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9687发布日期:2023-03-14 18:5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逐渐得到了普及,成了普通家庭中必备的家用电器。液晶电视一般包括显示屏以及位于显示屏背侧的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显示屏上,观众便可以在显示屏上观看到影像。
3.为了提升液晶电视的色域范围,现有的液晶电视还包括量子点膜或者量子点扩散板,光源一般选择蓝色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芯片。通过量子点膜或者量子点扩散板配合蓝色led 芯片由此,便可以实现以实现液晶电视的光色域显示。
4.但是,上述方案容易出现显示画面的亮度较低的问题,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液晶电视的亮度较低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反射片、支撑层、多个光源以及多个透镜。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背板位于显示面板靠近背面的一侧,与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反射片位于安装腔内,开设有多个避让孔,每个光源位于一个避让孔内。支撑层位于反射片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反射片抵靠。多个透镜安装于支撑层远离反射片一侧,且每个透镜与一个光源相对设置。透镜包括量子点材料-透镜本体以及量子点材料。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一侧的背板围成安装腔,提供了安装空间。由于反射片位于安装腔内,开设有多个避让孔,且每个光源位于一个避让孔内。这样,光源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避让孔出射至显示面板的背面处。反射片能够将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绝大多数的光线都能够出射至显示面板的背面处,保证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亮度。位于反射片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支撑层为透镜的安装提供的方便,多个透镜可以方便的安装于支撑层远离反射片一侧。此外,由于每个透镜与每个光源相对设置,光源发射的光线,先透射过支撑层之后,进入到透镜的内部,最终经过折射之后从透镜中射出。
9.此外,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内分布有量子点材料,光源发射的光线在经过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时候,会被量子点材料激发产生其他颜色的光线,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色域范围,实现显示装置的广色域显示,而且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较近,光源照射至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内部时,光源发射的光线的强度较高,被量子点材料激发后形成的其他颜色的光线的强度也较强,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亮度不会出现衰减,亮度较高。
10.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具有透射平面以及折射曲面。透射平面与
折射曲面围成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外轮廓。透射平面与支撑层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贴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射平面以及折射曲面围成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外轮廓的形状为半球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折射曲面具有凹陷部,凹陷部朝靠近透射平面的方向凹陷。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的表面的形状为半球形。
14.在一些实施中,透射平面在反射片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界与避让孔的边界重合。或者,透射平面在反射片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界位于避让孔的边界的外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材料包括紫外光固化胶。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材料。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二级管用于发射蓝色光线。量子点材料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以及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用于激发发光二级管发射的蓝色光线,使蓝色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绿色量子点材料用于激发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蓝色光线,使蓝色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粘接件。粘接件位于反射片与背板之间。粘接件的一端与反射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粘接件的另一端与背板靠近反射片的一侧粘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多个避让孔排成多行。沿第二方向,每行排列有多个避让孔。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光线经过透镜时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24.图4为光线透过透镜后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与支撑层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镜与支撑层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折射曲面具有凹陷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的折射曲面具有多个凹陷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透射平面在反射片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避让孔的外围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多个棱镜在支撑层上的排布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2-背板;20-安装腔;3-光源;31
‑ꢀ
光线;311-红色光线;312-绿色光线;313-蓝色光线;4-反射片;41
‑ꢀ
避让孔;5-支撑层;6-透镜;61-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1-透射平面;612-折射曲面;612a-凹陷部;62-量子点材料;7-扩散板;8-光线膜片;9-粘接件;91-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用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有另外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技术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的色域范围,显示装置一般包括蓝色led芯片以及量子点膜或者量子点扩散板。
39.显示装置在使用时,蓝色led芯片发射出蓝色光线,蓝色光线入射至量子点膜或者量子点扩散板后,被量子点膜或者量子点扩散板内的量子点激发产生绿色光线以及红色光线。其中,通过调节量子点膜以及量子点扩散板内的量子点材料的配比,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色域范围。
40.但是,蓝色led芯片的发光位置与量子点膜或者扩散板之间的距离较远,蓝色光线照射到量子点膜或者扩散板的时候,蓝色光线的亮度较弱,激发出的红色光线以及绿色光线的亮度较低,从而显示装置的整体亮度有所衰减,亮度较低。
41.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的亮度,可采取在显示装置中额外设置更多的增量膜或者棱镜片等来提高亮度。但是,这样会使得产品整体的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42.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提
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背板2、多个光源3、反射片4、支撑层 5、以及多个透镜6。
43.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显示面11以及与显示面11 相对设置的背面12。显示面板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内分布有多个亚像素,光源3发射的光线照向亚像素后,使得亚像素能够发光以显示图像。
