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辉度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2.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而背光模组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3.背光模组的led灯条设置在导光板侧后方的背光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导光板一般由高透光率的亚克力塑料制成,表面非常光滑平整,以致于大部分光线会在其平整表面上规则的全反射,而不会射出到导光板外部。在导光板上设计有网点,当光线射到各个网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对网点疏密、大小不一的设计排布,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4.现有热压、印刷、镭射制成的导光板网点一般为圆或椭圆形网点,对于光线扩散效果不理想,正常制程下的导光板在背光状态下辉度低,不能满足客户对于辉度提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方便对光线的反射进行调节,提升导光板的辉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辉度的导光板。
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辉度的导光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辉度的导光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侧壁上设有入光面,所述板体的顶面上设有出光面,所述板体的底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网点,所述网点包括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光面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导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面背离所述入光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光面将灯光向板体内的光线向出光面引导,减少光线扩散,使得光线尽可能从出光面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网点之间的间隙沿远离所述入光面方向逐渐缩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光线在板体内的传播规律,对光线进行更全面的反射,使尽可能多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光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光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光线尽可能落在第一导光面上,方便对光线进行导向,使尽可能多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所述板体背离所述网点的一面上设有第一保护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护层对板体的出光面进行保护,减少出现异物抵在出光面上后,导致的出光面划伤,提升板体出光面的耐刮性能。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所述板体设有所述网点的一面上设有第二保护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保护层对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进行保护,阻挡异物与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的接触,提升导光板的抗刮性能。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有多根导光柱,多根所述导光柱之间存在间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柱对出光面上射出的光线进行导向,提升导光板的光效和成像质量。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相邻所述导光柱之间存在高度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高度差使得异物不易与板体接触,并减少导光柱的磨损,提升导光板的抗刮性能和光效。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有多块导光块,所述导光块呈四棱锥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块对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导向,使得光线均匀的向四周发散,使得导光板的辉度更均匀。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第一导光面将灯光向板体内的光线向出光面引导,减少光线扩散,使得光线尽可能从出光面射出,减少光线损耗,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25.2.导光柱对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导向,提升导光板的光效和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体现网点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板体;2、光源;3、网点;31、第一导光面;32、第二导光面;4、导光柱;5、导光块;6、第一保护层;7、第二保护层;8、入光面;9、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和图2,高辉度的导光板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为入光面8,板体1的顶面设置为出光面9。将光源2设置在板体1的入光面8上,灯光在板体1内进行折射后从出光面9射出。板体1的底面上设有多个网点3,网点3包括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平面,第一导光面31的顶端与第二导光面32的顶端连接,第一导光面31朝向光源2,第二导光面32背离光源2。光源2的光线从入光面8射入,光线在第一导光面31上反射。通过将第一导光面31设置为平面,能够减少光线在第一导光面31上的漫反射,方便对光线的射向进行调整,使得光线的扩散收敛,光线集中从出光面9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34.参照图1和图2,根据光线在板体1内的照射规律,网点3之间的间隙沿远离入光面8方向逐渐缩小。使得网点3能够对光线进行更全面的反射,进一步减少光线在板体1内的光能损耗,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35.参照图1和图2,第一导光面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导光面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通过控制第一导光面31与第二导光面32之间的夹角,扩大第一导光面31的作用面积,使得光线尽可能照射在第一导光面31上,对光线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反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从板体1的出光面9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
36.参照图1和图2,板体1的出光面9上一体成型有多根导光柱4,导光柱4的截面呈三角形,多根导光柱4并排排布。导光柱4对出光面9射出的灯光进行引导,提高导光板的光效及成像质量。
37.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光源2从入光面8向板体1内发射光线,光线在第一导光面31的反射下从出光面9射出,通过对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结构的变更,减少光线在板体1内的漫反射,使尽可能多的光线从出光面9射出,提升导光板的辉度。导光柱4对出光面9射出的光线进行引导,提升导光板的光效和成像质量。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板体1的顶面上设有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层背离板体1的一面上设有多块导光块5,多块导光块5间隔设置。多块导光块5对出光面9射出的灯光进行导向,使得光线先四周均匀照射,使得导光板的辉度更均匀。
40.实施例3:
41.参照图4,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板体1的出光面9上设有第一保护层6,导光柱4固定在第一保护层6上,相邻的导光柱4之间存在高度差,即导光柱4的顶端与板体1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导光柱4之间的高度差有助于减少异物与板体1相抵后对板体1造成剐蹭的现象,提高了出光面9的抗刮性能。第一保护层6进一步对板体1提供保护,阻挡异物与板体1的接触,进一步提升出光面9的抗刮性能。
42.参照图4,板体1设有网点3的一面上设有第二保护层7。第二保护层7阻挡异物与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上的接触,减少出现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由于异物挤压产生的变形,提升第一导光面31和第二导光面32的抗刮性能。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