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公开涉及电子摄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2.在电子设备摄像领域中,为了提高成像质量,摄像模组中的光学部件通常可移动,例如进行对焦或是光学防抖。自动对焦和自动防抖的过程需要光学系统内部的构件发生相对运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塑胶或金属作为限位撞击面,由于现在的镜头越来越重,限位撞击面在发生相对碰撞时,会产生异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固定件和用于安装光学器件的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移动的运动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运动件在运动方向上相对的对接面之间设有胶垫,所述胶垫为弹性材质,其中,
5.所述胶垫包括嵌入所述固定件的柱状部和径向凸出于所述柱状部的贴设在固定件的表面的盖帽部,或者,
6.所述胶垫包括嵌入所述运动件的柱状部和径向凸出于所述柱状部的贴设在运动件的表面的盖帽部。
7.可选地,所述柱状部和所述盖帽部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
8.可选地,所述盖帽部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
9.可选地,所述盖帽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分和环绕所述第一凸出部分设置的第一边沿部分,所述第一凸出部分轴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边沿部分,所述第一凸出部分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
10.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运动件中未设置所述胶垫的一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胶垫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弧形顶面的最大直径。
11.可选地,所述盖帽部的顶面构造为平面。
12.可选地,所述盖帽部包括第二凸出部分和环绕所述第二凸出部分设置的第二边沿部分,所述第二凸出部分轴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边沿部分,所述第二凸出部分与第二边沿部分的顶面均构造为平面。
13.可选地,所述柱状部和所述盖帽部的横截面为长条形。
14.可选地,所述盖帽部包括第三凸出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出部分两侧的第三边沿部分,所述第三凸出部分轴向凸出于所述第三边沿部分,所述第三凸出部分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所述盖帽部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径向凸出于所述柱状部。
15.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运动件中设置所述胶垫的一者具有容纳所述柱状部的
凹槽,所述柱状部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凹槽的槽底。
16.可选地,所述柱状部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径向凸出的凸起、以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相抵接。
17.可选地,所述胶垫为多个,且沿周向分布在所述固定件或所述运动件上。
18.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底座和具有中央容纳空间的外壳,所述运动件置于所述中央容纳空间内,所述胶垫包括抵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运动件之间的第一胶垫以及抵顶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运动件之间的第二胶垫。
1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光学致动器。
20.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柱状部嵌入固定件或运动件,盖帽部能够在固定件和运动件发生碰撞时抵接在两者之间,以降低运动冲击,实现缓冲的效果,改善撞击异响,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2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的分解图一;
26.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的分解图二;
27.图4是本公开第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示意图;
28.图5是本公开第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正视图;
29.图6是本公开第二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示意图;
30.图7是本公开第三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正视图;
31.图8是本公开第四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示意图;
32.图9是本公开第五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示意图;
33.图10是本公开第六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致动器中胶垫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固定件
ꢀꢀꢀꢀꢀꢀꢀꢀ
11
ꢀꢀꢀ
底座
[0036]
12
ꢀꢀ
外壳
ꢀꢀꢀꢀꢀꢀꢀꢀꢀꢀ2ꢀꢀꢀꢀ
运动件
[0037]3ꢀꢀꢀ
胶垫
ꢀꢀꢀꢀꢀꢀꢀꢀꢀꢀ
31
ꢀꢀꢀ
柱状部
[0038]
32
ꢀꢀ
盖帽部
ꢀꢀꢀꢀꢀꢀꢀꢀ
321
ꢀꢀ
第一凸出部分
[0039]
322 第一边沿部分
ꢀꢀ
323
ꢀꢀ
第二凸出部分
[0040]
324 第二边沿部分
ꢀꢀ
325
ꢀꢀ
第三凸出部分
[0041]
326 第三边沿部分
ꢀꢀ
301
ꢀꢀ
第一胶垫
[0042]
302 第二胶垫
ꢀꢀꢀꢀꢀꢀ4ꢀꢀꢀꢀ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44]
在本公开中,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术语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本公开的所有实施方式。
[0045]
参照图1至图10,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该光学致动器可以包括固定件1和用于安装光学器件的相对于固定件1移动的运动件2,固定件1和运动件2在运动方向上相对的对接面之间设有胶垫3,该胶垫3可以设置在固定件1的对接面上或者设置在运动件2的对接面上。运动件2可以配置为相对于固定件1沿光轴方向运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此时,运动方向为光轴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运动方向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所指定的方向。胶垫3可以为弹性材质,例如橡胶,其在固定件1和运动件2发生碰撞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缓冲。其中,胶垫3可以包括嵌入固定件1的柱状部31和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的贴设在固定件1的表面的盖帽部32,或者,胶垫3可以包括嵌入运动件2的柱状部31和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的贴设在运动件2的表面的盖帽部32。如图3所示,盖帽部32的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的部分能够贴设在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表面。