44.其中,亚像素为显示面板1的最小成像单元,依次相邻的多个发不同光线的亚像素可以构成一个像素。例如,依次相邻的红色(red, r)亚像素、绿色(green,g)亚像素,以及蓝色(blue,b)亚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像素中r、g、b光线的占比,以达到调节像素显示颜色的目的。
45.继续参照图1,背板2位于显示面板1靠近背面12的一侧,与显示面板1围成安装腔2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背板2与显示面板1可以围成一个大致为梯形的安装腔20。
46.反射片4位于安装腔20内,开设有多个避让孔41,每个光源3 位于一个避让孔41内。由此,光源3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避让孔41 出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12处。反射片4能够将光源3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绝大多数的光线都能够出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11处,保证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整体亮度。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光源3位于显示面板1靠近背面12的一侧,朝向显示面板1的背面12发射光线。
47.继续参照图1,支撑层5位于反射片4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并与反射片4抵靠。多个透镜6安装于支撑层5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且每个透镜6与一个光源相对设置。
48.这样,每个光源3发射的光线,先透射过支撑层6之后,进入到透镜6的内部,最终经过折射之后从透镜6中射出。由于光线在经过透镜6会发生折射,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更大,光线更加的分散,使得出光区域更加均匀,最终使得画面显示的亮度更加均匀。同时,支撑层5可以作为多个透镜6的支撑,使得透镜6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和容易。
49.其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透镜6包括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以及量子点材料62。量子点材料62分布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内。
50.这样,如图3所示,图3为光源3发射的光线经过量子点材料
‑ꢀ
透镜主体61时的结构示意图。光源3发射的光线31在经过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时候,会被量子点材料62激发产生其他颜色的光线,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色域范围,实现显示装置的广色域显示。
51.同时,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与光源3之间的距离较近,光源3照射至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内部时,光源3发射的光线的强度较高,被量子点材料62激发后形成的其他颜色的光线的强度也较强,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亮度不会出现衰减,亮度较高。
52.由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由显示面板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一侧的背板2围成安装腔20,提供了安装空间。由于反射片4位于安装腔20内,开设有多个避让孔41,且每个光源3位于一个避让孔41内。这样,光源3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避让孔41出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12处。反射片4能够将光源3 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绝大多数的光线都能够出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11处,保证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整体亮度。位于反射片4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层5为透镜6的安装提供的方便,多个透镜6可以方便的安装于支撑层5远离反射片6一侧。此外,由于每个透镜6与每个光源3相对设置,光源3发射的光线,先透射过支撑层6之后,进入到透镜6的内部,最终经过折射之后从
透镜6中射出。
53.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内分布有量子点材料62,光源3发射的光线31在经过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时候,会被量子点材料62激发产生其他颜色的光线,从而增大显示装置的色域范围,实现显示装置的广色域显示,而且由于量子点材料
ꢀ‑
透镜主体61与光源3之间的距离较近,光源3照射至量子点材料
‑ꢀ
透镜主体61内部时,光源3发射的光线的强度较高,被量子点材料 62激发后形成的其他颜色的光线的强度也较强,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亮度不会出现衰减,亮度较高。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3可以包括发光二级管,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射蓝色光线。量子点材料62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以及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用于激发发光二级管发射的蓝色光线,使蓝色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绿色量子点材料用于激发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蓝色光线,使蓝色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
55.由此,如图4所示,图4为光线31透过透镜6后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光源3发射的光线经过透镜6后,可发射出红色光线311、绿色光线312、蓝色光线313三种颜色的光线31,形成窄谱红绿蓝波段的光线。上述三种颜色的光线31在安装腔20内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最后可出射至显示面板1处。
56.为了对射出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 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扩散板7以及光学膜片8。扩散板7 位于支撑层5与显示面板1之间,可以对光线进行扩散,使光源3发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57.光学膜片8位于扩散板7与显示面板1之间,可以对光线进行进一步处理。其中,示例性的,光线膜片7可以包括增光片81以及棱镜片82。增光片81可以提升光线亮度,光线经过棱镜片82时,根据全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可将分散的光线集中在一定的角度内射出,从而提高该角度范围内的亮度。
58.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6与支撑层5 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可以具有透射平面611以及折射曲面612。透射平面611与折射曲面612 围成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外轮廓。透射平面611与支撑层5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贴合。
59.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具有透射平面611,表面较为平整,方便将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设置在支撑层5的表面上。示例性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透射平面61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层5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上。
60.同时,由于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具有折射曲面612,光源3 射出的光线大部分会经过透射平面611进入到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 61的内部。然后,光线会从折射曲面612处射出,由于折射曲面612 的形状为曲面,可以使得光线在经过折射曲面612折射时,光线的扩散角度较大,使得光线的分布范围较大。
61.继续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射平面611以及折射曲面612 围成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外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半球形。即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形状为半球形。此时,半球形的平面即为透射平面611,半球形的球面即为折射曲面612。
