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0185发布日期:2022-12-17 12: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装置耗材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2.成像装置通常使用可拆卸的处理盒为其提供碳粉,以将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然后转印至纸张等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处理盒由感光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组成。感光鼓单元包括鼓框架和感光鼓,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在鼓框架上,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显影框架,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上。
3.成像操作时,处理盒中的显影辊保持朝向感光鼓挤压,显影辊保持抵接在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上,如果使用具有弹性层的显影辊,显影辊的弹性层与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且长的时间无人看管时,显影辊的弹性层可能永久地变形,导致感光鼓上的潜像可能会被不均匀地显影,从而影响打印效果。另外,当显影辊不用于显影时,感光鼓和显影辊也彼此接触地旋转,那么感光鼓、显影辊和显影剂可能会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摩擦而过早地退化。
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成像装置中设置有一种迫推机构,该迫推机构作用于每一个处理盒,以使得在不形成图像时,迫推机构推动显影框架上的抵接块,使得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分离。通常,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配备的抽屉中,当抽屉被推入主组件中时,处理盒准确地定位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以用于成像;当抽屉被推入或拉出主组件以用于将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中或从主组件移除处理盒时,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迫推机构保持从处理盒的安装/移除路径缩回,以防止迫推机构干扰处理盒。抵接块为固定构件,固定于靠近盒体端部的位置。固定式的抵接块由于自处理盒的底壁向外凸出,因此,在安装时容易挤压主组件中抽屉两侧的卡位突起,因此容易造成成像装置或处理盒相应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抵接块与成像装置中的结构干涉而造成相关结构损坏的处理盒。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感光鼓,感光鼓可旋转地安装在鼓框架上;显影框架,显影框架与鼓框架连接且可相对于鼓框架转动;显影辊,显影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框架上,显影辊和感光鼓均位于处理盒的第一侧;弹性迫推件,弹性迫推件连接在鼓框架和显影框架之间且位于处理盒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弹性迫推件迫使显影辊的外周壁与感光鼓的外周壁抵接;分离驱动件,分离驱动件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分离驱动件包括力接收部和抵接块,抵接块安装在显影框架上,力接收部外露于处理盒,力接收部受力后驱动抵接块从处理盒的第一侧伸出;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迫使力接收部复位并带动抵接块缩回。
7.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之前,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迫使力接收
部复位并带动抵接块缩回,并使抵接块保持缩回位置,这样,在将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时,可避免抵接块与成像设备上的卡位突起干涉而造成相关结构的损坏。在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后,关闭成像装置的门盖时,门盖抵压力接收部,从而驱动抵接块从处理盒的第一侧伸出,处于伸出位置的抵接块用于与成像装置中的迫推机构配合。
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端盖,端盖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分离驱动件和弹性复位件均位于端盖上。
9.由上可见,通过将分离驱动件和弹性复位件均设置在端盖上,从而合理利用端盖内部空间。
10.进一步的方案是,分离驱动件还包括推杆和滑杆,力接收部位于处理盒的第二侧且设置在推杆上,推杆远离力接收部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移动的方向,滑杆的第一端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杆的第二端与抵接块连接;弹性复位件的第一端抵接推杆,弹性复位件的第二端抵接端盖,弹性复位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抵接块的伸出方向。
