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6035发布日期:2024-11-05 16:18阅读:7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在手机各项配置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影像拍摄功能被大众广泛关注,其中可变焦镜头已成为行业研发焦点。

2、对于包括至少两个透镜群组的变焦镜头而言,其中作为变倍组的第二透镜群组的性能的保证对于镜头的表现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光学镜头技术中往往还存在第二透镜群组的信赖性较差的问题,亟待提升。

3、为了满足市场所需,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研发一种光学变焦镜头群组,通过对各透镜群组结构的优化设置,可以打破传统的固定焦距选择模式,通过组间微米级的增量,沿光轴物理移动透镜群组镜头,从而实现一定放大范围内的连续变焦,在保证不同焦距拍摄下的成像质量,使用户拍摄体验更流畅、更清晰的前提下,提升镜头组立的信赖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多个承靠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分别容置于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中;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三承靠件,位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其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cp3/t34<4,1<d3s/f3×n3<2,以及-2<d3m/f4×n4<2,其中,cp3为所述第三承靠件的厚度,t34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d3s为所述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d3m为所述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n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pb3、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1.5<f3/r5<2.5和0.3<epb3/ct3<0.8。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第三镜筒和容置于所述第三镜筒中的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像侧,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筒的最大高度la、所述第二镜筒的最大高度lb、所述第三镜筒的最大高度lc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2.5<(la+lb+lc)/imgh<3.5。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一承靠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镜筒的最大高度la、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pa1满足:-20<f1/la<-9和-18<f1/epa1<-10。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一承靠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一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与所述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满足:13<(f1+f2)/(d1m-d1s)<16。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镜筒的最大高度lb、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pb3满足:1<f2/lb<2和5<f3/epb3<8。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四承靠件,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内径d4m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满足:-0.5<d3m/r7-d4m/r9<1。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四承靠件,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p34、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满足:-0.5<ep34/f4×n4<0.3。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d3s/f3-d3m/f4<1.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四承靠件,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所述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为所述多个承靠件中各个承靠件分别具有的内径中的最小值;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6<(r8+r9)/d4s<7.5。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六承靠件,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三镜筒的最大高度lc、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六承靠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pc6满足:-5<f3/lc<-3和0.3<ct6/epc6<0.8。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第六承靠件,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所述第六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为所述多个承靠件中各个承靠件分别具有的内径中的最大值;所述第六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67、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6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n7满足:1<d6s/t67/(n6+n7)<3。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as、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bs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das/r1+dbs/r5<3。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cm、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bm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1<dcm/r14+dbm/r10<3.5。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辅助承靠件;所述第三辅助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bs、所述第三辅助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bs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1<(d3bs-d3bs)/f3<0.3。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承靠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六辅助承靠件;当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67满足:t67>2mm时,所述第六辅助承靠件的厚度cp6b与所述第三镜筒的最大高度lc满足:0.3<cp6b/lc<0.5。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1以及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2,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实现调焦;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1、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2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t1+t2)/f<0.7。

19、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两个透镜组分别装配于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中;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镜头还包括多个承靠件,其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并且,第三承靠件的厚度cp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34满足1<cp3/t34<4,在该前提下,控制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满足1<d3s/f3×n3<2,同时控制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满足-2<d3m/f4×n4<2,可保证第二透镜组镜片轴向分布均匀性,合理分配各透镜间隙,可降低组立后透镜因受力产生形变而导致的干涉风险,对镜头组立的信赖性表现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