[004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柱状部嵌入固定件或运动件,盖帽部能够在固定件和运动件发生碰撞时抵接在两者之间,以降低运动冲击,实现缓冲的效果,改善撞击异响,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至图8,柱状部31和盖帽部32的横截面可以分别为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下文提到的长条形等,当然,柱状部31和盖帽部3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柱状部3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盖帽部32的横截面可以为多边形,本公开对柱状部31和盖帽部32的形状不作限定。
[0048]
具体地,参考图5,盖帽部32可以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运动件2与固定件1发生撞击时会与弧形顶面碰撞,使缓冲更加柔和。
[0049]
进一步地,盖帽部32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分321和环绕第一凸出部分321设置的第一边沿部分322,第一凸出部分321轴向凸出于第一边沿部分322,第一凸出部分321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如图6所示,第一边沿部分322的顶面构造为平面。在固定件1与运动件2发生碰撞时,第一凸出部分321能够对固定件1和运动件2实现第一次缓冲,当第一凸出部分321被抵压变形后,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在运动方向上的对接面会与第一边沿部分322的顶面抵接,实现第二次缓冲,以能够更好地降低运动冲击。
[0050]
其中,固定件1和运动件2中未设置胶垫3的一者可以具有用于容纳胶垫3的容纳槽,容纳槽的直径小于弧形顶面的最大直径,这样,容纳槽能够部分容纳盖帽部32的弧形顶面,可以增大运动件2的运动行程。
[0051]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考图7,盖帽部32的顶面可以构造为平面,当固定件1与运动件2发生碰撞时,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在运动方向上的对接面直接抵压到该平面上,以降低运动件2的运动冲击。
[0052]
进一步地,参考图8,盖帽部32可以包括第二凸出部分323和环绕第二凸出部分323设置的第二边沿部分324,第二凸出部分323轴向凸出于第二边沿部分324,第二凸出部分323与第二边沿部分324的顶面均构造为平面。在固定件1与运动件2发生碰撞时,第一凸出部分321能够对固定件1和运动件2实现第一次缓冲,当第一凸出部分321被抵压变形后,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在运动方向上的对接面会与第一边沿部分322的顶面抵接,从而实现第二次缓冲。
[0053]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9、图10,柱状部31和盖帽部32的横截面可以为长条形。进一步地,盖帽部32可以包括第三凸出部分325和设置在第三凸出部分325两侧的第三边沿部分326,第三凸出部分325轴向凸出于第三边沿部分326,第三凸出部分325具有中央隆起的弧形顶面,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三边沿部分326的顶面构造为平面。在固定件1与运动件2发生碰撞时,第一凸出部分321能够对固定件1和运动件2实现第一次缓冲,当第一凸出部分321被抵压变形后,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在运动方向上的对接面会与第一边沿部分322的顶面抵接,从而实现第二次缓冲,以能够更好地改善撞击异响。
[0054]
其中,盖帽部32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以用于贴设在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盖帽部32的四个侧边均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盖帽部3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径向凸出于柱状部31。
[0055]
作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3,固定件1和运动件2中设置胶垫3的一者可以具有容纳柱状部31的凹槽4,柱状部31通过胶水粘接在凹槽4的槽底,以使柱状部31固定在凹槽4内。柱状部31与固定件1或运动件2的固定形式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6]
另外,柱状部31的侧壁上可以设有多个径向凸出的凸起、以与凹槽4的侧壁相抵接。凸起能够增加柱状部31与凹槽4之间的摩擦,使柱状部31固定得更加稳定,凸起可以设置为多排,且每排凸起沿柱状部31的侧壁的周向间隔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也可以点阵分布在柱状部31的侧壁上。本公开对凸起的分布形式不作限定。
[0057]
其中,参考图2,胶垫3可以为多个,且沿周向分布在固定件1或运动件2上,具体地,固定件1和运动件2在运动方向上相对的对接面分别具有四个侧边,胶垫3可以为两个,分别布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上;胶垫3也可以为三个,其中一个布置在一个侧边的中部,另外两个布置在该侧边对面的两个对角处;在其他实施例中,胶垫3也可以为四个,分别布置在四个角处。需要说明的是,胶垫的个数以及分布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固定件1可以包括底座11和具有中央容纳空间的外壳12,具体地,外壳12具有顶板和布置在顶板周向的侧板,侧板沿运动方向延伸至与底座11连接,运动件2置于中央容纳空间内,胶垫3可以包括抵顶在底座11和运动件2之间的第一胶垫301以及抵顶在外壳12和运动件2之间的第二胶垫302,其中,第一胶垫301可以固定在底座11上,第二胶垫302可以固定在运动件2上。
[0059]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光学致动器,该摄像模组具有上述光学致动器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光学器件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可以是镜头。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可以是感光芯片。
[0060]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模组,例如包括壳体和摄像模组的手机,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摄像模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061]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62]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63]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