62.这样,当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形状为半球形时,光源3发射的光线经过折射曲面612的折射之后,既可以有一个较大的扩散角度,也可以使得光线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得光线在各个位置分布的更加均匀,出光效果更好。
63.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射平面611以及折射曲面612围成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外轮廓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镜6与支撑层5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形状也可以为锥形。当然,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6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加工制作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可以选择较为常见的形状。这样,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具来制作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制作过程更加简单,容易制作。
65.下面,对透镜的制作过程做简单的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的材料可以包括紫外光固化(ultraviolet rays,uv)胶。由此,在制作透镜的时候,首先在uv胶材料中添加量子点材料,然后使用模具对添加有量子点材料的uv胶材料进行压印,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透镜主体。最后,使用uv光源灯对添加有量子点材料的uv胶进行固化即可得到透镜。
66.同时,采用uv胶材料制作透镜可以保证光线在经过透镜时发生折射,实现增大扩散角度的效果。同时,uv胶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射率,能够保证光线能够顺利的透过,保证光线能够顺利的透过。当然,透镜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具有较好的透过率以及能够使光线发射折射的材料均可以作为透镜的材料。
67.同样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5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et材料具有较好的透过率,可以保证光源3发射的光线能够较好的透过支撑层进入到透镜主体的内部。
68.如图7所示,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 61的折射曲面612具有凹陷部612a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得光源 3发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分散,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射曲面612可以具有凹陷部612a,凹陷部612a朝靠近透射平面的方向凹陷。
69.由此,如图7所示,光源发射的光线31中到达凹陷部612a的部分光线可能会经过二次折射,即在凹陷部612a处发生第一次折射之后,反射到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内部,然后再到达折射曲面612的其它位置处发生折射后射出。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发射角度,使得光线31的发散角度进一步增大。
70.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612a的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为球面。这样,到达凹陷部612a的光线能够朝着各个方向进行折射,进而使得光线31分布更加的分散和均匀。当然,凹陷部612a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例如,凹陷部612a的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为锥形等其它形状。
71.如上述所说,为了方便透镜的制作,凹陷部612a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形状。这样,可以使得制作透镜的模具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模具的制作。当然,折射曲面612也可以不设置凹陷部612a。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612a可以与光源3的中心相对设置,即凹陷部612a与光源3的垂直投影位于光源的位于折射曲面612的中心。例如,如图7所示,当折射曲面612为球面时,凹陷部612a 可以设置在折射曲面612的顶点处,即折射曲面612中距离透射平面中距离最远的位置处。
73.这样,如图7所示,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垂直向上射出的光线 31朝四周发散,减少垂直向上的光线31的数量,使得更多的光线向四周分布,光线分布的更加均匀,显示画面的亮度也更加均匀。
74.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折射曲面612具有多个凹陷部 612a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折射曲面612上的不同位置处设有多个凹陷部612a,这样,可以使得光线更加的分散,分散效果更好。当然,如图7所示,凹陷部612a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透镜只有一个凹陷部612a时,形状较为规则,制作起来更加容易和方便。
75.为了使得光线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透镜主体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透射平面611在反射片4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避让孔41的外围时的结构示意图,透射平面611在反射片4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界位于避让孔41的边界的外围。
76.这样,如图9所示,位于支撑层5上方的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 61几乎可以将避让孔41遮挡住,光源发射的大部分光线都需要经过透射平面611进入到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内部,然后经过折射曲面612的折射后射出。减少了从避让孔41的边缘处直接射出到安装腔内,不经过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光线的数量。
77.由此,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保证了光线的发散效果,使得光线分散发射,另一方面也使得足够数量的光线会被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内的量子点材料62(图3)激发转变成其它颜色的光线,保证显示装置具有较广的色域。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透射平面611在反射片4上的垂直投影的边界也可以与避让孔41的边界重合。同样的,当上述两者的边界重合时,也能够较好的保证光源发射的绝大部分光线能够进入到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内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量子点材料-透镜主体61的尺寸,节约材料的消耗,降低制作成本。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粘接件9。粘接件9位于反射片4与背板2(图6)之间。粘接件9的一侧与反射片4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粘接,另一侧与背板靠近反射片4的一侧粘接。这样,便可以将反射片4较好的固定在背板上,固定效果较好。如图所示,为了方便光源的设置,粘接件9上可以开设有通孔,通孔与避让孔41相对设置,方便光源能够更好的进行固定。
80.其中,粘接件9可以选择双面泡棉胶,在固定时,先将粘接件9 的一侧与反射片4的一侧粘接,然后将粘接件9的另一侧与背板粘接。示例性的,如图所示,在未使用时,粘接件9的粘接面上粘接有离型膜91,在使用时,直接将离型膜91撕下,将粘接面与粘接的部件粘接即可。
81.如图10所示,图10为多个棱镜6在支撑层5上的排布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多个透镜6排成多行。沿第二方向 y,每行排列有多个透镜6。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这样,即如图所示,支撑层5上的多个透镜6呈矩阵排列。其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支撑层5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支撑层 5的宽度方向。
8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透镜6矩阵排列于支撑层5上,也就是说多个光源也呈矩阵排列。这样,多个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过多个透镜 6的发散以及透镜6内的量子点的激发之后,出射的光线分布较为分散以及均匀,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画面的亮度较为均匀,显示效果更好。
8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