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应用的场景更加丰富,电子设备需要更大的显示面积来展示更多的内容。但是,较大的显示面积需要占空较多的空间,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双面显示技术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正反两面显示图像,以此获得更大的显示面积。
3.传统的双面液晶显示技术将两套普通的单面液晶显示模组背对背放置,每套单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等组件,由于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导致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不够轻薄,无法满足对于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要求较高的需求。
4.综上所述,现有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由于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导致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模组厚度无法减薄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可以去除现有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从而可以减薄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7.第一显示面板;
8.第二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背设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
9.第一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
10.第二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均为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13.其中,所述反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正对设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均为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正对设置;
16.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包括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正对设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至少一端;
18.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至少一端。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电连接;
21.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2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2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第一透明发光组件和第二透明发光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背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并将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一侧,以此取消现有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可以去除现有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从而可以减薄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0032]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1和第二显示面板12,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显示侧相反。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具有第一显示侧110,所述第一显示侧110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一侧。
[0034]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具有第二显示侧120,所述第二显示侧120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一侧,即所述第一显示侧110与所述第二显示侧120相反。
[0035]
所述第一显示侧110和所述第二显示侧120均可以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单独进行工作。例如,当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黑屏时,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可以进行工作,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也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实现相同、相互关联、或者彼此无关的图像画面。
[0036]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均可以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0037]
进一步的,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以及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一侧。
[0038]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第一显示侧110,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第二显示侧120。
[003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自身并不具备发光的功能,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可以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提供图像显示所需的光线,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可以用于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提供图像显示所需的光线。
[00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均为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件15,所述反射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之间。
[0041]
所述反射件15可以为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反射面的反射板、反射片或者反射膜。
[0042]
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件15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面151和第二反射面152,所述第一反射面151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15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正对设置。
[0043]
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显示侧110射入并穿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后,经过反射件15的第一反射面151反射,从所述第一显示侧110射出,从而可以使第一显示面板11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
[0044]
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显示侧120射入并穿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后,经过反射件15的第二反射面152反射,从所述第二显示侧120射出,从而可以使第二显示面板12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
[00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包括第一导光板131,所述第一导光板131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显示侧110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包括第二导光板141,所述第二导光板141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第二显示侧120正对设置。
[0046]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光板131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第一显示侧110正对设置,点光源或者线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扩散后变成面光源,如此可以使第一显示面板11的各个区域都可以有光线射入,避免第一显示面板11出现亮暗不均的问题。
[0047]
第二导光板141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第二显示侧120正对设置,点光源或者线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扩散后变成面光源,如此可以使第二显示面板12的各个区域都可以有光线射入,避免第二显示面板12出现亮暗不均的问题。
[004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包括第一光源132,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至少一端,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包括第二光源142,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至少一端。
[004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光源132,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光板131靠近所述第一光源132的一侧表面为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入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入光面可以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或者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一侧表面临接。
[0050]
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光源142,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光板141靠近所述第二光源142的一侧表面为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入光面可以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朝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或者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一侧表面临接。
[00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可以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光源132,两个所述第一光源1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上下相对两端,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可以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光源142,两个所述第二光源1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上下相对两端。
[005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32和所述第二光源142均可以为线光源,所述第一光源132和所述第二光源142均可以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发光二极管。
[005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132与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005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上下相对两端的上边框区和下边框区,所述第一光源132和所述第二光源142均可以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下边框区。
[005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32和所述第二光源142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上边框区。
[005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32和所述第二光源142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不同端。例如,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上边框区,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下边框区。
[0057]
进一步的,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电路板16和第二电路板17,所述第一电路板16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17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电连接。
[005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路板16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7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005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6与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7与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同一端。
[006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下端,所述第一电路板16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下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7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下端连接。
[00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6与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7与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
[0062]
进一步的,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形固定件,所述外形固定件包括第一外形固定件18和第二外形固定件19。
[006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下端,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收纳槽181,所述第一光源132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一导光板131靠近所述第一光源13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光源142固定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导光板141靠近所述第二光源14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
[0064]
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上还设置有第二收纳槽182,所述第二收纳槽18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之间,所述反射件15的一端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收纳槽182内。
[0065]
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上还设置有第三收纳槽183,所述第三收纳槽183设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182下方,所述第一电路板16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7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三收纳槽183内。
[0066]
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背离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的一端。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上设置有第四收纳槽191,所述第一导光板131、所述第二导光板141、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以及所述反射件15的另一端均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四收纳槽191内。
[006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和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可以为一体的结构,图1仅示意了所述外形固定件的部分结构。所述外形固定件相当于中框,所述外形固定件还可以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和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进行连接。
[0068]
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和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的材料可以为具有一定刚性且
遮光的金属材料、或者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如此既可以保证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刚性,避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同时也可以防止漏光的问题发生。
[006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和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
[0070]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其结构与图1所示的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
[0071]
图2所示的第二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光源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31的下端,第一电路板16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141的下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7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上端连接。
[0072]
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收纳槽181、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收纳槽182,所述第一光源132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一导光板131靠近所述第一光源13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光源142固定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导光板141靠近所述第二光源14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反射件15的一端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收纳槽182内。
[0073]
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上设置有第四收纳槽191和位于所述第四收纳槽191上方的第五收纳槽192,所述第一导光板131、所述第二导光板141、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另一端均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四收纳槽191内,所述第一电路板16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7均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五收纳槽192内。
[007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均为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0075]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图1所示的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
[0076]
图3所示的第三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的第一显示面板11和第二显示面板12均为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且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之间并未设置有所述反射件15。
[0077]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内设置有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可以将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13射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内的光线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的第一显示侧110反射出去,以此实现画面显示的功能。
[0078]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内设置有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可以将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14射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内的光线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第二显示侧120反射出去,以此实现画面显示的功能。
[0079]
所述第一外形固定件18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收纳槽181、以及所述第一收纳槽181下方的第三收纳槽183,所述第一光源132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一导光板131靠近所述第一光源13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光源142固定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二导光板141靠近所述第二光源142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所述第一收纳槽181内。所述第一电路板16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7均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三收纳槽183内。
[0080]
所述第二外形固定件19上设置有第四收纳槽191,所述第一导光板131、所述第二
导光板141、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的另一端均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四收纳槽191内。
[008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第一透明发光组件和第二透明发光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背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并将所述第一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透明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一侧,以此取消现有双面液晶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双面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0082]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