11.由此可见,在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后,关闭门盖后,抵接块从处理盒的第一侧伸出,在不形成图像时,成像装置内的迫推机构推动抵接块,从而使得显影框架绕其与鼓框架铰接的位置转动,从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在迫推机构推动抵接块时,滑杆沿着滑槽滑动,从而保证推杆无需在显影辊远离感光鼓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保证各部件的顺畅配合。
12.进一步的方案是,推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力接收部位于第一延伸段的自由端,端盖在处理盒的第一侧设有推杆开口,力接收部从推杆开口伸出至处理盒外;第一延伸段的连接端朝向处理盒的第一侧延伸,第二延伸段自第一延伸段的连接端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滑槽的延伸方向,弹性复位件的第一端抵接第二延伸段。
13.由此可见,l型的推杆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端盖内部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的缩小推杆的尺寸,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14.进一步的方案是,端盖朝向分离驱动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二延伸段远离弹性复位件的一侧,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迫使第二延伸段与第一限位凸起抵接。
15.由此可见,第一限位凸起的设置能够与弹性复位件配合在竖直方向上对推杆进行限位。
1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移动的方向上,弹性复位件位于滑槽的上游侧,滑槽的下游侧设有安装开口;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在平行于滑杆的延伸方向上限位配合,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自安装开口插入滑槽内;滑槽的长度大于显影辊的最大移动距离。
17.由此可见,安装开口的设置保证了滑块顺畅地装入滑槽内,滑槽的长度大于显影辊的最大移动距离,从而防止迫推机构推动抵接块时滑块与滑槽分离。
1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端盖上开设有第一驱动支撑孔和第二驱动支撑孔,第一延伸段位于第一驱动支撑孔和第二驱动支撑孔之间,第一延伸段与第一驱动支撑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在显影辊朝向感光鼓移动的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进行
限位,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驱动支撑孔靠近处理盒的第一侧处。
19.由此可见,更合理地利用端盖与盒体之间的空间,同时第二限位凸起的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推杆进行限位,防止推杆的倾斜,而影响抵接块的伸出和缩回。
2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抵接块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抵接块的伸出方向且垂直于滑槽的延伸方向;滑杆沿着平行于显影辊的方向延伸,滑杆的第二端与抵接块固定连接;显影框架设置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沿着平行于滑杆的延伸方向自显影框架的侧壁向外凸出并伸入导向槽内,滑动凸起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21.由此可见,滑动凸起与抵接块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保证抵接块的伸缩的平稳性,同时能够对抵接块的伸缩长度进行有效控制。
2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端盖与鼓框架一体成型。
23.由此可见,减小零部件,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24.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力接收部在显影辊朝向感光鼓移动的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朝向远离处理盒的方向倾斜。
25.由此可见,使得成像装置的门盖能够通过斜面更好地向力接收部施加作用力。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抵接块处于缩回位置的状态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抵接块处于伸出位置的状态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端盖、分离驱动件和弹性复位件的装配图。
3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参见图1和图2,处理盒括鼓框架11、感光鼓12、显影框架13、显影辊(未图示)、分离驱动件2、弹性迫推件和弹性复位件16。优选地,弹性迫推件和弹性复位件16均采用弹簧。
34.感光鼓12可旋转地安装在鼓框架11上,感光鼓12的轴向端设置有感光鼓驱动头121,显影框架13与鼓框架11连接且可相对于鼓框架11转动,显影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框架13上,显影辊的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驱动头130,显影辊和感光鼓12均位于处理盒的第一侧101(即z轴负向侧)且均沿着x轴方向延伸,弹性迫推件连接在鼓框架11和显影框架13之间且位于处理盒上与第一侧101相对的第二侧102(z轴正向侧),在成像过程中,弹性迫推件迫使显影辊的外周壁与感光鼓12的外周壁抵接。处理盒还包括端盖17,端盖17设置在处理盒的驱动端并与鼓框架11一体成型,分离驱动件2和弹性复位件16均安装在端盖17上,感光鼓驱动头121和显影辊驱动头130均从端盖17露出。
