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1617发布日期:2022-09-23 19:2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ar和vr技术,ar和v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3.目前的头戴式设备趋向于轻薄设计,支腿趋向于更窄更薄设计。而头戴式设备的发声单元一般安装在支腿的靠近耳朵前方位置。由于受支腿空间限制,发声单元的尺寸和音腔尺寸均较小,造成发声单元的音质较差,存在低音不足或者高音不足的问题,影响音频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旨在解决头戴式设备的音频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头戴式设备,包括:
7.壳体;
8.主机,设于所述壳体;
9.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架设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架设部设置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架设部之间;
10.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及
11.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所述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12.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连接。
13.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架设部一侧。
14.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一分频电路、第一功放和第二功放,所述第一分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功放与所述第一高音发声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分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功放与所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连接。
15.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腿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二架设部,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二架设部设置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架设部之间,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所述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16.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连接。
17.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二架设部一侧。
18.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分频电路、第三功放和第四功放,所述第二分频电路通过所述第三功放与所述第二高音发声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分频电路通过所述第四功放与所述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连接。
19.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为振膜喇叭或mems喇叭;
20.所述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为振膜喇叭或mems喇叭。
21.在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设部和所述第二架设部均设有圆弧槽,以方便所述第一架设部和所述第二架设部与耳廓贴合。
22.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上述方案的头戴式设备除了具备极佳的现实场景的视觉感受效能之外,还具备较佳的音频体验。具体而言,该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和分别设于壳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中,第一支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架设部。第一安装部靠近第一架设部设置并位于壳体和第一架设部之间,即位于壳体和耳朵之间。进一步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高音发声单元负责音频的高频部分,通过设置第一低音发声单元负责音频的低频部分,让第一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负责不同频段的发音,优化了头戴式设备的音质效果,满足人耳全频段的音频享受,提升了用户的音频体验。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其中:
26.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中第一高音发声单元/第二高音发声单元电路图;
28.图3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中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电路图;
29.图4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中高频部分输出电路图;
30.图5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中低频部分输出电路图;
31.图6为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中音频信号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7.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ar和vr技术,ar和v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38.目前的头戴式设备趋向于轻薄设计,支腿趋向于更窄更薄设计。而头戴式设备的发声单元一般安装在支腿的靠近耳朵前方位置。由于受支腿空间限制,发声单元的尺寸和音腔尺寸均较小,造成发声单元的音质较差,存在低音不足或者高音不足的问题,影响音频体验。
3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可以为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和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等。
40.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3,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10、主机、第一支腿20、第二支腿30、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及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主机设于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机可包括光机组件、摄像组件和散热组件等。其中,光机组件可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光机和安装在机架并与光机相对设置的透镜组件。壳体10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00。光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孔100上。透镜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于两个光机设于两个安装孔100上,以对光机发出的图像进行聚焦或扩散等处理。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主机可包括显示单元和光波导片11。两个光波导片11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孔100上,可以将显示单元的显示内容通过光路改变,然后显示到人眼中。进一步地,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分别设于壳体10相对的两端,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用于分别架设于两个耳廓上。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有鼻托12,使得壳体10、第一支腿20、第二支腿30和鼻托12构成一框架结构,以便将头戴式设备戴于用户头上,并在第一支腿20、第二支腿30和鼻托12处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的重量。进一步地,第一支腿20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第一架设部22。第一架设部22用于架设于耳廓,第一安装部21靠近第一架设部22设置并位于壳体10和第一架设部22之间。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设于第一安装部21。本实施例中,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为振膜喇叭。
