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70672发布日期:2025-03-17 17:3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潜望长焦镜头改变了常规长焦镜头的摆放方式,突破了尺寸制约倍数的瓶颈。随着终端便携设备向着轻薄化、小型化发展,潜望长焦的光学成像镜头进一步削弱了尺寸的限制。然而,在多群组光学成像镜头中,在第四透镜的表面倾斜程度较大的前提下,第四透镜表面的曲度和边缘厚度较大,不利于第四透镜的加工和光学成像镜头的组立稳定性。此外,多群组光学成像镜头的光线经过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后反射的延长光路会再次经过第四透镜,第四透镜阻拦该杂光光路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透镜和间隔元件的外形尺寸,在保证第四透镜的加工性和组立稳定性的同时阻拦杂光并提高成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群组光学成像镜头的中部组立不稳且杂光严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片,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透镜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间隔元件组,间隔元件组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镜筒组,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容置在镜筒组内,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镜筒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镜筒至第四镜筒,第一透镜容置在第一镜筒内,第二透镜容置在第二镜筒内,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容置在第三镜筒内,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容置在第四镜筒内;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间隔元件与第四间隔元件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的间隔ep34之间满足:-10.62≤f4/ep34≤-5.20;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之间满足:0.87≤r8/(d4s-d4s)≤1.65。

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片,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透镜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间隔元件组,间隔元件组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镜筒组,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容置在镜筒组内,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镜筒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镜筒至第四镜筒,第一透镜容置在第一镜筒内,第二透镜容置在第二镜筒内,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容置在第三镜筒内,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容置在第四镜筒内;其中,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与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的方向的间隔ep303、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7.93≤f3/ep303≤14.84;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30s、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30s、第三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30m、第三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30m之间满足:2.72≤(d30m-d30m)/(d30s-d30s)≤6.81。

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镜筒的像侧端面沿光轴的方向的距离l10之间满足:38.26≤f1/l10≤53.56。

5、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10s、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10s、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之间满足:18.08≤r1/(d10s-d10s)≤28.09。

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一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10m之间满足:-19.65≤r2/(d10m×n1)≤-15.84。

7、进一步地,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20s、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7.87≤r3/d20s≤-4.50。

8、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20m之间满足:-40.09≤r4/d20m≤-8.75。

9、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沿光轴的方向的距离l20之间满足:-92.03≤f2/l20≤-78.10。

10、进一步地,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30s、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30s、第三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30m、第三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30m之间满足:2.72≤(d30m-d30m)/(d30s-d30s)≤6.81。

11、进一步地,第三镜筒的物侧端面与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的方向的间隔ep303、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7.93≤f3/ep303≤14.84。

12、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之间满足:-4.84≤r6/d3s≤-4.02。

13、进一步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1.06≤r5×ct3/d3s≤1.52。

14、进一步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1.25≤t45/ct4≤1.85。

15、进一步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位于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六间隔元件,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六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6m之间满足:-1.78≤r13/d6m≤-1.07。

16、进一步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位于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且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七间隔元件,第七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7s、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1.12≤r14/d7s≤2.85。

1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1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八片,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间隔元件组和镜筒组,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透镜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间隔元件组中至少包括位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容置在镜筒组内,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像侧镜筒组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镜筒至第四镜筒,第一透镜容置在第一镜筒内,第二透镜容置在第二镜筒内,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容置在第三镜筒内,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容置在第四镜筒内;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间隔元件与第四间隔元件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的间隔ep34之间满足:-10.62≤f4/ep34≤-5.20;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之间满足:0.87≤r8/(d4s-d4s)≤1.65。

19、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使用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依次排布间隔设置。特别地,本技术的多群组光学成像镜头设置四个镜筒将其分为四个群组,第一透镜容置在第一镜筒内,第二透镜容置在第二镜筒内,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容置在第三镜筒内,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容置在第四镜筒内,以此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放大倍数的显著提升。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第四透镜表面的局部斜率较大,即光线经第四透镜后方向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随其焦距值也变大,导致第四透镜不利于加工,易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组立不稳。通过限制f4/ep34在合理范围内,能有效控制第四透镜的光线偏折程度,实现良好的光线控制,同时限制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合理以便于加工和组装,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但同时,光线经过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后反射的延长光路会再次经过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有效径部分进一步传递杂光的风险较高,产生的杂光光路影响成像质量。通过限制r8/(d4s-d4s),可以控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四间隔元件的尺寸,能够有效限制第四间隔元件的内径尺寸,减少杂光的同时不影响光线传播,同时第四间隔元件合理的环带宽度保证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立稳定性,提高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清晰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