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0595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蒂等等。
[0003]目前现有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的工艺中,为了节省成本,会于显示模块的背面上使用一种吸塑成型的背盖来作为其背部的外观件。其中,为了固定背盖,一种作法是使用螺丝的方式将背盖锁固于显示模块的背板上。另外,由于背盖使用的是刚性较低的材料制成,因此也会于背盖的锁固处留有冷热胀缩的孔洞,以避免背盖的外观因显示模块的冷热胀缩而破损或变形。不过,为了修饰背面的外观而将锁固处的冷热胀缩孔洞完全覆盖住,通常会采用与该冷热胀缩孔洞搭配的华司型的螺丝进行锁附,以通过华司覆盖冷热胀缩孔洞,如此,使得背盖的组装工时及成本也相对较高。
[0004]另外,由于目前显示装置皆朝向大尺寸发展,因此冷热胀缩孔洞也必须同步加大,造成螺丝及华司的直径也必须对应加大才能覆盖住背盖上较大的胀缩孔洞。不过,由于华司直径有生产上的限制,而且华司型螺丝的价格较昂贵,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使用较小尺寸的华司型螺丝,使得无法完全覆盖住背盖上较大的胀缩孔洞,或者为了可使较小尺寸的华司型螺丝可完全覆盖胀缩孔洞而预留较小的胀缩孔洞,使得预留的胀缩空间不足而使背盖的外观因冷热胀缩而产生破损或变形。
[0005]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显示装置,除了可节省背盖的组装及拆卸时间外,更可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除了可节省组装及拆卸时间外,更可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0007]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一电路控制板以及一背盖。该发光模块与该显示面板相对而设,该发光模块具有一背板,该背板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邻近该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电路控制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背盖具有与该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突出部穿设该第一穿孔,且该背盖覆盖部分的该背板。
[0008]在一实施例中,背盖的材料为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
[0009]在一实施例中,背板的表面还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这些第二突出部邻近于背板的上侧边,并配置于第一突出部的两侧。
[0010]在一实施例中,背盖还具有与这些第二突出部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穿孔,且这些第二突出部分别穿设于这些第二穿孔。
[0011]在一实施例中,远离第一突出部的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于一方向的宽度,大于邻近第一突出部的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另一于方向的宽度。
[0012]在一实施例中,背盖在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突出部于一方向上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0013]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后框件,其设置于发光模块的外缘,并分别与发光模块及背盖连接,后框件具有一第一压合段及两个第二压合段,第一压合段压设于背盖的上侧边,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压设于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0014]在一实施例中,背盖的上侧边及左、右两侧边还分别具有多个凹槽,背板还具有多个锁固孔与这些凹槽对应设置,第一压合段及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具有多个压接部,这些压接部分别压设于背板而与背板直接接触,且通过多个锁固件对应穿设于这些压接部而锁固于这些锁固孔,以将第一压合段锁固于背盖的上侧边,并将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锁固于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0015]在一实施例中,背盖在这些凹槽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二边缘,第二边缘与对应的压接部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0016]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前框件,其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外缘,并与后框件连接。
[0017]承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发光模块的背板具有邻近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的第一突出部,而背盖具有与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且背盖覆盖部分的背板。借此,与现有的组装方式相较,本实用新型的背盖是通过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而挂设于背板上,且覆盖部分的背板,因此,除了可改善现有背盖在组装及拆卸上的耗工费时之外,更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2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没有后框件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
[0020]图2B至图2G分别为图2A中,区域M、N、A、B、C、D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具有后框件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
[0022]图3B为图3A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0024]请分别参照图1至图3B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I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I中,没有后框件14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图2B至图2G分别为图2A中,区域M、N、A、B、C、D的放大示意图,图3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I中,具有后框件14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而图3B为图3A显示的显示装置I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1与图3A并未显示图2A的电路控制板17。
[0025]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例如但不限于为一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Display,IXD)装置。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I亦可为其他型式的平面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OLED)装置、场发射显示(FieldEmiss1n Display, FED)装置或等离子体显示(Plasma Display Panel, PDP)装置,并不限制。另外,图1至图3B中显示了一第一方向X、一第二方向Y及一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实质上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可与显示装置I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或称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可与显示面板11的短边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或称为垂直方向),且第三方向Z可分别为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
[0026]如图1所不,显不装置I包括一显不面板11、一发光模块12以及一背盖13。另外,显示装置I还包括一后框件14及一前框件15。其中,背盖13、后框件14及前框件15分别为外观件,且前框件15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前外缘,并与后框件14连接。本实施例的前框件15可修饰显示装置I的前面外观,而背盖13及后框件14可修饰显示装置I的背面外观。
[0027]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为液晶显示面板。另外,发光模块12与显示面板11相对而设,且发光模块12具有一背板121。背板121即为承载发光模块12内部组件的板件。于此,发光模块12为一背光模块。显示面板11的结构与发光模块12的结构及组成,以下将会再说明。
[0028]如图2A及图2B所示,背板121位于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其中,背板121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表面SI具有一第一突出部1211,第一突出部1211邻近背板121的上侧边Pl的中间位置。于此,第一突出部1211为背板121的背面的突出点,以作为背盖13的定位点,且第一突出部1211的位置接近于上侧边,并位于邻近上侧边的中央位置,使得于第一方向X上,第一突出部1211的两侧的背板121为对称结构。
[0029]本实施例的背盖(或称吸塑成型背盖)13比发光模块12的尺寸小,其面积大约为背板121面积的一半左右,因此,背盖13只覆盖部分的背板121的上半部而可修饰背板121上半部的外观。背板121的下半部可再装设其他板件。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还可包括一电路控制板17,(电路控制板17可例如为电源板或影像处理电路板,视实际的需要而定),并设置于背板121上(可通过锁固或嵌入方式设置于背板121上)。于此,电路控制板17设于背板121的下半部,并邻近背盖13,且与背盖13不接触。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路控制板17可设置于背板121的下半部而部分与背盖13接触(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其他的板件与背盖13接触,并不限定)。
[0030]如图2B所示,背盖13具有与第一突出部1211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131,且第一突出部1211穿设第一穿孔131,使得背盖13可通过第一突出部1211穿设第一穿孔131而挂设于背板121上,以覆盖部分的背板121。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背盖13并不以锁固方式设置于发光模块12的背板121上,而是通过突出部1211穿过第一穿孔131,以吊挂方式固定于背板121上。其中,第一突出部1211的形状可为圆柱体、多边形体(例如三角形体、正方形体…),而第一穿孔131的形状与第一突出部1211配合对应。于此,第一突出部1211以圆柱体为例。另外,背盖13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为耐冲击的聚苯乙稀(Polystyrene, PS)或聚碳酸酯(PC)。
[0031]较佳者,如图2A及图2C所示,背板121亦可具有另一突出部(于此称为第三突出部1213),第三突出部1213位于第一突出部1211的下侧,且背盖13亦具有与第三突出部1213对应设置的一第三穿孔133,且第三突出部1213穿过第三穿孔133而使背盖13挂设于背板121。要再说明的是,为了预留背盖13于第二方向Y上的冷热胀缩空间,于图2C中,第三穿孔133于第二方向Y上具有较大的预留胀缩空间(第三穿孔133即为胀缩孔洞),但于第一方向X的预留胀缩空间较小。
[0032]另外,如图2A、图2D至图2F所示,背板121的表面SI还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1212,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