41.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头戴式设备除了具备极佳的现实场景的视觉感受效能之外,还具备较佳的音频体验。具体而言,该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10和分别设于壳体10相对两端的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其中,第一支腿20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用于架设于耳廓的第一架设部22。第一安装部21靠近第一架设部22设
置并位于壳体10和第一架设部22之间,即位于壳体10和耳朵之间。进一步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部21的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负责音频的高频部分(输出电路图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负责音频的低频部分(输出电路图如图5所示),让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负责不同频段的发音,优化了头戴式设备的音质效果,满足人耳全频段的音频享受,提升了用户的音频体验。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分别与第一滤波电路连接。如此通过第一滤波电路可从音频信号中去除低频,以提升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的高音音质,通过第一滤波电路可从音频信号中去除高频,以提升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的低音音质。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一分频电路61、第一功放62和第二功放63,第一分频电路61通过第一功放62与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连接,第一分频电路61通过第二功放63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连接。音频信号能够经第一分频电路61分频呈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高频信号经第一功放62后输送至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低频信号经第二功放63后输送至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如前文提及的第一滤波电路,经过第一功放62的高频信号可经过第一滤波电路去除其中的低频后传输至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经过第二功放63的低频信号可经过第一滤波电路去除其中的高频后传输至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
4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支腿30包括第二安装部31和第二架设部32,第二架设部32用于架设于耳廓,第二安装部31靠近第二架设部32设置并位于壳体10和第二架设部32之间,即位于壳体10和耳朵之间。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高音发声单元(未示出)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未示出),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设于第二安装部31。如此通过设置第二高音发声单元负责音频的高频部分(输出电路图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负责音频的低频部分(输出电路图如图5所示),让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负责不同频段的发音,并与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一同优化头戴式设备的音质效果,提升音频体验。本实施例中,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为振膜喇叭。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分别与第二滤波电路连接。如此通过第二滤波电路可从音频信号中去除低频,以提升第二高音发声单元的高音音质,通过第二滤波电路可从音频信号中去除高频,以提升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低音音质。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二分频电路71、第三功放72和第四功放73,第二分频电路71通过第三功放72与第二高音发声单元80连接,第二分频电路71通过第四功放73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90连接。音频信号能够经第二分频电路71分频呈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高频信号经第三功放72后输送至第二高音发声单元80,低频信号经第四功放73后输送至第二低音发声单元90。如前文提及的第二滤波电路,经过第三功放72的高频信号可经过第二滤波电路去除其中的低频后传输至第二高音发声单元80,经过第四功放73的低频信号可经过第二滤波电路去除其中的高频后传输至第二低音发声单元90。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位于第一安装部21靠近第一架设部22一侧。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位于第二安装部31靠近第二架设部32一侧。具体地,第一支
腿20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与壳体10铰接,第一安装部21设于第一本体。第二支腿30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与壳体10铰接,第二安装部31设于第二本体。本实施例中,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设于位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安装部21,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设于位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安装部31,使得第一架设部22和第二架设部32可设计成更轻薄。另外,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与壳体10铰接,使得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能够相对壳体10旋转,在不需要使用头戴式设备时可将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向壳体10一侧旋转,以减少头戴式设备的空间体积,方便后续对头戴式设备的收纳。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为mems喇叭。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为mems喇叭。采用mems喇叭可降低发声时的功耗,提升头戴式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mems喇叭具有更小的尺寸,有助于第一支腿20和第二支腿30的轻薄化。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架设部22和第二架设部32均设有圆弧槽200,以方便第一架设部22和第二架设部32与耳廓贴合。如此通过圆弧槽200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架设部22和第二架设部32与耳廓的连接面积,提高佩戴头戴式设备时的稳定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还包括第一防滑件(未示出)和第二防滑件33。第一防滑件设于第一架设部22面向第二架设部32一侧,第二防滑件33设于第二架设部32面向第一架设部22一侧。如此通过第一防滑件和第二防滑件33的设置能够增大与头部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头戴式设备佩戴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防滑件与第一架设部22面向第二架设部32一侧的形状相匹配。第二防滑件33与第二架设部32面向第一架设部22一侧的形状相匹配,以尽可能的增加第一防滑件和第二防滑件33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头戴式设备的佩戴稳定性。第一防滑件和第二防滑件33可通过橡胶、塑胶等弹性材质制成,以在于头部接触时产生变形,增大摩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滑件和第二防滑件33的形状一致。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还包括供电单元23。该供电单元23可用于对主机、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进行供电。供电单元23可为干电池或蓄电池。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单元23还可用于外接电源,并能够将电流引入头戴式设备,以向主机、第一高音发声单元40、第一低音发声单元50、第二高音发声单元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供电。进一步地,供电单元23可设于壳体10。
52.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单元23设于第一支腿20和/或第二支腿30,避免将供电单元23设于壳体10,以方便主机的安装。同时能够减少安装于壳体10上的结构部件,使得壳体10能够更轻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电单元23设于第一支腿20。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