e-02-1.0942e-03-5.1290e-025.2459e-02-3.0300e-021.1751e-02-3.2199e-03s13-2.2194e-011.9881e-01-1.2684e-016.0695e-02-2.0809e-025.0401e-03-8.6878e-04s14-2.4737e-011.9377e-01-1.1276e-014.6852e-02-1.3892e-022.9649e-03-4.5978e-04
[0149]
表8-1
[0150]
[0151][0152]
表8-2
[0153]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4]
实施例5
[015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56]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5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158]
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0159]
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0160]
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
[0161]
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0162]
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0163]
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0164]
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65]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4.96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94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2.49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30.18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100.09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5.04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4.98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5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1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7mm,光学成像镜头
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6.13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0。
[0166]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1和表10-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7][0168]
表9
[0169][0170][0171]
表10-1
[0172]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2.8140e+011.9629e+01-9.7203e+003.3295e+00-7.4831e-019.9005e-02-5.8244e-03s21.0089e-01-9.5942e-03-5.7934e-031.4762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
s3-3.4909e+001.7172e+00-4.8226e-015.8915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5.4873e+003.3022e+00-1.1292e+001.6766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1.1747e+01-5.9994e+001.7484e+00-2.2116e-0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3.7519e+01-3.0712e+011.8292e+01-7.4529e+001.8449e+00-2.0791e-010.0000e+00s71.4591e+01-1.7346e+011.2834e+01-5.8626e+001.5192e+00-1.7129e-010.0000e+00s8-1.8228e-022.5318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91.1999e-01-2.8228e-024.0215e-03-2.9299e-046.6292e-060.0000e+000.0000e+00s102.0658e-02-3.1669e-032.7688e-04-1.0528e-05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111.0747e-03-1.3963e-041.2347e-05-7.0943e-072.3902e-08-3.5862e-100.0000e+00s124.7450e-04-6.4748e-056.3215e-06-4.3015e-071.9361e-08-5.1778e-106.2265e-12s131.0202e-04-8.8340e-065.4835e-07-2.3811e-086.8730e-10-1.1854e-119.2494e-14s144.9886e-05-4.1190e-062.4625e-07-1.0368e-082.9141e-10-4.9064e-123.7413e-14
[0173]
表10-2
[0174]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5]
实施例6
[017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77]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7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179]
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0180]
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0181]
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
[0182]
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
[0183]
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0184]
第七透镜e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0185]
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86]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5.02mm,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4.90mm,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13.50mm,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23.65m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51.53mm,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17.63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4.89mm,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3.6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为5.1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2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5.81
°
,光学成像镜头的fno为1.92。
[0187]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1和表12-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88][0189]
表11
[0190][0191][0192]
表12-1
[0193]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4.4926e+013.2965e+01-1.7179e+016.1943e+00-1.4658e+002.0423e-01-1.2653e-02s21.3422e+00-5.5729e-011.3250e-01-1.3737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4.4953e+002.2789e+00-6.5956e-018.3054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
s43.7634e+00-1.9493e+005.7960e-01-7.5239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3.6094e+00-1.6300e+003.9800e-01-3.8432e-02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2.8124e+01-2.2036e+011.2397e+01-4.7632e+001.1204e+00-1.2151e-010.0000e+00s71.4476e+01-1.9184e+011.4989e+01-7.0761e+001.8749e+00-2.1485e-010.0000e+00s87.1695e-03-3.1735e-04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91.0998e-01-2.5641e-023.7055e-03-2.8922e-048.5373e-060.0000e+000.0000e+00s102.2160e-02-3.3679e-032.9153e-04-1.0964e-05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119.5918e-04-1.2074e-041.0333e-05-5.7458e-071.8748e-08-2.7277e-100.0000e+00s127.1039e-04-1.0189e-041.0425e-05-7.4093e-073.4709e-08-9.6274e-101.1968e-11s131.3336e-04-1.2008e-057.7317e-07-3.4759e-081.0371e-09-1.8467e-111.4860e-13s145.6666e-05-4.7035e-062.8168e-07-1.1848e-083.3208e-10-5.5687e-124.2271e-14
[0194]
表12-2
[0195]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6]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97][0198][0199]
表13
[0200]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