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镜头单元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798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另外,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0098] 0. 3< I fp/ft (8)
[0099] fp :所述第53透镜的焦距(mm)
[0100] ft :望远端的整个系统的合成焦距(mm)
[0101] 条件式(8)是规定所述第53透镜与整个系统的望远端的焦距的比的条件式。具 体地说,在条件式(8)的值超过下限时,透镜的光焦度不会变得过强,塑料的温度变化对折 射率的变化的影响不会变得过大,能够抑制焦点偏离或光学性能变差。此外,优选满足以下 条件式。
[0102] 0. 3<|fp/ft|<10 (8),
[0103] 在低于条件式(8) '的上限时,透镜的光焦度不会变得过弱,能够抑制摄像光学系 统整体的尺寸变得过大,能够确保紧凑性。
[0104] 另外,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0105] I. 0<d2wt/d4wt<l. 7 (9)
[0106] d2wt :在变倍时所述第二透镜组从广角端移动到望远端的距离(mm)
[0107] d4wt :在变倍时所述第四透镜组从广角端移动到望远端的距离(mm)
[0108] 条件式(9)规定变倍时移动的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移动量的比 的条件式。具体地说,在条件式(9)的值超过下限时,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移动量相比所述 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不会变得过少,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变倍效果不会变得过小,即使使第 四透镜组承担相应的变倍效果,由于所述第四透镜组之后的有效直径不会增大过多,所以 能够确保摄像装置的薄型化。另外,即使确保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变倍效果,所述第二透镜组 的光焦度也不会变得过强,容易地确保光学性能,误差灵敏度不会变得过大。另一方面,在 条件式(9)的值低于上限时,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移动量相比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不 会变得过多,从所述光圈到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距离不会变得过大,能 够抑制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变大。
[0109] 另外,优选将光圈配置在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物体侧。通过将所述光圈设置在比位 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大致中央部的所述第三透镜组的透镜更靠物体侧,能够平衡地校正轴外 像差,前透镜直径(比所述光圈更靠物体侧配置的各透镜直径)·后透镜直径(比所述光圈 更靠像侧配置的各透镜直径)难以产生大的差值,因此存在容易使摄像装置的厚度方向上 的镜头单元形状平坦,摄像装置的布置自由度提高的优点。
[0110] 另外,优选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所述第41透镜和所述第42透镜是接合透镜。通过 使所述第41透镜与所述第42透镜接合,将组部件抑制为一个,能够作为与在使第四透镜组 的所有透镜为单透镜化时相比生产管理更容易的变焦镜头。另外,能够缩短摄像光学系统 整体的距离。此外,在不是接合透镜的情况下,与是接合透镜的情况相比,由于光学面的自 由度增加,所以能够良好地校正像差。
[0111] 另外,优选通过使所述第四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来进行调焦。通过利用所述第四透 镜组进行调焦,不会导致伸出的光学全长的增加、前透镜直径的增大,直到近距离物体都能 够进行适当的对焦而得到清楚的图像。
[0112] 另外,所述变焦镜头可以具有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
[0113] 以下,表示了在图1的摄像装置10中能够使用的变焦镜头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 限于此。在各实施例中使用的符号如下所示。此外,在后述的透镜数据中,表示长度的单位 为mm。
[0114] f :变焦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mm)
[0115] Fno :F 数
[0116] R :曲率半径(mm)
[0117] D :轴上面间隔(mm)
[0118] nd :透镜材料的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0119] v d :透镜材料的d线的阿贝数
[0120] 2Y :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对角线长(_)
[0121] 在各实施例中,在各面序号后标注的面是具有非球面形状的面,非球面的形状 是以面的顶点为原点,以光轴方向为X轴,以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高度为h,并且如以下"数 学式1"所示。
[0122] 【数学式1】
【主权项】
1. 一种变焦镜头,其由从物体侧依次配置的变倍时不移动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 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包括光圈且变倍时不移动的具 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变倍时 不移动的第五透镜组构成, 该变焦镜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用于使光轴弯曲的反射部件, 所述第四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 42透镜构成, 所述第五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5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 52透镜、第53透镜构成,该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I. 50<f2/fw<-l.OO(1) 3. 30<f4/fw<4. 30 (2) 0. 3<| ^4T/^4ff|<1.0 (3) 其中, f2 :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mm)f4 :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mm) fw: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合成焦距(mm) 3 4W:所述第四透镜组的广角端的横向放大率 3 4T: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向放大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所述反射部件、具有正 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5<dLlPR/(2Y/fw)<8 (4) 其中, dLlPR: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顶点到所述反射部件的最靠像侧的部位的距离 (mm) 2Y:利用所述变焦镜头形成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对角长(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1. 0<fl/(fwXFnow)<l. 5 (5) H: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mm) Fnow:广角端的F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2. 0〈| 3 2T/3 2W|〈3. 0 (6) 3 2W: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广角端的横向放大率 3 2T: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向放大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所述第52透镜是通过向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来校正像面上的图 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 3〈(l-p 52T) X P 53T〈0. 9 (7) 其中, 3 52T :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第52透镜的望远端的横向放大率3 53T :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第53透镜的望远端的横向放大率。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所述第53透镜由塑料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0. 3<Ifp/ft (8) fp:所述第53透镜的焦距(mm) ft:望远端的整个系统的合成焦距(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1. 0<d2wt/d4wt<l. 7 (9) d2wt:在变倍时所述第二透镜组从广角端移动到望远端的距离(mm)d4wt:在变倍时所述第四透镜组从广角端移动到望远端的距离(m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物体侧配置光圈。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所述第41透镜和所述第42透镜是接合透镜。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第四透镜组沿光轴移动而进行调焦。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
14. 一种镜头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安装在对所述变焦镜头进行保持的镜筒。
15. -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 保持所述变焦镜头的镜筒;对由该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固体摄像元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变焦镜头、搭载该变焦镜头的镜头单元及摄像装置,应对广角化、确保大的相对孔径,良好校正各像差。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有反射部件,第四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第41透镜、第42透镜构成,第五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第51透镜、第52透镜、第53透镜构成,满足:-1.50<f2/fw<-1.003.30<f4/fw<4.300.3<|β4T/β4W|<1.0其中,f2 第二透镜组的焦距mmf4 第四透镜组的焦距mmfw 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合成焦距mmβ4W 第四透镜组的广角端的横向放大率β4T 第四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向放大率。
【IPC分类】G02B15-14
【公开号】CN104698575
【申请号】CN201410737277
【发明人】广瀬卓万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