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5002发布日期:2023-01-12 18:4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光模块是光收发一体模块的简称,光模块是一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一种集成模块,其通常安装应用在印制电路板上,在通信领域的光纤通讯过程中起看重要的作用。
3.而现有的传统的光模块散热普遍采用散热片或光模块金属外壳进行散热,其散热机构十分简单,功能性较差,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影响光模块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具备便于通过多重的散热机构进行同时散热,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避免单个散热片等缓慢散热,导致光模块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消散后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等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光模块,所述壳体的外侧套设有笼子,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四周粘接有密封条,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底端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
6.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有吸热壳、安装孔、吸热组件和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等距涂抹在安装槽的内腔底端,所述吸热壳粘接在硅胶层的上端,所述吸热壳的上端通过若干个安装孔均设置了吸热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有安装在安装孔内腔的铜薄筒,所述铜薄筒的内腔中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铜薄筒的内腔共同等距连接有散热片。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铜质金属材料所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有凹槽、排气孔和热交换芯片,所述凹槽设置在壳体的下端,所述凹槽的内腔上端通过若干个排气孔与壳体相连通,所述热交换芯片安装在凹槽的内腔上端,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笼子的两侧均等距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通气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芯片为铝制材料所制,且所述热交换芯片呈两组横板与四组竖板一体化设计。
11.进一步的:所述笼子的上端等距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笼子的上端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散热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为石墨烯材料所制。
13.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壳的内腔底端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吸热壳与散热翅片均为铝制材料所制。
14.有益效果:
15.1、通过若干个硅胶层快速吸热后传递给铝制材料所制的吸热壳,且吸热壳内腔设置了散热翅片,方便对其吸收的热量快速散发,再被铜薄筒吸收后,再通过散热片进行吸热散除,进而快速的通过第一散热机构对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后散发,且通过散热孔将第一散热机构散发出的热量快速排出,且被散热板进行吸收排出,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且便于有效的无尘散热,且其功能效果比单个散热片或金属外壳散热更快速,效果更加显著;
16.2、通过排气孔将壳体的内腔的热气排出,且通过铝制材料所制的热交换芯片进行吸收,且外界的空气进入凹槽的内腔对热交换芯片进行冷却后排出,便于热交换芯片快速吸收壳体的内腔的热气且同时通过外界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对光模块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笼子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机构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机构半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热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笼子立体拆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壳体;2、笼子;3、密封条;4、第一散热机构;41、吸热壳;42、安装孔;43、吸热组件;431、铜薄筒;432、连接柱;433、散热片;44、硅胶层;45、散热翅片;5、第二散热机构;51、凹槽;52、第二通气孔;53、排气孔;54、热交换芯片;6、散热孔;7、散热板;8、第一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0.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光模块,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笼子2,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腔四周粘接有密封条3,安装槽的内腔底端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4,第一散热机构4包括有吸
热壳41、安装孔42、吸热组件43和硅胶层44,硅胶层44等距涂抹在安装槽的内腔底端,吸热壳41粘接在硅胶层44的上端,吸热壳41的上端通过若干个安装孔42均设置了吸热组件43,吸热组件43包括有安装在安装孔42内腔的铜薄筒431,铜薄筒431的内腔中部连接有连接柱432,连接柱432与铜薄筒431的内腔共同等距连接有散热片433,散热片433为铜质金属材料所制,吸热壳41的内腔底端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45,吸热壳41与散热翅片45均为铝制材料所制,当壳体1内部的光模块工作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后,被壳体1上的安装槽内的若干个硅胶层44快速吸收,且传递给铝制材料所制的吸热壳41,且吸热壳41内腔设置了散热翅片45,方便对其吸收的热量快速散发,进而被吸热组件43的铜薄筒431吸收后,再通过散热片433进行吸热散除,进而快速的通过第一散热机构4对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后散发,便于有效的无尘散热,且其功能效果比单个散热片或金属外壳散热更快速,效果更加显著。
31.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5,第二散热机构5包括有凹槽51、排气孔53和热交换芯片54,凹槽51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凹槽51的内腔上端通过若干个排气孔53与壳体1相连通,热交换芯片54安装在凹槽51的内腔上端,凹槽5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52,笼子2的两侧均等距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通气孔8,热交换芯片54为铝制材料所制,且热交换芯片54呈两组横板与四组竖板一体化设计,通过排气孔53将壳体1的内腔的热气排出,且通过铝制材料所制的热交换芯片54进行吸收,且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8及第二通气孔52进行到凹槽51的内腔对热交换芯片54进行冷却后排出,便于热交换芯片54快速吸收壳体1的内腔的热气且同时通过外界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芯片54对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复的吸收及排出,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32.笼子2的上端等距设置有散热孔6,笼子2的上端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散热板7,散热板7为石墨烯材料所制,便于通过散热孔6将第一散热机构4散发出的热量快速排出,且被散热板7进行吸收排出,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33.工作原理:当壳体1内部的光模块工作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后,被壳体1上的安装槽内的若干个硅胶层44快速吸收,且传递给铝制材料所制的吸热壳41,且吸热壳41内腔设置了散热翅片45,方便对其吸收的热量快速散发,进而被吸热组件43的铜薄筒431吸收后,再通过散热片433进行吸热散除,进而快速的通过第一散热机构4对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后散发,且通过散热孔6将第一散热机构4散发出的热量快速排出,且被散热板7进行吸收排出,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且便于有效的无尘散热,且其功能效果比单个散热片或金属外壳散热更快速,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通过排气孔53将壳体1的内腔的热气排出,且通过铝制材料所制的热交换芯片54进行吸收,且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8及第二通气孔52进行到凹槽51的内腔对热交换芯片54进行冷却后排出,便于热交换芯片54快速吸收壳体1的内腔的热气且同时通过外界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芯片54对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复的吸收及排出,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