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43357发布日期:2023-09-07 14:4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12°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

2、目前主要利用调光盒和显示盒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的,显示盒用于控制正常的画面显示,调光盒用于控制视角切换,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使液晶朝竖直方向偏转,实现窄视角模式。通过控制视角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从而可以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显示画面时,还能够看见突显产品的logo(商标)图案。但是,现有技术中只有在窄视角显示的大视角下才能看见logo图案,而且需要打开背光源以及显示盒才能看见logo图案,功耗较高。以及,现有技术能够显示logo图案的调光盒只能实现全屏的宽窄视角切换,无法实现分区宽窄视角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实现显示面板在进入休眠模式时,利用环境光反射实现logo图案,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节省功耗,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能实现实现分区宽窄视角切换。

2、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盒以及层叠于所述显示盒出光侧的调光盒,所述调光盒远离所述显示盒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所述调光盒与所述显示盒之间设有透反层,所述显示盒远离所述调光盒的一侧设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透反层的透光轴相平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透反层的透光轴相垂直,所述透反层的反光轴与所述透反层的透光轴相垂直;

3、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图形化的标识图案区、非标识图案区以及多个视角切换区,所述标识图案区至少位于一个所述视角切换区内,所有所述视角切换区内除所述标识图案区以外的区域均为所述非标识图案区;

4、所述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视角切换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共用视角电极,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共用视角电极配合的第一视角电极和第二视角电极,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电极相互绝缘且间隔开,相邻两个所述视角切换区内的第一视角电极之间、第二视角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间隔开,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条,所述第二视角电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条,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均与所述标识图案区相对应,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条均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相对应,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条和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条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相互平行且交替分布。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还设有第一信号电极网和第二信号电极网,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与述第二视角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相互绝缘;

6、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电性连接的第一标识图案电极网以及与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条电性连接的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网,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包括与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电性连接的第二标识图案电极网以及与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条电性连接的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网,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网和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网均位于所述标识图案区内,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网和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网均位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内。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还设有所述第一标识图案信号线和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信号线,所述第一标识图案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标识图案信号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电极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非标识图案信号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

8、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还设有所述第二标识图案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信号线,所述第二标识图案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标识图案信号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电极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非标识图案信号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所述第二视角电极、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以及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方向依次设置;

10、或者,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电极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位于同一层。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电极网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网中的网格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错开。

12、进一步地,所述透反层为反射型偏光片或金属线栅偏光片。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分区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视角切换区一一对应的多个调光区,多个所述调光区之间相互独立发光。

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15、在全屏宽视角模式时,向所有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所有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所有所述第二视角电极均施加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公共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一预设值或小于第二预设值;

16、在全屏窄视角模式时,向所有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所有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所有所述第二视角电极均施加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公共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三预设值且小于第四预设值;

17、在区域窄视角模式时,降低与窄视角区域对应的调光区的发光亮度,向窄视角区域内的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窄视角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视角电极和窄视角区域内的所述第二视角电极均施加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公共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三预设值且小于第四预设值;

18、在标识图案显示模式时,向所有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施加第三电信号,向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施加第四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与所述第四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五预设值且小于第六预设值;

19、其中,在所述全屏宽视角模式、所述全屏窄视角模式以及所述区域窄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和显示盒均为打开状态,在标识图案显示模式时,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盒均为关闭状态;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

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21、在镜面反射模式时,向所有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所有所述第一视角电极施加第三电信号,向所有所述第二视角电极施加第四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与所述第四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五预设值且小于第六预设值;

22、其中,在镜面反射模式时,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盒均为关闭状态。

2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24、在区域全方位黑态防窥模式时,向全方位黑态防窥区域内的所述共用视角电极施加公共电信号,向全方位黑态防窥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施加第三电信号,向全方位黑态防窥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施加第四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与所述第四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五预设值且小于第六预设值;

25、其中,在区域全方位黑态防窥模式时,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盒均为打开状态。

26、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基板设有与视角切换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共用视角电极,且相邻两个视角切换区内的第一视角电极之间、第二视角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间隔开,从而可以单独控制每个视角切换区的宽窄视角状态,以实现分区域宽窄视角切换;而且在调光盒和显示盒之间设置透反层,而且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相互平行且交替分布,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标识图案电极条和第二标识图案电极条之间的压差,以形成边缘电场并控制第一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偏转,从而使透反层的反射光线穿过标识图案区,实现标识图案的显示,而且在正视视角下也能够看见标识图案,在显示标识图案时,无需背光源和打开显示盒,可以节省功耗。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显示显示面板既可以实现分区域宽窄视角切换,同时又可以在进入休眠模式时,利用反射的环境光实现标识图案的显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