35.参见图3至图6,分离驱动件2包括推杆21、滑杆22和抵接块23。推杆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段211和第二延伸段212,第一延伸段211的自由端设置有力接收部213,力接收部213位于处理盒的第二侧102,端盖17在处理盒的第一侧101设有芯片安装座175和推杆开口171,推杆开口171靠近芯片安装座175设置且位于芯片安装座175的y轴侧向侧,芯片安
装座175用于安装芯片,力接收部213从推杆开口171伸出至处理盒外,力接收部213在显影辊朝向感光鼓12移动的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导向斜面214,导向斜面214朝向远离处理盒的方向倾斜。力接收部213受到成像装置的门盖施加的作用力后驱动抵接块23从处理盒的第一侧101伸出。抵接块23用于接收成像装置中的迫推机构的推力,而使得显影辊沿着y轴方向远离感光鼓12。
36.第一延伸段211的连接端2111朝向处理盒的第一侧101延伸,第二延伸段212自第一延伸段211的连接端2111朝向远离感光鼓1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段2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12移动的方向,即第二延伸段212沿着y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212上开设有滑槽215,滑槽2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延伸段212的延伸方向。
37.滑杆22沿着x轴方向延伸,滑杆22的第一端设置有滑块221,滑杆22的第二端与抵接块23固定连接。滑块221与滑槽215在平行于滑杆22的延伸方向上限位配合,滑块221与滑槽215滑动配合。在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12移动的方向上,弹性复位件16位于滑槽215的上游侧,滑槽215的下游侧设有安装开口216,也即弹性复位件16位于滑槽215的y轴负向端,安装开口216位于滑槽215的y轴正向端。滑槽215的长度大于显影辊的最大移动距离,滑块221自安装开口216插入滑槽215内,在抵接块23未受到迫推机构的推力时,滑块221位于滑槽215的y轴负向端。
38.抵接块23上开设有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31,抵接块23安装在显影框架13上,具体地,显影框架13设置有滑动凸起131,滑动凸起131沿着x轴方向自显影框架13的侧壁向外凸出并伸入导向槽231内,滑动凸起131与导向槽231在z轴方向上滑动配合。
39.弹性复位件16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二延伸段212上,弹性复位件16的第二端抵接在端盖17上,弹性复位件16沿着z轴方向延伸。弹性复位件16的恢复力能够迫使力接收部213复位并带动抵接块23缩回。
40.端盖17设置有分离驱动件2的侧壁170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72,第一限位凸起172位于第二延伸段212远离弹性复位件16的一侧,弹性复位件16的恢复力迫使第二延伸段212与第一限位凸起172抵接。端盖17上开设有第一驱动支撑孔173和第二驱动支撑孔174,感光鼓驱动头121从第二驱动支撑孔174伸出,显影辊驱动头130从第一驱动支撑孔173伸出。第一延伸段211位于第一驱动支撑孔173和第二驱动支撑孔174之间,第一延伸段211与第一驱动支撑孔17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73,第二限位凸起173在显影辊朝向感光鼓12移动的方向上对第一延伸段211进行限位,且第二限位凸起173位于第二驱动支撑孔174靠近处理盒的第一侧101处。
41.在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之前,力接收部213没有受到门盖的作用力,弹性复位件16的弹性作用力迫使第二延伸段212抵接第一限位凸起172,第二延伸段212带动滑杆22和抵接块23,并使得抵接块23保持在缩回位置。这样,在将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时,可避免抵接块23与成像设备上的卡位突起干涉而造成相关结构的损坏。在处理盒装入成像装置后,关闭成像装置的门盖时,门盖抵压力接收部213,推杆21沿着z轴负向移动,弹性复位件16受到第二延伸段212的压力后处于收缩状态,推杆21的第二延伸段212带动滑杆22和抵接块23沿着z轴负向移动,从而使得抵接块23从处理盒的第一侧伸出并保持在伸出状态。处于伸出位置的抵接块23用于与成像装置中的迫推机构配合。
42.在不形成图像时,成像装置内的迫推机构推动抵接块23并带动显影辊沿着y轴朝
向远离感光鼓1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显影框架13绕其与鼓框架11铰接的位置转动,从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12分离。在迫推机构推动抵接块23时,滑杆22上的滑块221沿着滑槽215滑动,从而保证推杆21无需在显影辊远离感光鼓12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保证各部件的顺畅配合。
43.此外,推杆也可以由两段以上依次连接的推杆段构成。推杆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弹性迫推件和弹性复位件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其他弹性材料制成。抵接块自处理盒的外表面沿z轴向外伸出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优选地,该距离为3.5毫米至6毫米范围内。分离驱动构件也可以铰接在端盖上。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44.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