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投影模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6466发布日期:2024-01-06 23:3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投影模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投影,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投影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投影系统在城市建筑灯光秀和舞台秀中给我们呈现出强烈的视觉盛宴,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光体验。伴随着人们对驾驶体验的不断提高,灯光投影在智能驾驶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如迎宾灯等。迎宾灯是一种汽车灯饰,它主要是安装使用在车门底端和后视镜下方,当打开车门时,迎宾灯就会投影出各种车主自己定制的图案。

2、然而,市面上的投影镜头尺寸较大,影响其在车门上的安装。同时光线环境复杂,容易使得投影出来的图案产生暗角,投影面处亮度不够,导致图案不清晰,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光学镜头、投影模组及终端,以提升投影画面的清晰度,实现小型化设计。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由成像侧至像源侧依次为: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源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成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源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源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源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3<f/imgh<1.7;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3、上述光学镜头通过合理地配置各透镜的屈折力和面型,第一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凸透镜,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像差最小,第二透镜配置为双凹透镜,可承接偏折的光线,使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降低公差敏感度,第三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可进一步将光线外部偏折,提升像面高度,有利于大靶面的像高实现,第四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光学镜头的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偏心敏感度,第五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能够有效汇聚光线,可进一步降低像差,另一方面,可有效平衡主光线出射角,提升边缘视场亮度,降低暗角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投影画面的清晰度。通过设计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使得光学镜头满足轻薄化、小型化设计的需求。此外,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光学镜头满足投影清晰度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实现大范围、大靶面的光线投射。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2.5<ct1/dos<4.5;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dos为所述光阑到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5、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抑制光线入射角过度增大,从而使得光学镜头有效地进行投射,降低光线畸变的概率。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f5/f1∣<10;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7、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合理控制光学镜头前后焦距比值,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大光圈、大靶面的效果,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前后像差平衡,有利于消除光线畸变。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2<ttl/bfl<7,和/或,1.1<ttl/ct15<1.6;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光源面于光轴上的距离,bfl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源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光源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15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源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9、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保证光学镜头具有足够的调焦范围,提升摄像模组的组装良率,同时有利于保证光学镜头具备较大的焦深,能够获取像源侧更多的信息。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0<r41/f<-1,和/或,0.5<r51/f<1.5;其中,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11、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第四透镜成像侧面于光轴出的曲率半径和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光学镜头中像差的修正,提升光学镜头的投影质量,而且还便于控制第四透镜的成像侧的面型,使其便于加工制造。此外,第五透镜可以抵消绝大部分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产生的畸变和慧差,通过合理地配置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避免第五透镜引入较大的球差和垂轴色差,有利于初阶像差在各透镜上的合理分配,降低光学镜头的公差敏感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f/f1<2,和/或,-4<f/f2<-2,和/或,1<f3/f<7,和/或,1<f4/f<4,和/或,1<f5/f<7;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13、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得到合理配置,各透镜的有效焦距相对光学镜头的焦距不会过强或过弱,从而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高阶球差,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投射质量。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5<sd5/ct5<2.5;其中,sd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孔径的一半,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15、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管控光学镜头的最大孔径,压缩光学镜头的体积,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5<ct5/sag5-s1<4;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5-s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最大有效孔径处失高。

17、如此,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使像源侧的远心度小于2°,降低入射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的入射角度,从而减少第五透镜的入射面的角度,降低光学镜头的像差,提高投射质量。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模组,所述投影模组包括图像显示元件以及如上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显示元件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源侧。

19、上述投影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光学镜头通过合理地配置各透镜的屈折力和面型,第一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凸透镜,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像差最小,第二透镜配置为双凹透镜,可承接偏折的光线,使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降低公差敏感度,第三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可进一步将光线外部偏折,提升像面高度,有利于大靶面的像高实现,第四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光学镜头的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偏心敏感度,第五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能够有效汇聚光线,可进一步降低像差,另一方面,可有效平衡主光线出射角,提升边缘视场亮度,降低暗角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投影画面的清晰度。通过设计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使得光学镜头满足轻薄化、小型化设计的需求。此外,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光学镜头满足投影清晰度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实现大范围、大靶面的光线投射。

2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投影模组。

21、上述终端包括投影模组,投影模组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地配置各透镜的屈折力和面型,第一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凸透镜,第一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像差最小,第二透镜配置为双凹透镜,可承接偏折的光线,使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降低公差敏感度,第三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可进一步将光线外部偏折,提升像面高度,有利于大靶面的像高实现,第四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光学镜头的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的像源侧面配置为凸面,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的偏心敏感度,第五透镜配置为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的成像侧面配置为凸面,能够有效汇聚光线,可进一步降低像差,另一方面,可有效平衡主光线出射角,提升边缘视场亮度,降低暗角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投影画面的清晰度。通过设计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使得光学镜头满足轻薄化、小型化设计的需求。此外,光学镜头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光学镜头满足投影清晰度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实现大范围、大靶面的光线投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